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助者
- 共同富裕背景下就業(yè)救助的激勵機制完善研究
有勞動能力的受救助者進行就業(yè)救助,以激勵性制度設計鼓勵其積極就業(yè),從而實現社會救助法授人以漁、促使其通過經濟自立進而實現人格自立的制度目標。目前,學界對于共同富裕與社會救助法中就業(yè)救助制度之間內在關聯的討論相對欠缺,從法學角度對就業(yè)救助激勵機制的研究尚不夠深入,從而影響就業(yè)救助制度的實施效果。本文通過對共同富裕以及就業(yè)救助制度中就業(yè)激勵機制相關內容的分析,嘗試提出完善就業(yè)救助的激勵機制相關條款的建議,使社會救助法真正發(fā)揮幫助受救助者自立的功能,并最終助推共
常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3年6期2024-01-21
- 非職務醫(yī)助的法律責任界定
人員死亡,對于救助者是否有法律責任的后果。在突發(fā)急救事件現場,實施急救是確保處于危急狀態(tài)之中的人獲得及時、有效救助的重要手段[1]。然而在公共場所,因突發(fā)心搏驟停、心源性猝死導致死亡的事件時有發(fā)生,面對此種情形,公眾在選擇救與不救時,出現猶豫甚至漠視,即使有著專業(yè)急救技能的人仍然有不同程度的顧慮[2]。這一現象產生的原因不外乎怕因此“惹火燒身”,給自身帶來麻煩,甚至官司纏身。能救不救,以及救而禍身,既不符合我國的傳統(tǒng)倫理道德,更不符合我國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
法制博覽 2023年12期2023-09-03
- 論受救助者失信行為的法律規(guī)制
構建完善的危難救助者損害的多元救濟機制和救助者致損無重大過失的豁免機制,目的皆在免除潛在救助者的后顧之憂,從而見義而為,鼓勵民眾實施危難救助。然而,妨礙潛在救助者伸出援手的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即時常能在媒介上見到的救人反被誣陷現象。具體表現為在危難救助者實施救助行為后,受救助者反過來誣告救助者為肇事者,進而要求救助者對其承擔侵權責任的情形[2]。這種失信現象的多發(fā),會極大挫傷潛在救助者施救的積極性,降低救助概率,伴隨南京彭宇案的發(fā)生而廣為人知,近年來在中國屢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2年4期2023-01-02
- 受助者的作為義務及侵權責任
——以“江歌案”為視角
判所秉持的維護救助者權益,弘揚助人為樂精神的理念,得到大家的肯認。然而,對于劉暖曦責任承擔的基礎,則產生了爭議。(4)當然,也存在一些關于訴訟程序方面的討論。比如,江秋蓮就劉暖曦言語刺激的行為請求精神損害賠償,是否需要單獨起訴?參見王琦:《江歌案二審,劉鑫的上訴理由有依據嗎?》,載“教授加”微信公眾號,2022年2月18日。究竟應當是見義勇為補償責任還是不作為侵權責任,是本次爭辯的焦點。筆者以為,歸根結底,分歧在于,損害的發(fā)生是否可以歸責于劉暖曦。回答這一
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22年3期2022-12-26
- 全民參保背景下社會保險與社會救助的功能整合
會救助不需要受救助者繳費,但國家為確定受救助者的真實需求,往往還需要對受救助者進行嚴格的家計調查。從個體尊嚴來看,社會保險不存在像社會救助那樣有損個體尊嚴的情況。社會保險的參保人并非單向性地接受社會的協(xié)助,更重要的是要先履行繳費責任,這種先前的繳費具有保險性與一定程度的交易性,是參保人請求社會保險給付保險待遇的前提[8]。不僅如此,實行繳費的社會保險制度逐漸培養(yǎng)了人們通過契約形式來確立個人所得的權利意識[9]105。因此,社會保險的運用不會傷及勞動者個人的
江漢學術 2022年2期2022-03-08
- 讓助人者感受到溫暖和力量
江歌的好友和被救助者,對于由其引入的侵害危險,沒有如實向江歌進行告知和提醒,在面臨陳世峰不法侵害的緊迫危險時,為求自保而置他人的生命安全于不顧,將江歌阻擋在自己居所門外被殺害,具有明顯過錯,應當承擔相應的民事賠償責任。劉暖曦在事發(fā)后發(fā)表刺激性言論,傷害了江秋蓮的情感,依法應承擔精神損害賠償責任。劉暖曦擔近50萬元賠償金及20萬元精神損害撫慰金的司法裁判,既讓公眾感受到司法對無私助人者的有力支持,也讓被害人親屬感受到切實的溫暖與善意。江歌、劉暖曦與陳世峰所涉
