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付美
摘 要: 朗讀教學是語文教學中的一種重要的教學方式,它不僅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內(nèi)涵,而且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說”的能力。所以作者在教學中非常注重學生的朗讀。
關(guān)鍵詞: 語文教學 朗讀教學 教學手段
初中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運用語言文字獲取信息、認識世界、發(fā)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倍首x又是其中的一種方式。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我注重加強朗讀教學這個環(huán)節(jié)。實踐證明,朗讀教學不僅能幫助學生更快更好地理解課文,體會作品的內(nèi)涵,而且對于提高學生“說”的能力也有很大幫助。具體體現(xiàn)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朗讀教學,幫助學生更快更好地理解課文的內(nèi)涵
朗讀是初中語文教學的一種重要的教學方式,是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受到藝術(shù)感染,得到思想教育的重要途徑。對于那些名家名篇,教學應把大量的時間放在“讀”上,感知課文的內(nèi)在美和文字美,提高自己的文學修養(yǎng)。宋代的朱熹曾說過:“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謂讀得熟,則不待解說,自曉其義也?!眳遣嵪壬苍佌伕嬲]把工夫多下在原文上。這些都體現(xiàn)了“讀”的重要性。
如何搞好課堂教學中朗讀這一重要環(huán)節(jié)呢?做法如下:首先,要指導學生正確朗讀,教給學生朗讀的方法。為了確保朗讀順利進行,先要做好文字的疏通工作。要求學生課前準備好字典,遇到生僻的字及難以理解的詞隨時查、隨時處理,力爭做到不讀錯音、不讀錯字,并引導學生讀書下的注釋,有助于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在此基礎(chǔ)上,指導學生順暢朗讀,所謂“順暢朗讀”是指讀的速度適宜、節(jié)奏恰當,整體感知作品的內(nèi)容、故事的脈絡、人物的性格情感等。同時在理解的基礎(chǔ)上進行朗讀,使學生能掌握字詞句的意思,正確劃分出層次,進一步了解課文的基本內(nèi)容和主要思想,這為后面的文章分析奠定了基礎(chǔ)。
其次,在整體感知的基礎(chǔ)上加強重點詞句、重點段落的朗讀。朗讀時要帶著感情,它是運用有聲語言來表達作品內(nèi)容的藝術(shù)。要求學生在讀時要注意停頓、重音、語調(diào)等,這樣能夠幫助學生更快更生動形象地理解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及作品的意義。
如在教授魏巍《我的老師》一文時,重讀文中“最使我難忘的”、“她從來不打罵我們”、“教鞭輕輕地落下來”中“最”、“從來”、“輕輕地”及“連他的握筆姿勢都急于模仿”這些詞語后,學生一下子就能感受到老師在孩子們心中有著多么高的地位,老師又是多么地愛她的學生了。這篇文章反映了師生之間真切的、強烈的愛,在閱讀過程中學生很容易就體會出來了。
我們學習小說時,小說的高潮和結(jié)局也需要通過朗讀來體會理解作品的主題和人物形象。例如:小說《最后一課》中有這樣一段描寫:“突然教堂的鐘敲了十二下。祈禱的鐘聲也響了,窗外傳來普魯士士兵的號聲——他們已經(jīng)收操了。韓麥爾先生站起來,臉色慘白,我覺得他從來沒有這么高大?!?/p>
“‘我的朋友們啊,他說,‘我——我——但是他哽住了,他說不下去了。他轉(zhuǎn)身朝著黑板,拿起一支粉筆,使出全身的力量,盡可能大的寫下兩個字:‘法蘭西萬歲!”這一片段,讓學生有感情地反復朗讀,體會韓麥爾先生此時此刻的痛苦、哽咽、激動、惜別等復雜的色彩濃郁的感情,在有聲朗讀中得到較好的理解,一個高大的愛國主義者的形象便呼之欲出、躍然紙上。作品的主題也就不言自明,主人公對侵略者的恨、對祖國深深的愛、對失去國土痛徹心扉的悲痛也就深深感染著學生。
朗讀,作為有聲語言,它能增加對大腦皮層的刺激,使作品在頭腦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從而更好地理解課文內(nèi)容。例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中對百草園生活的描寫,冬天雪后捕鳥充滿情趣,如“露”、“支”、“撒”、“系”、“牽”、“看”、“拉”、“罩”等詞語讀成重音,加以強調(diào),使捕鳥這一系列動作清晰形象地再現(xiàn)于讀者面前,幫助學生體會孩子在這一系列活動中得到的難以忘懷的樂趣。對百草園春、夏、秋三季景物的描寫像“碧綠”、“紫紅”、“光滑”、“高大”、“肥胖”、“長吟”、“低唱”、“彈琴”等這些生動形象的詞語,繪聲繪色地描繪出百草園的美麗景色和動聽的聲音,“翻開”、“按住”、“拔”等詞語則描繪出一個孩子在野草花叢中天真玩耍的情趣。讀時要適當強調(diào),展開想象,作者對百草園里自由、活潑的生活的熱愛,同時也會在適當?shù)睦首x中很自然地體會到,從而更準確地理解文章的中心。
二、朗讀教學,有利于提高學生“說”的能力
在這幾年的語文教學中,我發(fā)現(xiàn)有不少學生在發(fā)言、回答問題時,聲小語低,吐字不清,在一定距離內(nèi)的人都聽不清楚,而往往這些學生讀的能力也較差。所以,若想說好,首先讀好。
那么,怎樣幫助學生克服這些弱點呢?我認為還是要從讀準音入手,讓他們讀書時聲音洪亮,放開聲音讀書。這樣一遍一遍,由淺入深,由粗到精,不斷加強訓練,學生讀和說流暢了,聲音洪亮了,口齒也比原來清晰了。
此外,還有一些學生回答問題時,語言平淡,語速過慢,比較啰唆。因此在朗讀時,我要求學生注意語氣的恰當運用。如陳述句,語調(diào)要平和;疑問句,語調(diào)一般較高;感嘆句,一般較低等。從表達的內(nèi)容看,語音長而緩,一般用在莊重、嚴肅、悲傷的場合;語音短而急,一般用于表達驚訝、興奮、激動之情。在教學過程中,隨時注意指導、糾正,這樣學生就會逐漸形成良好的說話習慣。
總之,在中學語文教學中充分利用“讀”這個教學手段,有目的、合理、有重點地加強朗讀教學,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幫助學生更快地了解作品的思想內(nèi)容,更準確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有很重要的作用。可見,緊緊抓住“讀”這個教學手段是切實可行、行之有效的。
參考文獻:
[1]賈利軍.談初中語文閱讀的重要性.吉林省新聞出版社,2012.4.
[2]錢玲.加強學生自主學法指導培養(yǎng)學生自主閱讀能力.考試周刊,2012.(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