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艷
【摘要】教書育人,理解、尊重和信任學生,“一切為了學生的發(fā)展?!笔侵旖B禹語文教育基本理念,核心理念。
【關鍵詞】朱紹禹;語文;教育觀
著名教育學家朱紹禹先生關于語文教育精辟論述是他長期教育教學實踐的結晶,也是他從事教育思考和研究成果的總結,具有鮮明的語文教育特色。教書育人,理解、尊重和信任學生,“一切為了學生的發(fā)展?!笔侵旖B禹語文教育基本理念,核心理念,這對改進當今的語文教學,提高語文教育質量,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現(xiàn)實價值。
1語文教育終極目標是為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正是從以人為本這一理念出發(fā),朱紹禹將語文教育放在培養(yǎng)人、尊重人、完善人的高度考察,將教書與育人結合起來,認為“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
在中國長達幾千年的封建社會中,由于嚴格的等級制和家法家長制,人的個性和人格受到壓抑、摧殘,人格的獨立與尊嚴在有些情況下完全喪失,體現(xiàn)在教育則是“師道尊嚴”,教師要求學生無條件的絕對服從。由于傳統(tǒng)教育的影響,盛氣凌人、教師說了算的家長制教育仍相當普遍。他們錯誤地把學生看成單純受教育的客體而忽略了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作用,在這種思想指導下,教師在教學中往往把自己當成主角,而學生不過是臺下的看客聽眾,“填鴨式”的教學使學生沒有發(fā)表自己見解的機會和權利,如此教育,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及創(chuàng)造性受到無情壓制,教學效果自然不會好。教師應該把更多的學習時間留給學生自己,讓他們在自學、思考、探索中質疑問難,自主地獲得知識,發(fā)展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學習能力,避免因過分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而忽視削弱或否定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造成有導無學的情況。因此要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形成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觀念。教學活動是一項雙邊活動,教學之間是相互影響和相互制約的。學生不僅是受教育者,還是具有主體意志和意識的獨立的個人,是學習的主體。在教學中盡可能以壘面教育為主,多理解、多尊重、多贊揚學生,就能激發(fā)其自信心和上進心,學生把教師的肯定和信任看成是對他的愛,能強烈地體會到人格被尊重的幸福感。只有用愛的泉水澆灌成長起來的學生,將來才會成長為愛生活、愛祖國的一代新人。那種缺少愛心-忽視對學生人格的尊重,卻以機械的,命令的,甚至是懲罰的方式把自己的教育目標強加給學生的做法,必然會導致教育的失敗,
2“我們教育工作者盡早地建立民主平等的觀念,為了學生的發(fā)展而理解和尊重每一位學生”(朱紹禹語)理解和信任學生,重要的是真心地將學生作為服務的對象,全身心地投入教育工作中。
為學生服務,就不強迫學生適應自己,而應努力適應學生,研究學生,善于在知識與學生之間架橋,使學生順利到達知識彼岸;為學生服務,就幫助學生建立學習的信念,堅信每位學生都能幫助自己完成教學任務,而且能幫助自己提高教學水平;為學生服務,就要既教書又育人,喚發(fā)學生心中真誠、善良、美好的情感,要著重發(fā)展學生需要學習,需要創(chuàng)造的那份人生,尊重學生的個性,幫助他們發(fā)展特長,“使學生的自尊心不是受到壓抑而是得到舒展,”(朱紹禹語)就要真正尊重學生、理解學生,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去教學,讓學生覺得課堂氣氛民主,自己就是學習的主人。“理解和尊重對學生的學習有幫助,可能對其整個人生都有幫助?!?朱紹禹語)因此,教師要做好以下三個方面的工作:
2.1人心管理——溝通情感的橋梁。朱紹禹說:“由于理解和尊重,就做到了感情交流,心靈溝通?!比说墓芾碚f到底就是對人心的管理,因此教師應以情感溝通為基礎,采取“以情動人,以理服人“的情感管理,建立一種含有母愛又超越母愛,含有友情又超出友情的師生之情。總之,要用真誠去喚醒學生們的良知,用真誠去理解學生的過失,努力幫助每一位學生走向成功。
2.2表揚激勵——轉化后進的法寶。朱紹禹說:“教師能站在學生的角度理解他的思想感情,也就進入了這個學生的內心世界?!睈凼墙逃那疤?,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師要把關愛傾注到每一個學生身上,要特別關注班里的“尾部”學生,因為這些學生平時聽到的大多是批評指責,他們總認為老師、同學瞧不起自己。干脆破罐子破摔,在行為上表現(xiàn)得粗暴無禮。甚至有時還要頂撞老師,或對老師的批評耿耿于懷。實際上,這些學生的情感與其他學生相比更敏感、更脆弱,教師要學會用“心藥”去醫(yī)治他們心靈的創(chuàng)傷,對這些學生的批評一定要慎之又慎。教師要善于挖掘學生的潛能和閃始點,及時肯定和贊揚,點燃學生自信的火種,誘導其產生進步的內驅力,把教師的要求轉化為學生的自覺行為。朱紹禹先生說得好:“最后進的學生,也會有三條五條的長處,有的長處還很獨特,一般人趕不上。”師愛對學生來說是一種鞭策和激勵,它對學生的進步有巨大的推動作用,教師只有用火一樣的熱情、用慈母般的愛心去關愛這些學生,才能溫暖他們冷卻了的心。
2.3換位思考——理解學生的前提。憑心而論,學生也有他們的“苦處”。他們在學校里聽到的是教師的千叮嚀萬囑咐,回到家聽到的是父母的嘮嘮叨叨,稍有不慎還免不了父母的棍棒教訓,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怎么會不產生厭學的情緒呢?教師應常常這樣行“換位思考”:假如我是學生我會怎樣?當代的學生渴望理解。而關愛學生,理解是基礎。只有愛學生,才能去體察學生,走進學生的內心深處,想他們之所想,解他們之所難,把學生當作知心朋友,與他們溝通心靈,只有這樣才會向老師敞開心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