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勁松
摘 要 我國青少年的人文素質水平,特別是思想道德素質水平,直接關系到中華民族的未來。本文主要從新課程的理念出發(fā),從實踐的角度來探討了在語文教學中利用膾炙人口的優(yōu)秀作品,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 ;抓住時事教育契機,培養(yǎng)學生人文情感;關注寫作中的生活素材,內化學生對生活的關愛之情;挖掘教材中的自然之美,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情懷。從體驗的角度出發(fā),探索讓語文教學如何更具人文性。
關鍵詞 人文素養(yǎng) 情感態(tài)度 價值觀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Practice Research on Enhancing Students' Cultural Literacy
in Middle School Chinese Classroom Teaching
ZHAO Jinsong
(Xiaoshan Guali No.1 Middle School, Hangzhou, Zhejiang 311241)
Abstract The human qualities of our young people, especially the ideological and moral qualities,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future of the Chinese nation. In this paper, the concept of starting the new courses, from a practical point of view to explore the advantage of the excellent work of the well-known in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the students of the humanities; seize the opportunity of current affairs education students human emotions; concerned about the writing life in the material, of the students the feeling of life care; tap the natural beauty of textbooks, students of human feeling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xperience, and explore how to make language teaching more humanistic.
Key words cultural literacy; emotional attitudes; values
1 問題的提出
社會的巨大變化和飛速發(fā)展,對人的人文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國青少年的人文素質,特別是思想道德素質如何,直接關系到中華民族的未來。
《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把語文學科的性質定為“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對語文學科的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語文教育是人的教育。正如魯迅先生所說的,是“立人”的大業(yè)。語文教育是“語言系統(tǒng)和人文性的有機融合體”。如果把“語文”比作浩瀚的大海,那么,“語言系統(tǒng)”好比波瀾壯闊的海面,“人文性”則好比博大精深的海底。語文素質教育和人文性是統(tǒng)一的,相輔相成的。語文教育中的人文性必須根據(jù)語文學科的特點,利用教材內容,通過“滲透”、“潛移默化”來進行。使學生在熏陶感染中開啟心扉,凈化心靈,培養(yǎng)高尚道德情操,逐步形成正確的人生觀。
這些都是該學科的宗旨,這一宗旨必須在培養(yǎng)學生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基礎上才能實現(xiàn)。而通過合理、科學地語文教學來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應該是一條卓有成效的途徑。
從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切入、合理、科學的設置課堂教學,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培養(yǎng)健康的情感、積極進取的人生態(tài)度和正確的價值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什么是“人文素養(yǎng)”
