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淑珍
[摘要]高等教育的三大職能是培養(yǎng)人才、發(fā)展科學和服務社會。培養(yǎng)人才是三大職能中最基本的職能。其它兩個職能則是其在高等教育理論和實踐中的延伸。教學是高校培養(yǎng)人才最主要的手段,這就確立了教學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因而教學是高校履行社會功能的首要任務,而作為發(fā)展科學重要手段的科研則是服務于教學。當前社會,高校教學與科研嚴重失衡。要調解這一矛盾,有賴于高校的教學管理。
[關鍵詞]教學管理;教學;科研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5918(2009)04-0019-02
作為培養(yǎng)人才的搖籃,高校在如何處理好教學與科研的關系陷入了兩難的境地。若重視教學輕科研,學校無法發(fā)展;若輕教學重科研,則作為培養(yǎng)人才的搖籃,其又失去了最應承擔的社會功能。在某些特定利益的驅使下,我國高校及高校教師輕教學重科研苗頭已顯露。在這樣的現(xiàn)實情況下,高校若不盡快調整自己的定位,改變教師的教學態(tài)度,則將違背高校的社會功能。嚴重影響教學效果。要重新實現(xiàn)教學效果有賴于對教學活動進行有效的管理,教學管理是對教學活動進行計劃、組織、控制和協(xié)調,它是規(guī)范和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因素,是確保教學活動正常有序運行和實現(xiàn)教學效果的有力保障。因此應利用教學管理手段,來平衡教學與科研的關系,促進教學科研一體化。
一、高校在處理教學與科研關系上存在的問題
在實際的辦學實踐中,高校普遍存在著重科研輕教學現(xiàn)象對科研的評價遠遠高于對教學的評價。在我國,高校教學與科研的失衡主要存在兩種極端:
(一)學術科研能力好的教師承擔一定的行政級別及大量的教學任務工作,擠占了科研時間;盡管教育部明文規(guī)定高校教師的科研時間應占教師工作時間的10%~30%,但部分教師尤其是骨干教師如“雙肩挑”教師的教學任務及行政任務過重,教學時間,尤其是處理行政事務嚴重擠占了科研時間,使得他們無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身至科研項目中。
(二)部分學術能力好的教師則全身心致力于科研開發(fā),對學生授課少。越來越多的高校教師將主要精力放在論文的發(fā)表、課題的申報、經費的申請、專著的出版以及各項獎勵如教學成果的獲得上,而對于自己的教學本職工作,則相對關注不夠。甚至一些教師為了有更多時間和精力從事科研工作,對教學工作漠不關心,敷衍了事,不愿意從事基本課堂的教學,不愿意探討教學方法、成果、教學業(yè)績的得失,不愿意更新課本知識,教學內容陳舊乏味、教學方式照本宣科;科研的新成果不能充實到教學之中,科研的新動態(tài)不能反映到教學之中。教學和科研相結合成為一句空話。
作為高校的“精英”——教授、副教授“重科研輕教學”的現(xiàn)象更為嚴重。教授、副教授一般都承擔著繁重的科研任務。因而無暇顧及教學工作,高校都把辦學精力放在學科建設、創(chuàng)建博士點、發(fā)展研究生規(guī)模、狠抓科研成果等方面,由此形成“重科研、輕教學”的格局。很多學校在計算教師工作量時,不同級別的課程權重系數(shù)是不同的,博士生課程最高,碩士生課程次之,本科生課程最低。同樣是付出勞動,在工作量和津貼補助方面卻存在差異,給本科生上課因此成了一件“吃力不討好”的事情。除此之外,教授的學術活動比較多,經常出差;還有一些教授在校外兼職,開公司、辦企業(yè)的不乏其人;更有大量的碩士生、博士生需要指導。如此一來,教授的時間所剩無幾,本科生也因此成了高校里面的“邊緣群體”。雖然教育部2001年8月28日下發(fā)的《關于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要求:教授、副教授必須講授本科課程。一般情況下,55歲以下的教授、副教授原則上每學年至少為本科學生講授一門課。如無特殊原因,連續(xù)兩年不服從學校安排講授本科課程的,可不再聘任其擔任教授、副教授職務。但是這樣的明文規(guī)定并不能真正達到保證教授們上課時間的目的,反而引發(fā)了掛名教授,助教實際授課的現(xiàn)象。
