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宗杰
摘 要:有愛的教育才是有效有力的教育,才是科學真正的教育。在新課程理念下,要進一步改變原有的德育教育路子,探求德育工作的好方法,從思想上關愛學生,就能有效地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三觀”;從學習上關愛學生,就能激發(fā)他們的進取心,從而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從生活上關愛學生,就能拉近師生距離,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
關鍵詞:德育 關愛教育 方法
中圖分類號:G6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2(c)-0196-01
有愛的教育才是有效有力的教育,才是科學真正的教育。在多年的辦學實踐中我深深地體會到:深入調查研究,了解學生的思想狀況,有針對性地開展德育工作,從思想上關愛學生,就能有效地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三觀”;從學習上關愛學生,就能激發(fā)他們的進取心,從而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從生活上關愛學生,就能拉近師生距離,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因此,教育中以“關愛生命、張揚個性、全面育人、幸福成長”為出發(fā)點,以“讓學生成為一個完整的人”為目標,樹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全員德育觀,通過“師說心語”的“德育導師制”讓學生寫出自己的煩惱,疏導學生的心靈“郁結”,釋放學生的心理壓力;通過打造富有關愛理念的德育班會課,讓學生在成長的道路上正確認識自我,悅納自我;以愛心為坐標的“感恩”系列教育涵養(yǎng)學生性情;以體驗為核心的藝術節(jié)、體育節(jié)、經(jīng)典誦讀等活動引領學生展示自我,超越自我。高品位的校園文化,豐富多彩的德育活動,培養(yǎng)了高素質的學生,注重了學生個性特長的全面發(fā)展,最終形成“人人有愛,時時有愛,事事有愛,處處有愛”的德育關愛文化氛圍。
1 解讀“關愛教育”,詮釋“關愛文化”
“關愛”是指以校園人為主體,生成于學校教育的各種實踐活動,存在于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人與自然之間的真摯情感和崇高行為,既包括了意識、精神的體現(xiàn),又包括能力、技巧的養(yǎng)成,同時也是一種管理、教育、學習的策略、手段,在情感教育的基礎上,最終以學生的自由、和諧、全面發(fā)展成為一個“完整的人”為其表現(xiàn)形式。
“關愛教育”是以關懷為價值取向,以關愛情感為先導,通過學校教育教學的各項活動,發(fā)展學生的關愛能力,培養(yǎng)學生在社會交往中能具有謙讓、幫助、合作、共享、奉獻的精神,形成對人對事對己的親社會態(tài)度和人格特征的一種教育活動。
“關愛文化”是校園人的活動方式和活動結果均能體現(xiàn)關愛精神,并影響校園人的思想發(fā)展的文化形式。
關愛教育是一種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是我們教師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必須自覺遵循的行動理念、行為準則。關愛教育是一種境界,一種能力,更是一種享受。
1.1 推行全員育人導師制,激發(fā)學生個體潛能,讓生命綻放精彩
全員德育導師制是一種以班主任為核心、班級任課老師為成員的德育導師組,在品德和心理等方面為各自“承包”的學生提供全方位、個性化的指導和幫助的育人模式。我校在實施過程中采取“分步實施逐層深入”的戰(zhàn)略,將導師導學與德育教育結合起來,將個體指導與主題活動結合起來。我們推行“全員家訪”活動,每名教師在新學年開學時都會承包4~5名學生,深入家庭了解學生自主學習情況,指導家長輔導方法,傾聽家長反饋意見,并在家訪結束后寫出“個人家訪體會”集結成冊,以供學習;實施全員包生責任制,制定“師生心語”檔案冊,關注特殊家庭學生、關注心理問題學生、關注弱科學生,對受導學生進行“五導”,即行為引導、心理疏導、學習輔導、生活指導、人生向導。德育導師每兩周至少與受導學生談心輔導一次;受導學生每周一次向導師匯報生活學習情況,必要時可隨時匯報和咨詢。
1.2 “二十一天養(yǎng)成好習慣”養(yǎng)成教育,讓學生展示最好的自己
播種行為,可以收獲習慣;播種習慣,可以收獲性格。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是學生健康成長的根本保證;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靈魂與核心。學生入學后,推行“21天養(yǎng)成好習慣”養(yǎng)成教育,通過“四個二工程”,即讓學生展示自己的“兩個閃光點”、尋找身邊的“兩個好榜樣”、找到自己不良習慣的“兩個突破口”、給自己定下“兩個承諾”,逐漸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1.3 “續(xù)寫雷鋒日記”大力弘揚“關愛他人、關愛社會、關愛自然”理念
(1)回首雷鋒之路。三月雷鋒月學校通過“雷鋒在我心中”班會課組織學生閱讀雷鋒書籍、上網(wǎng)查找資料、舉辦雷鋒故事會、唱雷鋒精神歌曲、觀看體現(xiàn)雷鋒精神的微視頻等多種形式,使雷鋒事跡及精神進課堂、進學生頭腦,從而有效地在廣大學生中開展學雷鋒活動,培育起一個雷鋒精神大傳承、大弘揚的濃厚氛圍。
(2)共話雷鋒精神。學校在學習了雷鋒事跡后組織學生開展“雷鋒精神大討論”、專題手抄報、黑板報等活動分享學習心得。
(3)續(xù)寫雷鋒日記。為踐行雷鋒精神,推動學雷鋒活動常態(tài)化,我校開展“續(xù)寫雷鋒日記”活動,在活動中貫徹“關愛他人、關愛社會、關愛自然”的理念。關愛他人重在從對身邊小事做起,關愛身邊的每一個人,引導學生用手中的筆記錄下身邊的“小雷鋒”;關愛社會重在引領學生參與社區(qū)德育基地活動,推動形成文明的社會風尚;關愛自然則通過組織學生開展“環(huán)保小衛(wèi)士”活動,滲透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清潔環(huán)境衛(wèi)生,培育崇尚自然、善待環(huán)境的理念。
只有愛,才能贏得愛,你愛學生,學生也才會愛你。愛是我們的靈魂,愛更要在細節(jié)。教育是一件極其謹慎的事情,對待學生,我們需要的是更多的等待和細心。“真正愛一個人,應該愛他的缺點,而不是占有”,愛學生,就是期待學生,包容學生,相信學生,獨具慧眼,給孩子重新躍起的機會,發(fā)現(xiàn)每個孩子身上的潛能,鼓勵孩子不斷自主探索,做孩子們真誠的朋友,做個富有人情味的教師,用我們的人格魅力影響學生,使他們的才華得到淋漓盡致的發(fā)揮。真愛愛生,不僅僅需要我們愛在細節(jié),還需要我們富有創(chuàng)造,敢于挑戰(zhàn):當學生精神不振時,我們能否使他們振作?當學生過度興奮時,我們能否使他們歸于平靜?當學生茫無頭緒時,我們能否給以啟迪?當學生沒有信心時,我們能否喚起他的力量?我們能否從學生的眼睛里讀出愿望?當我們勇敢地面對孩子成長學習中的這些疑難時,并執(zhí)著前行,富有創(chuàng)造的教育才能使我們愛的天空真正充滿陽光、面向未來。
參考文獻
[1] 何紅梅.人的現(xiàn)代化與人的情感需要—— 轉型期兩性情感現(xiàn)狀的理性思考[J].安徽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3):96-100.
[2] 張占民.論科學發(fā)展觀指導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發(fā)展[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