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峰
語文本應該是“豐富多彩”的學科,語文教學本應該是“滿堂精彩”的課堂。但事實上語文及語文課在很多情況下已經成為“枯燥無味”的代名詞——課堂教學方式呆板僵化,往往會讓學生失去學的興趣,也會讓老師失去教的激情。如何讓語文課堂教學“滿堂精彩”?語文特級教師王君是一位有教學“謀略”、教學思維活躍的老師,她在語文課上常有“滿堂精彩”的高招。
【案例展示】
王君教學《醉翁亭記》片段
師:歐陽修被貶滁州時,其實只有39歲,他為什么居然自稱“翁”,還把自己描寫成“蒼顏白發(fā)”呢?先在課文中找找理由。
生: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
師:哦,在他們喝酒的客人朋友中,他的年齡最大。這是表層原因。請繼續(xù)思考。
生:“翁”給人感覺是很受人尊重的。
師:一般的老頭子文言文中叫啥?
生:叟。
師:哈哈,就是,《愚公移山》中,那個被批判被諷刺的老頭子就叫“智叟”。
生:歐陽修自稱為翁,表達出一種自得的心境,滁州的老百姓都很敬重他。
生:歐陽修是滁州的長官,他在心理上有一種優(yōu)勢。
師:有道理。你看王老師,還不算老。但在學校校齡算長的,資歷算深的,所以,很多年輕老師就叫我“老王”,我一點兒都不生氣,還高興得很呢。(眾笑)
師:中國是有崇拜老人的心理的。你看中國神話中很多重要的神仙都是老人,比如玉皇大帝,龍王等等?!队薰粕健分虚_篇就是: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你看,把愚公寫得這么老,一方面是主題的需要,一方面呢,中國人就是非常尊重老人的。人的年齡越大,好像智慧就越多。比如孔子在《論語》中怎么描寫人的一生的變化的——
生: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師:人到了七十歲以后就可以從心所欲不逾矩了,年齡不僅是身份的象征,也是學識、風度的象征。
生:老人已經經歷了生命的各個階段,對世事理解很深,能夠做到與世無爭了,無功利之心了。所以,歐陽修自稱為“翁”,想表達自己的追求是沒有功利的。
師: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這是一份純粹的愛國愛民之心,并不在意自己的得失。這對于洞穿世事的老人,更真實吧。這王老師很能理解。一般來說,越年輕就越注重名利。比如說王老師,十年前要是評我一個優(yōu)秀教師,我會很激動。但是現(xiàn)在評我一個優(yōu)秀教師,我還是很幸福,但不會太激動了。(眾笑)
生:我想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歐陽修縱情山水,早已經與大自然融為一體了。在滄桑的大自然中,他忘記了時間,甚至忘記了自己的年齡,把自己看作了經過長期的歲月的打磨而富有智慧的人。
師:這個感悟很獨到。人在自然中,受到大自然的宏偉、高深、神秘的熏陶,于是覺得自己和自然一樣悠久一樣豐富。
生:我想歐陽修肯定有點兒少年老成。
師:少年老成!應該有道理。但凡有政治理想和政治抱負的人都少年老成的。
生:在中國古代,戰(zhàn)亂繁多,人的生命本來就短暫得多。很多人五十來歲就死去了。歐陽修39了,在當時看來,他確實也走到人生的秋天了。
師:有道理。古人說,人生七十古來稀。不像現(xiàn)在,男人四十歲,還是半成品,五十歲以前,都還是青年呢。(眾笑)好像歐陽修活到69歲,在當時看來,也算長壽了。活到40歲了,確實已經到人生的后半段了。
生:我覺得主要還是老人受的約束相對較少,所以更能放浪形骸,更能夠隨心所欲。于是歐陽修就把自己想象成為一個老人了。
……
師:從這個“翁”中,我們看到了一個受人尊重的歐陽修,一個和自然融為一體的歐陽修,一個充滿智慧和悟性的歐陽修,一個愛國愛民無功利心的歐陽修,一個隨心所欲縱情山水與民同樂的歐陽修……
【技法賞析】
這一小節(jié)段的教學過程師生互動,氣氛活躍,教學思路由窄漸寬,且放收自如,可謂是課堂盡是“精彩”。
王老師為什么能把一節(jié)有些教師只能“枯燥”而教之的古文教學的如此活潑?如此精彩呢?原因是王老師的教學做足了“一字攪起滿堂精彩”的教學真功夫,我們不妨從三個環(huán)節(jié)來體驗王君老師的“翁”字教學——
1.備課時費盡心思煉“翁”字
我們知道有了精彩的準備,才有可能擁有精彩的課堂。王老師在課前對《醉翁亭記》一定是進行了細致剖析,萬般解讀——不然,被許多教學者忽視的“翁”字是不會進入到王老師的“法眼”的??此茻o關緊要,稀松平常的“翁”字,成為王老師備課的“關鍵字”。如何發(fā)揮“翁”字在課堂教學中的“串領”作用呢?王老師事先用自己豐富的學識和教學經驗對“翁”字進行了所有可能的解釋“備份”:翁字的表面意義、翁字的生活意義、翁字的社會心理意義、翁字的文化意義等等,都成為王老師在課前“所備周詳”的內容。如果我們在備課時也能對文本進行細致周詳?shù)慕庾x推敲,就不至于讓自己對文本一直處于膚淺的理解層面,也就不至于出現(xiàn)課堂教學“照本宣科”的無味了。
2.教學時活潑開放議“翁”字
課堂提問是教師引領學生進入學習狀態(tài),體驗語文精彩內涵的方法之一。王君老師在課堂教學中針對“翁”字的精彩提問,成為學生開動腦筋,熱烈討論的重要引領。王老師對學生的提問環(huán)環(huán)相扣,步步深入:先是用“39歲”與“翁”的矛盾感提出初步疑問,開啟學生的思維閘門;然后又從“翁”問到“叟”,繼而引領學生體驗到了“翁”的社會心理含義和歷史文化含義,可謂是縱古論今,精彩紛呈。最后又用“翁”與“39歲”是不是有矛盾為疑問點,讓學生站在歷史的角度去看“翁”的生理含義,于是學生的疑問頓消。學生的疑問消除了,因“翁”而起的熱烈議論也就到了尾聲,可見王老師對教學進程的把控能力是非常強的,真正做到了放收自如。
3.歸納時言簡意賅串“翁”字
當課堂教學完成了熱烈的“翁”字討論,老師是需要最后“出面”做以歸納的。王老師對學生討論進行了整體梳理,然后以自己高超的語言歸納能力做陳辭:從這個“翁”中,我們看到了一個受人尊重的歐陽修,一個和自然融為一體的歐陽修,一個充滿智慧和悟性的歐陽修,一個愛國愛民無功利心的歐陽修,一個隨心所欲縱情山水與民同樂的歐陽修……這最后的陳辭節(jié)奏明快,富有詩意,言簡意賅。王老師用“翁”字串起了文本的內容,也串起了語文教學的滿堂精彩。
注:案例引自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好課是這樣磨成的》一書,主編:雷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