二、商校教學科研失衡原因分析
(一)社會評價體系的影響
1.對高校的影響
目前高校之間的競爭變得日益激烈。社會對高校、教師的評價多數(shù)取決于高校的排名及教師的職稱。而高校的排名及教師職稱的獲得多數(shù)還是以科研能力為評判標準,科研成為一所高校獲得聲譽和資源的重要手段,高校的聲望是關系其生存和發(fā)展的大問題,較高的聲望能給學校帶來發(fā)展機遇和在競爭中獲得有利地位。盡管教學活動也可以提高學校的聲望,但其影響是極其有限的。教學的直接影響一般較少超過教室的范圍,而科研的影響卻可以很容易地超越校園,甚至國界。這樣一種現(xiàn)實,使得高校在處理教學與科研的關系上存在一定的困難,大學雖然有平衡教學與科研的愿望,但是愿望與嚴峻的現(xiàn)實畢竟還有一定的差距,學校為了應付各種各樣的排名、評估,消耗了大量的時間、精力。為了獲得更多的資金以增強自身實力,高校致力于增強自身的科研實力,對獲準立項、資助的國家級項目和省部級項目給予配套資助,鼓勵、支持所屬人員從事科學研究,積極為科研項目的申報、立項、實施創(chuàng)造條件,從而不自覺地加強對科研的重視程度,教學與科研的平衡也不自覺地受到一定的制約。
2.對教師的影響
對于大學教師來講,科研任務和成果是職稱、獎金評定的主要參考依據(jù),在這種機制的導向下,很多教師把重心偏向科研也就不足為奇??蒲袑處煏x職,考核很重要。教學活動投入大,見效慢,致使教師為職稱、聲譽、金錢等追求科研。為評職稱編造一些形式上的論文或書籍,受經濟利益的驅使從事“效益科研”,“為科研而科研”,科研與教學內容或學科相去甚遠。對教師而言,在高水平雜志上發(fā)表論文或著書立說比給大學生上課有更多的獎勵。并且科研能使教師很容易從一個學校轉到另一個學校,而教學則不能??蒲惺墙處煫@得晉升的重要依據(jù)。同時科研成果比教學成果更易獲得肯定。高校評獎時,科研論文都H:教學淪文有分量;在教授職稱的評定中,科研論文被列為第一考察要務,而對于教學卻很少具體要求;科研經費更是遠遠超過教學經費,相比之下,熱心教學的老師在經濟利益方面也無法與“科研型”抗衡。搞科研者,名利雙收;搞教學者,除了在學生中知名,在外并不為人所知,課時費也少得可憐,是沒名也沒利,這些都成為目前高校教師相對輕視教學的原因所在。
(二)高校行政化、官僚化的影響
在神圣的高校里,已存在著一些不“神圣”的因素,無論懇教師還是學生普遍缺乏一種對科學與學術敬畏之心和虔誠之心,取而代之的是對‘行政權威的羨慕,乃至仰視、順從?!肮俦疚弧庇^念在我國許多高校有著相當大的影響力。學而優(yōu)則仕、教而優(yōu)則仕、研而優(yōu)則仕的思想已經在教師、學生隊伍q,傳播,成為了教師的奮斗目標?!肮俦疚弧彼枷胍延绊懙讲糠指咝=處煹娜松^與價值觀,高學歷、出色的教學和科研成績成為進入仕途的敲門磚。在高學歷、出色的教學和科研成績中,因科研成績在高校中影響力更大,因此科研成績大的教師更
易活得學校的肯定,較教學好的教師更易實現(xiàn)所謂的“仕途”,而當其在學校占有一席之地時,學校的部分資源如科研、教學榮譽,擔任一定行政級別的教師又較一般教師容易獲得。因此,在這種思想的影響下,許多年經教師將更多的精力放于科研而擔任管理干部的教師則忙于應酬和繁瑣的事務性工怍,無心教學和科研,崇尚真理、追求學術、潛心教學和科研者反而處于比較尷尬的位置。
