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恩
要落實《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的“發(fā)展獨立閱讀的能力”與“注重個性化的閱讀”的目標要求,古詩文閱讀教學應積極踐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增強學生的語言感悟與審美感知能力,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實踐證明,誦讀涵泳,入境揣摩,感悟評價是古詩文閱讀教學實施自主探究的有效途徑。
一、誦讀涵泳,領悟古詩文豐富的語言內涵,感受其語言魅力
古詩文很講究語言藝術,只有加強誦讀,潛心涵泳、咀嚼,才能品味出、領略到古詩文音韻的流轉,節(jié)奏的律動,用詞的精當,蘊蓄的深厚。學生對古詩文語言內涵的領悟,對古詩文語言魅力的感受,是教師的講解給予不了的,唯有學生自己反復涵泳、咀嚼方能自然生成。所以,古詩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切不可剝奪學生的“讀書權”,務必給足給夠學生誦讀的時間,可以采取自由誦讀、集體誦讀、小組賽讀、同桌互讀互評等多種方式,讓學生盡情感受古詩文的語言魅力。
例如李清照的《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敝灰寣W生反復誦讀,在誦讀中不斷地品味、咀嚼、感受,學生自能從“暮”“路”“處”“渡”“鷺”的押韻中,感受到這首小令的音韻美,從1、2、4、6四個六字句(二二二式停頓)與3五字句(二一三式停頓)、5四字句(二二式停頓)中,感受到小令長短句交錯、張弛有致的節(jié)奏美,從“日暮”“歸路”“回舟”“爭渡”“驚鷺”幾個特寫鏡頭中,感受到畫面的流動美,從女主人公“日暮”宴散的不舍、踏上“歸路”的無奈、“回舟”迷路的慌亂、“爭渡”鷺飛的驚喜這一系列細膩的情緒變化中,感受到人物的情感美。即使個別學生在誦讀過程中對古詩文的音韻美、節(jié)奏美、畫面美、情感美沒有獲得深刻的認識,缺乏明晰的思路,也可以通過同學之間的合作探究、交流啟發(fā),教師的及時引導、恰當點撥,促使他們得以快速地感受、領悟。比起那些缺少反復誦讀體驗的學生來,這種合作交流與引導點撥,顯得更為切實有效。故而古詩文閱讀鑒賞中,關于古詩文音韻、節(jié)奏、畫面、情感的相關知識,可講也可不講,即使要講也應盡量少講,什么時機給學生講,應以有助于促進學生的理解感悟為準則??稍谡b讀之前講,可以誦讀之中講,也可誦讀之后講??傊畱怀鰧W生對古詩文的自主閱讀,保證學生有足夠的時間自由誦讀,潛心涵泳,既將獨立閱讀與個性化閱讀落到實處,也為深入探究打下基礎。
二、入境揣摩,讀出古詩文鮮活的情境畫面,讀活人物心靈
古詩文閱讀教學中應教會學生抓詩眼或文眼,對文本進行多角度、多層次的入境揣摩,引導學生帶著問題去深入質疑、探究,力求將靜態(tài)的文本讀成鮮活靈動的生活畫面,進而讀活人物豐富的心靈世界。教師應善于相機引導學生探究關鍵詞句含義,激發(fā)學生的合作探究熱情,將學生的思維引向深入與多元。
對古詩文的詩眼或文眼的探究,只要是學生在反復誦讀過程中的切身感悟,是他們在靜思默想、潛心探究中得出的個性化解讀,是他們小組合作、互動交流形成的鮮明觀點,都應該予以肯定和鼓勵。教師不必太擔心學生答案的正確與否、深刻與否,而應將注意力放在學生尋求答案的思維過程上,著力引導學生展開想象與聯(lián)想,進入古詩文的特定情境中,真切感受文本中人物的心靈律動與內在情感,深刻把握作者對文中人物與事件的褒貶態(tài)度與情感傾向。只要學生能夠切實從文本內容出發(fā),遵循合理的思維規(guī)律,把握恰當?shù)奶骄糠较?,展開想象與聯(lián)想進行入情入境的分析揣摩,學生讀出古詩文鮮活的情境畫面,讀活人物心靈,讀出個性化的深刻感悟,是完全可以期待的美好結局。
例如學習李清照的《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應讓學生找出詩眼加以入情入境的揣摩。教師可以抓住關鍵詞“常記”,拋出能激發(fā)學生追索熱情的問題:詞人為什么會“常記”溪亭日暮、沉醉晚歸、迷路驚鷗這樣一件生活事件?