方圓 2022年3期2022-03-04
- 論發(fā)展型社會救助制度中的強制工作措施
——以歐洲國家的經驗為鏡鑒
政負擔和幫助受救助者重新融入有薪資報酬的勞動力市場的目標,要求有勞動能力的受救助者同意參加強制性工作后才能獲得相應的救濟金。在此理念基礎上建構的發(fā)展型社會救助似已形成一股全球化風潮,在我國亦有快速發(fā)展的可能性與必要性。就我國而言,2020年不僅是脫貧攻堅決戰(zhàn)決勝之年,也是消滅絕對貧困的元年。這意味著2020年之后,我國的社會救助制度要從解決絕對貧困轉向緩解相對貧困,更多地關注貧困人口的就業(yè)和再就業(yè)問題。然而目前,我國社會救助制度大體采生存型而非發(fā)展型救助模
交大法學 2022年4期2022-02-05
- Animal rescuer uses drones to save hurt animals無人機拯救受傷動物
南 羅愛明動物救助者和電影攝影師道格拉斯·斯隆在自然災害后使用無人機拯救受傷的動物。1Animal rescuer and cinematographer(電影攝影師)Douglas Thron's passion for animals began when he was a little kid.“I started rescuing orphaned baby animals,” Thron tells Yahoo Life.“And I wante
瘋狂英語·新悅讀 2021年12期2022-01-17
- 論法定職務救助者的免責規(guī)范
——以《民法典》第184條適用為視角
文簡稱法定職務救助者)而言,該立法更新在法律生活中引發(fā)的疑問是:在執(zhí)業(yè)常軌外,對利用專業(yè)技能實施緊急救助的法定職務救助者,是否適用《民法典》第184條?圍繞相關案例,社會各界提出了多種觀點(1)比較有代表性的是圍繞“醫(yī)生高鐵救人”“醫(yī)學生救人”等事件的專業(yè)觀點。參見張?zhí)锟薄侗Wo救人者——當他們是或不是醫(yī)生》,《中國新聞周刊》2020年第33期。,其中大多認為在沒有特別規(guī)定(2)人民警察在此處是個例外,一般認為《人民警察法》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擔任人民警察的公民
社會科學 2021年3期2021-11-26
- 我國社會救助制度中受救助者義務條款的正當性、體系化及其限度
社會救助法對受救助者的特別保護,往往容易使人們忽視受救助者在受領救助給付時應當承擔的義務。在我國目前的學術研究中就是這樣,受救助者的權利①參見楊思斌:《社會救助權的法律定位及其實現》,《社會科學輯刊》2008年第1期,第46-51頁;何平:《社會救助權研究》,湖南大學博士論文,2010年3月;馮彥君、張凌竹:《社會救助權的可訴性及其證成》,《江西社會科學》2013年第2期,第142-146頁;趙大華:《社會救助權保障下的社會救助立法之完善——兼評〈社會救助
河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 2021年5期2021-09-25
- Animal rescuer uses drones to save hurt animals無人機拯救受傷動物
羅愛明動物救助者和電影攝影師道格拉斯·斯隆在自然災害后使用無人機拯救受傷的動物。1 Animal rescuer and cinematographer (電影攝影師) Douglas Throns passion for animals began when he was a little kid. “I started rescuing orphaned baby animals,” Thron tells Yahoo Life. “And I wan
瘋狂英語·新閱版 2021年12期2021-05-30
- 危難救助中受助人的補償責任研究
,朱一博一、受救助者補償責任存在的困境(一)立法梳理:從《民法通則》到《民法典》受助人補償責任的規(guī)則流變我國《民法典》第183條意圖通過在侵權人和受助人之間合理分配救助人損失的基礎上,實現對危難救助的“鼓勵”和“支持”。而回顧《民法典》第183條的演進歷程,立法者一直在回應這個主題,關于受助人補償責任的規(guī)定也做出了多次改變,這一直是我國立法關注的重點??偟膩碚f,在《民法總則》實施前關于危難救助中受助人補償責任部分的立法流變具體如下。第一階段:1987年-2
海峽法學 2021年3期2021-01-13
- 食物卡喉怎樣做才科學
