一、回顧梳理,巧導課
1.單元回顧,談話引入
師:第七單元所有的故事都講的是“好習慣”。我們一起來回顧回顧。(出示課件)第一個故事是——
生:《文具的家》。
師:非常好!是的,文具是有家的,我們得好好地保管它,不能讓它亂跑。(出示課件)這個故事是——
生:《一分鐘》。
師:是呀,主人公元元,因為晚起了一分鐘,就遲到了——
生:二十分鐘。
師:看來,科學地管理時間實在是太重要了。(出示課件)這個故事呢?
生:《動物王國開大會》。
師:真棒!這個故事教會我們要學著把一件事情講清楚。
2.齊讀課題,巧妙引導
師:這節(jié)課,夏老師要和大家讀第四個故事,一起讀課題。(板書)
生:《小猴子下山》。
師:很棒!故事講的都是誰呀?
生:小猴子。
(師出示小猴子貼畫)
師:小猴子干什么?
生:下山。
(師畫小猴子下山路線)
師:一起再讀課題——
(生齊讀)
【評析:通過回顧舊知和引入新課題的方式,巧妙地結(jié)合清晰的教學目標、簡約實用的教學策略以及樸素的視覺輔助,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整個教學過程簡潔明了,既促進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也間接傳遞了正確的價值觀?!?/p>
二、圖文結(jié)合,學動作
1.玉米
師:小猴子一下山就看見——
生:玉米。
師:玉米結(jié)得怎樣呀,誰說說?
生:又大又多。
師:是呀,玉米結(jié)得——
生:又大又多。
師:跟老師說“又大又多”。
(生讀)
師:什么又大又多?
生:玉米又大又多。
師:一起整齊地說一次“玉米結(jié)得又大又多”。
(生讀)
師:(出示玉米板貼)小猴子看見又大又多的玉米,他一定想干什么?你說。
生:摘。
師:你說。
生:掰。
師:有的同學說“摘”,有的同學說“掰”,那你們覺得應該是怎樣的呢?
(生答)
師:看來同意“掰”的要多一些,是不是?那這就是——(出示板貼:掰)
生:掰。
師:一起讀。
(生讀“掰”)
師:掰什么?
生:掰玉米。
師:玉米結(jié)得這么高,怎么掰呀?
生:爬上樹。
師:那得再想想,它可能承載不了你的重量。你來說。
(師舉起板貼比畫,生伸手用力掰。)
師:看來玉米結(jié)得太大了。很好!請坐下。我們一起來看看小猴子是怎么掰的。來,學著小猴子的動作一起讀,起——
生:掰玉米。
師:動作做起來。
生:(一邊做動作一邊讀)掰
玉米。
師:剛剛我們說到樹,玉米是長在樹上嗎?這是什么呀?
生:玉米……
師:玉米稈,對不對?玉米稈長得太高了,所以我們要把手伸得——
生:高高的。
師:那我們再來一次,起——
生:掰玉米。
師:加上動作會更好,再來
一次。
生:掰玉米。(做動作)
師:玉米太大了,我們還可以用點勁兒,再來一次。
生:掰玉米。(做動作)
師:非常好!又大又多的玉米,掰下以后要怎么帶走呢?
生:扛在肩膀上。
師:怎么扛?給大家示范示范。
(生做動作)
師:那我們一起來,邊讀邊做動作,起——(出示板貼:扛)
生:扛。
師:扛什么?
生:扛玉米。
師:平常你們扛過東西嗎?
生:扛過。
師:扛過什么?你來說。
生:扛過山藥。
師:請坐下,真勤勞。你說。
生:我?guī)蛬寢尶高^快遞。
師:看來你媽媽是購物達人,你也是勤勞的小蜜蜂。那老師的這支粉筆需要扛嗎?
生:不需要。
師:誰來說說為什么?你來說。
生:因為它太小了。
師:因為它太小了,那筷子需要扛嗎?
