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勤 蔡國志
“以人為本”是當前教育系統(tǒng)中提得最多的一個詞匯,那么,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應如何做到“以人為本”呢?筆者認為,當前開展的“以人為本”管理中存在一些誤區(qū)。
一、狹隘地理解“以人為本”的對象
“為了一切學生”是“以人為本”的教育方針的一個基本原則。這里的“人”指的應該是全體學生,可很多教育者卻忽視了這一點,在教育工作中有意無意地將“人”的范圍縮小了。這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兩個方面:
1只將“以人為本”的人文關懷對準班上的特殊群體。教師在工作中最容易將目光投向兩類學生,一類是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他們學習主動,思維活躍,能大膽與老師交流。是最受教師青睞的群體。為了培養(yǎng)拔尖人才,教師們對他們總是投入大量的精力,不僅在平時的課堂及課外輔導中對他們格外用心,在思想上也時時跟進。另一類則是暫時落伍的同學,他們缺乏學習興趣,學習習慣差,自制能力也相對較弱,總有意無意地犯下一些小錯,給班級帶來了負面影響,自然成為了教師們關注的重點。為了營造好的學習氛圍,維持班級的穩(wěn)定,也讓后進生能找回信心并自覺學習,教師們?yōu)樗麄冑M盡了心思。與他們談心,為他們制定學習計劃,研究最有效的學習方法。讓他們重燃希望。教師們對這些孩子可謂用心良苦。也確實讓他們感受到了什么是人文關懷。
但是,這些教師的目光更多地停留在了這小部分學生的身上,對其余學生的關注就少多了,特別是一部分中等學生,他們有些性格內向,為人忠厚老實,從不違反紀律,也沒受過什么批評,集體活動和學習成績也不突出,可能也從來沒受過表揚。對班級來說,他們是最讓教師省心的一個群體,也是一個讓教師們關注不多、思考不多、印象不深的被忽視的群體。實際上,他們也是有思想、有感情,渴望受到老師關注的孩子。優(yōu)秀生也好,后進生也好,他們本來就是班級中的活躍分子,能夠以其獨特的方式吸引老師的目光,而那些中等學生就像躲在角落里的小鳥,等待教師去發(fā)現(xiàn)他們,放飛他們。因此,以人為本的對象,也應該包括這部分中檔生,要考慮他們的特長和心理,讓他們也有更多的發(fā)展機會。
2只以本班學生為本,不顧及其他學生的感受。相對而言。這種現(xiàn)象隱蔽得多,那就是狹隘地把“以人為本”的人文關懷傾注給本班的學生。筆者曾親身經(jīng)歷過這樣一件事:學校組織學生乘車看球賽,11個班只有8輛車,去的時候是分兩批去的?;貋淼臅r候分兩批走太晚了,就叫原計劃第二批回的學生站到車上,一齊回來。本來20分鐘左右的路程,學生們互相擠一下,是很平常的事情??捎幸粋€班主任卻堵在車門口,不許其他班的同學上車。等自己班的學生都坐好了位置,才放開門。這位老師把自己班的學生當成了親人,照顧得無微不至。卻把其他班的學生當做入侵者,惟恐他們損害了本班學生的利益。這種做法嚴重刺傷了其他學生的感情,使他在所有學生面前留下了“自私自利”的形象,還把狹隘的小團體主義思想注入了學生的心靈。
在平時的教育工作中,我們常常也會不自覺地走進只以本班學生為本的誤區(qū)。例如,只注意自己學生思想行為的發(fā)展,而不理會其他學生情緒上的波動;只提醒自己學生在學習生活中應注意的問題,不計較其他學生習慣性犯下的小錯;只在乎自己學生成績的好壞,不關心其他學生學習上的困難;對自己的學生呵護備至,而對其他班上的學生則以冷漠置之。這些無意中的舉動,都會讓狹隘的小集體主義思想深植在學生的心中。
二、片面地思考“以人為本”的內容
