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繼宣
摘要:基于思維方式結構的要素及其相互關系,提出通過革新思維方式、培育創(chuàng)新文化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的若干建議。
關鍵詞:革新;思維方式;創(chuàng)新;創(chuàng)新文化
中圖分類號:G120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6269(2012)02-0085-04
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本文著眼于時代的要求及國家文化軟實力不斷提升對于國家綜合實力增強的重要意義,著重從培育創(chuàng)新文化或者說文化創(chuàng)新的角度來談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十七屆六中全會決定所提出任務的完成和目標的達成,比如,無論是發(fā)展文化事業(yè),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權益,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要,還是發(fā)展文化產業(yè),使其逐步成為國民經濟新的支柱性產業(yè),都離不開立足于現實實踐發(fā)展的需要、充分借鑒世界文化文明成果及繼承我國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同時又必須在這幾個方面進行文化的創(chuàng)新或創(chuàng)造性轉換。而革新思維方式又是培育創(chuàng)新文化的最直接的原動力和關鍵性條件。當然,思維方式本身就屬于文化的范疇,但是思維方式對于文化的創(chuàng)新或者說創(chuàng)新文化的培育則具有關鍵性的意義。因此,筆者著重從革新思維方式的角度,來談培育創(chuàng)新文化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的問題。
一
筆者曾在上世紀80年代寫過關于思維方式的文章,認為思維方式具有四個構成要素,即知識要素、觀念要素、方法要素和習慣要素。知識要素是其結構的底層,是最基礎的層次,是思維方式形成的基礎和前提。觀念要素是在知識要素基礎上升華起來的,具有相對的穩(wěn)定性,其中,人生觀價值觀是結構的核心,在思維方式中起決定作用。方法要素是思維方式結構中的最高層次,它由觀念、觀點轉化而來,在主、客體相互作用過程中,觀念、觀點轉化為人們思考和處理問題的方式、方法,即主體把握客體的思維方式、方法,它又包括哲學方法論、一般方法和具體方法等不同層次。習慣要素則是前三種要素的有機結合,經過無數次重復,形成一種定型化的思維方式,在人們的行動中表現為一種習慣,同時,也包括前代人們習慣了的思維方式,它作為一種歷史的因素直接被吸入人們的思維方式結構中。
在這個結構中,不同要素對于創(chuàng)新文化的培育或者說文化的創(chuàng)新都有重要作用,但它們各自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其中,最為重要的是第二和第三兩個層次。第二層次的觀念要素本身也是一個復雜的系統(tǒng),其中處于核心地位的是人生觀價值觀,它對于一個人思考和處理問題起著根本方向的導向作用,人生價值取向不同,思考和處理問題的立場、方向就會不同,如果一個人事事從個人的得失出發(fā)思考和處理問題,那就根本不可能去排除創(chuàng)新過程中各種困難。因為這樣,一是無法產生正確的內在動機;二是因此而無法激發(fā)出內在的和強大的精神動力;三是因此而根本無法啟動下一個層次的方法要素發(fā)揮作用。在這三個方面形成的內在的精神場域中是不可能談到任何文化的創(chuàng)新的。在正確的價值導向的前提下,第三層次的方法要素對于創(chuàng)新文化的培育或者說文化的創(chuàng)新起著最直接的作用。因此,它往往成為人們劃分不同類型思維方式的直接標識。當然,一方面,方法要素本身是一個系統(tǒng),不同層次的方法都起著不同的但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其中的哲學方法論又具有直接的思維導向和開啟作用。在人類科學發(fā)展史上,特別是近、現代以來的科學發(fā)展史上,即使是最杰出的科學家,當其在哲學方法論上出現錯誤時,也就會在科學發(fā)現中一事無成;另一方面,方法也有正確與錯誤之分。在探索未知、破解問題的具體過程中,正確的方法體系可以一步一步地引導著人的思維沿著正確的路線行進,直達未知的領地,實現思想的飛躍、文化的創(chuàng)新。