生:不需要,因為它太輕了。
師:看來,同學們都知道什么樣的東西需要扛,對吧?給自己鼓鼓掌。我們一起讀——(指板貼:掰)
生:掰玉米。
(師指板貼:扛)
生:扛玉米。
師:真棒!帶上動作,再來一次。
生:掰玉米,扛玉米。(分別做動作讀)
2.桃子
師:小猴子走著走著,又看見了——(出示)
生:桃樹。
師:這一樹的桃子,誰來夸夸它?你來。
生:這一樹的桃子又大又紅。
師:太棒了,請坐下!誰再來夸夸?你來。
生:這滿樹的桃子又大又紅。
師:真好!那誰能夸夸它的味道呢?你來。
生:這棵樹的桃子又甜又脆。
師:太棒了,大家給他掌聲!小猴子和大家一樣,見到這一樹又大又紅的桃子可高興壞了,他想趕緊——
生:摘。
師:怎么樣?大家都知道啦?
生:摘。
師:這就是摘。(出示板貼:摘)你讀。
生:摘。
師:你來。
生:摘。
師:大家都會讀了吧?一起來。
生:(齊)摘。
師:摘什么呀?
生:摘桃子。
師:桃子可怎么摘呢?誰說的要蹦起來摘呀?小猴子要怎么摘?你來。
生:爬到樹上去摘。
師:那可得小心了。你來。
生:可以跳起來抱住桃子。
師:誰來做做動作?
(生做動作)
師:這樣跳起來摘呀,因為這棵桃樹實在是——
生:太高了。
師:太好了,小猴子是這樣摘的,(做動作)把你的手舉起來,我們一起來摘一摘。(生做動作)一起讀——
生:摘桃子。
師:摘什么?
生:摘桃子。
師:再來一次。
生:摘桃子。
師:摘什么?
生:摘桃子。
師:哪里摘?
生:樹上摘。
師:嗯,記得帶上動作,哪里摘?
生:樹上摘。
師:摘什么?
生:摘桃子。
師:桃子摘下來,我們也扛著走嗎?
生:不。
師:那怎么帶走它呀?
生:捧。
師:有的同學邊說邊把動作做出來了,老師捧著——(強調(diào)手部動作)
生:話筒。
師:哎呀,老師害羞了,我捧著——(做動作)
生:臉。
師:是呀,這就是——(出示板貼:捧)
生:捧。
師:讀三遍,起——
生:(齊)捧,捧,捧。
師:真好!我們看看小猴子是怎么捧的。邊做動作邊讀,起——
生:(齊)捧桃子,捧桃子,捧桃子。
師,哎喲,可得小心一點了,這樣能捧住桃子嗎?(做錯誤動作示范)對啦,我們要用雙手把它托起來。再來一次,起——
生:(齊)捧桃子,捧桃子,捧桃子。(做動作)
3.西瓜
師:西瓜哪里摘呢?
生:地里。
師:我們剛才摘桃子是在哪兒摘的呀?(比畫動作)
生:樹上。(一些學生做動作)
師:那你們來摘摘西瓜,怎么摘?(生做動作)真好!我們一起來讀“摘西瓜”。
生:摘西瓜。
師:彎下腰去摘西瓜。(做動作示范)
生:彎下腰去摘西瓜。(做動作)
師:這個都會了吧?聽我口令,摘——
生:桃子。(做動作)
師:摘——
生:西瓜。(做動作)
師:真好!大西瓜摘下來之后得——
生:抱著。
師:怎么抱?誰來學學?你來。
(生做動作)
師:哎呀,好像你的西瓜沒有成熟,有沒有再大一點兒的?你來。
(生做動作)
師:好,還有更大一點兒的嗎?你來。
(生做動作)
師:真好!“抱”字你們認識嗎?(出示板貼:抱)
生:認識。
師:帶上動作讀。
生:抱。(做動作)
師:我們看看小猴子摘的這個西瓜怎么樣。(出示課件)學學他的動作。這西瓜實在是——
生:太大了。(做動作)
師:還有配音呢。這西瓜真的是挺大。一起帶著動作讀——
生:抱西瓜。(做動作)
師:如果不拖音,老師就更喜歡了。再來一次。
生:抱西瓜。(做動作)
師:再來一次。
生:抱西瓜。(做動作)
4.集中讀詞組
師:剛才這些動作都記住了嗎?
