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
(長白山職業(yè)技術學院旅游系,吉林白山134300)
論曹丕的《典論·論文》的文學史價值
張艷
(長白山職業(yè)技術學院旅游系,吉林白山134300)
曹丕的《典論·論文》這篇詩文專論,在繼承前代文學批評的基礎上,在總結建安文學的同時,提出了文學的社會功能、文體分類、文氣等問題。這些具有承前啟后作用的見解,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傳統(tǒng)觀念,推動了文學理論的研究,促進了創(chuàng)作的發(fā)展。
文學批評;主旨;認識價值
我國的文學批評源遠流長。曹丕的《典論·論文》堪稱中國古代文學批評史上的首篇文學批評專論?!渡袝に吹洹分芯陀小霸娧灾尽敝f,《論語·陽貨》中則有“《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之說,這些具有創(chuàng)見性的見解,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文學的一些性質和社會作用,但這些鳳毛麟角式的點評畢竟尚沒形成專論。時至東漢,曹丕著的《典論·論文》才成為文學批評繼往開來的專論性文獻。
《典論·論文》是我國第一篇詩文專論,它一改先前評論詩文散見于各文章的做法,縱橫捭闔地談古論今而自成專論。《典論·論文》之所以能產生在東漢末年曹丕之手,除了他能詩善文身為政治家很重視文學的社會功能外,更重要的是文學自發(fā)生發(fā)展以來時至建安時代,已進入了“自覺時代”。時代需要文學,文學需要批評。繼《典論·論文》之后,文學批評日趨繁榮,專論、總論相繼出現。
《典論·論文》其主旨在于強調文章的社會功能和獨立作用,鼓勵文人積極創(chuàng)作正確品評。該文篇幅雖小,可內容含量較大,它提出很多重大的理論問題。在論述上也條理分明,富有邏輯性,義理、考據頗為鮮明充分?!兜湔摗ふ撐摹分笔慵阂?,切中流弊,這也正是曹丕所處建安時代精神在文學批評中的反映。《典論·論文》的主要認識價值概說有三:
《典論·論文》說“蓋文章,經邦之大業(yè),不朽之盛事”,把文學之事看成經國安邦千古不朽的大事業(yè),把文學的社會功能和政治功能提得如此之高,是前無古人的。對于文學的社會作用的認識曹丕在文中又寫道“不假良史之辭,不托飛馳之勢,而聲名自付于后”。這表明了他看到了文學的獨立地位,不僅為自己奠定了文章分類的基礎,而且使人們更進一步認識到文學的特性,促進人們自覺地發(fā)展文學。
曹丕給予文學很高的評價,還認為“年壽有時而盡,榮樂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無窮”。推崇文章的垂世不朽,并舉出了周文王姬昌、周公姬旦兩個例子為證。曹丕在《與王朗書》中也說:“唯立德揚名,可以不朽,其次莫如著篇籍?!边@種認識來源于古人“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說。
曹丕以帝王之尊,對文學的功用價值有這樣的認識,對六朝及以后的文學發(fā)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夫文本同而末異。蓋奏議宜雅,書論宜理,銘誄尚實,詩賦欲麗?!?/p>
曹丕以前,人們在長期寫作實踐中,已對個別文體的特點進行過概括。但是像《典論·論文》那樣綜合地說明各種文體的風格或寫作要求的還不曾有過。下面就《典論論文》提到的幾種文體略加說明,以便了解這些文體的發(fā)展狀況和人們對其特點的認識。
奏議之類公文的寫作,隨著國家政治的發(fā)展而日益發(fā)達。東漢時還曾把考試章奏作為選舉官吏的一項內容。應劭撰《漢朝議駁》三十卷,陳壽撰《漢名臣奏事》三十卷(均見《隋書經籍志》)是有漢一代奏議的結集。曹丕認為此類經常用于朝廷軍國大事的公文,其語言風格應該典雅。
東漢時期有兩種風氣漸盛,一是文士寫作子書和論說文的風氣,一是清談高議互相辯論的風氣。這兩種風氣是互相影響、密切攸關的。關于前者,自揚雄仿《易》而作《太玄》、仿《論語》而作《法言》后,子書作者蜂起。早在東漢前期王充曾說:“漢家極筆墨之林。書論之造,漢家尤多?!保ā墩摵鈱ψ鳌罚?。建安文人也深受此風影響,在著論和談論風氣之中,不少人都對論文寫作要求和說理的方法進行總結。例如王充曾強調“論說之出,猶弓矢之發(fā)也。論之應理,猶矢之中的”(《論衡超奇》)。徐干說:“君子之為論也,必原事類之宜而循理焉?!保ā吨姓搲圬病罚??!兜湔摗ふ撐摹贰皶撘死怼敝f,未必是曹丕的獨創(chuàng),而是他對時人關于書論寫作要求的高度概括。
碑誄之作也至東漢而大盛。不少學者認為死者撰寫碑文始于東漢。作碑銘之風既盛,諛墓之作也就大量涌現,這種稱頌死者溢美失實的現象與送葬奢靡的陋風結合在一起,被一些人認為是敗壞風俗之舉?!兜湔摗ふ撐摹贰般懻C尚實”之說是有這樣的社會背景的,它是對此類作品內容方面提出的要求,同時也是要求作品應具有樸實而不徒事華辭的風格。