我曾聽了好幾位老師的李清照《如夢令》一課,學生最先說出“常記”的原因通常是女詞人這一次喝了酒,而且喝醉了。其次是因為在溪邊小亭上飲酒談心,富有詩情畫意,很有情調,而且這一次到過荷塘深處,看見了美麗的荷花、撲騰群飛的鷗鷺。有學生能放飛想象翅膀,分析出這是因為“誤入藕花深處”之后大家都非常驚慌,爭先恐后地劃船,你往那邊劃,我往這邊劃,由于動作不協(xié)調,小船一直在原地打轉?;叵肫饋碛X得非常好笑。在“爭渡,爭渡”的時候,少女們驚慌的尖叫聲、奮力劃槳的吶喊聲、手忙腳亂劃槳的擊水聲,混在一起,響成一片,極富生活情趣。已經夜宿的鷗鷺被這群迷路的少女們的尖叫聲、擊水聲驚動了,一齊撲騰著翅膀在荷塘上飛舞著。鷗鷺群飛的宏大氣勢、壯觀場面,既讓少女們受了意外的驚嚇,又讓她們大飽眼福,因而格外興奮。
其中有一位老師引導學生揣摩具體語句,要求扣住“溪”“亭”“暮”“醉”幾個詞展開想象,描繪出一幅富有生活氣息的畫面。學生沉思默想片刻之后,爭先恐后地作了描述。最后得出的答案是,少女時代的詞人與一幫好友在溪邊涼亭里邊飲酒邊談心,舉目可以望見層層疊疊的山嶺、青翠欲滴的樹林;靜心下來可以聆聽山林隱約的鳥啼聲、亭下小溪潺潺的流水聲;移身亭欄邊,還可以俯視到腳下小溪蜿然流去的優(yōu)美形態(tài)。在這樣一個山清水秀、清幽恬靜的環(huán)境里飲酒聊天,令一群少年伙伴玩得非常開心,以至于她們全然忘記了時間,不知不覺之中黃昏來臨,暮色四起,她們依然深深地沉迷陶醉,真是樂而忘返了。所以“常記”一詞流露出女詞人對優(yōu)美的大自然、快樂的少年生活的無限熱愛和懷念,表達出對自由幸福生活的熱切向往和追求。
三、感悟評價,挖掘古詩文蘊藏的人文精神,豐富人生體驗
古詩文閱讀教學中,應教會學生感悟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結合文本內容,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對人物形象作出自己的分析評價,挖掘出蘊含其中的人文精神,以豐富學生的人生體驗。
例如教學歐陽修的《賣油翁》,可以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賣油翁與康肅的形象,合作研討、交流感悟,談談這兩個人在為人處世上可以給我們哪些有益的啟示。
分析人物形象,感受人物的心靈世界,一定要結合人物自身的言行表現(xiàn)加以感悟、揣摩。 “自矜”是康肅沾沾自喜、自以為是、覺得自己了不起的一種驕傲神態(tài),“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是康肅目中無人、輕視賣油翁、得意洋洋、自我炫耀的傲慢語言,“忿然”是康肅遭到意外否定后急性不能冷靜的暴躁神態(tài),“爾安敢輕吾射!”是康肅被澆冷水、受了批評之后決不善罷甘休的蠻橫語言,“笑而遣之”的神態(tài)舉動表明康肅在賣油翁的啟發(fā)教育下,面對賣油翁有一種自慚形穢的渺小感、對自己生氣發(fā)火輕視賣油翁有一種歉疚感,也表現(xiàn)出他佩服、恭送賣油翁的真誠。從康肅的神態(tài)、語言、動作中,可以看出他雖有驕傲、蠻橫、急躁、說話欠分寸的毛病,但他的本質還不是很壞。首先,他射箭的技藝確實很高超,是一個勤奮用功、刻苦訓練的人;其次,在賣油翁的啟發(fā)教育下他能夠認識到自己的缺點,有愿意接受批評、改正缺點、爭取進步的表現(xiàn)。康肅能勇于正視自己的缺點、迷途知返、知錯能改是難能可貴的,值得肯定和學習。
引導學生透過賣油翁的神態(tài)、語言、動作,準確把握他的形象特點,深刻洞悉他的內心世界。賣油翁的“睨之”“微頷”真的是出于對康肅的蔑視嗎?沾沾自喜、得意洋洋的康肅前來問話時,賣油翁為什么偏要潑他的冷水?等康肅生氣暴怒了,他為什么還能保持平靜,從容地“以杓酌油”,且語氣平淡地說自己“惟手熟爾”?這些問題探究清楚了,賣油翁的形象就明朗了:他甘于犧牲自己做生意的時間“久而不去”地觀看康肅射箭,甘于承受康肅的無端怒火、蠻橫斥責而處之泰然,以“睨之”“微頷”的不在意態(tài)度引起康肅的注意、以“無他,但手熟爾”的輕蔑態(tài)度激怒康肅,最終“以杓酌油”給予康肅以無聲的“身教”,讓康肅幡然省悟,受到感動和教育。這足以說明,一方面賣油翁本身是一個人才,有高超技藝且很謙虛有修養(yǎng),另一方面他又是一個愛惜人才的人,有一副樂于助人的熱心腸??得C如果不是遇上他,也許不能認識并改正驕傲、蠻橫、急躁這樣一些毛病,很可能不會再有技藝上的長進,社會很可能會葬送一個人才。賣油翁很有“育人”技巧,善于創(chuàng)造條件、制造機會教育人,有理智、能寬容受教育者的誤解與無禮,他不僅僅重“言教”,更重“身教”。
可以說,康肅與賣油翁在為人處世上對讀者的啟發(fā)應是多方面的。通過把握人物性格,感悟人物形象,深入挖掘出人物身上閃光的人文精神,學生完全能夠從人物身上得到多方面切實有用的啟發(fā)。這樣感悟評價,不僅能增強學生對古詩文自主探究能力,而且能豐富學生的人生體驗,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人文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