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菁,劉 群,徐維安,陳 沖
(1上海市民政第三精神衛(wèi)生中心精神科,上海 200436;2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附屬精神衛(wèi)生中心神經(jīng)生理室,上海 200030)
近年來,老年抑郁癥(senile depression,SD)與阿爾茨海默癥(AD)的關(guān)系日漸引人注目。部分SD 患者會出現(xiàn)可逆性認知障礙,即假性癡呆,也有部分患者會出現(xiàn)不可逆性癡呆[1,2]。失配性負波(mismatch negativity,MMN)是用于兩者鑒別的電生理檢測技術(shù)[3]。當正常受試者大腦接收到的偏差刺激不同于背景刺激時就會自動產(chǎn)生MMN。MMN 受偏差刺激的概率、刺激間隔和刺激強度等影響[3]。所有傳入聽覺系統(tǒng)的刺激將被自動地與先前進入大腦的刺激作比較,如果出現(xiàn)了偏差刺激,則誘發(fā)出MMN。MMN 的產(chǎn)生反映了在聽感覺皮質(zhì)層面上依賴于語境信息的加工過程[3]。歐美國家早已報道過有關(guān)精神分裂癥、AD 及酒精依賴患者的MMN 特征[4],但有關(guān)SD 患者的MMN 研究資料仍需要補充。為探討SD 患者的MMN 特征,最近我們做了這項研究。
1.1.1 患者選自2011年1 月~2012年2 月在上海市民政第三精神衛(wèi)生中心門診和住院部就診的SD患者(SD 組)36例,男19例,女17例;年齡62~82歲,平均(72.5 ±5.1)歲;病程8 周~5.9年,平均(4.9 ±4.3)年;教育年限(Ed)0~15分,平均(5.8 ±4.4)分;認知功能篩選量表(CASI)評分27~97分,平均(69.0 ±29.1)分。入組時有14例正在使用帕羅西汀藥物治療,檢查前停藥平均(3.5 ±1.6)d。入選2011年3 月~2012年1 月在上海市民政第三精神衛(wèi)生中心就診的AD 患者(AD 組)32例,男17例,女15例;年齡64~84歲,平均(73.0 ±5.7)歲;病程3個月~13年,平均(3.9 ±2.1)年;教育年限(Ed)0~14分,平均(5.2 ±4.5)分;認知功能篩選量表(CASI)評分3~61分,平均(26.6 ±15.4)分。所有患者均接受頭CT 檢查且在近2.5個月內(nèi)未用過乙酰膽堿能藥物。上述兩組患者均由2 位醫(yī)師按《精神障礙診斷與統(tǒng)計學手冊第3 版(修正版)》[5](DSM-Ⅲ-R)標準確診為SD 或AD,均無嚴重軀體疾病,能合作完成試驗。
1.1.2 正常老年對照(NC 組) 共40 名,男16 名,女24 名。均為身心健康的上海市民政第三精神衛(wèi)生中心職工以及社區(qū)志愿者,既往無明顯軀體疾病,無癡呆表現(xiàn);年齡63~85歲,平均年齡(74.5 ±5.7)歲;Ed 0~24分,平均(9.2 ±4.5)分;CASI 評分58~98分,平均(90.8 ±7.8)分。
AD 組、SD 組及NC 組在性別構(gòu)成比、年齡、Ed評分和CASI 評分間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均>0.05)。
MMN 測試均采用oddball 范式,由美國Nicolet BRAVO 腦電生理儀記錄。記錄電極置頭皮枕點(Cz)部位,前額正中央接地,兩耳垂置參考電極。各被試于上午8:30~11:30 參加試驗。試驗時要求被試放松、閉目并集中注意力等待刺激的出現(xiàn)。標準刺激為500 Hz 的80 dB 純音,出現(xiàn)概率為80.0%。偏差刺激為2 000 Hz 的85 dB 純音,出現(xiàn)概率為20.0%。刺激間隔(ISI)固定在1 s。一輪試驗中,2 種刺激出現(xiàn)的總數(shù)為200 次。第1 輪試驗不要求被試默記偏差刺激,為MMN 測試;第2 輪試驗要求被試默記偏差刺激出現(xiàn)的次數(shù),為P300測試。試驗前統(tǒng)一指導語,試驗時固定操作人員。腦電活動偽跡由儀器自動排除。
由偏差刺激誘發(fā)的認知電位(CP)減去標準刺激誘發(fā)的CP,將得到的波形中位于潛伏期100~200 ms范圍內(nèi)的最大負相波確認為MMN。由偏差刺激誘發(fā)的CP 波形中,將位于潛伏期250~450 ms 范圍內(nèi)的最大正相波確認為P3b(P300主成分)。分別測定MMN 的峰潛伏期和基線-峰波幅。
