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鳳
摘 要:小學語文教學應在“尊重教材,超越教材、立足課堂,超越課堂”、“多層次、多維度”教學目標中,在堅持不懈地優(yōu)化課堂教學的同時,應通過指導課外閱讀、進行寫作練習和開展社會實踐等形式,引導學生進行課外拓展學習,讓他們在自主探究性的學習中,實現(xiàn)書本知識與社會知識有機地聯(lián)系和融合,從而促進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全面提升。
關鍵詞:小學語文;拓展學習;課外閱讀;寫作練習;社會實踐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10X(2013)03-0040-02
著名特級教師竇桂梅認為,語文教學應“尊重教材,超越教材;立足課堂,超越課堂”。圍繞小學語文多層次、多維度的教學目標,一方面,教師要堅持不懈地優(yōu)化課堂教學效果;另一方面,教師應通過多種形式,引導學生開展課外拓展學習,以豐富他們的語文知識,培養(yǎng)其語文綜合實踐能力。
一、指導課外閱讀,拓寬學生視野
課外閱讀是最為常見的語文課外拓展學習方式?!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要求教師“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高閱讀品位。提倡……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薄凹訌妼φn外閱讀的指導,開展各種課外閱讀活動?!蓖ㄟ^課外閱讀,學生不僅能掌握語文教材上學不到的知識,還能聯(lián)系課外閱讀內容,強化對課文的理解,培養(yǎng)了閱讀理解能力。由于廣大教師對課外閱讀的重視,通過這一途徑,學生的知識面得到了有效拓寬,其自主學習能力也得到了有效培養(yǎng)。但教師不能滿足已取得的成績,仍要高度重視、引導學生聯(lián)系課文開展課外閱讀,使這一工作保持長期性、常態(tài)性和有效性。
例如,《我給江主席獻花》一文生動敘述了“我”在香港回歸前夕隨著歡迎隊伍迎接江主席并給他獻花的情景,表達了“我”對國家領袖的衷心愛戴,以及香港回歸時香港同胞無比激動和欣喜的心情。在學習了這篇課文后,我組織學生在課外閱讀了有關香港歷史和現(xiàn)狀的書刊及報道等,使他們進一步了解香港的百年屈辱歷史,了解香港回歸后的不斷發(fā)展,深切體會香港同胞在回歸祖國懷抱時的激動心情,感受香港在祖國大家庭中的進步與繁榮,從而加深他們對課文的理解。
二、進行寫作練習,培養(yǎng)寫作能力
寫作是小學生語文學習的重要內容。《語文課程標準》要求教師“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币虼?,在語文課外拓展學習中,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寫作練習,來強化他們對課文的理解,同時培養(yǎng)他們的想象力和表達能力。小學生的課內外拓展習作練習,最常見的是續(xù)寫、擴寫和仿寫。
(一)續(xù)寫
續(xù)寫就是學生學習課文,遵循課文的思路,對課文做適當?shù)难由?。因此,在續(xù)寫前,教師一定要指導學生熟讀原文,準確把握故事情節(jié)和人物性格,較深刻理解課文旨意。只有這樣,才能保證他們所寫的文章與原文一脈相承。
例如,《第一次抱母親》記敘了“我”去守護生病住院的母親時,第一次把母親抱在懷里的片段,在表現(xiàn)母親對子女的愛的同時,更表達了兒子對母親深深的感恩之情。學習了課文后,我們可以引導學生根據(jù)文章最后一句“可是,我忽然看見,有兩行淚水從母親的眼角流下來……”展開合理想象,想象母子之間接下來進行了一段對話,把這段對話作為續(xù)寫內容。要求學生在準確把握人物內心世界情感的基礎上,分別寫出母親對兒子的關愛之心和兒子對母親的感恩之心。
(二)擴寫
擴寫就是對原文加以擴展補充,使之充實具體。指導學生擴寫,一定要提醒他們:一要忠于原作,圍繞原文的中心意思展開想象,擴充那些值得擴充之處,而不能任意發(fā)揮。二要注意情節(jié)發(fā)展合乎邏輯,人物性格前后統(tǒng)一等。
例如,學習了《師恩難忘》,可以要求學生擴寫課文以下內容:有一年我回到家鄉(xiāng),在村邊遇到了老師,他拄著拐杖正在散步。我仍然像40年前的小學生那樣,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禮。談起往事,我深深感謝老師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學的種子。擴寫要求:①把原文擴寫成一篇不少于400字的文章。②讀懂提供的擴寫材料,領會它所要表達的中心,明確應當著力擴寫的部分。③通過生動的對話描寫,寫出師生久別重逢的激動心情。④要寫出作者對老師的一片真誠的感恩之心。
(三)仿寫
所謂仿寫,就是照著例文的樣子寫作文。小學語文教材所選用的內容各具特色。它們要么詞句華麗,要么情節(jié)感人,要么故事生動。尤其是寫景類課文,作者往往以生動的筆觸、優(yōu)美的詞句和飽滿的熱情來贊美大自然的杰作。這類文章讀來往往令人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其優(yōu)美的情境令人陶醉。學習這類課文,教師在要求學生積累優(yōu)美詞匯、感受作者贊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的同時,更要引導他們掌握作者的寫作手法。
例如,《荷花》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文章第二節(jié)用一個比喻句描寫了荷葉的顏色和樣子,又用一組排比句描寫了荷花的千姿百態(tài)。這樣的描寫,生動逼真的荷花形象躍然紙上。學習這一課后,布置學生回家后認真觀察一種植物,模仿《荷花》第二節(jié)的寫法練筆,并表達出自己對這種植物的贊美之情。
無論是續(xù)寫、擴寫,還是仿寫,都需要學生正確理解課文,把握作者的寫作意圖及寫作方法。所不同的是,續(xù)寫力求做到與原文一脈相承,擴寫要忠實于原文的中心,而仿寫則應重點掌握和借鑒原文的寫作方法。
三、開展社會實踐,感知真實生活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各類活動,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通過多種途徑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薄白匀伙L光、文化遺產(chǎn)……等也都可以成為語文課程的資源”。俗話說,“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課文內容畢竟是平面文字,再生動的詞句也需要學生的正確理解。所以,在課堂教學的基礎上,教師應組織學生開展一些諸如參觀、游覽、訪談等社會實踐活動,讓他們到大自然中去、到社會中去觀察、傾聽、體驗、思考。
例如,學習了《北大荒的秋天》,可以帶領學生走出校園,去感受家鄉(xiāng)的天空、小河、原野,引導他們思考:我們家鄉(xiāng)的秋天與“北大荒的秋天”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又有哪些不同的地方?為什么?這樣做有效縮短了教材與現(xiàn)實生活的距離,在開展拓展學習的同時,又實現(xiàn)了語文教學的生活化。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時代的進步要求人們具有開闊的視野、開放的心態(tài)、創(chuàng)新的思維……也給語文教育的發(fā)展提出了新的課題?!薄皯撟寣W生多讀多寫,日積月累,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體會、把握運用語文的規(guī)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大力引導學生開展課外拓展學習,通過多樣化的課外學習,使他們在自主探究性學習中,實現(xiàn)書本知識與社會知識的有機聯(lián)系和融合,促進其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