正因為如此,中國人長久以來的思維方式,從觀念要素的角度分析,由于儒家文化占據主導地位,是一種入世的人生價值取向,加上綜合而樸素辯證的方法論的直接作用,在前資本主義時期,中國人為世界提供了舉世公認的四大發(fā)明和輝煌的農業(yè)文化,在世界史上一度處于領先地位。但是,近代以來,由于西方主要是指西歐最先發(fā)生了科學技術革命,自然科學從哲學中分化獨立出來,導致了思維方式的變革、特別是在方法要素上的根本變革,促使其出現了社會全面的創(chuàng)新。首先是文化的創(chuàng)新,超越了曾經先進的中國,而中國則從近代以來逐漸落伍了。當然,從根本上說是由于社會生產方式的變革和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產生導致的。近代以來,中國人的思維方式由于缺乏實證自然科學的發(fā)展,使我們民族的思維方式仍然停留在原來那種綜合而樸素辯證的方法論階段,進而從一個重要的方面嚴重影響了我們文化的創(chuàng)新和社會的進步,特別是近、現代自然科學和技術的發(fā)展。再加上我們前資本主義歷史傳統(tǒng)的全面影響根深蒂固,以及后來在搞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照搬前蘇聯(lián)僵化的計劃體制模式的影響以及愈演愈烈的“左”的錯誤的影響,更加禁錮了我們的思維方式的變革,從而嚴重影響了我們文化的創(chuàng)新和社會主義文化的發(fā)展。
二
改革開放新時期的到來對我國人民思維方式變革產生了直接而巨大的影響。從1978年開始的思想解放運動,首先就是思維方式的變革,特別是其中的觀念要素和方法要素發(fā)生了變革。它反作用于我國社會的經濟、政治生活,開啟了偉大的改革開放事業(yè),促進了社會生產方式、經濟和政治體制的全面變革,也促進了社會主義文化的發(fā)展和繁榮。特別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fā)展,全面而迅速地推動了我國經濟和社會結構的大變動,以不可逆轉的態(tài)勢推動著我國經濟和政治體制以及其它各個方面的體制變革,從基礎和前提上進一步為思維方式的變革提供了強大的推動力量。其中包括伴隨經濟和政治體制的變革而推進的科技體制的變革,加上我們黨和國家把科學技術看作第一生產力,在政策上給予支持,以及不斷擴大的對外開放,使科學技術迅速轉變?yōu)楝F實生產力,生產力的加速發(fā)展又強有力地推動著科學技術的進一步發(fā)展,這就最直接地推動著思維方式中方法要素的變革,補上了近代以來嚴重缺乏實證自然科學及技術發(fā)展的這一課。這就給改革開放30多年來創(chuàng)新文化的培育與成長提供了不竭的動力。
這里不能不提及大家親身感受到的由于長期“左”的錯誤形成的各種精神禁錮的嚴重影響,被改革開放以來一次次思想解放運動的沖擊,對人的自主性的提升所發(fā)揮的重要作用。但從根本上說則是由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fā)展而必然導致人們自主性的提升和張揚,原來高度集中、滲透和統(tǒng)制一切的政治權力逐漸被分解為包括政治(政府)、經濟(市場)、社會(公民)三部分,逐步使人們的自由、平等地位得以恢復,自由、平等精神得到弘揚,這對于思維方式結構中觀念要素變革的影響是決定性的。同時,在不斷開放的大背景下,人們的知識快速地得到更新,知識要素的變動前所未有。這為整個的思維方式的變革奠定了更加堅實的基礎。
在這個新時期里,我們面對的整個世界也處于前所未有的深刻變動之中。當我們日益融入全球化進程之中以后,就不能不面臨著不同社會制度、不同國家與民族綜合實力的全面競爭與較量,我們要振興中華民族并且要真正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要堅持我們的偉大理想和信念并立于不敗之地,就必須不斷變革我們的思維方式,推進創(chuàng)新文化的培育和“文化軟實力”的提升。
