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瑩波
摘要:按照文學體裁的分類,語文閱讀指對古今中外的詩歌、小說、戲劇、散文(包括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及報告文學作品的閱讀。古人云:“腹有詩書氣自華”,關于大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構成,文章主要分析直覺能力、想象能力、移情能力、思索能力、“見異”能力的要義,并針對當代大學生的實際情況,闡釋如何培養(yǎng)他們的閱讀能力以及語文閱讀的意義與價值。
關鍵詞:語文閱讀;閱讀能力;意義與價值
一、閱讀能力的構成與培養(yǎng)
(一)閱讀能力略論
閱讀欣賞能力包括直覺能力、想象能力、移情能力、思索能力、“見異”能力等幾個方面。
直覺能力,就是閱讀者在文藝作品審美中的最初的直接感受力,它有兩個極其顯著的特點:一是直覺與人們以往積淀的各種經驗緊密相關,它是生活記憶、知識積累、情感體驗等各種因素的激發(fā);二是它的“頓悟性”,直覺往往是鑒賞者對其作品的突然領悟與把握,也是鑒賞者客體對主體的最初的一種新鮮刺激。所以,直覺的獲得對于文藝作品閱讀來說十分重要。很多人都會有這樣的體會:一部作品到手,初讀一遍之后就會很快獲得一種審美直覺,美與不美,似乎完全用不著什么聯(lián)想,而完全憑經驗來頓悟,而且往往還是較為準確的判斷。
想象能力,文藝作品的閱讀需要想象,就像飛鳥需要翅膀。閱讀主體正是根據作者的總體構思進行新的組合,才能在頭腦中獲得一個整體印象。很清楚,想象在整個閱讀過程中始終都是伴隨閱讀者的“寧馨兒”。通過它,便可以跨越時間的限制,預見未來,逆睹古昔;或是沖破地域的阻隔,升天入地,登月潛海;或是移情入境、感同身受,在想象中去體驗、享受作品中的一切……使作品的內容充分形象的展現(xiàn)在我們的面前。
移情能力。它是閱讀主體對客體能夠喚起情感共鳴的領悟力。如果閱讀者對作品的反應淡薄,甚至完全不能深入到作品的情感底蘊中去,這顯然是移情能力弱的表現(xiàn);反之,如果閱讀者對作品的反應強烈,情動于中,主體完全與客體同化,物我兩忘,這正是移情能力強的表現(xiàn)。
思索能力。文藝閱讀重在形象思維,但從根本上說是一種認識,完整的文藝閱讀活動,總要走完從感性到理性的全過程。如果閱讀主體不具備很好的思索能力,便難以將直覺到的感性經驗轉化為理性上的認識。思索能力的構成比較復雜,它同時又包括許多具體能力。如比較與分類的能力、抽象與概括的能力、理解與判斷的能力、演繹與歸納的能力等。
“見異”能力。只有別具慧眼,善于“見異”,才能成為作者的知音,這是劉勰在《文心雕龍》里提出來的重要的審美欣賞的觀點。所謂“見異”能力,就是發(fā)現(xiàn)作品異彩或個性的能力。只有見識深遠的人,才能看到作品的精微之處,才會感受到內心的喜悅,這好比春天登臺使人愉快,音樂和美味能留住過路的客人。
以上幾個方面,在文藝作品閱讀中并不是截然分開的,它們總是相互依存、相互滲透,共同完成對文藝作品之美的欣賞。
(二)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
第一,閱讀能力的提高必須以長期的自學為主。
不少學生容易患急躁的毛病,往往在堅持了一段自學后,發(fā)現(xiàn)收效甚微半途而廢。其實,自學也需要一個過程,凡事不可能一蹴而就,提高文藝的閱讀力,好比開辟疆土,需要一鋤一鎬逐漸的向外一分一寸的伸張。
第二,加強對文藝創(chuàng)作規(guī)律的了解,不斷提高藝術修養(yǎng)。
盡管文藝的樣式不盡相同,但其內部構造規(guī)律卻有相通之處,要提高自己的閱讀能力,就得系統(tǒng)的研究一下一般的文藝創(chuàng)作規(guī)律,提高藝術修養(yǎng)。具體包括對一般藝術理論和藝術史的初步了解,也包括對各門藝術及其體裁的藝術特征、美學特征和藝術語言的熟悉和了解。
第三,努力豐富自己的文化知識,擴大欣賞視野。
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高,離不開一定的文化知識,掌握廣泛的歷史知識、哲學、自然科學等文化知識,對于指導閱讀活動有很大影響。如不了解魏晉玄學,就無法對這個時期的詩歌、書法等作品做出深刻的鑒賞。
第四,注意從日常生活中培養(yǎng)自己的藝術感情。
文藝是主情的,創(chuàng)作主體以表達人類的豐富情感——思想、情緒、趣味等為己任,閱讀最希望的也正是自己的情感有所寄托。閱讀是一種情感交流,豐富自己內心的情感是閱讀不可或缺的步驟。閱讀者的生活經驗越豐富、越深刻、越有助于豐富自己的藝術情感,越有助于對藝術作品的審美欣賞。