在這樣的背景下,要協(xié)調好教學與科研之間的關系,關鍵應從相應的教學管理人手,進一步擺正高校教學與科研的恰當位置,探索教學與科研相結合的內在規(guī)律,建立教學與科研并駕齊驅的運行機制,已是當務之急,
三、如何加強教學管理。均衡發(fā)展教學與科研
(一)建立合理的評價體制
因為教學與科研的評價在相當程度上影響著學校的辦學和老師的行為,因此高校應當建立科學的教學與科研的評價機制,要克服衡量指標單一化、業(yè)績考核簡單化的傾向,堅持教學科研兩者并重,使教學除了系統(tǒng)傳授知識之外,具有更多的師生共同探究的成分,使科研在教師的組織和引領下,有更多的學生參與,讓教學與科研在更高的水平上實現(xiàn)有機的統(tǒng)一。同時,在職稱評定中,可強調教學所占的比重,重點考察教學質量,并細化考評標準,如教學課時應達到多少,學生不記名的評分應達到多少,這些都應作為硬性規(guī)定寫入職稱評定中,使教師們主動調整科研與教學的分配比例。同時,應該在制度上安排必要的物質利益的制約,在職稱評定及其他一些評比中,將教學任務、教學質量作為必要條件。在具體做法上,可以在有關獎勵、晉升制度上,對教學的質和量做出硬性規(guī)定和要求。還要采取多種措施,保障優(yōu)秀教學成果能獲得較高的受益,確保教師從事教學能夠獲得較好的待遇。
(二)建立合理的授課制度
1.減少理論授課學時
現(xiàn)在的教育不應只停留在以前的“老三段”,而應強調以實踐為主,不能照本宣科,實際課堂應以教師自己的原創(chuàng)性科研成果為主,用教師的科研成果不斷豐富教學內容,并重視學生的實踐能力,而非單一式的接收知識能力。在新的社會形勢下,應轉變過去傳統(tǒng)授課方式,減少理論授課學時,強調實踐能力,用有限的課時讓學生了解最前沿的科研成果,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
2.實行授課實名制,堅決杜絕教授掛名不授課現(xiàn)象
學校相關人事、教學管理機構首先應提高教授職稱評審葉1教學工作的權重,嚴格實行一票否決制,本科教學工作量沒有完成就不能晉升高一級職稱;其次,在院系目標考核中,教授、副教授為本科生上課有重要指標,凡沒有達到指標的,年終不能被評為教學優(yōu)秀;此外,加大校內津貼對教授、副教授上課的獎勵力度,鼓勵他們走上本科生講臺。同時要求授課實行實名制,有多名教師共同授課的應具體至哪一學時又哪位教師授課,堅決杜絕“掛名教授”現(xiàn)象。
(三)立足師德師風建設
要進一步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充分發(fā)揮教職工的作用,以師德建設為載體規(guī)范高校年輕教師的師德教育。教書育人是教師的本職,本科教育更是高校教育的重中之重,年輕教師有甘于奉獻,樂于清苦的精神。如果心有旁鶩,分身乏術,那與“教師”的稱號是不相配的。
參考文獻:
[1]曹勇.高等教育中教學與科研關系探討[J],廣州市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7,(2),
[2]姚松.科學研究促進本科教學的探索與實踐[J].長沙鐵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2).
[3]馬英華.關于建本科院校教學與科研關系的研究[J].廣西財經學院學報,2006。(2).
[4]常燕青.秦衛(wèi)明.加強高??蒲泻徒虒W融合的意義及對策[J].南京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1).
[5]采海農.高校本科教育中教學與科研的關系[J].高教論壇,2004,(1).
[6]蔣華林.論高校高教研究機構的可持續(xù)發(fā)展[J].高等建筑教育.2002,(4).
[7]高德勝.國外高校教學和科研關系研究述評[J].上海高教研究,199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