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寒焱
【中圖分類號】R5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49(2013)06-246-02
西沙必利是新一代的消化道促動力藥,能提高食管下段括約肌的壓力,并刺激胃竇和十二指腸的蠕動,促進胃排空,有效防止胃內(nèi)容物的返流。而法莫替丁屬第三代H2受體拮抗劑,有較強的抑酸作用。我院內(nèi)科聯(lián)合應用這兩種藥物治療返流性食管炎32例,取得一定臨床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病例選擇:32例返流性食管炎患者均系我院住院及門診患者,均經(jīng)胃鏡及病理檢查確診為返流性食管炎。32例患者,其中男性20例,女性12例;年齡21—62歲;病程3個月~12年,平均4年。均有程度不同的灼熱感、疼痛、返酸等臨床癥狀,胃鏡診斷標準采用國際慣用的RE四級分類法。其中I級12例,Ⅱ級14例,Ⅲ級6例,Ⅳ級0例,合并慢性淺表性胃炎者8例,慢性萎縮性胃炎10例,胃十二指腸潰瘍12例,膽汁返流者2例。
治療方法:法莫替丁膠囊20mg,每日2次口服,西沙必利膠囊5~10mg,每日3次口服。療程6—8周。期間停服其它藥物,治療期間未出現(xiàn)有嚴重副作用而中斷治療的病例。
療效判斷:治愈:主要癥狀消失,胃鏡檢查食管粘膜無充血;好轉:主要癥狀減輕;胃鏡檢查食管粘膜充血、點狀糜爛;無效:主要癥狀未減輕,食管粘膜炎癥無改善。
2 結果
本組32例患者中,治愈18例,占56.2%,好轉13例,占40.6%,無效1例,占3.2%,總有效率96.8%。不良反應:個別病例有輕度惡心、皮疹、面色潮紅,1例患者轉氨酶升高,未中斷治療,療程結束后恢復正常。
3 討論
返流性食管炎系指胃內(nèi)容物(主要是胃酸,少數(shù)為膽汁)返流至食管而引起的食管粘膜炎性改變,是一種常見的上消化道動力障礙性疾病。發(fā)現(xiàn)機理主要為食管下段括約肌的功能障礙,胃內(nèi)容物的返流及食管對返流物的清除能力削弱等。食管下段括約肌的肌張力低下或不適當松馳引起胃內(nèi)容物的返流,而食管內(nèi)的鱗狀上皮由于沒有象胃腸上皮一樣的粘膜保護,暴露在酸性環(huán)境中,在短時間內(nèi)粘膜即可發(fā)生損害。觀察表明,正常人24小時食管內(nèi)不到1%的時間PH<4,而中度返流患者24小時、時有2%-4%PH<4,重度返流24小時內(nèi)5~15%PH<4且返流程度與自覺癥狀的程度存在相關性,可知胃酸和胃蛋白酶等胃腸內(nèi)容物的返流是引起食管粘膜損害的主要致病因素,所以抑酸劑與促動力藥物成為治療本病的重要治療手段,法莫替丁屬第三代H2受體拮抗劑。在等克分子劑量時,抑制胃酸分泌的效果是西米替丁的20~160倍,能有效抑制胃酸的分泌,且胃內(nèi)堿性環(huán)境可防止胃蛋白酶的激活,并刺激胃泌素的釋放,提高食管下段括約肌的張力,進一步防止胃內(nèi)容物返流。西沙必利膠囊是新一代的胃腸動力藥,能選擇性作用于消化道肌層的神經(jīng)叢,不但加強食管下段括約肌的張力,且進一步刺激胃竇和十二指腸的蠕動,加速胃排空,從而更有效地防止胃內(nèi)容物返流造成對食管粘膜的損害。本組病例治療結果表明,聯(lián)合應用這兩種藥物治療返流性食管炎,可明顯改善返流癥狀,促進粘膜修復,改善食管動力功能,不失為治療輕、中度返流性食管炎患者的一種較經(jīng)濟、效果較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