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中學生作文學習中存在一種弊?。翰辉赶鹿し蛴柧毸季S能力,導致分析事理的能力很低;作文時,只用事例代替分析。更讓人擔心的是,不少學生急功近利,盲目追隨應試作文的潮流:看到高考中有“故事新編”的作文得滿分,于是,全國各地寫文天祥、王昭君、這類的故事到處都是;看到議論文散文化易得高分,學生又都學著將作文散文化。
作文貴在有獨到的見解,有真情實感。因此,要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必須扎扎實實地提高學生的洞察力、分析能力等,從而提高其思維水平。
筆者長期在教學一線,深知中學生寫作能力有限;也知道要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并非易事。盡管如此,在多年的作文教學中筆者還是摸索出了一些方法。其中,最有效的是從抓最基本的分析思維訓練入手——訓練學生多角度分析問題、學會列出分論點的能力。
對任何一個事物(話題)多角度的分析,都有可能發(fā)現(xiàn)其中的豐富事理。角度越多,得出的道理就越多。把這些道理分層列出并加以闡述,它們就成了作文的分論點。這樣的作文就不會只有一個干巴巴的總論點和幾個事例的簡單框架,而是有了基本的分析框架,并有了進一步深入發(fā)掘的脈絡。
那么,怎樣多角度分析事物話題,進而列出分論點呢?
一、具體聯(lián)想,事中抽理
1.聯(lián)想。比如遇到“寬容”這個話題,我們可以馬上聯(lián)想表現(xiàn)寬容精神的名人事跡,如“祁黃羊舉賢不避仇”的故事,還有“廉頗藺相如列傳”……
2.事例分析。對事例進行分析,可分析其原因、本質(zhì)、價值等等。如從“祁黃羊舉賢不避仇”的事例中發(fā)現(xiàn),祁黃羊之所以寬容自己的仇人并向國君舉薦他,是因為祁黃羊本人有正直的人品,從中得出一個道理:寬容是一種正直。從關于“寬容”的其他事例中我們可以看出:寬容是一種博大的胸懷(如藺相如);寬容是一種高遠的境界(藺相如站在國家利益的高度寬容了廉頗,境界非凡)。我們還可從外國名人故事中悟出道理,如林肯認為消滅敵人的最好辦法就是將他變?yōu)榕笥?,由此看出,寬容也是一種智慧,一種化敵為友的智慧。
經(jīng)過分析,我們很容易就可以發(fā)現(xiàn)關于寬容的四個本質(zhì)特點。作為備用的分論點,這已經(jīng)很豐富了,就每一點闡述,都可以寫一大段文字。而如果我們一開始就對“寬容”進行抽象思考,會費力很多,也難有這么獨到的發(fā)現(xiàn)。
3.同類歸納。上面講的是就一個個的事例進行的分析,其實,我們還可將同一類事例進行合并,發(fā)現(xiàn)其共同點。如在上述三例中,我們可以看出“寬容”的共同價值:①有利于自己;②有利于國家;③帶來和諧;④培養(yǎng)美德……這些也是不錯的分論點。
4.差異比較。我們還可將有差異的相關事例進行比較分析,從中發(fā)現(xiàn)一些道理。如將廉頗與藺相如比較,我們就可以看出“不能寬容”的一些原因:①狹隘;②自我中心、個人至上;③境界低下……當然,我們也可以聯(lián)想反面的事情,如有些“寬容”會帶來"農(nóng)夫與蛇"的后果,進而比較得出:寬容是有原則的。
然后,再將這些獨到的發(fā)現(xiàn)當作作文的分論點,就每一點展開闡述,進行二次分析,講道理,舉事例。這樣,作文不僅有了獨到的分析,還有可能閃爍出睿智的光芒。
此外,平時要廣泛閱讀,要有意識的擴大見識,儲備素材。掌握的事例多,就能自如地運用“事中抽理”的方法;否則只能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了!
