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宇,馬 小 寶
(1.天津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天津 300072;2.天津大學 體育部,天津 300072)
論中等職業(yè)學校德育工作的定位
張 宇1,馬 小 寶2
(1.天津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天津 300072;2.天津大學 體育部,天津 300072)
做好中等職業(yè)學校的德育工作首先要求有明確的工作定位。本文認為,中職德育針對未成年人,面向教育選拔中的弱勢群體,需要著眼學生的職業(yè)生涯,并且是一種全員性、全方位、實踐性的德育。
中等職業(yè)學校;德育;定位
德育工作是學校育人的首要工作,歷來受到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對于近年來連續(xù)擴招,辦學思想、辦學機制、辦學模式加速轉(zhuǎn)變的中等職業(yè)學校來說更是如此。當前教育部正在中國共產(chǎn)黨“十七大”精神的指引下,啟動新一輪的中等職業(yè)學校德育課程改革,中職德育由此掀開了新的一頁,同時,也引發(fā)了研究者對于該問題的深入思索。
從一般意義上講,德育主要是對學生進行的政治、思想、道德、法制,以及心理健康教育,所謂“學校教育,育人為本;德智體美,德育為先”。[1]學生的愛國情感,文明行為習慣,良好道德品質(zhì),遵紀守法意識,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都要通過學校教育的主陣地而逐步形成和發(fā)展起來,這是各級各類學校德育工作所具有的共性。但是,具體到某一階段的普通或者職業(yè)教育,德育的目標、內(nèi)容與教學方式又會呈現(xiàn)出彼此不同的特點,就中職教育而言,德育工作尤其因為下列關鍵特征而需要有明確的自身定位。
在我國,現(xiàn)階段的中等職業(yè)教育基本上還是一種學歷教育,主要招收高中學齡段(15-17周歲)的適齡學生,他們在法律意義上均屬于未成年人?!拔闯赡耆耸亲鎳磥淼慕ㄔO者,他們的思想道德狀況如何,直接關系到中華民族的整體素質(zhì),關系到國家前途和民族命運”[2],因此,針對未成年人的德育也就越來越受到政府和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
中職學生是我國未成年人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處于一個獨立走向社會生活的準備時期,其身心發(fā)展是初中階段的延續(xù),但隨著年齡的增長、知識的增加、閱歷的豐富,中職學生的意志行動更加帶有自覺性,自我意識日趨成熟,也越來越多地表現(xiàn)出個人進取與承擔社會責任的愿望。這一年齡段的未成年人一般對于新事物有著強烈的敏感,接受快、思想活躍、想象力豐富,但又往往缺乏足夠的是非辨別能力,倘若不能加以正確的引導,便很容易流于“趕時髦”、“追潮流”,特別是在當前,“一些領域道德失范,誠信缺失、假冒偽劣、欺騙欺詐活動有所蔓延;一些地方封建迷信、邪教和黃賭毒等社會丑惡現(xiàn)象沉渣泛起,成為社會公害;一些成年人價值觀發(fā)生扭曲,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滋長,以權謀私等消極腐敗現(xiàn)象屢禁不止等,給未成年人的成長帶來不可忽視的負面影響”[2],也正在成為中職德育面臨的嚴峻挑戰(zhàn)。
要有效地應對這一挑戰(zhàn),就需要我們不僅是把中等職業(yè)學校的德育看作教學計劃中不可或缺的內(nèi)容,更要把它看作反映人文關懷、體現(xiàn)對未成年人關愛的必要途徑,努力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對于未成年人來說,德育應當是快樂的、循循善誘的,而究竟如何才能既遵循思想道德建設的一般規(guī)律,又能根據(jù)未成年人的特點來做好這項工作,應當成為德育工作者認真考慮的問題。
從生源角度來說,中職學生又是一個多少有別于普通中小學生的規(guī)模龐大的受教育群體。毋庸諱言,現(xiàn)時中職的教育對象早已日趨平民化、(基礎教育成績)“非精英”化,“接受職業(yè)教育的這些孩子在小學和初中大多都是受著批評長大的,在教育選拔的過程中他們是弱勢群體,且他們的家庭也大都比較貧困。這些原因很容易造成這些孩子自暴自棄,感到前程無望”[3],也很容易誘發(fā)煩躁、自卑、害羞、忌妒、抑郁和消沉等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4]
鑒于這種情況,中等職業(yè)學校德育工作一個必須完成的任務,就是要讓每年踏入中職校門的廣大學生能夠通過學校的教育消除困擾、增強自信,能夠抬著頭、挺著胸走出去。盡管很多中職學生在知識基礎方面往往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缺陷,但是,教育學中有一條很重要的原理,即能否正確、全面地看待學生,將會直接影響教育的實效,因為人性中本質(zhì)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尊重和理解。既然如此,是不是廣大中職學校的教師,特別是其中從事德育工作的人員(包括專任和兼任的德育課教師在內(nèi))都應當及時調(diào)整人才觀、教學觀呢?