所謂“人文素養(yǎng)”,就是指通過立言以育人,弘揚和培養(yǎng)學生的民族精神,使他們受到優(yōu)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熱愛祖國和中華文明、獻身人類進步事業(yè)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奮發(fā)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讓學生積極參與實踐活動,學習認識自然、認識社會、認識自我、規(guī)劃人生,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方面的價值追求。
人文精神說到底就是指“一切要以人為本,以人為中心”。人文精神的宗旨,就在于從根本上啟發(fā)、啟迪社會上每一個人的“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心、自尊心和自強不息的人生悟性和人生動力;在于啟迪、啟動人的自重、自愛,以及人間關愛的人生追求和人生價值。
人文精神不可能通過空洞說教、強行灌輸來形成,歷史事實也證明,由說教、灌輸所形成的所謂“精神”、“覺悟”都是沒有基礎的,是經(jīng)不起種種外在的客觀真實和外種歷史演進的沖擊的。而語文學科科則可以通過優(yōu)美的文字、動聽的聲韻、風趣的情節(jié)、感人的形象、深邃的哲理來感染、打動讀者,使讀者在潛移默化中受到藝術的熏陶。這樣有利于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逐步形成正確的人生觀。語文學科的這種“潤物細無聲”的滲透性效應,是其他學科所不能比擬的。
3 如何讓語文教學更具人文素養(yǎng)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規(guī)定:語文課程“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yǎng)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fā)展”;要“努力改進課堂教學,整體考慮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綜合,提倡啟發(fā)式、討論式教學”。也就是說,教學中,既要注重知識的傳授、能力的培養(yǎng),也要注重感情的熏陶、情操的陶冶。
3.1 利用膾炙人口的優(yōu)秀作品,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
文章是作者靈與肉、氣與血同社會生活熔鑄的情理形神完美的結合,是作者思想、心靈的袒露。文如其人,此之謂也。選入教材的課文,文質兼美,無不閃耀著古圣先賢和現(xiàn)代智者的思想光輝。
首先,語文教材中,有許多膾炙人口、千古流傳的名篇,諸多跳動著時代脈搏,展現(xiàn)著時代特色的美文,為提高學生的道德情操和文學精神開辟了廣闊的天地。在語文新課程標準的實施中,教師應充分利用這一特點,有意識滲透人文性的教育。在教學中,可啟發(fā)學生積極地、有意識地去捕捉與課文有關聯(lián)的事物、現(xiàn)象、詩詞名句。
例如:魯迅的《阿長與山海經(jīng)》,教學時如果抓住“偉大的神力”、“空前的敬意”、“新的敬意”三個關鍵詞,就能體會到魯迅對他保姆的真摯感情。前兩個詞帶有反諷,表現(xiàn)了作者的幽默感,后一個詞是真誠的歌頌。三個相似的詞,表達了作者的情感變化,顯然是先抑后揚的寫法。即使對一個有許多毛病和缺點的、麻木、愚蠢的小人物,即使她只做了一件可能是微不足道的好事,魯迅也把它看得很重要,要用詩一樣的語言來贊美,可見他也為下層小人物所感動,體現(xiàn)了一個偉大文學家的人文關懷。
寧波青年教師耿鋒賢在執(zhí)教《信客》一文時,設計了三個主要問題:(1)信客為什么沒能堅守一生?(2)信客是一個怎樣的人?(3)我們和信客相比,到底缺少什么?三個問題,引出對信客內在品格的思考。這樣的人物形象不再是平面化的,而是有立體感的有現(xiàn)實意義的人。教師大膽舍棄了信客是怎樣堅守了幾十年,而從他為何沒能堅守一生切入進去,更引人深思。在概括他是一個怎樣的人時,也要求有根有據(jù)。重點段全班齊讀,依托文本,分析人物,而又不止于人物。讀文就是讀人,在對比中,讀出了信客的平凡和偉大,讓學生為之動情,動容,把作品教到了學生的心里。
其次,語文教科書上選擇的課文,大都是文情并茂的文章,他們包含著作者豐富的思想感情,在執(zhí)教《空城計》時,筆者安排了與人物對話這一環(huán)節(jié)。當我們認識并走近了諸葛亮、司馬懿、司馬昭。此時,面對文中這三個鮮活生動的人物,你想對他們說些什么呢?學生敞開心胸,說出了自己的心里話,也是對這三個人物的認識,帶著學生自己的情感體驗。之后,老師又接著說,對小說中的人物,我們只能空作一番感嘆,而對于生活中實實在在的我們,從這篇小說中,受到了怎樣的啟發(fā)呢?有學生說,懂得了考慮問題要全面,要以大局為重,與人相處,應互相尊重等等。通過與人物對話,與歷史對話,引發(fā)了學生的認識和思考,深化了他們對人生的體驗。
杭州青年教師執(zhí)教《丑小鴨》,教師引導學生認識了丑小鴨是一只什么樣的小鴨之后,和同學們有這們一個對話。老師問:同學們有過類似丑小鴨的經(jīng)歷嗎?同學們很坦誠地道出心聲。有的說自己很胖,讓人嘲笑;有的說自己是女兒身,遭到家人的排擠。現(xiàn)在她們都明白了要靠自己的努力去改變他人的看法,不能一味自怨自艾。通過調動學生的生活體驗,將丑小鴨的善良美好有追求有理想的心播撒到每一個孩子心里。
孩子們之所以喜歡讀文學作品,是因為文學即人學,它能給我們很多思想上的啟迪。認識一個人物,從他身上學習偉大的人格,提升自己的品格。
3.2 將課本外大量的優(yōu)秀作品介紹給同學們,引領他們去欣賞、去品味是人文性與工具結合的又一條途徑
