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廷海
摘要:教育的改革和發(fā)展要著眼于提高人的發(fā)展。在英語教學中,受"應試教育"的左右,教師特別重視學生筆試成績的高低,一味強調(diào)知識的學習,忽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學生學了幾年英語,但語言運用能力極差,"高分低能"、"啞巴英語"的現(xiàn)象比較突出,學生成了考試的機器。
關鍵詞: 農(nóng)村;英語教學;素質(zhì)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6-5962(2013)06-0090-01
要在英語教學中滲透素質(zhì)教育,我認為要做到"三改變","兩增加"。
1 改變傳統(tǒng)英語課堂組織形式 在英語課堂中盡可能地組織學生運用合作、小組學習的方式,較多地創(chuàng)設師生互動、平等參與的局面,改變教師一味傳授的權威地位,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讓每一個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之中,在交流、討論、合作中鼓勵學生運用語言,使學生有更多語言實踐的機會。
2 改變英語學習與現(xiàn)實脫節(jié)的狀況
曾經(jīng)聽蘭州市某中學一位老師的英語課,感觸很深。他的課堂中,更多的是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與對話。對話的內(nèi)容除了教材,更多的是家長里短、時事評論、熱播電視劇等,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很高,口語表達也很流利,課堂教學看似拉家常、聊天,但這對于培養(yǎng)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我們農(nóng)村的師資水平和學生的學習能力與他們相比,由很大的差距,不可能一下子就趕上他們,但我們可以借鑒他們的做法,在課堂教學中盡可能地創(chuàng)設比較真實的語言交際環(huán)境,結合農(nóng)村生活實際,拓展教材內(nèi)容,給學生更多開口說英語的機會和時間,使學生在富有生活氣息的氛圍中學習和實踐英語?,F(xiàn)在我們可以欣喜地看到,農(nóng)村中學的學生對英語日常用語也是脫口而出。
3 該變學生的英語學習方式
要注重構建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教學方式,積極引導學生參與英語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意識和習慣,對學生的點滴進步要給予表揚和肯定,對學生富有個性的理解和表達要格外贊賞,提高學生的語言實踐能力。
4 增加口語水平測試
曾聽同事說,真擔心,我家的孩子是"研究性"人才。既是研究性人才,還擔心什么呢?原來是他理論水平很高,但實際操控能力很差。在我們的英語教學中,也存在著樣的問題,有些學生英語筆試成績一直第一,但要用英語讓他說句話,就是茶壺里煮餃子-倒不出。我認為這是光學不說造成的,違背了語言學習規(guī)律。課改后,英語考試中增加了聽力測試,分值也比較大,對培養(yǎng)學生"聽"的能力起到了引導作用。所以,我認為,在英語考試中還應增加口語表達測試,引導教師、學生重視口語水平的訓練,以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水平。
5 增加英語實踐活動
一是在課堂中,利用教材中的話題,如問候、問路、購物、看病、打電話等,開展分角色對話、表演活動,盡可能多地為學生提供交際機會。二是組織課本劇表演、英語口語競賽、英語演講比賽、課外英語交流等實踐活動,創(chuàng)設語言交際情境,提高學生綜合技能,增強語言實踐運用能力。
參考文獻
[1] 廖道勝."中國學生英語閱讀中的文化障礙",外語教學[M]. 2001年第4期7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