生:記住了。
師,那老師可得考考你們。(出示課件:掰玉米)
生:掰玉米。
師:聲音非常整齊,如果加上動作就更好了。起——
生:掰玉米。(做動作)
師:兩次。
生:掰玉米,掰玉米。(做動作)
師:下一個,集中注意力。(出示課件:扛玉米)
生:扛玉米,扛玉米。(做動作)
師:真好。(出示:摘桃子)
生:摘桃子,摘桃子。(做動作)
(師出示:捧桃子)
生:捧桃子,捧桃子。(做動作)
(師出示:摘西瓜)
生:摘西瓜,摘西瓜。(做動作)
(師出示:抱西瓜)
生:抱西瓜,抱西瓜。(做動作)
師:調(diào)整坐姿,真好!咱們班的同學上課注意力真集中。
5.游戲鞏固
師:這些動作我們剛剛都已經(jīng)學會了?,F(xiàn)在我們?nèi)タ纯?,小猴子要過河了,都有哪些動作朋友來幫忙了。如果你還認識它,還記得動作,大聲地說出來,好嗎?(出示小猴子過河圖片:摘)
生:摘。
師:真棒?。ǔ鍪荆嚎福?/p>
生:扛。
(師出示:捧)
生:捧。
(師出示:抱)
生:抱。
(師出示:掰)
生:掰。
師:咦,小猴子怎么不走了?仔細觀察觀察,這位來幫忙的朋友,和前面的都有什么不一樣。你來說。
生:前面的四個都是提手旁,后面的不是提手旁。
師:他發(fā)現(xiàn)了這個秘密,誰能說得更清楚一點兒呢?好,你來。
生:小猴子發(fā)現(xiàn)前面四個都是提手旁,而到這兒就不是提手旁了。
師:看來,能幫助他的動作朋友都必須是——
生:提手旁的。
師:而且是——
生:左右結(jié)構(gòu)。
師:哦,還發(fā)現(xiàn)了它們的結(jié)構(gòu)。其實就是帶有提手旁的動作,是這樣吧?小猴子要繼續(xù)往前走,我們得另請其他動作朋友,誰來請請你熟悉的朋友?好,你來吧。
生:打。
師:打什么?我們下課之后要打——
生:打鈴。
師:大家覺得這個“打”能幫小猴子過河嗎?
生:不能。
師:為什么?說說理由。
生:因為“摘”“扛”“捧”“抱”都是——
師:怎么了?看來其他同學有異議了,那我們來聽聽其他同學的意見,好不好?你來。你覺得可以嗎?
生:因為都是提手旁,用手。那是一條河,用手什么都不行。
師:這個“打”字不能幫它過河嗎?為什么呀?
生:因為“打”字是用手。
師:咱們看看前面的字,好嗎?“摘”也是手上的動作,可是它幫上小猴子的忙了?!翱浮笔遣皇鞘稚系膭幼鳎克鼛蜕厦]有?
生:沒有。
師:怎么沒有呢?
生:幫了。
師:看來這些字是能幫小猴子的,對不對?“打鈴”的“打”能不能幫?
生:不能。
師:還是不能呀。那我們再找一個同學說說,你來。
生:可以。因為前面都是提手旁,“打”也是提手旁,所以能幫忙。
師:說得真好!大家同意嗎?
生:同意。
師:我們大聲地一起請出“打”字來幫忙。
生:打。
(師出示)
師:果不其然,小猴子又向前邁了一步,誰再來請請?你來。
生:拍。
師:拍什么?
生:拍皮球。
師:大家覺得可以嗎?
生:可以。
師:一致同意,非常好!我們一起請出“拍”,起——
生:拍。
師:(出示:捉)誰再來?好,你來。
生:捉。
師:捉什么?
生:捉迷藏。
師:大家覺得可以嗎?
生:可以。
師:那我們一起請請它。
生:捉。
師:真好!小猴子在大家智慧的幫助下,成功過河了。
【評析:夏老師通過圖文結(jié)合及互動游戲,巧妙地將語言學習與身體動作相結(jié)合,有效地提升了學生對詞語的理解和記憶深度。通過實際動作的模擬,學生不僅能夠更加生動地理解詞語的含義,還能在記憶中加深對詞語的印象。此外,通過提問、討論和角色扮演等多種教學方法,夏老師成功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使得學習過程既富有趣味又充滿教育意義。】
三、走進課文,讀動作
1.讀全文,讀好動作
師:這些動作,我們剛剛已經(jīng)讀得非常好了。放到課文中,你們還會讀嗎?