所有數(shù)據(jù)輸入微機,應(yīng)用SPSS 10.0 統(tǒng)計軟件包,采用F 檢驗分析。各組間兩兩比較,采用Duncan新檢驗,求q 值。P <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AD 患者的MMN 整體波形分化差,SD 患者主波群形態(tài)不規(guī)則。
統(tǒng)計結(jié)果顯示,在MMN 潛伏期上,SD 組、AD 組及NC 組之間差異有顯著性差異(P <0.05)。AD 組MMN 潛伏期明顯延遲,與AD 組和NC 組的差異有顯著性意義(P 均<0.05)。而SD 組與NC 組的MMN 潛伏期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統(tǒng)計結(jié)果顯示,在MMN 波幅上,上述3 組間的差異有極顯著統(tǒng)計學意義(P <0.01)。AD 組MMN波幅明顯降低,與AD 組和NC 組的差異有極顯著統(tǒng)計學意義(P <0.01)。而SD 組與NC 組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表1 3 組人群的MMN 比較[例,()]
表1 3 組人群的MMN 比較[例,()]
注:與NC 組比較,* P <0.05,**P <0.01;AD 組與SD 組比較,ΔP <0.05,ΔΔP <0.01。
SD 是老年人的常見病和多發(fā)病。我國65歲以上老年人的重型抑郁癥的患病率為3.7%[6]。孟琛等對北京市市區(qū)及郊區(qū)有代表性的60歲以上老年人群用流行病學抑郁量表進行的調(diào)查顯示,北京市老年人群中的老年抑郁發(fā)生率為12.9%,其中男性10.4%、女性16.9%[7]。
事件相關(guān)電位(ERP)P300是最常用且成熟的認知性誘發(fā)電位[8],其50~600 ms 成分被認定是被檢者心理品質(zhì)的神經(jīng)電生理表現(xiàn),但是老年患者檢測中尚有配合問題。MMN 是在聽覺誘發(fā)電位研究中被發(fā)現(xiàn)[3],與P300和其他認知電位要求一樣,MMN 也是采用兩種刺激。它的早期實驗與P300一樣,主要采用Oddball 模式,分為主動和被動兩種[9]。主動模式是在刺激序列中重復出現(xiàn)的大概率(又稱標準刺激,非靶刺激)中隨機插入刺激參數(shù)不同的小概率(又稱偏差刺激,靶刺激),令受試者辨認小概率(受試任務(wù)是對某種指定的偏差刺激作反應(yīng))。被動模式是使受試者不注意所有刺激信號。這兩種檢測模式的小概率均可產(chǎn)生一個MMN,而大概率通常不誘出MMN[9]。提取MMN 的技術(shù)一般是將小概率的認知電位減去大概率的認知電位所得的差異波,即MMN。晚近工作發(fā)現(xiàn),只要刺激序列中存在著偏差刺激,即便不是Oddball 模式,也可誘出MMN[3]。由于它的這一試驗?zāi)J奖苊饬耸茉囀欠衲芘浜显囼炦@一因素,使其精神科臨床應(yīng)用的優(yōu)勢顯現(xiàn)。
Pekkonen 等[10]最先報道9例AD 患者的MMN,并與10例正常老人為對照。當刺激間隔由1 s 增加至3 s 時,NC 組的MMN 面積略有縮小,由240 (μV)2縮至198 (μV)2,而AD 組的MMN 面積大幅度縮減。AD 組的MMN 隨刺激間隔延長而減少的結(jié)果,提示該病的記憶痕跡衰減得比想象中還要快。Wynn等[3]報道精神分裂癥和酒精依賴患者的MMN 潛伏期延遲。Hirata 等[4]報道了AD 組的MMN 波幅明顯下降,且下降程度與P300波幅下降的程度相關(guān)。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AD 組的MMN 潛伏期延遲、波幅降低,而SD 組無上述變化。本研究發(fā)現(xiàn),AD 組不僅出現(xiàn)MMN 波幅異常,還出現(xiàn)潛伏期延遲,從腦電生理學角度支持AD 的大腦功能障礙較SD 為重,這也與臨床印象相一致[4,11-14]。Fernandez 等報道[15]SD 患者及精神分裂癥患者與總體認知功能受損的相似的AD 患者相比,腦電波方面以AD 患者損害嚴重。
由于MMN 是在受試者清醒、不需要對刺激作出反應(yīng)的條件下獲得的,故不同于獲取ERP 中的P300成分時需要受試者對出現(xiàn)概率較小的刺激作出按鍵或記數(shù)反應(yīng)。正是因為MMN 無需被試者在試驗過程中主動辨認偽差刺激,且能反映受試者對標準刺激和偏差刺激的自動識別過程,故MMN 檢測模式避免了受試者是否能配合實驗的因素,使其在老年科中更有應(yīng)用價值。通過本研究我們認為,MMN 技術(shù)可作為P300檢測的一種補充手段,而用于臨床上SD與AD 的鑒別。
