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考場快速答題方法題例解讀

2012-04-29 00:23:48溫玉彪
會計之友 2012年2期
關鍵詞:解題方法

溫玉彪

【摘 要】 “有法則成,無法則亂”道出了把握學習方法的重要性。尤其是對于參加《會計》考試的注會考生來講,把握正確快捷的解題方法顯得更為重要。文章將以實例形式解讀十三種快速答題方法的解題思路與技巧。

【關鍵詞】 解題方法; 思路技巧 ; 題例解讀

一、圖示法

如果在考題中遇到要求用快速折舊法(雙倍余額遞減法與年數(shù)總和折舊法)計算會計年度的折舊額,且會計年度與折舊年度不一致的試題時,運用“圖示法”做此題能提高你的答題效果。

例:某企業(yè)1998年3月31日外購一臺設備,其原始價值為860萬元,預計使用年限為5年,預計凈殘值為2萬元,采用雙倍余額遞減法計提折舊,該設備于2000年3月31日對外出售,要求分別計算該設備1998年、1999年、2000年應計提的折舊額。

分析過程:(如圖1所示)

(1)第一折舊年度:(2)第二折舊年度:

年折舊額=(860-0)×2/5=344年折舊額=(860-344)×2/5=206.4

月折舊額=344/12=28.67 月折舊額=206.4÷12=17.2

①1998年度的折舊額=28.67×9=258(1998年跨第一折舊年度9個月)

②1999年度的折舊額=28.67×3+17.2×9=240.8(1999年跨第一折舊年度3個月,跨第二折舊年度9個月)

③2000年度的折舊額=17.2×3=51.6(2000年跨第二折舊年度3個月)

提示考生:當折舊年度與會計年度不一致的情況下,運用快速折舊法(包括雙倍余額遞減法和年數(shù)總和折舊法)計提折舊時,應先計算折舊年度的年折舊額,然后再計算折舊年度的月折舊額(年折舊額÷12),最后再根據(jù)會計年度所跨折舊年度的月數(shù)來計算其會計年度的折舊額,采用此方法計算會計年度的折舊額不易出現(xiàn)錯誤。

二、點線結合法

如果在考題中遇到計算一般借款利息資本化金額時,要采用點線結合的方法解答此題。點線結合法最大的特點是“思路清晰,通俗易懂,不易出錯”。

例如:某企業(yè)于2006年1月1日取得一筆100萬元,年利率為6%,期限為三年,按年分期付息的一般借款,被該企業(yè)建造固定資產(chǎn)的工程所占用,該項資產(chǎn)的建造從2006年1月1日開始至2006年12月31日達到予定可使用狀態(tài),具體支出金額如下:2006年1月1日支出10萬元購買工程物資,2006年2月1日支出20萬元,支付在建工程人員的工資費用,2006年3月1日支出30萬元,支付該項工程的管理費用。問該筆一般借款2006年應當予以資本化的利息金額是多少?

詳細分析過程:(如圖2所示)

(4)會計分錄: 借:在建工程3.2

財務費用2.8

貸:應付利息6

提示考生:被符合資本化條件的資產(chǎn)所占用的一般借款利息,在同時具備以下兩個條件時,應將該部分利息予以資本化。(1)范圍內(nèi):在允許資本化期間內(nèi)所產(chǎn)生的利息。(2)相掛鉤:與發(fā)生在所購建資產(chǎn)(符合資本化條件的資產(chǎn))上的支出相聯(lián)系的借款所產(chǎn)生的利息。

三、丁字賬戶法

如果在考題中遇到“持有至到期投資”、“可供出售金融資產(chǎn)中的債權投資”、“應付債券”、 “長期借款”等有關內(nèi)容時,應用丁字賬戶法確定上述資產(chǎn)與負債的期初攤余成本,并計算確定與資產(chǎn)有關的實際利息收入或與負債有關的實際利息費用。

例(單選題):2007年1月1日,甲公司從證券市場購入面值總額為2 000萬元的債券,購入時實際支付價款2 078.98萬元,另外支付交易費用10萬元,該債券發(fā)行日為2007年1月1日,系分期付息,到期還本債券,期限為5年,票面年利率為5%,年實際利率為4%,每年12月31日支付當年利息。甲公司將該債券作為持有至到期投資核算。假定不考慮其他因素,該持有至到期投資2008年12月31日的賬面價值為( )萬元。

