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巧玲
小學生的思想品德是由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為即知、情、意、行四個要素組成。這四個要素在小學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發(fā)展過程中,既有各自的特點,又互相滲透、互相促進、互相聯系、互相制約。而“行”是德育的關鍵,是出發(fā)點,也是歸宿??梢?小學思想品德課中的行為訓練是十分重要的,直接指向培養(yǎng)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德育目標。能否真正讓學生把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意志轉化為道德行為,并使之科學化、持久化,是教學成敗的關鍵所在。因此,必須加強道德行為的教學,以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
一、準確把握教材,規(guī)范學生的道德行為
道德是在道德認識、情感、意志的支配下,在道德規(guī)范的調節(jié)下,在行動上對他人、對社會做出的反應,是衡量一個人思想覺悟高低、品質好壞的重要標志。在德育過程中,要重視訓練學生言行一致,對他們的行為提出嚴格的要求和進行嚴格的訓練,使他們通過實際活動認識行為的社會意義,具備調節(jié)行為的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
1.基礎性
小學階段是教育的基礎,道德教育的目標也要充分體現其基礎性,即在小學階段對學生進行做人的啟蒙和熏陶。教會學生做人,做個好學生、好公民,是小學德育的首要任務,也是主要目標。
2.層次性
學生道德行為的形成是一個由低到高、從簡單到復雜的長期過程,教師不能隨意提高或降低要求。如敬愛父母與處理好家庭關系方面的教學,從低年級“幫助做家務”到中年級“和家庭成員一起創(chuàng)建愉快和睦的家庭”再到高年級“對創(chuàng)造家庭的幸福起推動作用”,層層深入,循序漸進。
3.示范性
俗話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通過收集榜樣人物的故事,把抽象的道德標準人格化,使學生在形象性和現實性的范例中獲得難忘的印象。用榜樣示范法對學生起導向和促進作用,不但要引導學生懂得雷鋒、賴寧等是英雄,而且要讓他們懂的英雄也是普通人。注意引導學生向身邊的榜樣學習,因為他們更易促使學生產生你追我趕、爭當先進的積極性。
4.暗示性
針對思想品德課中的“做一做”,教師在布置時可用暗示性的指導語。例如,要求學生為身邊人做一件有意義的事,教師可以對學生說:“使別人因為你的幫助而感到快樂?!本褪前凳局@種幫助是不需要任何回報、是無條件的,使學生從為他人服務中領略樂趣,產生愉快的情感體驗。
二、適當超越教材,強化學生的道德行為
1.舉一反三,遷移升華
學生的認識內化為自覺向故事中的人物學習的欲望,能促使學生把道德認識轉化為道德行為。在教學《講信用》一課,對學生提出這樣的要求:把別人對你或你對別人守信、失信的事編成一個小故事,講給大家,同時說說你當時的心情和現在的想法。通過自己練習講——組內試著講——全班交流講等多樣化的形式,學生個個領悟:守信用就會與別人融洽相處,反之則會失去信任,促使學生把“講信用”逐步付諸于行動。
2.講評結合,規(guī)范行為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一步發(fā)展,網絡離學習越來越近,網絡德育將成為思想品德教學的新亮點。網絡在給生活帶來極大方便的同時,也存在著負面性,特別是黃、賭、毒的侵害。在教學《相信科學,不迷信》時,運用《電腦“算命”可靠嗎》作為拓展材料,讓學生講一講、評一評,從而更堅信科學的力量,抵制迷信思想觀念的侵蝕。
3.豐富實踐,養(yǎng)成習慣
小學德育處在改革開放的大環(huán)境、大背景下,要正視社會變革對學校德育提出的挑戰(zhàn),增強德育的時代性與開放性。德育要開放,要加強社會實踐,引導學生用正確的觀點、方法、態(tài)度去認識重大現實問題。時代的發(fā)展既向德育工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同時也提供了廣闊的空間。要大膽地讓學生走上社會,接觸火熱的生活,深入到企業(yè)、農村、機關、市場……把握住一個個時機,對學生進行有意識的教育訓練,真正實現“曉之以理、導之以行”,使道德行為由偶然性變?yōu)楸厝恍浴?/p>
4.勇于創(chuàng)新,不斷發(fā)展
陶行知曾說,“非給學生種種機會練習道德行為不可”。嘗試在思想品德課堂教學中創(chuàng)新,讓學生主動參與,在活動和交往中實現培養(yǎng)學生健全人格這一目標。如在教學《愛護有益動物、保護珍貴動物》和《分清是非》這些課文時,可以采用“模擬法庭”這種活動形式,既增加學法,又加強實踐。
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學生良好的道德行為的養(yǎng)成需要正確的指導和反復的訓練。教師要反復抓、抓反復,同時把思想品德課的教育內容延伸到家庭、社會,構建學校、家庭、社會相結合的教育網絡,全方位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德育教育。[e]
(江蘇省丹陽市云陽第一中心幼兒園 21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