例如《理想國》、《戰(zhàn)爭與和平》、《富蘭克林自傳》等,向他們介紹蘇格拉底、培根、牛頓、哥白尼、康德、愛因斯坦等。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接觸優(yōu)秀文化,開拓視野,并在比較、撞擊中逐步培養(yǎng)獨立思考和判斷的能力。在知識積累中滲透人文性的教育。為文需有情,寫情需有源,我們的文章若能用真情關照生活,雖一花一草,一人一物,也定會熠熠生輝!現(xiàn)實生活的境與溢出紙外的情遙相呼應,則自成佳境。而這些情感的體驗則來自于對生活本質的關注,生活是一片浩瀚的海洋,在這片海洋的深處,有無數(shù)生命為了生存而拼搏、奮斗。有了對他們的關注,你的心靈才會得到灌溉,你的善良、正義、誠實、良知才會得到喚醒,人性美麗的花朵才會迎著太陽燦爛盛開。
古今詩文大多寄寓了作者的情感,我們在領悟其意境的基礎上巧妙地運用,不但能恰當?shù)厥惆l(fā)自己的感情,而且能巧妙地揭示文章的中心。比如文章《責任》的片段就是仿用了詩人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非常巧妙地對文章作了一個漂亮的結尾。 詩人海子在《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中說: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喂馬,劈柴,周游世界/從明天起,關心糧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而面對責任,我想說:從今天起,做一個有責任心的人,恪盡職守,堅守崗位;從今天起,關心環(huán)境與他人,我有一顆真誠的心,面對責任,四季如春。
許多詩文都極富有意境美、哲理美與精神美。詩人更是善于營造意境,以情景交融的藝術形象去撥動讀者的心弦。所以在文章中若能巧妙引用或化用這些詩文,就能以他人之境抒寫自我之性靈,從而借來詩情,增添畫意
3.3 關注寫作中的生活素材,內化學生對生活的關愛之情
讀和寫是語文教學的兩大任務,它們是相互促進相互作用的。我們重視課堂多讀、課余多看就是為了讓學生模仿學習,蓄積寫作底力。因為作文的創(chuàng)新來自閱讀積淀,來自揣摩體驗。如一篇學生作文:
有一條路,走過了總是讓人難以忘記。因為在這條路上,充滿了荊棘和坎坷,只有相信自己,才能照亮自己不滅的心燈,通向成功的彼岸。有一種感情,經(jīng)歷了總會使人想起。也許有時幸福的含義需要自己去擬定,相信自己,才能使你更準確地把握通向幸福的路,找到幸福的源泉。有一種高度,總是讓人難以企及。這種高度就像攀登一座山,只有堅持不懈,相信自己,最終你才會是一個成功者,會看到許多美麗的景色。
此段文字采用象征手法,多方設喻,段落排比,情真意切。用委婉含蓄的語言娓娓道來,平中見奇,給人以深刻的哲理啟示。正所謂“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是作者人文情趣和審美情感的充分體現(xiàn)。
寫作是對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一篇佳作不僅是內容充實、語言流暢,更主要的是字里行間跳動著作者的真情。教師在指導學生寫作物的時候注意培養(yǎng)、激發(fā)、啟迪學生的情感,馬致遠擅長描寫自然景物,被前人稱為“秋思之祖的《天凈沙》最能代表他的風格??堇系奶贅洌舛d的朽木,黃昏鳴叫著遠去的烏鴉,破舊的小橋,下面是無聲無息的流水,在這死一般的靜謐里,一間茅屋里升起裊裊炊煙。在古道之上秋風瑟瑟,一個人牽著一匹只剩下骨頭的黃馬,在落日的余暉里,游子的路在那里呢?這些有動有靜,有聲有色的凄涼圖畫,無不反襯出淪落天涯著彷徨愁苦。確是“深得唐人絕句妙境”。山水有情,草木知意,優(yōu)秀的寫景文章絕不會為寫景而寫景,它往往通過寫景來抒情,使情景交融。選好觀察點抓住景物特征,具體、形象的描繪,最終目的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來抒發(fā)自己的感情,借助自然景物的烘托來體現(xiàn)內心感受,正如王國維所說“以我觀物,一切皆著我色彩”。
讀著宗璞的《紫藤蘿瀑布》,仿佛在你面前,呈現(xiàn)出一條紫色的瀑布,色彩絢麗,幽香繚繞,如“紫色的大條幅上,泛著點點銀光,就像迸濺的水花。仔細看時,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淺淡的部分,在和陽光互相挑逗”,作者以女性作家特有的細膩與愛心體貼物情,既富有動感又富有情趣地描摹了紫藤蘿瀑布亮麗可愛,玲瓏透剔的品質,還有佳句點綴一氣呵成,那種“韻外之致”的意境讓人掩卷沉思,情感的泉水似涓涓細流沁入心脾。在這里,作者既尊重所寫景物的特征,抓住特征進行描寫,又在景物描寫的同時帶上作者自己此時此地的主觀感受。所以,面對同樣的世界,我們要學會用我們的眼睛去發(fā)掘不一樣的景致,我們要學會用我們的筆鋒去描摹不一樣的春天,帶上你的心中情,寫出你的眼中景。
3.4 挖掘教材中的自然之美,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情懷
大地滋潤了萬物,萬物都是大地之子,人類也是。對大自然的真摯情感是人類情感中最原始、純真的,猶如對母親的那份情感一樣,她們都是我們情感產(chǎn)生的動力,其中不帶任何人為的因素。從沒聽說哪種對大自然的歌詠之情是虛假的、做作的。教師在教學中應注重情景教學,用自己強烈的情緒感染學生,使之得到一種美好的情感體驗。