倒地沒有意識。救助者需將卡喉者的兩腿分開,然后跪在卡喉者大腿外側位置,雙手疊放,用手掌根部頂在肚臍稍上,然后迅速向前上方進行沖擊壓迫,同時將下頜打開進行查看,一旦異物被沖出,就需要迅速掏出清理。(3)卡喉者身邊無救助者。卡喉者將食物卡在喉嚨且沒有救助者時,可用自己的一只手握住另一只拳頭,然后快速對腹部進行擠壓,或者將身體依靠在桌子邊緣、椅子背面等固定水平物體上,然后以物體的邊緣對腹部進行反復壓迫,同時迅速向上進行沖擊,直到異物被沖出。另外,當卡喉者處于無人
特別健康·下半月 2020年9期2020-09-21
- 論我國見義勇為立法的不足與完善
救助無意導致被救助者受傷反被誣告、見義勇為者因見義勇為行為受傷卻無處索賠這樣類型的案件層出不窮。公民遇到需要救助的人時,是否應當實施見義勇為的行為以及見義勇為時如何確保自身權益不受侵犯等一系列問題開始頻繁受到社會的關注和熱議。因此,不斷完善我國相關法律的規(guī)定,對這一行為進行規(guī)范性管理和保護,是極其必要且刻不容緩的。[1]一、見義勇為的概述(一)見義勇為的概念聯系最新實施《民法總則》有關規(guī)定立法精神的背景下,見義勇為的概念可以解釋為:當國家利益、集體利益或其
法制博覽 2019年35期2019-12-13
- 新看點!老年人跌倒后的自救與互救
時可以高聲呼喚救助者。如果體力不足難于起身,應該先屈曲雙腿,嘗試用腳和肘部移動身體到床邊,用衣物墊好頭部,保持舒適的姿勢等待救援。打電話尋求家人或朋友幫助,最重要就是告訴別人自己跌倒的地點。如果能夠上床,就平躺在床上,蓋好毯子保暖、心理放松,等待救助者的到來。如果老年人在戶外跌倒受傷,也不要慌亂,保持冷靜,立即主動求助路人撥打120 或999 急救電話。在等候救護的過程中不要隨意移動受傷部位,以免引起骨折錯位等二次損傷。二、“怎么扶”前不久,我在網上看到一
中老年保健 2019年9期2019-10-19
- 網語
,不僅僅是對被救助者的物質救助,還應該包括對被救助者尊嚴的維護。這個世界有一條運行規(guī)則:當你自律不夠的時候,更加嚴格的他律就會降臨。生活中,人人都不同。理解別人是一種涵養(yǎng),尊重不同是一種境界。我曾經想要靠近月亮,即使失敗了,月亮依舊遙遠,我卻變成了見過光的人。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其實也就那么一點點??蛇@一點點,就是價值所在。這一點點,就顯現出人性的高貴與光輝來。在沉浸式人設游戲中,無論是明星還是大眾,都難以分清自己到底是劇中人還是局外客。
時代郵刊·下半月 2019年10期2019-09-10
- 見義勇為的民法思考
行為,不需要被救助者的配合即可成立。見義勇為者不是某種特殊職業(yè)人群或者其義舉與特定的職責范圍沒有關系,只是單純地出于對社會正義的維護,對社會需要救助者的幫助的目的,而做出的不顧自身安危的行為。比如:經過“小悅悅”身邊的只是一個普通的律師,他沒有伸出援助之手,那么他承受的最多只是良心上的不安和社會道義的譴責,而當小悅悅被送往醫(yī)院,醫(yī)生卻見死不救時,那么他見面臨的卻是法律的制裁。這就是普通人群和特殊身份人群,一般義務和特定義務在見義勇為領域內責任和義務的區(qū)別。
青年生活 2019年8期2019-09-10
- 拍賣會“救”狗,善舉還是作秀?
而,救助機構和救助者依然扮演著狗狗“救星”的角色。天價“救”狗專門從事犬類拍賣活動的美國西南拍賣行最近組織了一場查理士王小獵犬的“專場”拍賣會。由于阿拉巴馬州一個小狗工廠主破產,超過130條查理士王小獵犬成了這場拍賣會的“拍品”。在最初幾小時里,幾乎每件“拍品”都被救助組織拿下,一個來自俄亥俄州的小狗工廠主威爾·尤達打破了局面,他以3600美元和3950美元的價格拍下了兩條查理士王小獵犬。當尤達到收銀臺準備付款時,一個救助組織的人湊了過來,冷冷地問:“所以
暢談 2019年14期2019-09-02
- 善意救助者責任豁免條款適用研究
發(fā)才有了將善意救助者稱之為“好撒瑪利亞人”的說法,并且西方各國也相繼頒布了《好撒瑪利亞人法》來保護善意救助者。在民法領域,最早的“好撒瑪利亞人法”是1867年的《葡萄牙民法典》中有關違反救助義務需要承擔侵權責任的條款。此后,許多大陸法系國家和英美法系國家都頒布了相關條款,并且大陸法系和英美法系對于 “好撒瑪利亞人法”的立法有不同的規(guī)則規(guī)定,下文將進行詳述。2 國外“好撒瑪利亞人法”的分析2.1 大陸法系立法模式大陸法系國家對于“好撒瑪利亞人法”的規(guī)定極具代
重慶電子工程職業(yè)學院學報 2019年3期2019-03-22
- 救人失財還被訛: 為什么受傷的總是好人?