A.2 062.14 B.2 068.98 C.2 072.54D.2 055.44

參考答案(D)

分析過程:

①2007年1月1日

借:持有至到期投資——成本2 000

持有至到期投資——利息調(diào)整88.98

貸:銀行存款 2 088.98(2 078.98+10)

②2007年12月31日

應收利息=2 000×5%=100

投資收益=2 088.98×4%=83.56

利息調(diào)整=100-83.56=16.44

借:應收利息 100

貸:投資收益83.56

持有至到期投資——利息調(diào)整16.44

③2008年12月31日

應收利息=2 000×5%=100

投資收益=2 072.54×4%=82.90

利息調(diào)整=100-82.90=17.1

借:應收利息100

貸:投資收益82.90

持有至到期投資——利息調(diào)整 17.1

持有至到期投資

2 000

88.98

2 088.9816.44

2 072.5417.1

2 055.44

(D)

提示考生:持有至到期投資的期初攤余成本就是持有至到期投資期初賬面價值,而持有至到期投資期初面價值等于持有至到期投資期初賬面余額扣除持有至到期投資減值準備期初余額后的差額。

四、通用公式法

在考題中遇到所得稅稅率變動時,應在稅率變動年運用通用公式計算并確認遞延所得稅的借貸方發(fā)生額。

例(單選題):

甲企業(yè)2010年度計算的應交所得稅為33萬元,所得稅稅率為33%,2010年度發(fā)生超標業(yè)務招待費8萬元,取得國債利息收入7萬元,發(fā)生各種贊助費用支出5萬元,會計上計提折舊10萬元,稅法規(guī)定應計提折舊6萬元,2010年度轉回可抵扣暫時性差異10萬元,2009年12月31日,遞延所得稅資產(chǎn)賬戶余額為60萬元,2009年適用的所得稅稅率為30%(假定2009年并不知道2010年的所得稅稅率會發(fā)生變化)。在上述條件下,該企業(yè)2010年度的凈利潤為( )萬元。

A.61.68B.71.02C.62.33D.67

參考答案(B)

解題思路:

(1)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應納稅所得額=應交所得稅/所得稅稅率=33/33%=100

(2)計算利潤總額:應納稅所得額=利潤總額±永久性差異±暫時性差異

則:利潤總額=100-8+7-5-4+10=100

(3)計算所得稅費用:

應交所得稅=33

遞延所得稅資產(chǎn)發(fā)生額=(+4-10)×33%+(33%-30%)×60÷30%=+4.02>0(在借方)

稅率變動或已知稅率變動當年遞延所得稅資產(chǎn)或負科目的數(shù)額(N)

=當年發(fā)生(+)或轉回(-)的暫時性差異×新稅率+(新稅率-原稅率)

當N>0時,遞延所得稅資產(chǎn)在借方;遞延所得稅負債在貸方。

當N<0時,遞延所得稅資產(chǎn)在貸方;遞延所得稅負債在借方。

所得稅費用=33-4.02=28.98

(4)計算凈利潤:

凈利潤=100-28.98=71.02(B)

提示考生:此題涉及的知識點較多,考生能否答對此題,關鍵是考生能否將這些知識點巧妙地聯(lián)系在一起,并在短時間內(nèi)找出解題的突破點,理清解題思路,計算出關鍵數(shù)據(jù),此題的難點在于如何正確的計算稅率變動當年遞延所得稅資產(chǎn)的借方或貸方發(fā)生額。

五、列表計算法

在考題中遇到所得稅、多項非貨幣性資產(chǎn)的試題,運用列表計算的方法解答此類題,可節(jié)約你的答題時間

例:甲公司于2005年年初購入一項專利權,總價款為1 000萬元,分三次付款,2005年年末支付400萬元,2006年年末支付300萬元,2007年年末支付300萬元。假定資本市場利率為10%,無其他相關稅費。該專利權購入后在會計上采用直線法按五年攤銷,假定無殘值。稅務認同會計的攤銷期限和原價標準。2006年年末該無形資產(chǎn)的可收回金額為360萬元。甲公司所得稅稅率為33%,采用資產(chǎn)負債表債務法核算所得稅。假定甲公司每年實現(xiàn)的稅前會計利潤均為500萬元。