人們對賦這一體裁文辭華麗的特點,早有認識。至于說詩“麗”,則是東漢后期以來文人制作五言詩風氣日盛、詩歌語言日趨華麗這一情況的反映。建安時代曹植的詩作就鮮明地體現了這一趨勢。卞蘭上《贊述太子賦》稱曹丕“作敘歡之麗詩”,同樣以“麗”言詩,可見典論論文“詩賦欲麗”的說法也是反映了當時人的一般看法的。
中國古代文論重視各種文體的用途、風格等等,建安時代人們的言論已開始表現出這一特點?!兜湔摗ふ撐摹酚诖穗m然語甚簡短,但敘述全面、概括,對于后世的影響是頗為重要的。
“文以氣為主,氣之清濁有體,不可力強而致。譬如音樂,曲度雖均,節(jié)奏同檢,至于引氣不齊,巧拙有素,雖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p>
1.“文以氣為主”
首先,它啟示人們從創(chuàng)作主體的角度去審視文學作品,追尋文學創(chuàng)作動機的起源,文學活動不再以對客觀對象的描摹、闡發(fā)作為第一要務,而是將立足點轉移到創(chuàng)作者自身。文學活動雖然是主、客體的統(tǒng)一,但主體才是活動的真正領導者和實施者。文學創(chuàng)作活動是作家嘔心瀝血,融入思想和感情的再創(chuàng)造的產物。
其次,它其實是以“氣”來衡量文學作品的高下,打破了從先秦到兩漢統(tǒng)治了數百年的“文以載道”的專制地位。文學活動雖然可以而且應當與社會道德有密切聯系,但它不應像儒家提倡的那樣僅僅是統(tǒng)治階級的傳聲筒和教化規(guī)范民眾的教科書,文學更主要的任務是表達創(chuàng)作主體的心聲、藝術個性,成為有血、有肉、有情的表達途徑和審美對象。
2.文氣有“清”“濁”之分。
由于創(chuàng)作主體各異,不同作家在作品中表現出不同的“文氣”,所以,曹丕認為“氣之清濁有體,不可力強而致”。他所謂的“清”是指陽剛的俊秀豪邁的特點,而“濁”氣則是指陰柔的凝重沉郁的特點。大體上,他已經將風格概括為兩種對立不同的類別,這在風格研究史上是一個很大的進步。而由于“氣”的不同,即作家創(chuàng)作風格不同,所以也就不能以此之長,責彼之短。在《典論·論文》中,曹丕以此為依據,從“氣”的角度去評論作家,雖扼要,卻是中肯的。如說徐干“時有齊氣”,是指徐干的作品具有舒緩的風格特點;評孔融“體氣高妙”,是說其文章由于具有深刻的思想內涵,因而形成他的文章所不可及的一種風范;稱劉楨“有逸氣,但未遒耳”,是指其作品具有自由奔放的風格,但失之于不夠緊湊。這些都是從氣的角度來探討作家作品的風格特色的。
3.文氣“不可移”
曹丕認為,文學作品的“清”、“濁”是由作家的先天素質所決定的,所以是與生俱來的,不會改變的,也不能傳授、影響的。在這方面,雖然他強調了先天的稟賦對于個人氣質的養(yǎng)成和文學創(chuàng)作十分重要,卻完全了忽視了作家后天的閱歷、鍛煉等對他們氣質個性形成的重要作用,并認為它是“不可力強而致”“雖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文氣”固然是一種相對獨立、持久、私體化的氣勢狀態(tài),但畢竟只靠天賦難以得到恰當、充分的發(fā)揮和展現。這是明顯的唯心主義的表現。
《典論·論文》還涉獵了文學批評中諸多問題,如“文非一體,鮮能備善”、“常人貴遠賤近,向聲背實”等問題,在一定程度上豐富和發(fā)展了文藝批評理論,有一定的認識價值?,F今,略論此文為的是繼承先人優(yōu)秀文學批評遺產,潛下心來屏心靜氣地力求客觀公正地評價當前的文學創(chuàng)作,避免媚俗平庸、氣急浮躁、急功近利式的文學批評。
總之,曹丕的《典論·論文》這篇詩文專論,在繼承前代文學批評的基礎上,在總結建安文學的同時,提出了文學的社會功能、文體分類、文氣等問題。這些具有承前啟后作用的見解,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傳統(tǒng)觀念,推動了文學理論的研究,促進了創(chuàng)作的發(fā)展。雖然后人對這篇文獻性的專論評價不一,但大都肯定了該文的歷史地位和作用。劉勰說“典論辨”(《文心雕龍·才略》)、“魏《典》密而不周”(《文心雕龍·序志》),就是最好的例證。
[1]羅宗強.魏晉南北朝文學思想史[M].北京:中華書局,1996.
[2]安徽毫縣《曹操集》譯注小組.曹操集譯注[M].北京:中華書局,1979.
[3]劉師培.古中文學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7.
(責任編輯:章永林)
I207.2
A
1008—7974(2010)06—0062—02
2010—03—10
張艷(1963-),女,吉林省白山市人,現為長白山職業(yè)技術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