教育部職業(yè)教育與成人教育司曾在2007年委托北京師范大學開展了一次面向14個省區(qū)、2 604名中職教師的“中等職業(yè)學校德育工作狀況調(diào)查”,其中涉及到很多關于“學生思想道德狀況評價”的問題,而在2009年,由中國職業(yè)技術教育學會德育工作委員會承擔的另一項更大規(guī)模的調(diào)研,又針對相應的題目向全國31個省區(qū)、分布于20個行業(yè)大類的用人單位進行了有效的信息征詢。兩相對比,用人單位對已上崗的中職畢業(yè)生的能力、品德與行為的評價普遍高于中職教師對在校生的評價,其中對于行為自覺性、學技術的能力,以及道德和人際關系等方面持正面評價的比例甚至相差數(shù)倍①,這樣的結果的確發(fā)人深省。在我們看來,有效的德育工作必須從提高理解學生、關愛學生的意識做起,唯有相信人人有才,方能進一步幫助人人成才,倘非如此,就會經(jīng)常事與愿違、南轅北轍。
放眼未來,中職學生更是我國產(chǎn)業(yè)大軍的重要來源?,F(xiàn)今中職的在校學生已超過2 000萬人,在“以就業(yè)為導向”方針的指引下,他們中的絕大多數(shù)畢業(yè)后將直接跨進社會,步入職業(yè)生涯。就這一點而言,盡管中職德育作為國民教育整體規(guī)劃中的一環(huán),和其它各級各類學校,尤其是基礎教育階段學校的德育工作有著不可分割的聯(lián)系,但與縱向銜接、逐級遞進的普通大、中、小學德育課相比,中等職業(yè)學校的教學設計需要體現(xiàn)出某種程度的終結性,亦即必須使得本階段的德育工作導向?qū)W生的就業(yè)過程,必須通過本階段施加的積極影響促使畢業(yè)生形成正確的職業(yè)理想,增強職業(yè)道德意識,樹立法治觀念,養(yǎng)成自信、自律、敬業(yè)和樂群的心理品質(zhì)……一旦錯過了寶貴的教育時機,再想依靠后來的繼續(xù)教育“拾遺補缺”,就將變得事倍功半,乃至無的放矢。
為此,全面開展的職業(yè)教育一定要努力避免“重技能、輕德育”的偏向,德育工作也一定要導向?qū)W生的就業(yè)過程。教育部負責同志曾多次強調(diào):“要始終把立德樹人作為職業(yè)教育的根本任務,把學做人和學技能結合起來。這是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全面實施素質(zhì)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對新一代勞動者的迫切需要”[5],“要始終把思想道德素質(zhì)作為第一位的素質(zhì),把德育工作作為第一位的工作,采取有力措施,努力使每一位學生成為德藝雙馨的高素質(zhì)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6]這是從發(fā)展戰(zhàn)略的角度對中職德育提出了目標。而從實際情況來看,那些社會聲譽高、學生愿意上、畢業(yè)生廣受歡迎的中等職業(yè)學校,也都是德育工作做得扎實、做得有聲有色的學校。在這里,學生不僅學到了必要的勞動技能,更重要的是通過有計劃的教學以及潛移默化的影響,自覺糾正了鄙薄職業(yè)教育、輕視勞動(特別是體力勞動)的觀念。隨著漫長的職業(yè)生涯的延續(xù),中職階段的這些德育成果必將使他們受益終身,即便將來可能遭遇下崗、轉(zhuǎn)崗等事業(yè)發(fā)展的困難,良好的道德與心理素質(zhì)也必將有助于他們增強承受挫折的能力,增加獲得成功的希望與信心。
就德育實施的主體而言,在我國中等職業(yè)學校的全體教職工都負有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責任。教育部等六部委《關于加強和改進中等職業(yè)學校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見》(教職成[2009]11號)明確指出,“學校黨政干部和共青團干部負責中職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組織、協(xié)調(diào)和實施;班主任負有在思想、學習和生活等方面指導學生的職責;德育課教師根據(jù)課程內(nèi)容和特點,負責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法制教育、職業(yè)生涯和職業(yè)理想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梢哉f,中職德育是一項需要全員參與的事業(yè),而在這中間,“中等職業(yè)學校德育課教師是學校專職從事德育課教學的專業(yè)人員,是中職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專門力量”[7],他們的理論修養(yǎng)、知識儲備,特別是從事思想道德教育的能力,將會直接關系到中職德育的工作成效。因此,加大針對德育課教師的培養(yǎng)培訓力度,也就成為加強和改進中職德育工作的關鍵舉措。
對于具體的實施過程,中等職業(yè)學校的德育工作同樣有著自身獨特的方式和方法。在教育方式上,中職德育的特色體現(xiàn)為“在傳授文化知識和專業(yè)技能等各類課程教學中融入思想道德教育功能,在實訓實習中培養(yǎng)鍛煉學生的職業(yè)道德和法制紀律觀念”[6],也就是要將知識、政治與價值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并且貫穿于學校全方位的育人工作;而在教育方法上,中職德育最為突出的特點則是其本質(zhì)上的實踐性,即它是做的德育、體驗的德育、直接置身其中的德育,而不是簡單的“老師講、學生聽”的灌輸式的德育。這也意味著,中職德育的方法不止限于傳統(tǒng)的說服教育,至少還應包括實踐鍛煉、榜樣示范、情感陶冶、品德評價和游歷教育等多種形式,重點要在“做”中達到德育的目的,實現(xiàn)“知”與“行”的統(tǒng)一。