教師“以人為本”的第二個基本原則就是“為了學生的一切”。教師應該考慮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而不應只專注他們成長的某一個方面。
1注重成績過多,忽視對學生的人文關懷。對學生而言,學習是主要任務,但以人為本不是以成績?yōu)楸?。很多教師往往誤解了這一點,認為學生到學校來,就要想盡辦法讓學生提高成績,并使之升入理想的學校,這就是以人為本的最好方式。伴隨著時代進步成長起來的學生,他們維護自己的人格尊嚴、民主權利等正當精神利益的渴望日趨強烈。然而,一些教師對此并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有意無意地損害學生精神利益的事情屢有發(fā)生。究其原因,就是缺乏對學生全面的人文關懷,片面認為他們只要認真學習就行了,并認為只要成績好了,家長自然就滿意了。
特別是對于成績好的同學,教師關注的可能更多是成績的穩(wěn)定,對學生的心理關懷則比較少,認為他們一好百好。可實際上,愈是對精神生活要求高的人,在家庭、學習、交往等方面所遭遇的困難就可能愈多,只不過耀眼的光環(huán)暫時遮掩了他們心底的諸多無奈。“學生也是人”,在巨大的學校壓力、家長期望下,自我加壓不能釋懷,有不少“少年神童”突然隕落,甚至作出了棄世的行為。他們也許更直接或間接地悟出了現(xiàn)實生活的荒謬與無意義感。如果學校的老師、身邊的同學、家里的親人不能及時發(fā)現(xiàn)并進行疏導,這些脫離了關愛的“優(yōu)秀人員”就會變得更加脆弱,容易患上心理障礙疾病,最終作出一些錯誤選擇。
一點一滴傳授給學生的知識固然實在,但我們應該以更大的熱情去關注學生的心靈世界,教給他們觀察社會、了解社會的基本知識和方法。教給他們做人的眼光和胸懷,這比什么都重要。
2賞識寬容過多,批評教育不足。我們的教育對象是身體和心志均不成熟的年幼學生,既然是不成熟的學生,必然就會有許許多多不成熟的思想和行動。有些學生的某些想法和行為是合情、合理、合法的,作為教育工作者應該給予支持,甚至鼓勵。但是對于一些無理的、不合情理法的要求,有的教師不敢對學生說“不”、“錯”。他們往往認為,以人為本與法治嚴格相背,對犯錯誤的學生進行嚴格的教育和處理,似乎有不尊重“人權”的嫌疑。其實不然,此舉正是遵從了“以人為本”的原則。以絕大多數(shù)人的意愿來約束少數(shù)人的不良習慣,對這些人本身的進步也是大有裨益的。
但寬容不等于放棄原則。無原則地尊重與賞識容易助長學生不良習慣的形成,一味地順從和肯定還容易模糊學生的認知和視聽,甚至會成為其前進路上的“絆腳石”或“糖衣彈”。只有恰到好處地懲戒和批評。藝術地點撥,才能使學生茅塞頓開。因此,單純地唯生獨尊不可取,只有掌握好賞識與懲戒的尺度,才能更好地踐行以人為本、弘揚人性的理念。
3看護包辦過多,能力鍛煉不足。有的教師認為,以人為本就是要給以學生最好的東西。他們?yōu)閷W生考慮得很多、很細,家長、學生考慮到了的,他們都有詳細的安排;家長、學生沒考慮到的,他們也有精心的準備。他們像個優(yōu)秀的廚師,做出可口的飯菜送到學生面前,學生吃了肯定有營養(yǎng),但學生永遠不知道飯菜是怎么做出來的。筆者剛開始組織學生活動時。對班級活動的每一步都進行詳細指導,課外付出了大量的時間收集資料,準備活動方案。一切都準備好了之后再交給學生干部登臺亮像。筆者準備得辛苦,可效果并不好,學生老像是做給我看的表演,而沒有感情地投入。再組織類似的活
動,筆者不指導他們就不敢動手。筆者意識到自己的行為逐漸在扼殺學生的思考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從而做了深刻的反省。后來,筆者讓學生自己分幾組輪流來組織,不找我?guī)兔ξ揖捅M量不插手,結果學生積極性反而更高,組織活動的效果也一次比一次好。很多次,筆者作為觀眾參與其中,情不自禁地為他們的精彩表現(xiàn)而喝彩,為他們超出我想象的才華而驕傲。
