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
2011年11月2-3日,國際中小學體育教法學研討會在北京舉行,筆者有幸參加了此次活動,觀摩了分別由中國、美國、新西蘭等國體育教師所上的體育課,受益匪淺,感觸良多?,F(xiàn)就此次觀摩活動,談談自己的一點思考。
一、體育觀摩課的基本情況
此次觀摩活動分兩個單元進行。第一單元活動在北京市中關村四小進行,由1名中國教師和2名美國教師進行授課,對象為北京市中關村四小的學生;第二單元活動在首都體育學院進行,由1名中國教師、2名美國教師及1名新西蘭教師進行授課。具體情況見表1:
二、體育觀摩課的特點
為了便于比較,以下對中國和國外體育教師的授課特點分開討論。
整體而言,中國兩位體育教師的授課表現(xiàn)得中規(guī)中矩,在我國中小學體育課中有一定的代表性,其有以下特點:
第一,教學組織比較嚴密。無論是張國松老師的“踏板操”,還是張建老師的“背越式跳高”,整堂課從教學分組到隊伍調動、從教學內容的交替到各部分的轉換都顯得井然有序。其優(yōu)點是有利于提高教學效率,減少教學的時間浪費,缺點是教師統(tǒng)得過死,不利于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
第二,重視教法步驟設計。如張建老師在背越式跳高教學中,針對助跑、起跳、騰空等環(huán)節(jié)設計了相關練習,引導學生逐步掌握動作。其中不乏一些獨到的教法,如利用彎道練習背越式跳高的助跑等。
第三,課的三部分結構比較明顯。整堂課的結構安排基本上沿襲了我國傳統(tǒng)的三部分式,即準備部分、基本部分和結束部分。
第四,在教學內容選擇上,開始關注提高學生心肺耐力的練習。心肺耐力差是我國青少年學生體質現(xiàn)狀的基本特征之一,如何通過體育課有效改善學生的心肺耐力,是擺在我國體育教師面前的重要課題。令人欣慰的是,張國松老師的“踏板操”課為我們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范例。從隨機抽測的結果來看,該堂課學生的平均心率為130次/分左右,有較好的改善學生心肺耐力的作用與效果。
第五,不太重視體育課認知目標的達成。如張建老師的課,關于背越式跳高的相關知識介紹不足,學生練得較多,至于為什么要這樣練,其作用是什么等,學生不得而知。
第六,教師的指導作用過強,不太重視與學生的互動。兩堂課,學生與老師的交流和互動較少,大部分時間都是教師在導,學生的主體性發(fā)揮不夠。
相比之下,國外4位體育教師所上的體育課呈現(xiàn)出以下幾個特點:
第一,重視發(fā)揮體育課的多種教育功能。4位國外體育老師的課,都非常重視發(fā)揮體育課的多種價值,使學生得到全方位的教育。如Debra Knapp老師的2節(jié)舞蹈課,特別強調大腦思維活動與身體活動的聯(lián)系,通過各種身體活動來訓練學生的思維,既發(fā)展學生身體,又開發(fā)學生智力。在教學展示中(尤其是小學的體育課),她設計了一些符號/圖案的卡片,每個符號/圖案都代表著某個身體動作,如上下肢的拉伸、軀干的擺動,身體的平衡、旋轉、抖動,左后前后移動、8字形跑動等。剛開始的時候,教師舉起一張卡片,學生即按照符號/圖案所代表的動作含義做出相應的單個動作;隨后,教師同時舉起若干張卡片,學生按照符號/圖案所代表的不同動作含義做出相應的組合動作。整個練習過程中,學生的思維活動與身體活動始終聯(lián)系在一起。又比如Ben Dyson老師的拓展活動課,圍繞著提高學生社會交往技能的目標來設計教學內容,通過各種活動來提高學生的團隊精神等等。
第二,在教學內容選擇上,注重所選內容與學生未來生活的聯(lián)系。如Debra Knapp老師所選的舞蹈、Ben Dyson老師所選的拓展活動、Peter Hastie老師所選的飛盤等。這些內容,學生一旦掌握,就有可能成為他們將來走向社會后參與體育健身的主要手段。也就是說,學生現(xiàn)在的體育學習,是為未來的終身體育奠定基礎,這對學生個體的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
第三,課堂管理與控制方法簡單有效。體育課堂管理有其不同于文化課的特殊性。如何把握體育課堂管理的尺度,不致于使體育課堂管理陷入“一管就死,一放就亂”的困境,一直是困擾我們的問題。而4位國外老師為我們提供了一些簡單有效的方法。如Joanna Faerber老師,她教的是小學2年級的學生,剛開始上課時場面有些混亂,于是她告訴學生:“同學們,當我講話的時候,請將你們的雙手放在膝蓋上?!本褪沁@樣一個非常簡單的方法,使得課堂變得井然有序。
