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揚明
教材解讀
《自己的花是給別人看的》(義務(wù)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人教版語文五年級下冊)選自季羨林先生的《再返哥廷根》。文章講述了季老先生在闊別哥廷根35年后,重返哥廷根的所見所聞和所思所感。課文語言樸實洗練,意味蘊藉,既有娓娓動聽的故事,又有色彩瑰麗的描寫;既有淡遠幽芳的抒情,又有恰如其分的議論;既充滿著異國他鄉(xiāng)奇情異彩,又滲透著作為一個中國人的感悟與思考,令人耳目一新,發(fā)人深省。編者將這篇課文編入以“感受異國風情”為專題的第八組,與其他幾篇課文構(gòu)成一個整體,十分妥帖。
教學設(shè)計
一、設(shè)計理念及學情分析
學生在五年級上冊教材中學過季羨林先生的《小苗與大樹的對話》,接觸過季先生的作品,并且五年級學生已有一定的自讀能力,讀懂短短五百字的這篇美文應(yīng)不算太難。所以,教學本課,可緊扣本組課文“感受異國風情”這一專題,從課題入手質(zhì)疑,根據(jù)學生的學習起點以學定教,以板塊教學的方式挖掘作者對德國民族風情的感受,充分研讀與“奇麗”、“奇特”相關(guān)的句子,適當補充人物、時代背景資料,讓學生在與文本的對話中積累語言、體悟情感、啟迪思維。
二、教學目標
1.認識3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理解莞爾一笑、花團錦簇、姹紫嫣紅、應(yīng)接不暇、耐人尋味等詞語的意思,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重點詞并體會句子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通過“奇麗”、“奇特”等詞語感受異域風情,理解“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人生境界。
3.背誦課文第3自然段,積累語言。
教學流程
1.質(zhì)疑啟思——以學定教
同學們,還記得上學期所學的《小苗與大樹的對話》是誰寫嗎?這次,我們一起來領(lǐng)會著名語言學家季羨林先生多次在德國看花的感悟。讀了課題《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你有什么疑問嗎?
學生的問題預設(shè):
(1)為什么自己的花是給別人看的?
(2)自己的花是怎樣給別人看的?
(3)德國人為什么愛花?
(4)“變化是有的,但是美麗并沒有改變!”“美麗”的東西也包括了什么?“這是一個花的夢,一個思鄉(xiāng)的夢!”到底是怎樣的一個“夢”?
大聲朗讀課文,讀通課文,選用下面的詞語概括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莞爾一笑 姹紫嫣紅 耐人尋味 應(yīng)接不暇 奇麗 奇特
(設(shè)計意圖:課題或概括中心,或點明要旨,也是教學的重要資源。讓學生由題目質(zhì)疑,開啟思路,提出自己不明白的問題,實則了解學生的已知和未知,在此基礎(chǔ)上以學定教,轉(zhuǎn)入對課文的學習。)
2.探究內(nèi)涵——讀文明理
同學們,四五十年以前,季老先生在哥廷根租住房子,房東歐樸爾太太約五十多歲,是典型的德國家庭主婦,善良得像慈母一樣。她只有一個兒子,在外地上大學。季先生就住在她兒子的房間,一住就是十年。我們一起聆聽房東與季先生的對話吧!
(1)分角色朗讀。師(季先生)讀:房東女士,德國人養(yǎng)花為何不像中國人那樣養(yǎng)在屋里,而是養(yǎng)在屋外,這不就是養(yǎng)花給別人看嗎?學生(房東)讀:“正是這樣!”(提示:朗讀時注意房東神態(tài)“莞爾一笑”,并理解。)
(2)默讀第3自然段,畫出句子“正是這樣,也確實不錯?!闭n件出示:“多么奇麗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讀這句話,注意感嘆號。
(3)課件出示:“走過任何一條街,抬頭向上看,家家戶戶的窗子前都是花團錦簇、姹紫嫣紅。許多窗子連接在一起,匯成了一個花的海洋,讓我們看的人如入山陰道上,應(yīng)接不暇。每一家都是這樣,在屋子里的時候,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時候,自己又看別人的花?!币龑W生按以下步驟閱讀理解這段話。
步驟一:解讀。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花團錦簇”、“姹紫嫣紅”、“應(yīng)接不暇”等詞語。(理解詞語后,課件出示德國街景圖片,感受“奇麗”。)
步驟二:改讀。如果給這段話加上“多么奇麗的景色!”你認為應(yīng)加在哪里?(指導感情朗讀。)
步驟三:悟讀。你從哪些詞看出景色“奇麗”?