比如,朱自清先生的《春》,正如王國維說:“一切景語皆情語”,只有通過對如詩語言的欣賞和對畫面的體驗,才能從中領悟到《春》所隱含的形象美、繪畫美、音樂美、含蓄美,唯有這樣,才能收到好的審美效果。 此外,《海濱仲夏夜》恰似一幅夏夜的優(yōu)美圖;《秋魂》展現(xiàn)了秋之靈魂和神韻;《濟南的冬天》猶如一幅淡雅的山水畫。這些“丹青妙手”描繪的畫面都飽含著對祖國錦繡河山的無限贊美。學生只有在欣賞中閱讀,才能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萌發(fā)熱愛大自然之情,激發(fā)熱愛生活之趣。一個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人,他的心靈是充滿陽光的。 現(xiàn)代美文固然令人心曠神怡,而許多古詩文更讓人如癡如醉?!扒Ю嵇L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景象宏大,美不勝收;“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蓮葉托荷美,荷花映夏日,妙不可言;“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江南清新秀美的月夜美景令人向往,“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以春花喻冬雪,想象奇特,雪景奇美?!帮w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李白筆下的水氣勢磅礴,一瀉千里;“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王維筆下的水美麗如畫;“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蘇軾筆下的水綺麗可愛,這些“水”仿佛都有了生命,是那樣的鮮活,那樣的清明透徹,那樣的可愛;“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雄渾;”“風煙俱凈,天山共色”的明麗;“山光月鳥性,潭影空人心”的純凈;“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的壯闊……自然造化的鬼斧神工,鑄就了千姿百態(tài)的種種神奇。我們要用各種方式感染學生,讓其體驗不同的自然美。此外,還要指導學生結合自己已有的體驗,投入到大自然的懷抱中,進行真實感受。這樣,不僅能強化他們已有的情感積淀,還能增加一些新的情緒體驗。
4 基于反思
“教然后而知不足”,教學反思是教師在教學實踐過程中發(fā)現(xiàn)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一種行為,是教師對教學行為和教學活動進行批判的、有意識的分析與再認證的過程。我在教學目標的設定中,在設定知識能力、活動方法的基礎上,更注重于對學生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教學目標的設定。在對課堂教學的設計時,注重于設計一些既符合課本知識點教學需要,又能深入開展對學生進行情感思想教育的題目,這樣既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領域,又有利于對學生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培養(yǎng),而不是為了學習而學習。在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回答或表達出來的情感并不一定是正確的,這就需要教師的正確引導和及時糾正。在課堂練習過程中,還經(jīng)常會遇到學生全方位的刨根究底的問題,這就要求我們在工作中要加強學習,不斷充實自己的知識面,多了解、查看、交流其他學科的書籍和相關知識,以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心理,從而在教學中幫助學生逐步樹立集體主義、愛國主義和社會主義思想,初步形成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長期以來,以應試教育為核心的傳統(tǒng)教育,過分強調知識的理解,而忽視情感的體驗,使語文教育有時在一定程度上變成了一種簡單的知識教學。雖然,我們一直在強調教學中對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但在實際教學中由于知識量繁而多,加上教學評價手段的單一,使得在事實上我們更多的是關注學生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隨著素質教育的逐步深入和歷史與社會教學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非智力因素對學生全面發(fā)展的影響日益明顯,而情感又是非智力因素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有意識地加強對學生情感意識的調動與培養(yǎng)顯得尤為重要。教學中我們不應該只是情感的“傳遞者”,而應做個情感的“促進者”。
參考文獻
[1] 國家教育部主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施行).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2] 葉松偉,裴文敏主編.研究性學習百例薈萃.研究出版社,2002.
[3] 蕭山教育.2009年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