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丹綺
(常德職業(yè)技術學院公共課部,湖南常德415000)
行動導向下的英語情境教學
——基于高職護理英語教學的探微
吳丹綺
(常德職業(yè)技術學院公共課部,湖南常德415000)
高職護理英語教學注重培養(yǎng)學生在專業(yè)情境下的英語交際能力。以建構主義為理論基礎,闡述行動導向下的情境教學法的優(yōu)勢,并探討其在高職護理英語教學中的具體運用,旨在提高教學效果和學生綜合素養(yǎng)。
行動導向教學;建構主義;高職護理英語;情境教學法
高職護理英語教學的目的是通過英語教學使學生熟悉護理專業(yè)英語和醫(yī)學術語,從而達到能在工作崗位上與英語國家醫(yī)護、患者及其家人進行順暢溝通的目的。從其功能上看,護理專業(yè)英語教學應著力于培養(yǎng)學生在專業(yè)情境下的英語交際能力。為此,筆者在高職護理英語教學中嘗試運用行動導向下的情境教學法,旨在破除滯后的傳統(tǒng)教法,解除羈絆高職護理專業(yè)學生交際能力發(fā)展的障礙,營造愉快、和諧的課堂氛圍,期待達到教學相長、師生共贏的目的。
追本溯源,行動導向式學習的理論基礎源自建構主義教育思想。建構主義最早由瑞士著名心理學家J.Piaget于20世紀60年代提出,該思想注重學習的主動性、情境性和社會性,反對現(xiàn)成知識的簡單傳授[1]。認為學習者不是通過教師的灌輸而獲得知識,而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人(教師或學習伙伴)的參與、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以建構意義的方式來獲得知識。這就勢必要求教師盡可能從現(xiàn)實生活中尋找有用素材,創(chuàng)設合適的、真實的教學情景,使學生沉浸在豐富的、逼真的語言環(huán)境之中,運用類似的話語模式表達自己對社會、對客體的認知,并在表達中逐步建立起一種認知或情感上的聯(lián)絡,從而鞏固其掌握的話語模式。
行動導向下的情境教學法是通過創(chuàng)設語言環(huán)境,為抽象的語言材料提供具體表象,給予學生一種真實的體驗,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掌握知識、發(fā)展技能、運用語言。
高職護理專業(yè)英語課程對教學對象的要求是,既要掌握先進的護理理念和扎實的英語基礎,又要具備熟練的護理專業(yè)英語溝通能力和多元文化的接納能力,并在實際護理工作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能靈活自如地應用所掌握的知識進行專業(yè)護理和人文關懷。
傳統(tǒng)模式的高職護理英語教學以知識的單一傳授為中心,課堂上學生的參與性不高,主動性不強,而行動導向下的情境教學法能使學生在課堂上產生積極的聯(lián)想,將“被動聽取”變?yōu)椤爸鲃犹角蟆?,將“要我學”變成“我想學”,使學生更樂于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使教學在希望或需要的時空中進行,從而縮短時間,提高教學效率。
著名教育學家朱紹禹先生曾指出:“教師的基本作用在于創(chuàng)造一種有利于學生學習的情境,這既要靠教師的知識經驗,還要靠他們的藝術和品格;而表明良好學習情境的標志是使學生有廣泛的思考自由……”這種情境,不同于一般的教學或藝術上的情境,而是一種促進學生主動發(fā)展、自由思考的教學情境[2]。
(一)講述演繹故事,創(chuàng)設全英環(huán)境
在高職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可將課文的學習由傳統(tǒng)教法的逐字逐句講解轉變成學生自編對話或故事的形式,使學生能在一個生動而具體的純英語的環(huán)境中接受新知、運用語言,將語言學習由“學得”變?yōu)椤傲暤谩薄?/p>
如在學習《21世紀實用英語綜合教程》中“The Treasure in the Orchard”這篇課文時,筆者將全班學生分成四大組,每一組完成一個故事情節(jié)的演繹。
Group 1:The old man's last words(Paragraph 1—7)
Group 2:The son's search for treasure(Paragraph 8—9)
Group 3:The finest crop(Paragraph 10—13)
Group 4:The truth about the treasure(Paragraph 14—15)
全班學生通過編對話的方式將整個故事串演一遍,每一個對話情節(jié)都使學生在真實化、社會化的情境中學習語言,在學生的意識里此時的語言是鮮活而生動的。“心譯”的過程被自然而然的語言反應所代替,學生在復述中便祛除了讀或背的腔調,達到了語融于心、言發(fā)自心的效果。
(二)連串問題拋出,設置懸疑情景
根據高職護理專業(yè)學生的心理特點善于設置懸念,設計疑問,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激活學生的思維,從而提高教學效果[3]。如在學習《21世紀實用英語綜合教程》中“Don’t Eat the Tomatoes:They are poisonous!”這篇文章時,筆者就是通過連串問題的拋出,導入到新課文的學習中來的。
Teacher:Boys and girls,do you like eating tomatoes?
Students:Yes,I like eating them very much.
Teacher:How do people eat them?
Students:Well,soup,salad,eggs and tomatoes,and 番茄汁和番茄醬。
(學生一激動,一時找不到相應的英文表達,中文就脫口而出了。)
Teacher:Please don't say“eggs and tomatoes”.We should say“tomatoes with scrambled eggs”.And番茄汁和番茄醬是“tomato juice and catsup”.These sorts of tomatoes sounds mouth-watering(垂涎三尺).