但是,我們又不能不看到,在發(fā)展市場經濟的歷史條件下,在日益融入全球化的大開放背景下,伴隨利益多元化,人們的價值觀念和取向也趨向多元。特別是社會信用的嚴重缺失,人生觀價值觀面臨十分嚴峻的挑戰(zhàn),這又對思維方式變革形成巨大的負面影響,對創(chuàng)新文化的培育產生巨大的負面作用。況且我們的各種體制改革還未完成和配套,仍然處于新、舊體制并存與膠著的狀態(tài),新體制還難以充分而順暢地發(fā)揮作用,而舊體制的弊端還在起作用。這些都對人們思維方式的革新產生阻礙作用,從而直接影響創(chuàng)新文化的培育和社會主義文化的大發(fā)展大繁榮。為什么我們處在一個非常偉大而深刻的變革時代,卻仍然未能產生出與這個時代相契合、相稱的創(chuàng)新的文化,相反由于過分急功近利而導致所謂“三俗”現象的發(fā)生乃至不斷發(fā)展,在某些領域和某些方面還大有泛濫之勢,不僅使黨和政府十分憂慮,也讓廣大老百姓感到十分憂慮,恐怕與此不無關系。黨中央先提出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大任務,現在又作出了《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就是直接針對這種現實狀況和客觀要求的。
當然,從總體上說,我們現在面臨的國內外大環(huán)境是十分有利于我們思維方式的不斷革新的。因此,我們提出通過不斷革新思維方式,培育創(chuàng)新文化,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與整個大趨勢、大環(huán)境及其提出的要求是相一致的。
三
面對這個全新的大背景、大環(huán)境、大趨勢及其提出的要求,我們要充分利用和發(fā)揚中央的正確路線、方針、政策以及社會新基礎、新環(huán)境、新體制的不可逆轉的力量與效用,提出進一步有利于我們思維方式革新的對策,以利于創(chuàng)新文化的培育,為社會主義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提供更加強大的內在動力與精神支撐。
第一,借力執(zhí)政黨建設學習型政黨的東風,在全社會大力增強學習知識的風氣,推進學習型社會的建設,夯實思維方式革新的基礎和前提條件。提出建設學習型政黨的任務與要求,是中共面對新的嚴峻的國內外社會歷史條件提出的新挑戰(zhàn),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提高黨的執(zhí)政能力的重要舉措。從根本上說,則是由于我們面對新的科學技術革命浪潮的沖擊,社會生產力加速度式地向前發(fā)展,從而推動社會和人的生活與自身不斷發(fā)生著前所未有的變化。特別明顯的是知識和信息的更新空前加快,而被人們形象地稱為知識“爆炸”。因此,我們黨在提出建設學習型政黨的同時,也提出了建設學習型社會的任務和要求。我們應當以執(zhí)政黨建設學習型政黨為示范和榜樣,象“火車頭”一樣牽引學習型社會的建設。學習首先是客觀提出的強烈要求,但它必須轉化為人們的主觀需求,否則,就可能僅僅處于一種自發(fā)的狀態(tài),被客觀的形勢推著走,這樣的學習效果是不佳的。只有把強烈的客觀要求轉化為人們強烈的主觀需求,才會有很高的自覺性和強大的動力??梢?,學習的自發(fā)與自覺是有非常明顯的差別的,自覺性的高低程度如何,從根本上決定著學習效果的好壞程度。為此,這就要依靠政黨、特別是處于領導和執(zhí)政地位的中共自覺地倡導、耐心地宣傳、細心地引導和模范地示范來推動全社會的學習,以學習型政黨建設帶動學習型社會建設,并且要形成良性互動。同時,在學習的內容、方式方法和學習效果的宣傳、檢驗與評價等方面也要形成良性互動,這樣才能為思維方式的革新和科學思維方式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礎。
第二,在貫徹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中,切實推進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這一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的決定性的基礎工程,豐富、充實科學思維方式結構體系中的觀念要素,為思維方式的革新校正明確正確的方向。改革開放和發(fā)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以來,我國社會處在空前深刻的大變動和社會轉型過程中,價值取向多元和社會價值體系在重構過程中,發(fā)生價值失落、失范和分離在所難免。在如何處理國家、集體和個人三者關系這個最為重大的價值課題的時候,往往出現由原來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和高度集權的政治體制下那種以否定個人利益為特征的極端片面的集體主義,一下子跳到個人利益至上、物欲橫流的另一個極端。