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俊華
摘 要:學困生的教育轉化是當今教育界共同關心的熱點問題,也是素質教育面向全體學生的一項非常重要的任務。本文在深入分析了學困生成因,并有針對性地提出了五點教育對策。
關鍵詞:學困生; 成因; 教育對策
中圖分類號:G62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3315(2013)07-072-002
一、問題的提出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強調指出,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是教育改革發(fā)展的戰(zhàn)略主題,是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時代要求,其核心是解決好培養(yǎng)什么人、怎樣培養(yǎng)人的重大問題,重點是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但由于生源素質、學生自身發(fā)展的差異或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環(huán)境教育產生的不同影響,導致同一年級、同一班級中的學生學習產生分化現(xiàn)象,從而出現(xiàn)一部分學困生,這是一種普遍的教育現(xiàn)象。如何使這類學困生的學習能達到教學大綱規(guī)定的要求,符合義務教育的質量標準,是涉及到保證和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至關重要的問題。
二、學困生的成因分析
在小學生學習過程中,影響他們學習的有內因和外因兩個因素,內因是制約人的思想行為的內在心理因素,制約學習的內因主要有學習目的、學習動機、學習興趣或學習態(tài)度;外因是制約人的思想行為的外在環(huán)境因素,如家庭因素、學校因素、社會因素。學困生應該從家庭、學校、社會和自身四個方面歸因。
1.來自家庭教育的不良因素
家庭是教育的第一個起點,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家庭教育對學生有相當大的影響。可是有的家長嚴重忽視家庭教育,把教育孩子的責任全部推給學校和老師;有的家長受教育程度不高,教育觀念陳舊,教育方法欠缺,對孩子存在的心理障礙問題更是知之甚少,主要表現(xiàn)為溺愛、包庇、簡單、粗暴、束手無策、放任、體罰等,使學生養(yǎng)成消極的心理;有的家長期望值過高,造成孩子壓力過大及逆反心理;還有的家長品行不端,父母沾有酗酒、賭博、偷盜、吸毒等惡習,或夫妻不和鬧離婚,甚至夫妻離異,致使孩子得不到正常的教育和應有的家庭溫暖,心靈受到巨大的創(chuàng)傷,容易導致孩子發(fā)展成學習困難學生。此外,隨著近幾年勞務輸出人員的增多,留守兒童逐年增加,隔代教育和只關心兒童溫飽的“看護式”教育,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學習。
2.來自學校教育的不良因素
在教學中以至整個學校生活中,教師自身素質高低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效果。如果教師對學困生關注不夠、教學水平不高、責任心欠缺、教育方法和措施不當?shù)炔焕蛩?,將會對學生的成長帶來障礙,甚至會導致嚴重的損失或后果,影響學生的一生。教師對學生智力、學習問題及幫困的必要性的認識存在偏差;教師的評價方式單一,對學生的評價標準要求過高;教師工作態(tài)度不端正,責任心不強,對學生個人興趣、能力、感受、觀點、家庭缺乏必要的尊重和關心、師生關系的不和諧;教師教育教學觀念依然陳舊,教法不當,教師組織管理水平不夠高,處理問題缺乏公正或急于求成,過于粗暴,動輒諷刺、挖苦,甚至體罰、以勢壓人等。
3.來自社會的不良因素