(筆者做一個很享受美味的動作。)
Teacher:But why are tomatoes not to be eaten here in the text?
Students:Because they are poisonous.
Teacher:But some people almost eat tomatoes nowadays,why haven't they been poisoned?Are the tomatoes like some milk containing Melamine(三聚氰胺)?Maybe there are a lot of question marks in your mind.Please try your best to find answers in the text.
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通過對學生心理的揣摩、猜想,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利用有趣的、直觀的問題情景來激發(fā)學生對知識的探尋,使學生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去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
(三)角色體驗,模擬工作情景
涉外護士除了要熟練掌握日常生活用語,還要掌握病人在診療時常用的護理英語口語、各種醫(yī)療器械的英語名稱和專業(yè)相關的醫(yī)療術語[4]。所以教師在有限的課堂教學中應盡可能地設立一些護理情景(如注射、給藥、測量體溫、協(xié)助病人活動、對病人進行術前宣教、病人入院、出院指導、護士之間交流工作經驗、護理前取得參與者的同意等等),讓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如護士與病人、護士與病人家屬、護士之間、護士和醫(yī)生、護理研究者與被調查者等)。通過扮演角色,讓學生體會到其他人群的感情和想法,在模擬的工作情境中提高口語、聽力和交際能力。
Situations Relationship Sentence Structures A surgery receptionist receives an emergency phone call from a young man and wants to pass it over to a doctor.Patient and Nurse 1)I have got an emergency call for you.2)What's up?What's about?3) Shall I put him through?An English teacher in China has some trouble with his skin.Now he comes to a Chinese's hospital to see a doctor.Patient and Doctor 1)What's your trouble today?2)Which department do you want to register with?3)Please bring your registration card whenever you come.you in a little while.A man took sick downtown and being sent to hospital unconscious.His wife was called to the hospital emergency room.Patient's relatives and Doctor 1)I'm glad you've come right away.2)Does he have any heart disease that you know of?3)I'll be back to talk to
通過這些工作情境的模擬,很容易使學生感覺到英語學習的內容貼近了臨床實際,所學內容更有運用性和目的性,也就會使學生逐漸養(yǎng)成“以患者為中心”、“以心換心”的服務意識,從而提升自身的專業(yè)素養(yǎng)。
(四)多媒體輔助,再現(xiàn)真實情景
多媒體輔助創(chuàng)設的教學情景是融文字、圖像、聲音、動畫及視頻影像于一體,通過對學生多種感官的綜合刺激,最大限度地吸引學生的眼球,點燃學生的求知欲,啟發(fā)學生思維,從而縮短客觀事物與學生認知之間的距離,提高了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和領悟力。
如在《21世紀實用英語綜合教程》第一冊中有一篇精讀課文Tracking Down My Dream(追尋我的夢想),筆者在“備學生”這一環(huán)節(jié)中,考慮到學生是護理大專一年級的新生,因此在設計課堂導入時,就借助多媒體的聲像并茂的表現(xiàn)形式,將美國Aerosmith樂隊的Dream on這首具有布魯斯風格的歌曲作為背景音樂,與此同時,向學生們展示現(xiàn)代護理學的奠基人“提燈女神”——南丁格爾(The Lady with the Lamp——Nightingale)的生平資料、愛好、當時社會對護理的認識等背景知識。然后,從南丁格爾在克里米亞戰(zhàn)爭中的貢獻,談到護士對病人要有愛心、耐心、細心、責任心;從南丁格爾對護理事業(yè)的奠基,談到今天護理事業(yè)的發(fā)展和對未來的展望。這在無形之中增強了學生對護理專業(yè)的熱愛之情,同時又激發(fā)了學生對自我夢想的追尋。整堂課師生都在追尋夢想的這一情景中積極主動地學習、思考、探求,將專業(yè)思想教育融入到英語的學習之中,從而擴展了教學內容,提高了教學效率。
行動導向下的英語情境教學法打破了傳統(tǒng)的“英語單方的教與學”的思想禁錮,在精心設計的課堂情境中實現(xiàn)“英語能動的教與學”,使課堂更真實化、社會化,提高了學生在專業(yè)情境下的英語交際能力,從而為學生走向涉外護理崗位奠定了扎實的語言基礎。
[1]范琳,張其云.建構主義教學理論與英語教學改革的契合[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3,(4):28 -32.
[2]余琳.高職高專英語教學中情景教學法的探索與實踐[J].才智,2009,(17):99 -100.
[3]王秀鳳.采用多種方式創(chuàng)設教學情景激發(fā)職高英語課堂教學活力[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0,(2):157.
[4]趙巧紅.涉外護理英語教學的探索與實踐[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高教版,2010,(3):145 -146.
Action-oriented Situational Teaching of English——Research on How to Teach Basic English for Nursing English Major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WU Dan-qi
(Department of Public Courses,Changde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Changde 415000,China)
English teaching at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s to foster students'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in professional situations.Based on the constructivism,this paper accounts for the advantages of action-oriented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and discusses its application in vocational nursing English teaching,which aims at improving teachers'teaching effectiveness and students'comprehensive quality.
action-oriented teaching;constructivism;vocational nursing English;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H319
A
1001-7836(2012)08-0179-03
10.3969/j.issn.1001 -7836.2012.08.069
2012-01-18
常德職業(yè)技術學院2011年院級青年項目課題《基于行動導向的高職護理專業(yè)英語教學模式的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ZY1132)
吳丹綺(1980-),女(苗族),湖南常德人,講師,碩士研究生,從事英語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