第五,取法乎上,從對古今名作的欣賞實踐中去提高。
認真研究古今名作,探討它們的各種手法,吸取它們的成功經驗對加強自己的文藝修養(yǎng)、提高自己的文藝欣賞力是有很大幫助的。
二、閱讀的意義與價值
(一)有助于培養(yǎng)大學生人文精神,完善人格
(1)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一種普遍的人類自我關懷,表現(xiàn)為對人的尊嚴、價值、命運的關注,對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人文知識不等于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人文知識內化于主體的精神成果,它是對人的幸福和尊嚴的追求,是廣義的人道主義精神。我們要做到尊重自己不茍且,尊重別人不霸道,尊重自然不掠奪,對真理要執(zhí)著的追求,要養(yǎng)成獨立精神,自由思想等。
(2)完善人格
毋庸置疑,面向二十一世紀的大學教育要把追求人的全面而和諧的發(fā)展作為終極目標,把人而不是技術視為價值根源。它要求培養(yǎng)的學生不僅是將來的職業(yè)人員,更重要的是應成為具有良好個性品質、健康的人格和創(chuàng)新素質的職業(yè)人才。語文學科是大學人文素質教育的一門基礎學科,擔任著培養(yǎng)德藝雙馨的合格人才的重任。作為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語文閱讀對于提高人的綜合素質,完善人格等有著重要的作用,它應當成為大學生自我提高、自我發(fā)展的重要環(huán)
(二)有助于培養(yǎng)人的綜合思維能力
(1)有助于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的協(xié)調運作
文學作為審美意識形態(tài),它的形象性、情感性、無功利性、話語含蘊無限的闡釋可能性等審美特征,會對進行文學欣賞活動的閱讀主體的思維方式產生巨大的影響,使思維方式呈現(xiàn)出一些新特點。
文學通過塑造審美形象來認識和把握世界,形象是文學特有的存在方式。而文學形象的具體可感性帶來了思維方式的形象性,這是顯而易見的。閱讀文本無疑會也會受到抽象思維方式的影響,學會思辯、推理,能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分清是非,提高辨別能力等是進行深層次文學鑒賞以及進行文學批評的關鍵。
(2)有助于個性化思維與開闊性思維同步養(yǎng)成
文學作品中包含著豐富的情感。文學作品中凝聚著的作家的主體態(tài)度,包括好惡、喜怒、肯定與否定,歡樂與痛苦等,滲透了他自己的審美評價。藝術形象中,蘊含著豐富的作者個人情感和主觀情緒,閱讀文學作品,有助于培養(yǎng)閱讀者的個性化思維能力。但是,文學作品不單表現(xiàn)作者個性化的情感,同時也表現(xiàn)人類的共同情感,所以我們才常常會感到欣賞文學作品時與作者之間的強烈共鳴,這種共同的情感包括民族的、國家的、以及人類的普遍情感。作家既然生活在一定的社會中,他的思想來源便是社會和周圍的世界,他對人類普遍的情感表達正說明了他對宇宙人生的終極關懷的廣闊胸襟。因此,常常受文學作品熏陶的學生就會在自覺不自覺中培養(yǎng)起關注社會和人生的情懷,形成思考宇宙、自然,從整體上觀照世界的習慣。尤其對多元文化的思考與接納。學會以開闊的思維思考世界、社會、人生。
(3)有助于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思維
話語含蘊是對文學活動的特殊的語言與意義狀況的概括,指文學作為社會性話語活動包含著豐富的意義生成可能性。文學作品闡釋的無限可能性為鍛煉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提供了條件。由于“本文”的多義性,學生在理解文學作品時就不會局限于一種答案,一種思維,而是打開思路,發(fā)散性地追求各種到達彼岸的路徑方式,從而形成一種開放的思想。他們從一開始接觸文學作品就必須接受文學作為話語含蘊的這種多樣闡釋的觀念,久而久之,這種觀念扎根在他們的思想中便形成了開放式的、發(fā)散式的思維方式。顯然這是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最佳途徑之一。可以說,“本文”的開放性決定了接受者思維的開放性。由此,學生對文學作品的欣賞和多種理解和闡釋方式決定了學生思維方式的創(chuàng)造性。
(作者單位:陜西中醫(y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