在小學生的成長過程中,社會環(huán)境起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小學生由于缺乏社會經驗和辨別能力,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極易受當今社會上諸如拜金主義、享樂主義、道德的缺失、讀書無用論等不良思潮和風氣的影響、侵蝕。如果不及時有效地教育引導、干預,他們就很可能會偏離成長的道路。社會不良交往也會影響學生的成長,許多事例還證明,一個厭學、逃學的學生背后往往有一些不三不四的小青年。此外,還有少數(shù)學生沉迷于網絡不能自拔,嚴重影響學業(yè)和身心。這都說明了凈化社會空氣、優(yōu)化教育外部環(huán)境的重要性。
4.來自學生自身的不良因素
學困生在知識逐漸形成的過程中,除了受到來自外部的消極因素的影響外,自身內在因素出現(xiàn)障礙也是不可否認的。大量學困生不僅學習成績落后,往往在學習動機上缺乏明確認識、自我約束能力不強、學習態(tài)度馬虎、學習行為懶散、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存在著嚴重缺陷。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受學校、家庭、社會、學生自身的生理及性格等因素的負面影響,造成學困生恐懼、沮喪、防御、畏難等障礙性心理是形成學習困難的主要原因,而這些心理的形成又與教師的教育理念、教學方法存在著密切的關系。
三、教育對策
1.從激發(fā)學習動機入手,認識自我,讓學困生想學
學習動機是指個人的意圖愿望、心理需求或企圖達到目標的一種動因、內在力量。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動機是學習過程的核心,培養(yǎng)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是教師的一項重要任務。教師要多關注學困生,有目的、有步驟地加以培養(yǎng)與激發(fā)他們的學習動機。學困生之所以“困“,是因為更多的在于他們不善于自我評價、自我判斷,自我反省和自我管理,因而容易降低學習目標,放棄學習努力。因此,教師要想方設法去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熱情,磨練學困生的學習意志,逐步使學困生在學習上處于情緒飽滿、敢于思考的主動狀態(tài)。在幫助學困生時,老師要有責任感,有信心,有恒心,持之以恒去做。一方面教師要采用期望性的語言和行為去感染學困生。如常對學生說“我相信你一定能……”、“我喜歡你”、“你能學習,一定能學好”、“你進步了”等等。另一方面指導他們制定簡單的學習計劃,使他們明確自己的學習責任和任務。
2.從改善環(huán)境突破,融洽關系,讓學困生愛學
學困生的長處及優(yōu)點常常被他們的短處所掩蓋,別人也不易發(fā)現(xiàn),學習上經常飽受失敗的痛苦,改善學困生的學習環(huán)境,從而排除他們學習上淺嘗輒止的心理和畏難心理,對學困生提升學習成績是十分重要的。首先,我們教師要善于創(chuàng)設和諧的課堂氣氛,進一步與學困生確立合作關系。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渠道,教師的教學要讓學困生有成功和發(fā)展的機會,使學困生掌握學習的主動權。其次,采取分層教學法,進一步建立生生關系,針對學困生與其他學生學習上的差距,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目標分層教學法的實踐,從備課、上課、輔導、練習中,專門為學困生設置較為合適的教學目標。做到課堂發(fā)言學困生優(yōu)先,課間談話學困生優(yōu)生,作業(yè)面批學困生優(yōu)先,課外輔導學困生優(yōu)先。這樣做,融洽了師生關系,縮短了后進生與優(yōu)等生的距離,激發(fā)了學困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愛學。
3.從培養(yǎng)興趣著力,授之以漁,讓學困生會學
那么怎樣讓學困生會學呢?