[1]呂永良,吳愛勤,李鳴,等.老年抑郁癥的臨床現(xiàn)象學特征[J].臨床精神醫(yī)學雜志,2003,13:328-330.
[2]黎舉紅,林海程,施慎遜.89例首發(fā)住院老年期抑郁癥的臨床特征分析[J].四川精神衛(wèi)生,2003,16:207-209.
[3]Wynn JK,Sugar C,Horan WP,et al.Mismatch negativity,social cognition,and functioning in schizophrenia patients[J].Biol Psychiatry,2010,67:940-947.
[4]Hirata K,Hozumi A,Tamaka H,et al.Abnorma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in dementia of Alzheimer's type.A study using the eventrelated potentials field[J].Eur Arch Psychiatry Clin Neurosci,2000,250:152-155.
[5]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DSM-Ⅲ-R: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rtal Disorders[M].3rd Revision.Washington DC:APA,1996:86-87.
[6]馬永興,俞卓偉.現(xiàn)代癡呆學[M].北京:北京科學技術(shù)文獻出版社,2008:680-710.
[7]沈漁村.精神病學[M].6 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59-87.
[8]張明島,陳興時.腦誘發(fā)電位學[M].3 版.上海:上??萍冀逃霭嫔纾?007:78-108.
[9]劉青蕊.實用臨床電生理學[M].北京:中國科學技術(shù)出版社,2006:95-99.
[10]Pekkonen E.Mismatch negativity in aging and in Alzheimer's and Parkinson's diseases[J].Audio Neurootol,2000,5:216-224.
[11]Urretavizcaya M,Moreno I,Benlloch L,et al.Auditory event-related potentials in 50 melancholic patients:increased N100,N200 and P300 latencies and diminished P300 amplitude[J].J Affect Disord,2003,74:293-297.
[12]楊玲玲,左成業(yè).器質(zhì)性精神病學[M].2 版.長沙:湖南科學技術(shù)出版社,2003:78-89.
[13]Golob EJ,Starr A.Effects of stimulus sequence on event-related potentials and reaction time during target detection in Alzheimer's disease[J].Clin Neurophysiol,2000,111:1438-1449.
[14]Tales A,Butler S.Visual mismatch negativity highlights abnormal preattentive visual processing in Alzheimer's disease[J].Neuroreport,2006,17:887-890.
[15]Fernandez-Lastra A,Norales-Rodnguez M,Penzol-Diaz J.Neurophysiological study and use of P300 evoked potentials for investigation in the diagnosis and of follow-up of patients with Alzheimer s disease[J].Rev Neurol,2001,32:525-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