。”法律點:被救助者的訛詐行為構成誣告陷害罪嗎?答:不構成。按照《刑法》規(guī)定,誣告陷害罪是指捏造事實、作虛假告發(fā),意圖陷害他人,使他人受刑事追究的行為。本案中,被救助者只是想要錢,不是要救人者進監(jiān)獄,所以不能追究誣告陷害者的責任。法律點:被救助者的訛詐行為構成敲詐勒索罪嗎?答:不構成。敲詐勒索罪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對被害人使用威脅或要挾的方法,強行索要公私財物的行為。如果被救助者故意虛構自己被救助者碰撞的事實,強迫他人掏錢的話,情節(jié)嚴重,可能構成敲詐勒索
婚姻與家庭·婚姻情感版 2019年1期2019-01-14
- Why Foreign Literary Giants Love Cats
救世主;救星;救助者. The more cats you have, the longer you live.—by Charles Bukovsky My CatsMore remote, even, than the Ganges or the setting sun⑤the setting sun 落日;夕陽西下, yours is the solitude⑥solitude 英 ['s?l?tju?d] 美 ['sɑl?tud] n. 孤獨;隱居
意林(繪英語) 2018年2期2018-11-29
- 淺析“見義勇為”免責條款
沒有特定義務的救助者不顧自身安危,保護他人的合法權益免受無端的侵害。從道德的角度來看,見義勇為者做一些符合社會公平正義的事情,以維護他人的安全和利益。[1]近幾年來,我國的誠信道德與秩序出現了一些嚴重的社會問題,如被救助人反咬一口的江蘇南京“扶不扶”的“彭宇”事件,引發(fā)了極其惡劣的社會影響。鑒于此,《民法總則》中的“見義勇為”免責條款更加的有利于為此類案件提供一些法律支持,體現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公正”的同時也凸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法治和德治相結合
職工法律天地 2018年14期2018-09-11
- 如何挽救被極端組織洗腦的人
極而泣的母親給救助者打了電話,救助者聯系了三個曾被招募者一同去現場,他們三人通過與救助者問答的形式講述了各自的經歷,就像他們當初來找救助者是為了解決他們自己的問題一樣。他們解釋道,當他們被招募后突然發(fā)現,現實與“圣戰(zhàn)”組織描述的截然相反。他們被招募的過程是量身定制的(人道主義、性虐待、死亡焦慮)。面對這些與自己的情況如此相似的證言,面對著這些“同伴”的經歷,這個男孩終于開始覺察到自己所經歷的“圣戰(zhàn)”洗腦的步驟,并意識到“圣戰(zhàn)”宣講所許諾的未來與現實之間的差
新傳奇 2018年24期2018-09-06
- 有話要說
實施心肺復蘇的救助者,丁慧就算存有一定技術過錯,也可以不用對老人發(fā)生人身意外承擔賠償責任。如果丁慧因為救助他人而導致自身受到損害,法律還規(guī)定了救濟途徑,“因保護他人民事權益使自己受到損害的,由侵權人承擔民事責任,受益人可以給予適當補償”“沒有侵權人、侵權人逃逸或者無力承擔民事責任,受害人請求補償的,受益人應當給予適當補償”。也就是說,在這種情況下,被她救助的老人作為受益者,還有“適當補償”的法律義務,這就為見義勇為者解除了后顧之憂。眾所周知,民法上一般主張
寧夏畫報 2018年6期2018-05-14
- 善意施救者如何才能豁免責任
施;第三,善意救助者的救助行為不當,造成了被救助者的損害。具有上述三個要件,就可以依據民法總則的規(guī)定,免除善意救助者的民事責任。救助人的緊急救助行為是基于自愿,也就是通常所說的見義勇為、助人為樂的行為,而不是專業(yè)救助行為,救助是發(fā)生在緊急情勢之下,即受助人的人身健康等處于緊急情況需要獲得立即救助。緊急救助行為應當符合生活常識,符合常人思維方式,符合公序良俗,符合自然規(guī)律、科學規(guī)律。輕微過失可以免責,但有重大過錯還是要承擔責任。善意救助條款所涉及的救助行為前
藍盾 2018年2期2018-04-20
- 淺析“好人法”面臨的困境與解決路徑