以權錢交易為特征的腐敗愈演愈烈,商品生產和交換過程中的假冒偽劣甚行,偷盜、搶劫、殺人放火等案件層出不窮,如此等等,都是其鮮明的現實表現。一方面,伴隨市場經濟的發(fā)展,公民社會的興起,公民的權利意識逐漸覺醒,這是社會進步和人的自由發(fā)展的突出表現。但是,在許多人那里,常常把權利與義務分離開來,只要自己的權利,不盡自己應盡的義務?,F代社會所需要的公共性(包括公共理性、公共道德、公共政策、公共財政等等)十分缺乏。在這種背景下,社會的政治精英、思想文化精英、經濟企業(yè)精英中的相當一部分人的“官德”、“文德”、“商德”失范對社會大眾的負面示范與輻射,對整個社會轉型過程中的道德和價值失落、失范起到了巨大的推波助瀾的壞作用,同時也嚴重消蝕著我們黨的執(zhí)政合法性。因此,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決定把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作為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礎,不僅具有非常強的針對性和現實性,而且具有非常深遠的戰(zhàn)略意義,既關系著我們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事業(yè)的成敗,也直接關系著社會主義的前途命運。現在,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和發(fā)展,我們已經成為世界第二的經濟大國,但遠不是世界經濟強國,綜合國力中的“軟實力”與“硬實力”還很不相稱,其關鍵就是我們的創(chuàng)新文化和創(chuàng)新實力還有很大的差距。而這又與我們民族和人們的思維方式嚴重缺乏科學性和創(chuàng)新性有關,其內在的根據則是思維方式構成中的觀念要素、特別是其核心的價值觀的失范,因為這樣就會失去正確的方向、動機和強大的動力。為此,我們只有在貫徹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過程中,著力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這一基礎性工程,夯實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礎,豐富、充實科學思維方式結構體系中的觀念要素,為思維方式的革新校正并明確正確的方向,才能通過思維方式的成功革新為培育創(chuàng)新文化提供決定性的支撐。在這個過程中,既要尊重多元社會的價值多樣性,增強包容性,又要十分重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導向性和引導性。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系的建構或者說思維方式中的觀念要素的構建,是一個循序漸進、潛移默化的內化過程。前面講的啟蒙、宣傳、培育等都是一種外在化的過程,必須通過由外到內的內化,才能真正成為人們思維方式中的有機構成要素,并發(fā)揮決定性的導向作用。因此,特別要加強對各種思想與精神產品、特別是對文藝作品的建設性評論與批評,采取包括政策和法律手段等有效措施,切實保證整個社會真正把精神文化產品的社會效益放在第一位,以抵制“三俗”現象和急功近利、粗制濫造現象的泛濫及其對社會轉型過程中價值重構的誤導,以有利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內化為人們思維方式中的有機構成要素。
第三,結合實施科教興國、人才強國和建設創(chuàng)新型國家等戰(zhàn)略,特別突出現代科學精神、科學方法的啟蒙、宣傳和教育,優(yōu)化我們民族和人民思維方式的構成,以更好地發(fā)揮其創(chuàng)新功能。這幾大國家發(fā)展戰(zhàn)略的核心與靈魂是創(chuàng)新。因此,非常需要創(chuàng)新文化的支撐。但是,只有現代科學精神和科學方法才是任何創(chuàng)新實現的關鍵所在。在科學思維方式構成要素中,其方法論要素對創(chuàng)新起著最直接的催生和推動作用。伴隨著近、現代社會大生產發(fā)展而發(fā)展的科學技術,發(fā)展的快慢和成果的大小,包括科學家本人科學技術成就的取得在內,都與其思維方式和科學技術實踐中體現的科學精神和掌握的科學方法程度直接相關。所以,我們要緊密結合這幾大戰(zhàn)略實施和落實過程中所采取的種種政策、具體舉措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進行科學精神和科學方法的啟蒙、宣傳、培育。