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葉娟
【摘要】自讀自悟是提高閱讀教學效果、培養(yǎng)學生獨立閱讀能力的有效途徑,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設計一些激發(fā)學生思維的題目。本文在闡述閱讀教學中學生自讀自悟必要性與重要性的基礎上,探討了自讀自悟問題設計的策略。
【關鍵詞】閱讀教學;自讀自悟;問題設計;淺談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yǎng)學生感悟語言,領會文章思想,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自讀自悟是指學生通過自行閱讀、分析思考、探索研究來理解文本、積累知識、提升能力的過程和方法。自讀自悟是新課程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合理運用,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學習的主人,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和積極思考的能力。
當前的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一些不合理現(xiàn)象。一是講得過多。教師把講作為最主要的教學手段,從文章時代背景、作者生平到詞語解釋、句子理解再到段落大意、主題思想以及寫作特點,一個人盡情講解、分析、演繹,教師生怕有所遺漏,學生真正自己用來閱讀思考的時間少之又少。二是講得過深。教師把要求學生學懂學透課文視為課堂必須完成的任務,對關鍵句、重點句的含義務求講透,對主題思想、寫作方法進行深入挖掘,也不管學生能不能接受,即便接受了又有多少實際意義。三是講得過細。一篇完整的課文,不從整體上去領會文章的情感之真和語言之美,往往被肢解成若干部分,從頭到尾,由內容到形式,再依次分解開去,直到認為達到“講深講透”的程度。
因此,要重視在閱讀教學中采取自讀自悟的形式,是把課堂還給學生,把閱讀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在充分的閱讀中得出自己的體悟。對于一篇課文的教學,教師不要首先讓學生去分析理解,而是要引導學生仔細認真地閱讀課文,讓學生自我閱讀、自我思考、自我感悟。要尊重學生的感受,十分珍惜學生的自我獨特體驗。有的東西學生感受到了,卻不能言傳,這就是孔子說的“憤”“悱”的狀態(tài),教師這時可適當進行點撥。有些東西局限于學生生活經驗和認識水平,一時無法理解和接受的,教師不必大講特講、強行灌輸,不妨讓學生多讀幾篇,留待以后慢慢去體會。
一、引導學生的自讀自悟過程中質疑
質疑是思維的開端,是創(chuàng)造的基礎。明代哲學家陳獻章說:“學貴之疑,大疑則大進,小疑則小進”。學生在質疑的過程中促進深入思考,加深對重點、難點的理解,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要把“讀”放在第一位,只有“讀”的到位了,“讀”的深入了,才能有所感悟,才能產生疑惑。在教學新課時,教師用精當的語言創(chuàng)設情境氛圍,讓學生產生閱讀的強烈欲望。在學生充分地閱讀后,教師引導學生在課文的關鍵處、困惑處質疑求解,逐步讓學生養(yǎng)成勇于質疑、勤于質疑、善于質疑的良好思維習慣。如學習《滴水穿石的啟示》一文,在學生初步閱讀課文之前,教師向學生提問:為什么小小的水滴可以穿破石頭?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促進其積極思維,也會引發(fā)出一些新的問題。教師還可以讓學生自行討論:在我們生活中還有哪些滴水穿石的例子,自己在學習生活中有沒有半途而廢的情況?
二、引導學生在自讀自悟過程中釋疑
教師應發(fā)揮主導作用,鼓勵學生在反復閱讀的基礎上大膽思考,充分發(fā)揮小組合作的優(yōu)勢,對原有疑問以及在此過程中產生的新問題進行討論、交流,釋疑解惑。一是要對學生的疑難問題進行梳理,針對問題性質和難易程度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方法,如時代背景、疑難字詞等可以借助工具書解決的問題,可讓學生“自讀自得”,強調積累;對于概括、理解、分析等有一定難度的問題,教師在學生反復誦讀的基礎上,適當予以點撥、誘導、啟發(fā),促進學生深入思考,讓學生“自悟思得”;對于實在難以理解的深奧句段以及關于宏觀大義的問題,教師可以借助一些練習題讓學生進行探索性嘗試練習,嘗試練習后關鍵的地方教師進行“暢講”,促進學生自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正確理解。如《鳥的天堂》一課,引導學生做如下思考:(1)作者兩次去“鳥的天堂”分別看到了什么?(2)這句話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再次閱讀課文思考,通過體會兩次去時看到的不同景物以及不同的心情,抓住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和文章的寫作方法來解決這些問題,學生在教師的點撥下茅塞頓開。
三、通過自讀自悟引導學生積累、拓展創(chuàng)新
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離不開大量的語言積累,積累來自于兩個方面,一是課內知識的積累,要讓學生多讀多背,這樣才能豐富語言能力,增加語文知識,更好地品悟文章中的感情。在學習《天游峰的掃路人》時可以向學生提這樣一個問題,請將課文中四個字的成語抄寫下來。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就可以積累大量的成語,不斷豐富自己的詞匯量,從而更好地提高閱讀能力和表達能力。二是廣泛開辟課外學習的渠道,讓學生博覽群書,參與社會生活,走向廣闊的語文學習的天地,在閱讀中積累,在生活中感悟,在體驗中內化,讓他們在自讀、自悟的過程中既把課內的知識學以致用,又能開闊視野陶冶情操。
四、結語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要改變過去的“以教師為課堂中心、以講授為主要手段”的教學方式,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發(fā)揮學生的自主能力,讓學生有充分自讀自悟學習空間。教師主要是擔當引導角色,通過設計合理有效的問題,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引領學生的積極思維,從而更好地理解文章情感、主題,積累知識,達到能舉一反三、真正提高閱讀能力的效果。
參考文獻
[1]王海宗.有效教育[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36-74.
[2]陳靈.關于閱讀教學自讀自悟過程中問題的設計[J].考試周刊,2012(64).
(責任編輯:劉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