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孟憲和(天津經(jīng)濟技術開發(fā)區(qū)第一中學)
先請看下面兩道高考題:
1.怎樣理解“他的畫里沒畫過一個太陽,然而,每幅畫都能讓人感到眾山之上,那輪太陽充滿理性的跳躍”這句話的含義?(2012年高考重慶卷第14題)
2.解釋兩句話在文中的含意。(2012高考全國卷第15題)
面對這種考查“含義”或“含意”的高考題,筆者和同事們曾花費大量時間,試圖找出答題思路的不同。結(jié)果是,費了力沒討到好。難道“含義”和“含意”可以混用?
《2012年高考考試大綱》(課程標準實驗版)“閱讀文學類文本·鑒賞評價”有這樣的表述:“體會重要語句的豐富含意,品味精彩語句的表現(xiàn)力?!倍?012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天津卷說明》中,同樣的位置,卻表述為:“體會重要語句的豐富含義,品味精彩語句的表現(xiàn)力。”同樣的語境,一個用“含意”,一個用“含義”,是不是二者真的可以互換呢?要解開這些疑問,我們需要首先辨析“含義”與“含意”的區(qū)別。
這兩個詞中不同的語素是“義”和“意”?!墩f文解字》:“義,己之威儀也。從我羊。”“義”的古字寫成“羛”,所以說“從我羊”,“己之威儀”意思是“自己莊嚴的容止”。由此來看,“義”的本義是指“儀表、外觀”,后來引申出“善、美”“合乎正義的行為和事情”“合理的主張和思想”“意義、意思”“用來周濟公眾的”“拜認的親屬關系”“假的”等義項(《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02年版)?!昂x”中的“義”當取“意義、意思”這一義項?,F(xiàn)代漢語中常用這一義項的詞還有“廣義、狹義、同義詞、反義詞、褒義詞、貶義詞、顧名思義”等。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這些詞語中的“義”字,都偏重指詞語本身含有的客觀意義。所以《現(xiàn)代漢語同義詞辭典》(劉叔新主編,天津出版社1993年版)解說“含義”具有“‘所指的意義客觀而確定地存在’的意味”。
“意”,《說文解字》:“志也。從心、旨聲?!逼渲械摹爸尽币馑际恰靶囊?、志向”,是指內(nèi)心的想法,所以“說文”說它“從心”。有趣的是,含有“意”這一語素的詞語如“意得、意氣、意識、意志、意會、本意、任意、詞不達意”等,都指向人內(nèi)心的主觀情感。當然,“含意”也不會例外。所以,“含意”的側(cè)重點應是指“含有的主觀上的意思”,即指“內(nèi)心的想法”。《現(xiàn)代漢語同義詞辭典》(劉叔新主編,天津出版社1993年版)解說“含意”:“側(cè)重于意思是什么,意味著什么;所指的意義除代表某種事物對象的內(nèi)容外,還包括、甚至著重地指暗示或提示的意思、傾向、感情態(tài)度等;有‘須主觀加以捉摸、理解’的意味?!?/p>
第五版《現(xiàn)代漢語詞典》解釋“含義”為“(詞句)等所包含的意義:~深奧。也作涵義?!薄昂狻钡慕忉尀?“(詩文、說話等)含有的意思:猜不透她說這話的~?!?/p>
我們發(fā)現(xiàn),“詞典”中對兩個詞的適用對象進行了區(qū)分,“含義”的使用對象是“詞句”,“含意”的對象是“詩文、說話”。但這種劃分并不明確,因為“詞句”不是詩中的就是文中的,要么就是說話中的?!霸~句”和“詩文”或“說話”是從屬關系。
有沒有可能《現(xiàn)代漢語詞典》的“詩文”指的是整體,即指整首詩、整篇文,而不指其中“個別”的“詞句”呢?從實際應用來看,我們不說“這首詩的含意”或“這篇文章的含意”,涉及整體時,我們常說“這首詩(這篇文章)的主旨(思想感情)”,所以,這種假設是不成立的。
《現(xiàn)代漢語同義詞辭典》把“含義”的用法界定為“常為語言學的分析、表述所用”,雖然它沒有明確“含意”的使用對象,但我們完全可以從對“含意”的解說中加以推斷:含意常用于文學性作品以及一般論述類文章或者口語表達,因為它們的語言常含有暗示性或主觀傾向、感情態(tài)度,需要我們“主觀加以捉摸、理解”。
那么,結(jié)合第五版《現(xiàn)代漢語詞典》和《現(xiàn)代漢語同義詞辭典》的解說,筆者認為“含義”的使用對象應該為“語言學分析、概念”,“含意”則適用于“詩文中的詞句或說話”。
各地各版《高考大綱》的“現(xiàn)代文閱讀·閱讀一般論述類文本·理解”一項,都對“含義”和“含意”的使用對象做了嚴格區(qū)分,全部表述為:“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義。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這種表述中所蘊含的區(qū)分,完全符合兩詞的意義及使用特點。
綜上所述,“含義”是指科學性、概念性詞句中蘊含的客觀性意義;“含意”則是指蘊含在詩文中的詞語與語段中的作者的主觀想法與情感,或者是話語中說話人的主觀意圖。
筆者認為,本文開頭列舉的例1:“怎樣理解‘他的畫里沒畫過一個太陽,然而,每幅畫都能讓人感到眾山之上,那輪太陽充滿理性的跳躍’這句話的含義?”其中的“含義”應該為“含意”。例2“解釋兩句話在文中的含意”中使用“含意”是正確的。同樣,2012年四川卷中“14.根據(jù)全文概括‘柴禾’的含義”中的“含義”也應改為“含意”。這樣在答題時,順著《現(xiàn)代漢語同義詞辭典》解說“含意”的幾個方面思考就可以了。而《全國統(tǒng)一考試·天津卷說明》(2012版)中“體會重要語句的豐富含義,品味精彩語句的表現(xiàn)力”的“含義”改為“含意”更恰當。
“含義”和“含意”有不同的使用環(huán)境,也有不同的側(cè)重和特指,因而在高考題中不可混同使用,以免造成考生及教師們的困惑,使其質(zhì)疑高考題的權威性以致失去對漢語言文字的興趣。
參考資料:
張丁乙《“含義”與“含意”辨》,《中學語文教學》2009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