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靜潔
【摘要】要把語文課上出原汁原味的語文味來,是教改的著力點,也是課改向縱深發(fā)展的具體體現(xiàn)。所謂語文味,程少堂先生有過這樣的論述“語文味是語文教育過程中,以共生互學的師生關(guān)系為前提,主要通過情感激發(fā)和語言品味等手段,讓人體驗的一種令人陶醉的審美快感?!碧丶壗處熗踽轮劢缍ǜ鼮槊魑骸皠忧檎b讀、靜心默讀”的讀味;“圈點批注、摘抄書作”的寫味;“品詞品句、咬文嚼字”的品味。
【關(guān)鍵詞】 語文;嘗試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據(jù)此,筆者做過嘗試,以利拋磚引玉,將筆者的做法作一簡單介紹。
一、動情誦讀,讀出語文味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边@是古人對多讀的肯定。事實也雄辯地證明,只有多讀才能讀出書中的味來。我們又知道,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不是靠老師的分析而取得的,語文素養(yǎng)當然要靠“品”,但如果沒有讀為基礎(chǔ),那“品”將何從談起呢?沒有讀,學生何以能找到語言的感覺,文字的妙處呢?因而筆者將把“讀”看做是上出語文味的根本,而讓學生去動情誦讀,那是本中之本了。特級教師于永正就有精辟的論述:培養(yǎng)語感的重要途徑是誦讀。
《槐鄉(xiāng)五月》這篇課文中對稱句式的妙用,濃化了情境的氛圍,如同詩意的疊加。如“有的槐花抱在一起,遠看像玉雕的圓球;有的槐花一條一條地掛滿枝頭,近看如維吾爾族姑娘披散在肩頭上的小辮兒?!睆倪h近兩個視角將抱成一團的槐花喻為玉雕的圓球,又將槐花看做維吾爾族姑娘的小辮,兩個特寫的鏡頭給人以美的享受。如果此處的教學進行過多的分析,則會破壞這份靈動的、別致的美,因此教者通過圖文結(jié)合讀、配樂讀等形式,讓學生在瑯瑯的讀書聲中體會比喻的生動、形象;讓學生讀得動情,讀得陶醉,讓槐花的美撥動孩子的心弦。又如文中“‘嗡嗡嗡……小蜜蜂飛來了,采走了香的粉,釀出了甜的蜜?!九九尽⒆觽兣艹鰜砹?,籃兒挎走白生生的槐花,心里裝著喜盈盈的滿足?!比缭娙绠嫷恼Z言,錯落有致的句式,激起學生讀的欲望。為了不乏味,教學時教者又用詩化板書其內(nèi)容:
“嗡嗡嗡……” “啪啪啪……”
小蜜蜂飛來了, 孩子們跑出來了,
采走了香的粉, 籃兒挎走白生生的槐花,
釀出了甜的蜜。 心里裝著喜盈盈的滿足。
伴著舒緩的音樂,讓學生靜靜地讀,自主地體會,通過誦讀來感受“小蜜蜂”和“孩子們”的歡欣、喜悅,感受音韻回環(huán)之美。正是通過一次又一次的誦讀,學生把對文本產(chǎn)生的獨特感情表現(xiàn)了出來,讀出了自己的理解,讀出了自己的感悟,讀出了自己的深情,釋放出了濃濃的“語文味”。
二、品詞品句,品出語文味
有人說“課文中的一句句語言,就像一杯龍井,需要慢慢品嘗?!钡拇_,每一篇課文都是文質(zhì)兼美的佳作,不僅濃縮了作者豐富的情感,而且在遣詞造句,語言表達上都頗具特色,在教學中,應(yīng)努力捕捉課文的精妙處,引領(lǐng)學生細嚼慢品,品出濃濃的語文味。
《槐鄉(xiāng)五月》就是一篇譴詞造句相當考究的課文。如“這時候,連風打的旋兒都是香氣撲鼻,整個槐鄉(xiāng)都浸在香海中了。”這句中的“浸”字,飽含著作者對槐花的深情贊美,如何讓學生體驗到槐鄉(xiāng)香氣四溢,讓學生感悟到這香氣不僅僅只在空氣中,而且已經(jīng)浸入了槐鄉(xiāng)人們的心田里呢?這個“浸”字值得一品。品“浸”必先找香,教者引導(dǎo)學生找出表示“香”的詞語,然后通過比較“清香、醇香、濃香”三個“香”的差異,理解槐鄉(xiāng)到處飄散著槐花的香味,大人、小孩都浸在香海里,香氣浸入每個人的心田,從而順理成章地品出“浸”字的含義,感受“浸”字的生動傳神。又如文中“槐鄉(xiāng)的小姑娘變得更俊俏了,她們的衣襟上別著槐花,發(fā)辮上戴著槐花,她們飄到哪里,哪里就會有一陣清香。”一句中的“飄”字,蘊藏著槐鄉(xiāng)孩子的“樂”。教者通過換成“走、跑”的比較,體會一個“飄”字所帶來的灑脫,領(lǐng)悟到這個“飄”字凸顯了槐鄉(xiāng)孩子對槐花的情有獨鐘,也使“花美人更樂”這一主旨自然地生發(fā)開去?!罢n文不過是個例子”,語文課上重視這方面的訓練,學生在這方面的能力會低嗎?換句話說,引導(dǎo)學生發(fā)現(xiàn)課文中的語言運用的妙處,便是語文味的體現(xiàn)。
三、圈點書寫,寫出語文味
“不動筆墨不讀書”是古人留下來的閱讀良方,這可見讀書時動筆的重要性。在上閱讀課的過程中,學生邊讀邊圈點,或?qū)懶渥?、課文的感悟,便是動筆的做法。
在《槐鄉(xiāng)五月》一課中,在讓學生理解“孩子的季節(jié)”時,提出“槐鄉(xiāng)的孩子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這樣一個問題,讓學生靜心默讀,在感受深的地方圈圈畫畫,寫批注,記錄自己的感受。學生通過自讀自悟,自主比較,深入品析,從圈畫出的“拉”“請”“送”等詞語中,體會到了槐鄉(xiāng)孩子的熱情好客;從“小姑娘”和“小小子”的句子中,學生體會到“槐鄉(xiāng)孩子對槐花的喜愛”,“槐花使孩子變得更快樂”,“因為槐花是孩子對家鄉(xiāng)更引以為榮”的多元感悟,體現(xiàn)出濃濃的語文味。在對課文內(nèi)容理解的基礎(chǔ)上,再設(shè)計寫一寫“五月的槐鄉(xiāng),在你的眼中又是什么?用幾句話寫出你心中的感受?!边@樣三言兩語的小練筆,讓學生在感悟文本內(nèi)容,領(lǐng)略作者情感的基礎(chǔ)上進行練寫自己對槐鄉(xiāng)的感受,學生顯得樂意動筆,使得讀與寫得到了很好的演練,其語文味也就浸透期間,也浸潤著學生的心田。
語文教學,使學生在語文學習活動過程中,不僅獲得“語感”,更要獲得“美感”和“情感”,這樣的語文教學才是真正的語文教學,才是上出語文味的有效途徑。
(責任編輯: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