要求:

(1)編制與無形資產(chǎn)購入、攤銷、支付價款以及分攤未確認融資費用有關的會計分錄。

(2)編制2005年至2009年與所得稅有關的會計分錄。

分析過程:

要求(1):編制與無形資產(chǎn)購入、攤銷、支付價款以及分攤未確認融資費用有關的會計分錄:

計算專利權的入賬價值=400×0.9091+300×0.8264+300×0.7513

=836.95(萬元)

2005年初購入該專利權時:

借:無形資產(chǎn)836.95

未確認的融資費用163.05

貸:長期應付款1 000

2005年12月31日

借:管理費用167.39(836.95÷5)

貸:累計攤銷167.39

借:財務費用83.7(836.95×10%)

貸:未確認的融資費用83.7

其中83.7=(1 000-163.05)×10%,即長期應付款期初攤余成本836.95乘以其實際利率10%。

借:長期應付款 400

貸:銀行存款 400

2006年12月31日

借:管理費用 167.39(836.95÷5)

貸:累計攤銷 167.39

借:財務費用 52.07(520.65×10%)

貸:未確認的融資費用 52.07

其中52.05=(600-79.35)×10%,即長期應付款期初攤余成本520.65乘以其實際利率10%。

借:長期應付款 300

貸:銀行存款300

2006年年末計提減值準備前無形資產(chǎn)賬面價值=836.95-167.39×2=502.17

2006年年末無形資產(chǎn)可收回金額=360

2006年應計提的無形資產(chǎn)減值準備=502.17

-360=142.17

借:資產(chǎn)減值損失142.17

貸:無形資產(chǎn)減值準備 142.17

2006年年末計提減值準備后的無形資產(chǎn)賬面價值=836.95-167.39×2-142.17=360

2007年12月31日

借:管理費用120(360÷3)

貸:累計攤銷120

借:財務費用 27.28(163.05-83.7-52.07)

貸:未確認的融資費用 27.28

借: 長期應付款300

貸:銀行存款 300

2008年12月31日

借:管理費用 120(240÷2)

貸:累計攤銷 120

2009年12月31日

借:管理費用120(120÷1)

貸:累計攤銷 120

要求(2):編制2005年至2009年與所得稅有關的會計分錄:

①2005年:

利潤總額=500(萬元)

應納稅所得稅額=500(萬元)

應交所得稅=500×33%=165(萬元)

所得稅費用=165(萬元)

會計分錄:

借:所得稅費用165

貸: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165

②2006年:

利潤總額=500(萬元)

應納稅所得額=500+142.17

=642.17(萬元)

應交所得稅=642.17×33%

=211.92(萬元)

遞延所得稅資產(chǎn)借方發(fā)生額=142.17×33%

=46.92(萬元)

所得稅費用=211.92-46.92=165(萬元)

會計分錄:

借:所得稅費用 165

遞延所得稅資產(chǎn) 46.92

貸: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 211.92

③2007年至2009年:

利潤總額=500(萬元)

應納稅所得額=500-47.39=452.61(萬元)

應交所得稅=452.61×33%=149.36(萬元)

遞延所得稅資產(chǎn)貸方發(fā)生額=47.39×33%=15.64(萬元)

所得稅費用=149.36+15.64=165(萬元)

會計分錄:

借:所得稅費用165

貸: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149.36

遞延所得稅資產(chǎn) 15.64

提示考生:列表計算暫時性差異,確認遞延所得稅,不僅速度快,而且準確率高。

六、三維一體法

在考題中遇到重要性前期差錯與日后調(diào)整事項的試題,要按照下列平衡等式的基本思路答題。(1)前期狀況+本期更正=應有結果(2)前期狀況+日后調(diào)整=應有結果

例:甲公司為上市公司,系增值稅一般納稅人,適用的增值稅稅率為17%。甲公司2008年度財務報告于2009年4月10日經(jīng)董事會批準對外報出。 甲公司在2009年1月進行內(nèi)部審計過程中,發(fā)現(xiàn)以下情況:

2008年7月1日,甲公司采用支付手續(xù)費方式委托乙公司代銷B產(chǎn)品200件,售價為每件10萬元,按售價的5%向乙公司支付手續(xù)費(由乙公司從售價中直接扣除)。當日,甲公司發(fā)出B產(chǎn)品200件,單位成本為8萬元。甲公司據(jù)此確認應收賬款1 900萬元、銷售費用100萬元、銷售收入2 000萬元,同時結轉銷售成本1 600萬元。

2008年12月31日,甲公司收到乙公司轉來的代銷清單,B產(chǎn)品已銷售100件,同時開出增值稅專用發(fā)票;但尚未收到乙公司代銷B產(chǎn)品的款項。當日,甲公司確認應收賬款170萬元、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170萬元。

其他資料:

①甲公司適用的所得稅稅率為25%;2008年度所得稅匯算清繳于2009年2月28日完成,在此之前發(fā)生的2008年度納稅調(diào)整事項,均可進行納稅調(diào)整;假定預計未來期間能夠產(chǎn)生足夠的應納稅所得額用于抵扣暫時性差異。不考慮除增值稅、所得稅以外的其他相關稅費。

②甲公司按照當年實現(xiàn)凈利潤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積。

要求:判斷上述業(yè)務是否正確,如不正確,請進行賬務調(diào)整。

(分析見表2)

提示考生:考卷上只寫本期調(diào)整的會計分錄,不寫前期狀況與應有結果的會計分錄。

七、歸納類型法

在考題中遇到合并報表中存貨項目抵銷的試題,采用歸納類型法答題更顯輕松。

例(單選題):母公司2009年向子公司銷售乙產(chǎn)品一批,收入為3萬元,毛利率為20%,子公司全部未出售,作為存貨入賬;2010年母公司又向子公司銷售乙產(chǎn)品一批,收入為4萬元,毛利率仍為20%,子公司2010年銷售乙產(chǎn)品的收入為6萬元,毛利率也為20%,母公司2010年編制合并報表時,應抵銷的存貨中包含的內(nèi)部銷售未實現(xiàn)的利潤為(C)

A.2 000元B.6 000元C.4 400元D.8 000元

提示考生:遇到此類試題應想所屬類型、寫出抵銷分錄、計算相關數(shù)字。

八、分環(huán)節(jié)答題法

在考題中遇有融資租入固定資產(chǎn)與可轉換公司債券方面的試題,一定要運用分環(huán)節(jié)答題法解答試題。其中融資租入固定資產(chǎn)分四個環(huán)節(jié):(1)租賃前期;(2)租賃當期;(3)租賃期間;(4)租賃完畢。可轉換公司債券分三個環(huán)節(jié):(1)發(fā)行之日;(2)等待期間;(3)轉換之時。現(xiàn)金股份支付分三個時點兩個環(huán)節(jié):三時點為(1)授予日(2)行權日(3)行權完成日;兩個環(huán)節(jié)為(1)等待期間(2)行權期間。

例:甲公司有關發(fā)行可轉換債券的業(yè)務如下:

①2007年1月1日按每份面值100元發(fā)行了5 000萬份可轉換債券,取得總收入510 000萬元,該債券期限為3年,票面利率為3%,利息按年支付;每份債券均可在債券發(fā)行一年后轉換為30股該公司普通股,(每股面值1元),該公司發(fā)行該債券時,二級市場上與之相類似但沒有轉股權的債券的市場利率為5%

②發(fā)行可轉換債券所籌資金用于某大型機器設備的制造產(chǎn)品項目,2007年1月1日支出510 000萬元,用于該制造項目,工程于當日開工,2007年12月31日達到預定可銷售狀態(tài)。

③2008年10月1日某債券持有人將面值為100 000萬元可轉換公司債券申請轉換股份,并于當日辦妥相關手續(xù)。假定未支付的應付利息不再支付,相關手續(xù)已于當日辦妥。未轉換為甲公司普通股的可轉換債券持有至到期,其本金及最后一次利息一次結清。

要求:

①計算負債部分的初始入賬金額。

②計算權益部分的初始入賬金額。

③編制有關發(fā)行可轉換債券的會計分錄。

④2007年12月31日計息并編制會計分錄。

⑤2008年10月1日計息并編制會計分錄。

⑥2008年10月1日編制轉換股份的會計分錄。

分析過程:

(1)發(fā)行之日:

①負債成份初始入賬金額(負債成份公允價值)

=472 767.52(萬元)