意思可理解為:救助者有救助或者不救助的權利,但是免除救助者救助時的注意義務;而受助人需要容忍并承擔因接受救助而造成的風險和后果,重要的是,其甚至喪失拒絕救助行為的權利,更不用說有權要求救助者用其希望的方式進行救助。這樣權利義務不相協(xié)調的局面會導致社會的不公從而使得社會風氣涌向另一個極端,導致這一立法的目的與手段出現背離。(二)條文規(guī)定界限模糊《民法總則》184條中對“緊急救助行為”范圍和標準不明確。一方面,受到“緊急威脅”的一定包括受助人的生命權,而對于財
法制博覽 2018年18期2018-01-23
- 我國善意救助者責任豁免立法問題探析
6一、確立善意救助者責任豁免條款的必要性究其根底,民法總則第184條設立的目的在于以法治的力量匡扶起“摔倒的道德”,為了鼓勵見義勇為,為了倡導和培養(yǎng)樂于助人的良好社會風尚,為了保護“英雄們”不再流血流汗又流淚。(一)法律是最基本的道德法是由國家制定的,以權利義務為內容調整人們的行為,由國家強制力保障實施的社會規(guī)范。而道德是通過一定的原則和規(guī)范的治理、協(xié)調,使社會和人際關系符合一定的準則和秩序。法律和道德都是通過一定的原則和規(guī)則維護社會秩序,并且對人們的行為
法制博覽 2018年14期2018-01-22
- 善意施救者如何才能豁免責任
施;第三,善意救助者的救助行為不當,造成了被救助者的損害。具有上述三個要件,就可以依據民法總則的規(guī)定,免除善意救助者的民事責任。救助人的緊急救助行為是基于自愿,也就是通常所說的見義勇為、助人為樂的行為,而不是專業(yè)救助行為,救助是發(fā)生在緊急情勢之下,即受助人的人身健康等處于緊急情況需要獲得立即救助。緊急救助行為應當符合生活常識,符合常人思維方式,符合公序良俗,符合自然規(guī)律、科學規(guī)律。輕微過失可以免責,但有重大過錯還是要承擔責任。善意救助條款所涉及的救助行為前
瞭望東方周刊 2017年46期2017-12-13
- “好人法”出臺,“扶”住我們的惻隱之心
不得捏造事實向救助者惡意索賠;因惡意索賠侵害救助者合法權益的,應當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從2013年即開始實施的《深圳經濟特區(qū)救助人權益保護規(guī)定》則提出,救助人因被救助人捏造事實、誣告陷害而發(fā)生費用的,有權依法向被救助人追償。解讀 放眼國外“好人法”,不少國家對公眾緊急施救的“義務”有著明確規(guī)定。比如法國《刑法》規(guī)定,當他人遇到危險而沒有提供必要的救助,可被處以6年監(jiān)禁和相當于70萬元人民幣的罰款。在我國目前尚不具備國家立法條件的情況下,各地“好人法”的推出
高中生學習·高一版 2017年2期2017-03-07
- “扶老人困境”,他國怎么破
定,如果發(fā)生因救助者的疏忽導致被救助者受到傷害的情形,救助者可以免責。2004年,一位名叫亞歷山德拉德的女子駕車撞上電線桿。在汽車可能爆炸的情況下,她被卡在車里動彈不得,后被一位名叫麗莎的女子救出。由于麗莎沒有專業(yè)施救技能,導致亞歷山德拉德在車禍后癱瘓。2008年,亞歷山德拉德將麗莎告上法庭。一年后,加州議會全票通過本案適用“好心人免責”條款。新加坡:保護施救者的權利在亞洲的新加坡,面對被救反污蔑他人者要賠償的情況,相關法律完全站在保護施救者權益的立場上。
中外文摘 2017年5期2017-02-23
- 見義勇為行為的民法問題研究
義勇為行為中的救助者在危急情況下本身對救助人沒有任何救助義務,這是判定見義勇為行為的首要條件[1]。并且和被救助者之間沒有直接的聯系。目前民法不提倡未成年人實施見義勇為的行為,但是一旦發(fā)生,應給予相應的肯定和法律保護。見義勇為者在進行見義勇為時完全沒有考慮自身的權益,目的都是維護他人、集體、國家的合法權益。2.沒 有計劃性和目的性事件往往具有不可預見性,沒有經過任何的計劃和安排。需要見義勇為的場景往往非常的急迫,救助者往往思想覺悟較高,對他人和社會有很強的
職工法律天地 2017年22期2017-01-27
- 如何巧妙應對食管噎食