生:會。
師:請大家快速地讀課文,像剛才一樣,遇到熟悉的動作詞帶上動作讀。自己讀自己的,讀好以后用坐姿或者是舉手向老師示意。開始讀。
(生自由讀課文)
師:都讀完啦,非常好。我發(fā)現(xiàn)咱們班的同學特別有表演天賦,我們一起來看一看,誰來讀讀這幾句話?(出示)
生:它看見玉米結(jié)得又大又多,非常高興,就掰了一個,扛著往前走。
生:他看見滿樹的桃子又大又紅,非常高興,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
生:小猴子捧著幾個桃子,走到一片瓜地里。
生:小猴子抱著一個大西瓜往回走。
2.讀好“扔”,讀好心情
師:真好!除了剛才我們讀的這些動作,還有一個手上的動作在課文當中出現(xiàn)了很多次。我們讀讀課文,去找找這個動作出現(xiàn)了幾次。拿上你的鉛筆,看誰最先把它圈出來。
(生邊讀邊圈,師巡視。)
師:都已經(jīng)完成了,誰來說說?你來,你找的是誰?
生:扔。
師:出現(xiàn)了幾次?
生:三次。
師:請坐下。你找的是誰?
生:扔。
師:出現(xiàn)了幾次?
生:三次。
師:大家都找到“扔”了嗎?
生:找到啦。
師:找到“扔”的同學請舉手。(生舉手)找到三次的同學請舉手??磥碛⑿鬯娐酝?,一起讀。
生:扔。
師:再讀一次。
生:(齊)扔。
師:第一次扔了什么呢?(出示:他看見滿樹的桃子……去摘桃子。)
生:玉米。
師:第一次小猴子扔了玉米,那誰能告訴我,他為何要扔掉玉米呢?你說。
生:他看見了桃子就把玉米給扔了。
師:哎喲,他想去干什么呀?
生:摘桃子。
師:那他扔的時候心情是怎樣的呀?
生:開心。
師:看看課文中哪一個詞和你說的“開心”是一個意思?
生:高興。
師:比高興更高興一點兒。
生:非常高興。
師:都找到了嗎?那我們一起來讀讀這個詞吧。起——
生:(齊)非常高興。
師:非常高興。
生:(齊)非常高興。
師:這么高興,我們能不能高興地把這一段讀一讀呢?
生:能。
師:我看能不能聽出你們的高興,“他看見……”起——
(生讀)
師:我們來看看他第二次又扔了什么。(出示:他看見滿地的西瓜……去摘西瓜。)
生:桃子。
師:這個問題太簡單了,都知道。那為什么要扔掉桃子呀?你來。
生:因為他看見西瓜又大又圓,他不喜歡桃子了,又去摘西瓜。
師:大家同意嗎?他真的是不喜歡桃子嗎?有人有不同意見了,我們聽聽。你來說。
生:因為他想去摘西瓜。
師:西瓜怎么樣?
生:又大又圓。
師:桃子呢?
生:又大又紅。
師:那為什么要西瓜,是因為不喜歡桃子嗎?
生:不是。
師:那你說。
生:因為他手里有太多東西了,拿不了。
師:所以得把前面摘的——
生:扔了。
師:去干什么?
生:摘后面的。
師:摘什么?
生:西瓜。
師:請坐下。誰來讀讀?你來讀一讀,看看遇到這么好的西瓜,小猴子是什么心情。
(師指名讀)
師:第三次扔了什么呀?(出示:他看見一只小兔子……去追小兔子。)
生:西瓜。
師:這一次又是因為什么呀?舉手告訴我。
生:因為他看見了小兔子。
師:什么樣的小兔子呀?
生:可愛的小兔子。
師:你看見小兔子,喜不喜歡呀?你說說小猴子這個時候的心情是什么樣的?
生:高興。
師:請坐下。他從小兔子的可愛讀到了小猴子的高興。這一“高興”不得了,小猴子干什么去了?
生:追小兔子。
師:這個字你們還記得嗎?