二、發(fā)散思維,多向列舉
利用發(fā)散思維的方法對事物(話題)進行多角度分析,思維發(fā)散得越開,分論點就越多,可供選擇的余地就越大。
1.猜測各種可能性。透徹分析事理,特別是對原因、方法的分析,都離不開對可能性的全面分析與列舉。例如,寫關于“謙虛”的作文,如果要對謙虛的原因進行分析,就應全面推測——人之所以能謙虛,是因為:①受教育影響;②受社會文化環(huán)境影響;③個人見識、經(jīng)歷、教訓;④個人修養(yǎng);⑤認識到謙虛的好處……有了這么多見解,寫作時就可以根據(jù)不同的側(cè)重點取舍或安排文章內(nèi)容的詳略了。
2.細分各種要素。例如,談“成功”的品質(zhì),可以分析決定成功的各要素:①志向;②自信;③堅韌;④勤奮;⑤智慧;⑥決斷的能力;⑦情商……這樣詳盡的分析,可以帶來獨到的見解。比如⑥和⑦:現(xiàn)代社會,對人的判斷力和決斷力要求很高,比爾·蓋茨當機立斷創(chuàng)立微軟公司就是明證;社會學家的研究證明:情商比智商更為重要,由此可引出健全人格對實現(xiàn)成功的重要性。很顯然,選擇寫這兩方面的作文更具時代性,作文更容易出眾。
3.循序發(fā)散思考。在多角度分析問題時,如能確定一個發(fā)散順序,將有利于思維順利展開。如可以將“寬容”對自己、對他人、對社會、對人類發(fā)展的重要作用依次展開分析,這樣角度自然就豐富了。
4.多種關系的辯證分析。分析出事物之間的各種關系。例如,發(fā)現(xiàn)“位置與價值”,可先從兩者統(tǒng)一的角度分析:良好的位置有利于發(fā)揮好個人的價值,從而啟發(fā)人們“要找準自己的位置”,“要人盡其才”等。再從兩者矛盾的一面看:位置不等于價值,引申出“平凡的崗位也能實現(xiàn)自我價值”等。還可以分析將“位置”轉(zhuǎn)化成“價值”的關鍵條件有哪些。總之,“統(tǒng)一、矛盾、條件”是進行多種關系分析的三個基本層面。
三、追根溯源,層層剝筍
1.由表象到本質(zhì)。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zhì),從而得出自己獨到的見解。例如,對于話題“認識自己的特長”,可這樣分析:能正確認識自己特長的根源是什么:是對“寸有所長”的自信;產(chǎn)生自信的根源是什么:是積極的自我評價;積極的自我評價的來源是什么?是實現(xiàn)自我價值的渴望……通過這樣由表及里的分析,我們可以一線串珠地分析出許多“認識自己特長”的本質(zhì)觀點:①自信;②積極的自我評價;③實現(xiàn)自我價值的渴望……這些都是很好的分論點。
2.由此及彼。對事物話題進行由此及彼的分析,使作文避免膚淺,從而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廣度。比如話題“每一朵花都可以盛開”,對這種比喻型的話題,如果不能由此及彼進行人生、社會等方面的聯(lián)想分析,作文就不會有較大價值的立意。我們由花及人進行分析:花可盛開,那么人人都有健康成長的權(quán)利,人人都應受到尊重;花盛開要有一定的條件,那么,社會就要為人發(fā)揮才干創(chuàng)造公平合理的條件或環(huán)境;花盛開需要自己吸收水分和陽光,那么,人的成長也離不開自己的努力……這樣由此及彼的分析,使得立意具有現(xiàn)實針對性和啟迪性,很容易寫出見解獨特、有真情實感的文章。
四、多向比較,求同推異
1.同類比較。將相同的事物進行比較,歸納出它們的共同特點。
2.相似比較。對大體相似又略有差異的事物進行比較,可以使我們看事物更深入、更細致。比如,同樣面對“挫折”:愛迪生面對實驗室被焚毀,其態(tài)度是淡定、樂觀;勾踐的態(tài)度是忍辱負重;林肯頻遭挫折,卻越挫越勇。這樣我們至少分析出對待挫折的三種方式,即三個分論點。
3.正反比較。將正反面的事物對比,使認識更深刻。成功范例滿分作文《情與理》將范仲淹堅守理智“先天下之憂而憂”與唐玄宗放縱感情導致“安史之亂”進行對比,總結(jié)出以理馭情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五、確立順序,循序分析
確立順序,思維可以按順序展開,分析的角度也可豐富起來。滿分作文《天地之秤——誠》中,重點寫誠信“對自己”、“對他人”、“對社會”的重要意義,其思路是依“自己——他人——社會”的順序來展開分析的。
常用的順序還有:①正面、反面、 側(cè)面等方位順序;②過去、現(xiàn)在、將來等時間順序;③由小到大、由易到難、由主到次的邏輯順序;④個人、集體、國家等范疇順序;⑤近處、遠處等地域順序……
總之,學會多角度地分析問題,進而學會巧擬分論點,是寫好議論文的關鍵,有了分論點就有了進行深入闡述的良好基礎。這樣,我們才有可能寫出內(nèi)容充實、分析透徹、且層次分明的好文章。(責任編輯:梁 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