3.1要關注外因——教師的教,為解決學困生學習上的困難起保證作用。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如果學生沒有學習的愿望,我們所有的計劃,所有的探索理論統(tǒng)統(tǒng)都會落空?!币虼?,對學困生的學習,教師要從培養(yǎng)學困生的學習興趣上做文章,設計寬松、活潑的教學環(huán)境,逐步排除學困生的焦慮畏難心理。在教學中,我們要善于運用生動有趣的教學語言和手勢、采用具有趣味性的故事、寓言和游戲、現(xiàn)代的教學設備和先進的教學手段,設計“新、奇、懸、趣”的小實驗、小制作,列舉一些有意義的事物和現(xiàn)象,使學困生樂學、會學。讓學困生多動口、多動手、多動腦,滿足他們好玩、好動、好奇、好勝的心理,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逐步拓寬他們學習的視野,豐富他們的知識面,把他們從厭學的困境中解脫出來。
3.2要重視內因——學生的學,讓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教師要教給他們學習的方法,增強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通過訓練,使學困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如在課堂上堅持做到集中注意力聽講、課后及時復習等。學困生之所以學習成績差,是因為他們不同程度上存在著智力水平低下或智能沒有得到挖掘,學習能力較差、學習方法欠佳,教師要讓他們學會用“笨鳥先飛”的方式學習新知識,以勤學好問的態(tài)度解決學習中不懂的問題。古人云:“得法者事半功倍,不得法者事倍功半?!币虼?,學習方法的指導和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是學困生發(fā)展性輔導的關鍵。教師應關注學困生的學習方法與過程,和學困生一起分析學業(yè)狀態(tài)的進度,幫助他們學會學習,讓他們既感到教師的關懷,又讓他們學會自我反思、自我調整、自我教育,有利于增強他們的學習熱情,有助于提高他們的學業(yè)成績。
4.從心理需求出發(fā),提供成功體驗,讓學困生樹立自信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愿望?!背晒w驗是維持和增強學習動機和自信心的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方式。學困生大多數(shù)都很敏感,又有較強的逆反心理。他們非常在乎他人的看法。有時表面上表現(xiàn)為無所謂,但內心希望得到好評。所以說學困生要比一般學生更需要獲取成功。教師和家長的責任在于點燃學生埋藏在心靈深處的希望之火,發(fā)現(xiàn)其潛在的能量。盡可能給他們提供獲得成功的機會,譬如教師可以用分層遞進的教學理念,對他們采用學習要求低起點,學習進度小步子,教學活動分層次,點滴進步多表揚。使他們獲得成功的體驗,克服自卑心理,增強自信心。針對他們學習上的淺嘗輒止心理,老師對學困生的要求要寬松,對完成的作業(yè)要求不搞一刀切,對考試的得分不要計較,使學困生多獲得一些成功的體驗,從而激發(fā)他們的上進心和求知欲,從根本上消除學困生對學習的恐懼感和焦慮感,樹立自信心。
5.熱心指導家長做好心理輔導工作
毫無疑問,家庭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第一課堂,家長是孩子心理健康教育的首位老師。家長的心理狀態(tài)、言談舉止、教養(yǎng)態(tài)度與方式,都直接會影響到孩子的心理發(fā)展與健康成長。不少家長由于過高的期望和頻繁的嘮叨、訓斥,對學困生的心理壓力很大,甚至造成孩子輕生。所以幫助家長掌握心理輔導的知識和方法,配合學校做好學困生發(fā)展性心理輔導工作,顯得尤為重要。學校除了通過開辦家長學校、家訪、家長開放日、心理咨詢室等途徑與家長溝通以外,還可舉辦一些家長心理輔導講座,使家長充分認識到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意義,使家長更加主動關心孩子的心理健康與人格發(fā)展,自覺改善親子關系,優(yōu)化家庭教育環(huán)境,主動配合學校,家校協(xié)作,共同促進學生心理健康。
四、結束語
總之,學困生的現(xiàn)象是客觀存在的,也是我們教師不可回避的問題。學困生的教育轉化是一項艱難而長期的工作。要真正讓他們能健康成長,全面發(fā)展,學有所成,教師首先要有信心、有耐心、有恒心,更要有愛心,在情感上、方法上、教育上多給學困生幫助,讓他們經常獲得成功體驗,才能讓他們重拾自信,取得進步。
參考文獻:
[1]關文信.問題學生教育指南,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3
[2]劉宣文.現(xiàn)代學校心理輔導學習指導,2005年5月
[3]盧鴻鳴.學困生形成的原因分析及轉化策略[j]湖南教育,2003(10)
[4]黃冬梅.珠三角經濟發(fā)達地區(qū)“學困生”形成原因與幫扶策略[D]華中師范大學,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