生:追。
師:(出示“追”)一起讀。
生:追。
師:追什么?
生:追小兔子。
師:追什么?
生:追小兔子。
3.整體梳理
師:誰能和老師一起來看看小猴子下一趟山究竟干了些什么呢?這位同學,你來。
生:他下山先看見了一片玉米地,非常開心,就掰了一個玉米,扛著往前走。回家的路上又發(fā)現(xiàn)了桃子,他就把玉米扔了去摘桃子,然后捧著桃子往前走。看見一片瓜地有又大又圓的西瓜,他就摘了一個西瓜把桃子扔了,抱著西瓜又往前走??匆娨恢恍⊥米雍芸蓯郏跃桶盐鞴先恿巳プ沸⊥米?。最后小兔子跑不見了,小猴子什么東西也沒得到。
師:真好,大家給他掌聲!剛剛這位同學把小猴子下山后的經(jīng)歷講清楚了,我們一起來梳理梳理吧。小猴子下山后首先看見了——
生:玉米。
師:“掰”了一個,“扛”著往前走。又看見了——
生:桃子。
師:“摘”了一個,“捧”著往前走。又看見了——
生:西瓜。
師:“摘”了一個,“抱”著往前走。接著看見了——
生:小兔子。
師:于是去——
生:“追”小兔子。
師:到頭來,玉米哪兒去了?
生:扔了。
師:西瓜哪兒去了?
生:扔了。
師:桃子哪兒去了?
生:扔了。
師:兔子追著了嗎?
生:沒有。
師:兔子哪兒去了?你來說。
生:兔子跑森林里了。
師:所以,最后,小猴子——
生:小猴子只好空著手回家去。
師:此時此刻,小猴子還高興嗎?
生:不高興。
師:那是什么心情呀?
生:傷心。
師:傷心什么呀?
生:因為他沒有得到任何東西。
師:所以他……
生:很傷心。
師:那你能讀讀這句話,讓我們聽聽小猴子有多傷心嗎?
生:小猴子只好空著手回家去。
師:的確有點傷心,我們一起讀。
生:小猴子只好空著手回家去。
【評析:通過引導學生用身體動作配合讀課文,不僅加深了學生對文中動作詞的認識,還提升了他們的閱讀興趣和參與度。特別是對“扔”這一動作的多次提及和討論,幫助學生理解了角色情感的轉(zhuǎn)變和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對文本細節(jié)的敏感性和解讀能力。此外,通過整體梳理故事情節(jié),夏老師有效地鞏固了學生對故事的理解,讓學生通過重復的動作和讀課文,感受角色的情緒變化,深化了對課文的整體把握。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的主動參與和情感投入得到了顯著提升?!?/p>
四、創(chuàng)設情境,懂故事
師:是呀,小猴子空著手回到家,一個人在院子里心事重重,傷心難過。猴媽媽回來了,拍拍他的肩問:“孩子,你今天下山干什么去了?”
生:摘玉米。
師:玉米呢?
生:扔了。
師:有點可惜。孩子,你呢?你下山去干什么了?
生:摘桃子。
師:桃子呢?
生:扔了。
師:哎喲,要是不扔的話,那現(xiàn)在我們就可以——
生:吃桃子了。
師:孩子,你干什么去了?
生:摘西瓜。
師:西瓜呢?
生:扔了。
師:太遺憾了,今天天氣這么熱,要是沒有扔掉的話,我們就可以——
生:吃西瓜了。
師:孩子,你呢?你干什么去了?
生:追兔子。
師:兔子呢?
生:追丟了。
師:真遺憾。與其在這兒傷心難過,不如明天咱們再下一次山。如果再下山,你想干點什么?你說。
生:我想摘玉米,摘桃子,摘西瓜,還要把兔子追回來。
師:你的目標真大!那可得好好計劃計劃。孩子,你呢,明天下山想干點什么?
生:我想把今天丟的東西全都撿回來。
師:你呢?
生:我想把玉米捆在尾巴上,再抱上兩個先回家放下,然后再把西瓜放回家把兔子追回來。
師:很好,不僅有明確的目標,還有可行的措施。
生:我想拿一個袋子把玉米、桃子、西瓜都裝在袋子里,最后把兔子追回來。
師:那你裝在袋子里的桃子、西瓜、玉米怎么辦呢?扛著去追嗎?