病人彎腰伸頸,救助者用力拍打其背部。3.余氣沖擊對意識尚清醒的病人,可采用立位或坐位,救助者站在病人背后,雙臂環(huán)抱病人,一手握拳,使拇指頂住病人腹部正中線臍上部位,另一只手的手掌壓在拳頭上,連續(xù)快速向內、向上推壓沖擊5次。若異物未咳出,重復沖擊若干次。對昏迷的病人,立即撥打120,同時使病人處于仰臥位,救助者騎跨在病人身上,雙手掌根部放在病人中上腹部,用力向頭部方向快速沖擊5次。若異物未咳出,再重復沖擊若干次。當病人為兒童時,可將兒童扛到肩上,使其腹部與救
老同志之友 2016年6期2016-10-20
- 愛心行善,人人慈善
用善行,為需要救助者架起生活的橋梁;用愛心,為需要救助者燃起人生的火焰;用力量,為需要救助者托起明天的太陽!劉盛蘭,是山東省煙臺市柳杭村的一名普通村民,“五?!崩先恕?998年,劉盛蘭在報紙上看到了一則救助報道,從那時起,73歲的他就將自己微薄的工資捐出去。而受捐助的學生,也逐漸從周邊幾個地市“擴張”到全國各地。最多的時候,他同時資助著50多名學生。每天清早,劉盛蘭起來弄點簡單的飯菜,就騎著自行車走村串巷去了,直到撿回一大堆破爛。他17年幾乎未嘗肉味,沒添
慈善 2016年4期2016-05-14
- 海難環(huán)境救助報酬體系的發(fā)展與完善
發(fā)展初期,如果救助者判定救助船舶本身已不可能,則其只會針對船載貨物實施救助(財產救助范疇內),而不會考慮針對環(huán)境的救助,以及救助行為本身對環(huán)境的影響。在這種情況下,被救助船舶,以及燃油,通常伴隨著貨物救助的結束而被棄置,從而造成嚴重卻通常被忽視的海洋污染。然而,隨著海運業(yè)的發(fā)展,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與遇險船舶相關的海洋污染事件越來越頻繁,也越來越受到關注,如1967年的“The Torrey Canyon”案和1978年的“The Amoco Cadi
河海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6年5期2016-03-06
- 見義勇為行為中的民法學問題研究
的具體特征1.救助者無救助義務民法中將見義勇為劃分為無因管理的事實行為當中,所謂的無因管理行為就是指本身不具有任何需要承擔的法律義務依舊為他人管理事務的行為。在我國第九十三條《民法通則》中也明確規(guī)定了見義勇為行為中的救助者在危急情況下本身對救助人沒有任何救助義務,這是判定見義勇為行為的首要條件[1]。2.行為主體是自然人見義勇為行為的主體必須是自然人,與被救助者之間沒有直接的聯系,如家人、合伙人、法人等即使在緊急情況下實施救助行為,仍然不算做是見義勇為行為
職工法律天地 2016年20期2016-01-31
- “扶不扶”的價值沖突與破解路徑
的相反后果,被救助者及其家屬經常向救助者追責,將導致被救助者傷害后果的原因歸于救助者,讓救助者出于良好愿望的付出不僅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報,反而惹火燒身,承受難以承擔的責任,以至于出現以自殺來解脫的極端案例。[1]一般來說,見死不救是任何有良知的人都于心不忍的,是應當受到良心譴責的;而救人后要承擔難以承受的責任,又不得不讓人望而卻步。這就產生了現實中的兩難選擇:不救不對,救了承擔不起責任。而人的趨利避害的本能驅使人們往往選擇不助不救,遠離是非。面對這一問題的社
錦州醫(y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5年1期2015-04-16
- “扶不扶”的價值沖突與破解路徑
的相反后果,被救助者及其家屬經常向救助者追責,將導致被救助者傷害后果的原因歸于救助者,讓救助者出于良好愿望的付出不僅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報,反而惹火燒身,承受難以承擔的責任,以至于出現以自殺來解脫的極端案例。[1]一般來說,見死不救是任何有良知的人都于心不忍的,是應當受到良心譴責的;而救人后要承擔難以承受的責任,又不得不讓人望而卻步。這就產生了現實中的兩難選擇:不救不對,救了承擔不起責任。而人的趨利避害的本能驅使人們往往選擇不助不救,遠離是非。面對這一問題的社
錦州醫(yī)科大學學報 2015年1期2015-04-15
- 對完善見義勇為者豁免權立法保護的思考