(設(shè)計意圖:學生讀懂了“姹紫嫣紅”、“花團錦簇”,也自然而然地在讀中感受到花的多、花的繁、花的美,加上多媒體課件對德國街景的展示,將“姹紫嫣紅”、“花團錦簇”植入學生心里。由花的美過渡到景的美,接著用“奇麗”概括花的美,景的美,心的美,讓學生對德國街景有一個完整的印象。)
3.聯(lián)想民情——感悟“奇特”
同學們,季先生不僅賞花,而且由賞花展開了豐富的聯(lián)想。季先生能成為文學大師,離不開他深入的思考和豐富的聯(lián)想。我們來看看他想到了什么?
課件出示:“人人為我,我為人人。”我覺得這一種境界是頗耐人尋味的。
(1)讀:“多么奇特的民族!”奇特表現(xiàn)在什么地方?
(2)悟:理解“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含義。可從課文中找出相關(guān)語句(第3自然段)來理解,也可結(jié)合生活中的事例來理解。
課件出示:那一條整潔的街道依舊整潔如新。從前我經(jīng)??吹揭恍├咸梅试韥硐此⑷诵械溃F(xiàn)在這人行道仍然像是剛才洗刷過似的,躺下去打一滾,絕不會沾上一點塵土。
——摘自季羨林《重返哥廷根》
從這段文字中你又有了怎樣的體會?(心中有他人,替別人著想。)
(3)引讀。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一種境界,我們才見識到了這樣奇特的民族。每一家都是這樣,自己的花_________________,又看別人的花。
正是有了這樣的一種境界,我們才領(lǐng)略到了這樣奇麗的景色。走過任何一條街_____________應(yīng)接不暇。
正是有了這樣的一種境界呀,才讓季先生把這當作了自己的第二故鄉(xiāng),才會發(fā)出這樣的感嘆__________(出示:多么奇麗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p>
(4)指導背誦
(設(shè)計意圖: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分兩個層次幫助學生感悟“奇特”:先是感受課文中花的美,再引進原著中的語言,通過引讀體會人的美。不露痕跡地由“奇特”聯(lián)系到“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為理解“奇特”的民族做了鋪墊。學生在朗讀與背誦的過程中體驗了“奇麗與奇特”的魅力。)
4.誦讀文本——表達情感
同學們,我們領(lǐng)略了德國的美景,透過德國人的養(yǎng)花方式,我們了解到德國與眾不同的民族風情,體悟了他們“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崇高境界。但如何讀好季先生的作品呢?
(1)分角色讀第2自然段,誦讀第3自然段,引讀第4~5自然段。
(2)假如季羨林先生在德國時不仔細觀察,不深入思考,能寫出美文嗎?如果作者只描寫景物,這篇美文能啟人深思嗎?(用最簡練的語言道出了通俗易懂而又含義深刻的哲理,實則借景抒情明理。)
(3)季先生的文章語言質(zhì)樸,感情真摯,值得我們一讀再讀。老師給同學們推薦他的其他作品,共享書香(課件展示):《二月蘭》、《我的人生感悟》、《再返哥廷根》。
(設(shè)計意圖:語文教學還要跳出課文看文本,體會作者的言語藝術(shù)。這一環(huán)節(jié)著眼于拓展課程資源和體會季先生的表達方法,有利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也有利于學生學習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作者單位
福建省寧化縣實驗小學
◇責任編輯:劉嶺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