生:我把它們放進袋子里。
師:放進袋子里去追兔子嗎?老師提醒你一下,今天就是因為追兔子,你才兩手空空回家了哦,怎么辦?你幫幫他。
生:裝完東西可以讓家人先拿回去,再去追兔子。
師:你覺得這個方案可以嗎?
生:太費時間了。
師:不如直接去追兔子,怎么樣?那袋子里的東西怎么辦呀?目標是有了,還很有策略,先給他掌聲。如果要帶著它們?nèi)プ吠米樱赡苡悬c費勁兒,老師祝你好運。請坐下!
【評析:通過模擬小猴子采摘食物和追兔子的故事,夏老師引導學生思考如何有效地達成目標并預防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這種互動式教學方法不僅加深了學生對故事情節(jié)的理解,還鍛煉了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學生通過提出自己的解決方案,學習了如何設置實際可行的目標,并探討了不同策略的優(yōu)勢和潛在缺陷。夏老師的問題引導和學生的互動討論,共同營造了一個既富有教育意義又充滿樂趣的學習環(huán)境,有效地提升了學生的參與度和學習動力?!?/p>
五、課后拓展,編故事
師:聽了媽媽的話,第二天一大早,小猴子又高高興興地下山了,會發(fā)生什么樣的故事呢?有的同學剛才就躍躍欲試了,因為今天時間有限,下課之后可以和同學一起說說,然后講給老師或者是爸爸媽媽聽,好嗎?
生:好。
師:這節(jié)課就上到這里。下課!
【評析:在課堂結(jié)束時,引導學生根據(jù)所學內(nèi)容,發(fā)揮想象,通過編故事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這種課后活動不僅延伸了課堂學習,還促進了家庭與學校之間的溝通。通過將學生的作品分享給老師或家人,增強了學生學習的社會性和互動性,同時也幫助學生鞏固了課堂學到的知識和技能。】
【總評】
《小猴子下山》一課的教學展現(xiàn)了全方位的目標設定,覆蓋了知識掌握、能力提升和情感教育三大維度。通過深入淺出的故事情節(jié)和生動的詞語講解,學生不僅提高了朗讀和表演技能,還領(lǐng)悟到了優(yōu)良的道德觀念,體現(xiàn)了對學科核心和學生全面成長的深刻關(guān)注。
教學中,夏老師巧妙處理了重點和難點,通過動作演示等符合學生認知特征的教學策略,加深了學生對故事的記憶和理解。情境創(chuàng)設和深入討論的方法有效引導學生挖掘故事背后的深層含義,展示了教學設計的高效和前瞻性。
課堂組織充分體現(xiàn)了師生互動,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貫穿始終。通過游戲和討論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確保學生在活躍的課堂氛圍中有效構(gòu)建知識體系。多元化的教學手段,如圖文并茂、動作演示等,極大地促進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教學方法的多樣化運用,從講解法、演示法到情境教學法等,不僅豐富了課堂內(nèi)容,也增強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和感性認識,充分考慮了小學生的認知發(fā)展特點,有效提升了教學質(zhì)量。
通過過程性評價和終結(jié)性評價的有效運用,關(guān)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成果,既幫助教師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也為教學方法的持續(xù)優(yōu)化提供了依據(jù),展現(xiàn)了一種旨在提高學生綜合素質(zhì)和學習效果的教學理念。
總體來看,《小猴子下山》這堂課的教學設計和實施體現(xiàn)了高度的專業(yè)性和創(chuàng)新性。通過全面的教學目標設定、有效的教學難點處理、精心的課堂組織、多樣化的教學方法運用以及深思熟慮的教學評價,優(yōu)化了學生的學習體驗,促進了學生全面發(fā)展,展現(xiàn)了教師對學科知識與學生成長雙重關(guān)注的教育智慧,也是“樸簡語文”所強調(diào)的“返璞歸真、深度理解、簡約實踐、文化融合”的語文課的具體實踐。
(作者單位:湖北宣恩縣第三民族實驗小學/中南民族大學教育學院)
責任編輯 楊壯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