第四,重視器材的開發(fā)與利用。4位國外老師的課,所用的體育器材看似普通,但卻花了一定功夫。這些老師普遍具有較強的開發(fā)利用器材(包括教具)的能力。如Ben Dyson老師利用標志樁、橡皮筋、籃球等器材設計成開展拓展活動的場地,有效利用了一種器材的多種功能。又如Debra Knapp老師自制的學習舞蹈的符號/圖案的卡片以及她所編選的伴奏音樂對提升舞蹈教學的效果起到了重要作用。還有Joanna Faerber老師,她在課堂上用紗巾、塑料板、小卡通玩具完成了教學,由于這些器材的顏色、材料、重量等都非常符合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因此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第五,注重課堂上與學生的交往與溝通。交往是教學的本質,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重要基礎。綜觀4位國外老師的課,其無論是課前、課后,還是在教學過程中,都特別重視與學生的交流。在交流方式上,除了語言外,這些老師還用眼神、手勢、身體動作等方式和學生交流,課堂上“教”、“學”交替進行,既充分發(fā)揮了體育教師“導”的作用,又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第六,教學組織較松散。整體來看,4位國外老師的課從始至終都沒有集合、整隊、隊伍調動等我國常用的組織形式,教學組織較為松散。
三、幾點啟示
1.重視對體育教學內容的研究,不斷開發(fā)鍛煉價值高的身體活動內容
一直以來,我們對選擇什么樣的教學內容來教給學生缺乏深入、科學的研究,也缺乏理論指導。為什么選?如何選?該內容是否適合我們的教學對象?其教育價值有哪些?其對學生終身體育的影響是什么?對這些問題的探討始終沒有脫離經驗層面。當前美國中小學體育教學內容已發(fā)生了較大的變化,從過去偏重教授集體運動項目(如籃球、足球、排球等)以及田徑、體操等項目,轉向那些更具體育鍛煉價值的終身體育活動,而這次國際教法學研討會國外4位老師所選擇的教學內容也驗證了這一點。我們應把握這一發(fā)展趨勢,加強研究,根據(jù)不同年齡階段學生身心發(fā)展的特點,不斷開發(fā)鍛煉價值高、適合學習的內容,為學生的終身體育打下堅實的基礎。
2.更加關注學生的“學”
教的根本目的,是為了學生更好地學,這是一切教學活動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經過新課程改革,我國中小學體育教師已經開始關注學生的“學”,但與國外體育教師相比,還遠遠不夠。關注學生的學習,不僅表現(xiàn)在課前的精心備課,還表現(xiàn)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認真指導以及和學生的積極互動、交往。體育課堂是學生的課堂,體育教師的作用更像是一個樂隊的指揮,要想演奏出美妙和諧的音樂,就必須要調動每個演奏者的積極性,發(fā)揮每個演奏者的作用。
3.充分發(fā)揮體育課的多種教育價值,促進學生全面健康成長
以前我們對體育課的生物價值比較重視,體育課更多地是考慮如何增強學生體質問題。增強學生體質固然非常重要,但這絕對不是體育課的唯一價值取向。為什么體育能夠成為教育的重要途徑和手段,這是因為其對學生的多個方面都能產生積極影響。除了開發(fā)體育課對學生身體發(fā)展的作用外,我們還應充分挖掘體育課對學生智力、心理、社會適應等方面的價值,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4.加強體育教學中知識的傳授
不重視體育知識的傳授,學生體育認知差,是我國中小學體育教學普遍存在的問題。這次國際中小學體育教法學研討會的體育觀摩課,中外體育教師在此方面表現(xiàn)出了較大差異。發(fā)展學生的體育認知在某種程度上比掌握運動技能、增強體質更加重要。體育認知是發(fā)展學生體育學習能力、培養(yǎng)學生體育態(tài)度和習慣的重要條件,學生在體育學習中,只有知道了相關原理、方法,才有可能不斷創(chuàng)造新知,才能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到體育活動中,才能最終形成良好的體育態(tài)度和習慣。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參加授課的4位國外老師,其中3人都是高校體育教育的專家和學者。高校教師能把中小學體育課上得如此高水平,確實不易。反觀我國高校的眾多的體育教育專家和學者卻很少親自到中小學授課,教學水平往往體現(xiàn)在口頭和文字上。作為這一群體中的一員,除了慚愧,更覺得身上的責任重大。把中國的學校體育搞上去,需要我們腳踏實地去做好每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