②權益成份初始入賬金額(即權益成份的公允價值)

=510 000-472 767.52=37 232.48(萬元)

③發(fā)行債券的會計分錄

借:銀行存款 510 000

應付債券——可轉換公司債券——利息調(diào)整27 232.48(差額)

貸:應付債券——可轉換公司債券——面值500 000

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37 232.48

(2)等待期間:

④2007年12月31日計息并編制會計分錄

借:制造費用 23 638.38

貸:應付利息15 000 (500 000×3%)

應付債券——可轉換公司債券——利息調(diào)整 8 638.38

(3)轉換之時:

⑤2008年10月1日計息

借:財務費用3 610.54(481 405.9×5%×9/12×1/5)

貸:應付利息2 250(500 000×3%×9/12×1/5)

應付債券——可轉換公司債券——利息調(diào)整1 360.54(雙方差額)

⑥2008年10月1日轉股時

借:應付債券——可轉換公司債券——面值

100 000

應付利息2 250

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7 446.50(37 232.48/5)

貸:應付債券——可轉換公司債券——利息調(diào)整2 358.28[(27 232.48-8 638.38)×1/5-1 360.54 ]

股本30 000(100 000/100×30×1)

資本公積——股本溢價 77 338.22

九、實際利率法

實際利率法是《會計》中的一個重要內(nèi)容,此方法常常與攤余成本相聯(lián)系。與實際利率法有關的內(nèi)容有:(1)分期收款銷售產(chǎn)品;(2)融資購入固定資產(chǎn);(3)融資購入無形資產(chǎn);(4)持有至到期投資;(5)債券性質(zhì)的可供出售金融資產(chǎn);(6)應付債券;(7)與融資租入固定資產(chǎn)有關的長期應付款;(8)實際利率與票面利率不一致的長期借款等。

例:甲公司2007年1月1日從乙公司購入A生產(chǎn)設備作為固定資產(chǎn)使用,購貨合同約定,A設備的總價款為3 800萬元,當日支付800萬元,余款分3年于每年末平均支付。設備交付安裝,用銀行存款支付安裝等相關費用27萬元,設備于3月31日安裝完畢交付使用。設備預計凈殘值為80萬元,預計使用年限為5年,采用年數(shù)總和法計提折舊。假定同期銀行借款年利率為6%,期數(shù)為3期的普通年金現(xiàn)值系數(shù)為2.6730。

要求:

⑴計算該設備的入賬價值及未確認融資費用。

⑵計算甲公司2007年度、2008年度和2009年未確認融資費用攤銷額。

⑶計算甲公司2007年、2008年和2009年每年計提的折舊額。

⑷編制2007年度、2008年度和2009年度與該設備相關的會計分錄。(為簡化計算,假定每年年末攤銷未確認融資費用和計提折舊,未確認融資費用的攤銷全部計入財務費用)。

分析過程:

(1)計算該設備的入賬價值及未確認融資費用。

①長期應付款入賬金額=3 800-800=3 000(萬元)。

②計算總價款的現(xiàn)值=800+1 000×2.6730=3 473(萬元)。

③設備的入賬價值=3 473+27=3 500(萬元)。

④未確認融資費用=3 800-3 473=327(萬元)。

(2)計算甲公司2007年、2008年和2009年未確認融資費用攤銷額。

①2007年未確認融資費用攤銷=(3 000-327)×6%=160.38(萬元)。

②2008年未確認融資費用攤銷=[(3 000-1000)-(327-160.38)]×6%=110(萬元)。

③2009年未確認融資費用攤銷=327-160.38-110=56.62(萬元)。

(3)計算甲公司2007年、2008年和2009年每年計提的折舊額。

①2007年應計提的折舊=(3 500-80)×5/15×9/12=855(萬元)。

②2008年應計提的折舊=(3 500-80)×5/15×3/12+(3 500-80)×4/15×9/12=969(萬元)

③2009年應計提的折舊=(3 500-80)×4/15×3/12+(3 500-80)×3/15×9/12=741(萬元)

(4)編制2007年度、2008年度和2009年度與該設備相關的會計分錄。(為簡化計算,假定每年年末攤銷未確認融資費用和計提折舊,未確認融資費用的攤銷全部計入財務費用)。

①2007年度:

借:在建工程3 473

未確認融資費用327

貸:長期應付款3 000

銀行存款800

借:在建工程 27

貸:銀行存款 27

借:固定資產(chǎn) 3 500

貸:在建工程3 500

借:長期應付款1 000

貸:銀行存款 1 000

借:財務費用160.38

貸:未確認融資費用 160.38

借:制造費用855

貸:累計折舊 855

②2008年度:

借:長期應付款 1 000

貸:銀行存款1 000

借:財務費用 110

貸:未確認融資費用110

借:制造費用 969

貸:累計折舊969

③2009年度:

借:長期應付款1 000

貸:銀行存款1 000

借:財務費用56.62

貸:未確認融資費用56.62

借:制造費用741

貸:累計折舊741

提示考生:分攤未確認融資費用的關鍵是在考題中盡快找出長期應付款的期初攤余成本,長期應付款與未確認融資費用每期期初余額的差額就是每期期初長期應付款的攤余成本。即每期期初長期應付款的賬面價值。

十、按部就班法

在考題中遇有計算期末匯總損益的試題,采用此方法答題速度快,效果好。

計算程序

第一步:計算調(diào)整后人民幣余額(A)

A=期末外幣賬戶余額×期末即期匯率

第二步:計算差額(X)

X=A-調(diào)整前人民幣賬戶余額

第三步:確定損益

(1)對于資產(chǎn)賬戶:當X>0時,為匯兌收益

當X<0時,為匯兌損失

(2)對于負債賬戶:當X>0時,為匯兌損失

當X<0時,為匯兌收益

第四步:會計分錄

(1)對于匯兌收益:借:資產(chǎn)科目或負債科目

貸:財務費用(費用化部分)

在建工程(資本化部分)

(2)對于匯兌損失: 借:財務費用(費用化部分)

在建工程(資本化部分)

貸:資產(chǎn)科目或負債科目

實例分析

單選題:某公司對外幣業(yè)務采用業(yè)務發(fā)生日即期匯率進行折算,按季計算匯兌損益。3月1日出口業(yè)務的應收賬款300萬美元,當日的即期匯率為1美元=7.01元人民幣。6月20日款項到期收回,企業(yè)以1美元=7.07元人民幣的銀行買入價將其兌換成人民幣,已知3月30日的即期匯率為1美元=7.05元人民幣,6月30日的即期匯率為1美元=7.03元人民幣。該外幣業(yè)務在第二季度產(chǎn)生的匯兌損益為(A)萬元。

A.6B.-6C.18D.15

十一、分步驟答題法

(1)計提存貨跌價準備;(2)計提總部資產(chǎn)減值準備;(3)股權投資成本法與權益法;(4)會計政策變更;(5)前期差錯更正;(6)日后調(diào)整事項??荚嚂r遇有與上述內(nèi)容有關的試題,一定要先想步驟再答題。

例:某企業(yè)2008年發(fā)現(xiàn)2007年有以下三筆重要性的前期差錯:(1)少提管理部門的折舊費用10萬元,稅法允許2007年應計提的折舊為8萬元;(2)多計提了存貨跌價準備6萬元;(3)少記一筆2萬元與稅收有關的滯納金和罰款,該罰款尚未支付。該企業(yè)的所得稅率為25%,所得稅采用資產(chǎn)負債表債務法進行核算,企業(yè)按10%的比例計提法定的公積金。要求:根據(jù)上述所給資料采用追溯重述法對上述前期差錯進行更正,并寫出詳細的賬務處理程序。

1.確定前期差錯形成的影響數(shù)的所屬性質(zhì)。

前期差錯形成的影響數(shù)為18萬元(即10+6+2),其中第一筆的10萬元中有8萬元屬于差額,2萬元屬于暫時性差異;第二筆的6萬元全部屬于暫時性差異;第三筆的2萬元全部屬于永久性差異。

2.編制更正差錯的會計分錄。

(1)補記① 借:以前年度損益調(diào)整(管理費用)10

貸:累計折舊10

② 借:存貨跌價準備 6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diào)整(資產(chǎn)減值損失) 6

③ 借:以前年度損益調(diào)整(營業(yè)外支出)2

貸:其他應付款 2

(2)調(diào)稅 ① 借: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 2(8×25%)