實際上,經(jīng)歷才是人生最大的財富。沒有過程的成功是飛來橫財,不知道珍惜,能力也沒得到鍛煉。哪怕過程中有失敗,也是一次有益的嘗試,也是對人生所進行的必要錘煉。
三、錯誤地運用“以人為本”的方法
有的教師在工作中注意了前面兩大類誤區(qū),可實際效果還是不好,事倍功半,甚至出現(xiàn)吃力不討好,被關懷的對象不“領情”的情形,這很可能就是方法上出現(xiàn)了誤區(qū)。
1方法不當,適得其反。許多教師本著“以人為本”的思想,細心呵護學生脆弱的心靈,特別是比較特殊的學生群體,希望讓他們感受到學校和集體對他們的關懷,可結果卻往往適得其反。
在擔任班主任期間,班上有一個左手有殘疾的學生,筆者號召班上同學多關心、幫助她。怕她不方便,平時的清潔值日沒安排她,課間操也可以不做??伤恢庇粲艄褮g,我找她談話,問她有什么需要我?guī)椭?。她一聽“幫助”就很激動,哭了很久才開始訴說……
筆者向她道了歉,并根據(jù)她的要求,取消了一切特權,把她當做一名普通學生對待。她也開始主動和同學交往,人漸漸地開朗起來了。這類學生,他們需要的關懷不是“同情”,而是平等相待的尊重和認可。
老子有“無為而治”的主張,它同樣適用于對學生的教育。有的學生性格內向,膽小怯懦;有的學生性格倔強,聽不進勸戒。這類學生,如對他們過分地關注。反而會激起他們內心的恐懼和反感,這時候,對他們“無為”則是最好的方法?!盁o為”并不等于什么都不做,而是一種表面的“忽視”,給他們留一塊自由的空間,讓他們能夠沒有負擔地發(fā)展。在關鍵時刻,藝術性地對他們進行有效提點,他們會更深地感受到教師對他們的尊重與關愛。
2解決問題表面化,抓不住問題根源。有的教師很關注學生,分析學生問題也很透徹,可是對一些鉆牛角尖的學生卻始終束手無策,這是因為教師只關注了學生本身,只在學生身上下工夫,而忽視了與之有密切關系的生存環(huán)境。
有一個從外地轉學來的孩子,脾氣很倔強。對他周圍所有的人都抱有敵意,與班上同學的關系始終處理不好。筆者找他談了很多次,每次他都是很強硬地拒絕與我敞開心扉,我便一直認為他是一個脾氣怪異的孩子,也很疑惑他小小年紀為什么會有這么偏激的思想。他的爸爸很關心他,經(jīng)常到學校來問他的情況,于是從他爸爸身上找到了問題的根源。原來他爸爸是個外地的生意人,到武漢來做生意,經(jīng)常被本地人欺負,所以經(jīng)常在家里教導他,在外面對人一定要狠,否則就會受人欺負。這種思想在他腦中已經(jīng)根深蒂固地。起初,他爸爸對我也是充滿敵意,滿臉不信任的樣子。后來,在一次家長會上。筆者找機會委婉地指出了他們父子的問題。他的父親很吃驚,主動找我深談了一次。我告訴他,孩子的思想是單純的,對于這個世界的認識,還是稚嫩的,我們不應該過早地在他們心里播下丑惡和仇恨的種子,讓他們帶著不滿與怨恨成長,這樣他永遠不會快樂。其實,我們身邊有很多美好的東西值得我們去熱愛,去追求,擁有一雙發(fā)現(xiàn)美而不是仇視美的眼睛,孩子的一生會快樂得多。他的父親聽了這番話,沉思了很久。第二天,孩子來學校,對我的態(tài)度明顯有了改變,他希望能接近我,改善我們之間的關系。后來,在筆者的幫助下,他慢慢恢復了孩子的天性,愉快地融入了友善的集體,而且學習生活態(tài)度比一般人更積極了。筆者很慶幸自己沒有輕易地說看透了一個學生,并且有機會發(fā)現(xiàn)他的思想問題的根源,找到他問題存在的特殊性,對癥下藥,終于挽回了一個學生幸福的中學生活。
筆者認為,只有真正理解了“以人為本”的涵義,再加上正確的方法,才能減少管理中的誤區(qū),才能真正做到“以人為本”,從而促進學生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