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鑫華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了學生朗讀的總要求:“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要求小學各個學段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只是側重點有所不同。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皶x百遍,其義自見”“熟讀成誦”等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經驗,無不蘊含著語文教學中強調“讀”這一客觀規(guī)律。小學語文學習,朗讀理應成為語文課堂上悅耳動聽、美妙迷人的樂章。課程改革中,我們也欣喜地發(fā)現,新理念、新內容、新形式已經在許多地方“生根發(fā)芽”,并取得了較好的成效和進展。然而,不可否認,在朗讀指導上,有的教師只追求“新”,而忽視了一些最基本的要求。
對于朗讀指導,不同的教師有不同的方法,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方法,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方法。但是,要讓學生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怎樣做才能更有效地發(fā)揮朗讀的重要作用呢?以下幾方面應是每一位語文教師都應該做到的最基本的要求。
一、課前要練讀
也許有的教師會說,語文課本上的字誰還不會念,用不著練讀。不過,我還是想請大家想想你是否有過下面的經歷:課堂上聽到學生朗讀或學生提出朗讀疑問時,你突然發(fā)現原來自己也不能肯定這個字準確的聲調、該念這個字的哪個音;當學生朗讀句子時,你突然發(fā)現原來這個句子還有那么多種讀法;當學生提出疑問時,你竟然對課文內容沒什么太深的印象……我想,這樣尷尬的場面不應該是我們語文教師所應遇到的。
著名特級教師于永正老師說:“要想備好課,上好課,唯先于學生讀書,先于學生感悟,先于學生受到情感的熏陶。這樣,如何引導學生感悟的法兒就浮于腦中,在教學中就能駕輕就熟了?!笔前?,教師課前練習朗讀,不僅僅是要讀準讀音,更應該是達到“三讀”。即把課文讀準、讀熟、讀懂。試想,如果教師在朗讀的時候不能掌握正確的朗讀技巧,是很難讓學生在朗讀中了解文章內容、提高學生的語言技巧及思維的。教師在講課時通過朗讀三次課文,可以使自己設身處地地投入到文章中去,體會作者創(chuàng)作時的感情,通過自己的體會去教授學生。通過這種方式,教師才能做到在課堂上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發(fā)展語感做到“心中有數”,從而引導學生感悟朗讀。
二、備課要備讀
古人云:“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蔽艺J為,課堂上指導學生朗讀也是一樣,教師只有在課前作了充分的預設,深入地鉆研教材,全面地了解學生,恰當地確定讀的目標,靈活地選擇朗讀的方法,才能在指導朗讀中得心應手,因勢利導,從而有效地指導朗讀。
那么教師在備朗讀時,應注重哪些內容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切入。
1.備朗讀的目標。讓學生每一遍讀都有目標,達到了正確、流利的目標后才深入學習課文。著名特級教師支玉恒對讀的要求就是有層次地逐步提高。第一遍讀,主要是讓學生了解內容梗概;第二遍讀,主要讓學生理解課文;第三遍讀則是讓學生吟詠揣摩,既是對語言文字的深入理解,又是對語言文字的反復玩味。
2.備朗讀訓練點。一般來講,朗讀的訓練點或是文中關鍵性語句,或是其重點段落。備課時,教師要認真鉆研,針對朗讀訓練點,精心設計,巧妙安排,課堂上指導學生朗讀就會有目的性、針對性,就會游刃有余。
3.準備多種朗讀方式。朗讀是一種語言技巧,具備多種形式,在不同的語境和環(huán)境中有不同的朗讀方式。教師的泛讀是鋪路的石子,織網的梭子,在學生對課文沒有興趣或者學生朗讀課文做的不好的時候,應該進行泛讀;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文章的內容、體會文章思想時,應該進行引讀;對話類的文章,學生比較感興趣的文章,要進通過角色朗讀的形式使學生對文章進行學習;對于比較大氣的文章,可以通過齊讀的方式渲染文章內容。輕聲讀,可讓學生邊讀邊思考;大聲朗讀,能讓學生品味欣賞;默讀,可讓學生靜心思考:指名讀,可讓學生自我表現,有時還能起到示范作用;自由讀,能讓學生全員參與,全體訓練……總之,對于教師教學中的朗讀課程要十分精心地設計朗讀形式,在課文學習中選擇最適合的朗讀形式,對于文章的不同段落、不同情境采用不同的朗讀方式,將學習過程中朗讀的作用發(fā)揮到最大。
三、教師要范讀
隨著課程改革的開展,有的教師只追求新課標中對于教學中要實行開放性教學、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要求,以“教師泛讀課文學生是被動的學習”“教師泛讀課文是一種落后的教學方式”等等理由在教授課文的時候不進行泛讀。而且隨著教育科技的不斷發(fā)展,教室多媒體被盲目地應用到教學當中。但是我認為教師泛讀是教學中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任何時候都不能夠被替代。
于永正老師曾經說過:“對兒童來說,‘正統(tǒng)不如‘卡通。”教師的范讀就是一種卡通,一種現實的、直接的指導。在鉆研領悟教材的基礎上教師倘若能在教學中選擇恰當的時機,或在學生讀文前或當學生讀得不盡人意時,處于“憤,悱”之時,教師范讀一番,將會事半功倍。教師范讀最大的優(yōu)點是形神兼?zhèn)?、聲情并茂。學生聞其聲,視其人,必然親其情!我想,在許多教師抱怨學生朗讀水平差的同時,是不是應該在教師范讀這一方面下一點功夫。
當然,教師范讀必須有明確的目的。它一般可分為三種:一是講讀課文前的范讀。一般是全篇課文的范讀,其目的是激起學生學習新課的欲望,幫助學生初步感知課文內容。這時的范讀,要求平穩(wěn),速度略微緩一些。如果這時速度過快,學生聽起來跟不上進度,就會影響范讀效果。二是講讀課文時的范讀。可以是一個段落,一個句子,甚至是一個詞語,其目的是促進學生理解課文的重點、難點,掌握一定的朗讀技能。這時的范讀要注重指導,講究方式、方法的多樣性。三是講讀課文后的范讀??梢允侨n或片斷的范讀,其目的是引導學生總結全文,欣賞課文精彩之處。這時的范讀要求能以聲傳情,充分發(fā)揮教材的感染力。
四、讀文要激趣
心理學研究表明,興趣是激發(fā)學習的最現實、最活躍的因素。如果學生對朗讀有了濃厚的興趣,便會積極地投入到朗讀之中。那么如何激發(fā)學生朗讀的興趣呢?
1.情境閱讀。教師在講授課文的時候,要充分利用教室的多媒體、掛圖等教學工具,并結合教師的講課技巧,使學生在課文學習的過程中有一種設身處地的感覺。如在《小壁虎借尾巴》這篇文章的講授過程中,我讓學生在聽錄音的時候觀看圖片,學生被帶入到文章的情境中,讀課文的時候十分童真,特別可愛。
2.模仿讀。小學生都比較有表演的欲望,特別喜歡模仿小動物。在講授《要下雨了》這篇文章的時候,通過給學生佩戴文章中角色的頭飾,使學生很好地融入到了故事情節(jié)當中,他們也特別喜歡這種講課方式,在上課過程中能夠緊隨課堂教學內容學習。
【責編 金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