遞延所得稅資產(chǎn) 0.5(2×25%)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diào)整(所得稅費用)

2.5(10×25%)

②借:以前年度損益調(diào)整(所得稅費用) 1.5(6×25%)

貸:遞延所得稅資產(chǎn)1.5 (6×25%)

③ 不調(diào)整所得稅

或上述三筆合并為一筆:

借:應交稅費——應交所得稅 2

貸:遞延所得稅資產(chǎn)1

以前年度損益調(diào)整(所得稅費用)1

(3)轉入 借: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5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diào)整5

(4)調(diào)減 借:盈余公積0.5 (5×10%)

貸: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0.5

3.調(diào)整會計報表(年初數(shù)和上年數(shù)),如表3所示。

其中會計報表附注中的累計折舊調(diào)增10萬元,存貨跌價準備調(diào)減6萬元。

4.寫出附注說明(略)。

十二、對比分析法

如確定會計估計變更對當期凈利潤的影響金額時,運用此方法。

例:甲股份有限公司適用的所得稅率為25%,所得稅采用資產(chǎn)負債表債務法核算??紤]到技術進步因素,自2008年1月1日起,將一套辦公用自動化設備的使用年限由8年改為5年。該設備系2006年1月1日購入并投入使用,原價為250萬元,預計使用年限為8年,預計凈殘值為10萬元,采用直線法折舊。按稅法規(guī)定,該設備使用年限為8年,并按直線法計提折舊。要求:計算由于會計估計變更對2008年度凈利潤的影響金額。

比較分析過程如表4:

提示考生:此方法解題思路很清楚,但做題速度較慢,在答題時間允許的情況下方可使用。

十三、尋找規(guī)律法

合并報表中的內(nèi)部應收賬款與內(nèi)部應付賬款項目的相互抵銷、內(nèi)部銷售收入與存貨項目的相互抵銷以及內(nèi)部交易固定資產(chǎn)的相互抵銷,都有一定的規(guī)律可循。在考題中遇有上述項目相互抵銷的內(nèi)容,要按規(guī)律答題。

例:甲公司是乙公司的母公司,甲公司于2006年1月27日將其生產(chǎn)的一臺設備以100萬元的價格出售給乙公司,該設備的成本為60萬元,乙公司購入后投入管理部門使用,并按5年采用雙倍余額遞減法計提折舊,預計該設備的凈殘值為2萬元,稅法規(guī)定的折舊年限與凈殘值與會計相同,但規(guī)定折舊方法應采用直線法。甲、乙公司均采用資產(chǎn)負債表債務法核算所得稅,所得稅稅率均為25%,甲公司于每年年末編制合并報表。

要求:分別編制2006年、2007年、2008年甲公司合并報表中與該項內(nèi)部交易固定資產(chǎn)有關的抵銷分錄。

分析過程:

(1)2006年

① 借:營業(yè)收入100

貸:營業(yè)成本60

固定資產(chǎn)——原價40

②借:固定資產(chǎn)——累計折舊 14.67

貸:管理費用14.67

詳細分析:

乙公司個別報表(表5)

乙公司在個別報表中已確認的遞延所得稅資產(chǎn)為4.68

借:遞延所得稅資產(chǎn)4.68

貸:所得稅費用4.68

甲、乙企業(yè)集團合并報表(表6)

甲、乙企業(yè)集團合并報表中應確認的遞延所得稅資產(chǎn)為11.01(借方)。

借:遞延所得稅資產(chǎn) 11.01

貸:所得稅費用 11.01

個別報表中已確認4.68,合并報表中應確認11.01,雙方的差額為6.33,所以甲公司在編制合并報表時,應補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chǎn)6.33,即合并報表中與遞延所得稅有關的抵銷分錄為:

③借:遞延所得稅資產(chǎn) 6.33

貸:所得稅費用6.33

(2)2007年

①借:未分配利潤——年初40

貸: 固定資產(chǎn)——原價40

②借:固定資產(chǎn)——累計折舊14.67

貸:未分配利潤——年初 14.67

③借:固定資產(chǎn)——累計折舊10.13

貸:管理費用10.13

④借:遞延所得稅資產(chǎn) 6.33

貸:未分配利潤——年初 6.33

詳細分析:

乙公司個別報表(表7)