在普及科學知識和宣傳表彰科學家或技術專家進行科學或技術創(chuàng)新的過程與成果時,也一樣要凸顯其科學精神和科學方法的張揚,凸顯其科學思維方式、特別是其中的方法論要素的巨大功能和效果。只有這樣,才能促使這些科學精神和科學方法逐步內化到人們的思維方式結構中,成為其思維方式中方法要素的有機構成。如上指出的思維方式中的第二和第三這兩個最為重要的即對創(chuàng)新產生決定性作用和最直接作用的構成要素,都必須通過循序漸進、潛移默化的由外而內的內化過程,才能實現思維方式的革新,從而推動創(chuàng)新文化的培育。由循序漸進、潛移默化這一內化過程的特點所決定,它就不可能一蹴而就,決不能急功近利。同時,也正是由這一內化過程的特點所決定,才能形成思維方式中的習慣要素,并持續(xù)有效地支配人們的行為。
第四,緊密結合我國整個國民教育中素質教育的推進,促使思維方式構成中最為重要的觀念和方法要素的內化,有機整合進整個國民教育中素質教育過程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這既有力地提升了各個層次國民教育素質教育的要求和水平,又使其借力我國各個層次國民教育中素質教育有了實實在在的依托。一個國家的教育是生產一代又一代社會生產勞動后備大軍的基地,是培養(yǎng)和造就各個方面人才特別是創(chuàng)新人才的搖籃,是人類知識、文化傳承、社會延續(xù)和進步的基礎。有了這個依托,思維方式革新及其對創(chuàng)新文化培育的推動就具備了落到實處的可靠保證。同時,按照思維方式有機構成及各要素內在關系要求推進現代教育規(guī)律所客觀要求的素質教育,也才能獲得可靠的保障。這樣,他們之間就形成良性的互動。當然,各個層次的國民教育的中素質教育,無論是在具體的要求和內容上,還是在方法與具體實施步驟上都是不一樣的。從思維方式的構成角度來看,中小學著重于知識要素的灌輸,但必須隨著小學到中學的教育層次的遞進,逐漸加強能力的培養(yǎng),包括思維方式中的觀念要素和方法要素的啟迪。到了大學階段,應當在傳授、更新更多更深知識的整個過程和基礎上,把教育著重點轉變到科學思維方式所必須的觀念要素和方法要素的建構上來,要教會他們如何去獲取新知識并創(chuàng)造新事物。特別是研究型大學和各個層次的研究生的培養(yǎng),以及建設所謂的世界“一流大學”,更是應當這樣要求。從這個意義來說,大學教育、特別是世界“一流大學”的建設,就是通過思維方式革新推動創(chuàng)新文化培育的教育事業(yè)。如此提出要求,我們現在大學教育中存在的種種問題就更顯突出,更顯其背離真正的大學精神的本質了。我們應當按照這樣的要求,針對這些背離真正的大學精神的本質的現存問題,加緊推進教育體制改革。而又只有通過這樣的體制改革,才能使我們借力我國整個國民教育中素質教育的推進,革新思維方式,推動創(chuàng)新文化培育獲得更加扎實可靠的制度性依托和保障。
第五,在全方位大開放中借力當代世界新的科學技術革命及世界各種思想文化大交流、大交匯、大碰撞的格局,既大膽又善于汲取世界各種思維方式中的優(yōu)秀成分,為革新我們的思維方式提供動力和營養(yǎng),推動創(chuàng)新文化的培育。當代世界新的科學技術革命的發(fā)生,首先與人們思維方式的革新相關。近、現代以來直到當代,幾次科學技術革命都發(fā)生在西方發(fā)達國家,我們現在對外開放,首先也是要學習他們發(fā)達的科學技術和先進生產力。一個善于學習的國家和民族,首先就是要著眼于參透其中的科學思維方式,特別是其中的科學方法論要素,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學到其中的真諦;如果只是機械地照搬照抄,就只能亦步亦趨,永遠跟在人家后面爬行。我們在全方位大開放的背景下,就要這樣善于學習,來促成我們自己思維方式的革新。只有這樣,才能強有力地促進創(chuàng)新文化的培育,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
第六,善于從自己和自己民族思維方式發(fā)展的歷史經驗教訓中汲取營養(yǎng)和智慧。這是恩格斯早在《自然辯證法》中就教導我們的。這與上面一點相結合,就可以在縱橫交錯的歷史之網中獲取無窮的營養(yǎng)和智慧,促進我們自己思維方式的革新,從而促進創(chuàng)新文化培育,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
責任編輯:周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