綜上所述,做好中等職業(yè)學校的德育工作不僅是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重大任務,而且直接關系到我國產(chǎn)業(yè)大軍的素質(zhì),“它與智育、體育、美育等相互聯(lián)系,彼此滲透,密切協(xié)調(diào),對學生健康成長成才和學校工作具有重要的導向、動力和保證作用”。[8]中職德育應被置于未成年人與國家前途這樣的宏觀背景之下,必須“堅持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遵循中職學生身心發(fā)展的特點和規(guī)律,增強針對性、實效性、時代性和吸引力,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7]而具體到教育教學環(huán)節(jié),又需要“遵循‘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的原則,注重實踐教育、體驗教育、養(yǎng)成教育,做到知識學習與能力培養(yǎng)和行為養(yǎng)成相統(tǒng)一”[9],切實幫助中職學生解決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困難和問題,增強教育的實際效果。于是,當前時代面臨的形勢與任務就為中職德育奠定了“基調(diào)”,同時,對于承擔德育工作的人員,特別是對其中從事具體教學工作的德育課教師的素質(zhì)提出了相應的要求。
注釋:
① 例如,有48.7%的教師認為中職在校生行為自覺性“很差”或“較差”,認為“較好”或“很好”的只有 16.6%,而用人單位認為中職畢業(yè)生行為自覺性“很差”或“較差”的只有12.0%,認為“較好”或“很好”的卻有48.1%;中職教師認為在校生學習能力“很弱”或“較弱”的高達43.1%,認為“較強”或“很強”的只有14.4%,而用人單位認為己上崗的畢業(yè)生學技術的能力“很弱”或“較弱”的只有9.06%,認為“較強”或“很強”的卻高達55.63%。
[1]教育部.關于整體規(guī)劃大中小學德育體系的意見(教社政[2005]11號)[Z].
[2]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中發(fā)[2004]8號)[Z].
[3]龔潤恩.中職德育要讓自暴自棄的孩子昂首挺胸地走向社會——訪中國職業(yè)技術教育學會德育工作委員會副主任蔣乃平[N].中國青年報,2009-02-09(6).
[4]馬慶杰.中等職業(yè)學校學生問題與教育對策[J].新課程研究(職業(yè)教育),2008(7):174-175.
[5]周濟.解放思想,改革創(chuàng)新,推動中等職業(yè)教育又好又快發(fā)展——在2008年度職業(yè)教育與成人教育工作會議暨中等職業(yè)學校招生工作會議上的講話[J].中國職業(yè)技術教育,2008(11):8.
[6]周濟.努力開創(chuàng)中職德育工作新局面——在全國中等職業(yè)學校德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N].中國教育報.2009-07-02(1).
[7]教育部,中宣部,中央文明辦,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lián).關于加強和改進中等職業(yè)學校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見(教職成[2009]11號)[Z].
[8]教育部.中等職業(yè)學校德育大綱[Z].2004.
[9]教育部.關于中等職業(yè)學校德育課課程設置與教學安排的意見(教職成[2008]6號)[Z].
A Study on the Orientation of Moral Education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ZHANG Yu1,MA Xiao-bao2
(1.School of Marxism,Tianjin University,Tianjin 300072,China;2.Sport Department,Tianjin University,Tianjin 300072,China)
Orientation is necessary for the moral education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In this paper,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the moral education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should serve young pupils,paying attention to their careers,especially for those underachievers.Also the moral education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should be practical,fully participated,and all things considered.All these characters enhance the standard of teachers who are in charge of moral educatio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moral education;orientation
G711
A
1674-7747(2010)01-0039-03
2009-12-13
張宇(1978-),男,天津人,天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管理學博士,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博士后出站,主要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馬小寶(1969-),男,山西稷山人,天津大學體育部主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
[責任編輯 孫建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