乙公司在個別報表中已確認的遞延所得稅資產(chǎn)為1.43

借:遞延所得稅資產(chǎn) 1.43

貸:所得稅費用 1.43

甲、乙企業(yè)集團合并報表中(表8)

甲、乙企業(yè)集團合并報表中應確認的遞延所得稅資產(chǎn)為1.1(貸方)。

借:所得稅費用1.1

貸:遞延所得稅資產(chǎn)1.1

個別報表中已確認1.43(借方),合并報表中應確認1.1(貸方),雙方差額為2.53(在貸方),所以甲公司在編制合并報表時,應做如下與遞延所得稅資產(chǎn)有關的會計分錄:

⑤借:所得稅費用 2.53

貸:遞延所得稅資產(chǎn)2.53

(3)2008年

①借:未分配利潤——年初 40

貸:固定資產(chǎn)——原價40

②借:固定資產(chǎn)——累計折舊 24.8

貸:未分配利潤——年初24.8

③借:固定資產(chǎn)——累計折舊 6.08

貸:管理費用6.08

④借:遞延所得稅資產(chǎn)3.8

貸:未分配利潤——年初 3.8

詳細分析:

乙公司個別報表(表9)

乙公司在個別報表中已確認的遞延所得稅資產(chǎn)為1.1(貸方)

借:所得稅費用 1.1

貸:遞延所得稅資產(chǎn)1.1

甲、乙企業(yè)集團合并報表(表10)

甲、乙企業(yè)集團合并報表中應確認的遞延所得稅資產(chǎn)為2.62(貸方)

借:所得稅費用2.62

貸:遞延所得稅資產(chǎn)2.62

個別報表已確認1.1(貸方),合并報表應確認2.62(貸方),雙方差額為1.52(2.62-1.1),所以甲公司在編制合并報表時,應做如下與遞延所得稅資產(chǎn)有關的會計分錄:

⑤借:所得稅費用1.52

貸:遞延所得稅資產(chǎn) 1.52

提示考生:(1)與應收賬款有關的遞延所得稅,如果在個別報表中沒有計提壞賬準備時,編制合并報表時不存在遞延所得稅的確認問題,如果在個別報表中由于計提壞賬準備而產(chǎn)生了可抵扣暫時性差異,進而在個別報表中已確認了遞延所得稅時,編合并報表時應將其全部予以沖銷。(2)與存貨有關的遞延所得稅, 應采用比較個別報表已確認和合并報表應確認的遞延所得稅后,在合并工作底稿中作補計或沖銷遞延所得稅的會計處理。(3)與固定資產(chǎn)有關的遞延所得稅,可直接通過計算合并報表中固定資產(chǎn)賬面價值與計稅基礎的辦法來確定。

猜你喜歡
解題方法
從2015年高考題看導數(shù)問題中的熱點問題
未來英才(2016年1期)2016-12-26 21:12:26
高中數(shù)學函數(shù)單調(diào)性解題方法初論
求知導刊(2016年32期)2016-12-20 19:52:07
高中數(shù)學數(shù)列試題的解題方法和技巧分析
文理導航(2016年32期)2016-12-19 21:26:03
高考復習基因分離定律題型的歸納與探究
淺談高中數(shù)學的解題技巧
祖國(2016年20期)2016-12-12 20:35:22
結合政治高考題型提升復習備考效益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35期)2016-12-12 11:53:24
淺論小學數(shù)學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化
青年時代(2016年29期)2016-12-09 23:20:09
百花齊放,多種方法助力中考數(shù)學
高中數(shù)學解題思路探討
考試周刊(2016年89期)2016-12-01 12:40:30
高中數(shù)學函數(shù)解題思路多元化的方法舉例探索
改则县| 宁远县| 扎赉特旗| 崇义县| 循化| 马龙县| 汉寿县| 平泉县| 陆丰市| 阜康市| 镇沅| 东丰县| 南召县| 枣阳市| 汶川县| 沙雅县| 昔阳县| 河津市| 博客| 南开区| 迁安市| 长治县| 永清县| 乡城县| 惠来县| 凌海市| 南投县| 通城县| 博野县| 宜君县| 温州市| 伊金霍洛旗| 玉树县| 武城县| 仁布县| 杭锦旗| 泗水县| 兴宁市| 千阳县| 阳城县| 麻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