自然人。第二,救助者對被救助人不承擔作為義務。在如何界定救助者所負擔義務的范圍的問題上,學界爭執(zhí)頗多,各地方立法之間也出入較大。如何界定范圍及在概念中如何進行表述,在立法實踐中著實有不小的差距①例如《福建省獎勵和保護見義勇為人員條例》第三條:“本條例所稱見義勇為,是指公民在法定職責、法定義務之外,為保護國家、集體利益和他人的人身、財產安全,挺身而出,與正在發(fā)生的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或者搶險、救災、救人的合法行為?!庇秩纭逗鲜∫娏x勇為人員獎勵和保護條例》第五
韶關學院學報 2015年3期2015-04-10
- 道德欺詐的法律責任研究
于屢屢出現的被救助者反咬一口的事件。顯然,在當代社會,僅靠道德已不足以約束人的功利心及自私行為,法律必須成為主要的調整手段。1.社會價值維護之必要性任何法律都要體現并保護一定的利益,法律規(guī)則的最終權威恰好來自于它們所保護的利益[1](P285)。從馬克思主義的人性觀來看,人既有個體性,又有社會性。作為個體而存在的人,必然有著自己的私人利益和追求,從歷史的角度看,市場經濟將這種追求推到了空前的高度。因此,一方面看,本性上人有追求個人幸福和權利及道德行為的自由
棗莊學院學報 2015年4期2015-01-31
- 見義勇為行為中受益人補償義務的體系效應
型見義勇為中,救助者在防止、制止被救助者民事權益受侵害過程中遭受侵權人的侵害,這就在救助者和被救助者之間的無因管理法律關系之外產生救助者和侵權人之間的侵權法律關系。(二)見義勇為行為屬于行政協(xié)助行為如上所述,見義勇為中救助者所涉及“他人事務”的“多重主觀歸屬性”中有一個面向就是負有法定救助義務的公權力機關。我國《人民警察法》第6條、第19條規(guī)定人民警察有危難救助義務,可見危難救助本屬公權力機關為社會成員提供的公共服務范疇,并非其他公民的法律義務,然而社會生
華東政法大學學報 2014年4期2014-04-02
- 男性災難救助者替代性創(chuàng)傷及其影響因素研究
區(qū),參與救援。救助者在救援工作中幫助受災民眾的同時,自身也有可能成為心理受難者。由于救助者面對慘不忍睹的受災現場,目睹著當地受災居民的惶恐不安與絕望悲痛,體驗著受災民眾的悲慘與傷痛,在這種情況下,救助者的身心健康常常會受到負性影響,即替代性創(chuàng)傷。本研究以赴川災難救助者為研究對象,系統(tǒng)分析災難救助者的替代性創(chuàng)傷的狀態(tài)及其影響因素,并進一步探討人格特征、應對方式和社會支持與替代性創(chuàng)傷的關系,為開展替代性創(chuàng)傷的實證研究提供支持性理論數據,豐富國內外關于替代性創(chuàng)傷
中國全科醫(yī)學 2014年13期2014-02-27
- 救助者權益保護的研究現狀評析
發(fā)生的案例中,救助者施救后往往反遭誣陷,陷入法律糾紛,如 “彭宇案”[2]、“許云鶴案”[3]、“吳俊東案”[4]等。當他人發(fā)生危險或困難時,多數人選擇不救助,或者在找到他人作證的情況下才實施救助[5]。大部分救助者害怕施救后反遭被救助者誣陷,承擔莫須有的法律責任。對于是否把對見危不救者的懲罰機制納入法律規(guī)制的范圍內,法學界早有學者做了研究[6-9],希望對于見危不救行為進行立法甚至入刑,運用法律的懲戒作用引導公民的行為。但是如果能在現有的法律體系中尋求構
四川輕化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3年2期2013-08-15
- 關于救助義務入刑問題的法律思考
脅而救助行為對救助者和第三人生命、健康不會帶來危險。我們應當助人為樂、扶危濟困,但并不意味著任何利益都在同一水平上,生命利益永遠高于財產利益,健康利益永遠比享樂和金錢要高。如果要求救助者冒著自己或第三人生命健康的危險而救助處于生命危險中的人,從利益選擇上說,是不合適的。但在救助他人時給自己造成一些經濟上的損失,從人道主義上講,是完全可以理解和接受的。第二,被救助者面臨的是緊急危險。緊急狀態(tài)才會產生獲得幫助的合理性。某人患有慢性疾病,我們表示同情但沒義務去幫
湖北警官學院學報 2013年4期2013-04-11
- 常行小善,必成大德
用善行,為需要救助者架起生活的橋梁;用愛心,為需要救助者燃起人生的火焰;用力量,為需要救助者托起明天的太陽。沒有人是一座孤島,我們同處一個世界,每個人都是世界的一部分;我們彼此相關、互相影響,成為一個命運共同體。愛是我們給予他人最好的禮物。當我們幫助別人時,我們不僅承擔了自己在這個世界上的責任,為別人的生活增添美好與希望;也在承擔中鍛煉了自己的各種能力,拓展了我們生命的廣度和深度。讓我們行動起來,常行小善,必成大德。(本文作者系福建省羅源縣霍口中學學生)
慈善 2013年1期2013-04-10
- 見義勇為認定的法理反思與制度建構
見義勇為者、被救助者、國家機關(包括見義勇為認定部門、司法部門)、有些案件中的真正加害人。當然,這些因素并不是在每一個見義勇為的案件中都出現,如發(fā)生自然災害等原因造成國家、社會、個人財產損失的情形就不存在真正的加害人。因此,在本部分的論證中,筆者并不會進行嚴格的區(qū)分,僅僅從幾個主要方面進行法理的反思。見義勇為中的信息問題。見義勇為的保護和獎勵中最困難的就是見義勇為行為的認定。在整個救助過程中,只有準見義勇為者[注]之所以稱為準見義勇為者,原因在于其是否真正
東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3年1期2013-03-23
- 我國公益?zhèn)惱砗我孕枰删S護
公益救助活動中救助者和被救助者(即弱勢群體)各方面關系的道德原則和規(guī)范的總和,是公益救助活動中各種道德意識、道德心理、道德行為的綜合體現,是依據一定社會倫理道德的基本價值觀念對公益救助活動的客觀要求所進行的理性認識和價值升華。②該觀點既明確了研究對象(公益救助活動),又暗含公益?zhèn)惱淼膬仍趦r值,即公益救助是公益?zhèn)惱淼暮诵膬热?,公益救助體現公益?zhèn)惱淼膬r值,通過研究公益救助,能夠把握公益?zhèn)惱淼钠帐纼r值。因此,公益?zhèn)惱淼钠帐纼r值應在于提倡團結互助、人人平等的社會關
政法論叢 2013年5期2013-01-30
- 從“誣告反坐”到“訛詐有罰”
——對被救助者誣賴救助者立法懲罰的再思考
罰” ——對被救助者誣賴救助者立法懲罰的再思考馬運生,劉 陽(秦皇島市山海關區(qū)人民檢察院,河北秦皇島066002)當下諸多被救助者誣告訛詐救助者事件的背后,無不折射出單純中華傳統(tǒng)道德訴求已經不能協(xié)調社會的健康發(fā)展。當道德的軟性約束作用無法發(fā)揮時,通過法律制度的建設懲罰誣告訛詐者就成為必要。然現代“訛詐有罰”并非簡單的懲惡揚善呼吁,也并非中國古代“誣告反坐”的直接過渡與順承。立法懲罰誣告者還需從制度淵源、現行體制、證據認定、責任承擔、懲罰措施等多方予以考慮。
河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2年2期2012-04-07
- 令救助者錯愕的“犀利哥”
郭欽·觀點·令救助者錯愕的“犀利哥”文/郭欽“犀利哥”事件,走勢有點像弘揚人間大愛的肥皂劇,只是臨結尾了,主人公涮了公眾一把——沒能如政府、公眾所愿,感恩涕零,接受救助和治療,而是以仰天長吼逃離的姿態(tài),留給一臉困惑的我們?!跋纭笔录?,不少人是默默關注的,但更多的網友是以惡搞方式圍觀,給他穿上名牌衣服,叼上名貴香煙,使“犀利哥”成為近幾十年來中國最著名的乞丐王子。一個流離失所的人,被這些人形容成“他的穿衣及眼神極有殺傷力”,并稱贊“歐美粗線條搭配中有著
檢察風云 2010年7期2010-12-26
- 美國為啥“雷鋒”多?
償救助他人時,救助者行為對被救助者造成的民事傷害具有免除法律責任的權利。幾乎每個州都根據這一原則制定了《無償施救者保護法》。其核心就是鼓勵或者保護人們在緊急時刻救助他人,而免除無償救助者施救時的后顧之憂。雖然《無償施救者保護法》在具體條款上都有詳細的規(guī)定,例如強調“無償”和“善良的主觀愿望”,但是在出現的民事訴訟中,法官往往在基于事實的基礎上,傾向于無償施救者。例如堅持“原告證據不足,被告即無民事責任”原則。因此“碰瓷”在美國是很難發(fā)生的,因為不是揪住一個
環(huán)球時報 2010-01-282010-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