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海芳
摘要:引導學生寫作,讓學生在觀察中生活,在生活中觀察。感知生活,體會生活。讓學生學會用自己個性化的視角、獨特敏銳的觸角去感受生活,感悟、欣賞生活中的真善美,進而用文字來表現(xiàn)生活,讓生活更加美好。
關(guān)鍵詞:生活;真善美; 感悟; 熱愛寫作
中圖分類號:G623.2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6-5962(2013)06-00158-02
跨越式教育211模式要求小學低年級的孩子學會閱讀和寫作,我從事這個課題教學將近兩年了,作為教師該怎樣引導這些話都說不清楚、說不完整的孩子來寫作呢?我在跨越式教育教學理念的指導下作了一些探索和嘗試。
1 學會積累
華羅庚說:聰明在于勤奮,天才在于積累。小學低年級的孩子感知生活的能力還是比較有限的,并且在積累語言、經(jīng)驗、思想、知識等方面也缺少自覺性和主動性。所以得先讓他們學會積累,儲存積累,有了一定的詞語積累、知識積累,并把這些積累聯(lián)系生活實際,才能在寫作時用文字把這種積累和生活經(jīng)驗升化為感悟展現(xiàn)出來。怎樣讓孩子們學會積累呢?
1.1 注重課堂積累。
小學低年級的孩子,獲得知識的途徑主要還是來自于課堂。比如說,我們告訴孩子們:藍藍的天空像大海。有了這個認知,再觀察一下自己看到的天空和大海,就會有觸動和發(fā)現(xiàn):藍藍的天空確實像大海,藍藍的大海也像天空啊。但是如果沒有這句話的牽引,六七歲的孩子是很難把這兩種事物聯(lián)系起來的。所以我非常注重課堂上詞語和知識的積累。現(xiàn)在的小學課本每篇課文都是極好的,集詞語、知識、經(jīng)驗、審美于一體,課本體現(xiàn)生活,生活中處處有真善美。在課堂上引導學生理解所學的詞語,積累運用這些詞語也是訓練寫作的有效措施。比如,我從一年級時就開始了這樣的訓練:從這篇課文中,我們認識了哪些詞語朋友,選擇自己喜歡的詞語朋友寫一段通順的話或者編個小故事。這樣訓練可以讓孩子認識到積累的重要性,并逐漸的在課堂上養(yǎng)成積累的習慣。
1.2 課外積累必不可少。
一本書中的詞語和知識是有限的。蘇軾說:發(fā)奮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引導學生愛好課外閱讀,更是積累詞語,吸取知識,提高寫作能力的關(guān)鍵;讀讀好文章,獲取"寫作的靈感"。更重要的是閱讀可以讓學生把生活的所見、所聞、所感文字化。在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注重對學生的感悟能力的培養(yǎng)是一種學會寫作的必要方法。積累自己喜歡的好詞佳句和名言名句,積累文中的優(yōu)美詞語和精彩段落,積累優(yōu)美的古今詩文,積累文學文化基本知識等,為寫作提供了大量素材。從小學一年級下學期開始,每周我都要求孩子讀完課外讀物之后在自己的積累本上摘抄喜歡的詞語和好詞佳句。我還經(jīng)常在課堂上利用10分鐘的閱讀時間交流學生的看法和分享彼此不同的見解,定期地對學生的閱讀積累和收獲的內(nèi)容進行檢查、反饋,了解學生閱讀、積累、掌握的情況。經(jīng)過將近兩年時間循序漸進的閱讀、摘記、交流,學生對寫作素材的收集有了明顯地提高,與時俱進,閱讀能力、寫作能力相應(yīng)也大大提高,二年級的小學生寫出來的文章也有模有樣了。
2 注重生活觀察
教學大綱指出:"指導學生作文,要從內(nèi)容入手,教師要引導學生喜歡接觸大自然,融入社會,指導學生留心觀察和賞析生活中的事物,養(yǎng)成愛觀察和勤思考的良好習慣。"因此,我不斷地指導學生在生活中觀察,在觀察中生活,感受生活帶來的真善美,熱愛生活。
2.1 觀有所察。
看,仔細地看,也不等于學會了觀察,觀要有所察,察要有所獲,獲要有所感,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語文中所說的觀察。比如,在孩子們的面前擺放一盆綠色的植物,不善于觀察的孩子,盡管也仔細地看了又看,僅僅知道它是一盆植物而已;而善于觀察的孩子會驚喜地去欣賞它,了解它的葉子的顏色、大小、形狀;是否要開花了;長勢如何;有何用處……有了這么多收獲,還怕寫不出文章來嗎?所以我時常提醒孩子做個生活的有心人,留意身邊的人、事、物,有目的地去觀察、感知、了解。
2.2 觀有所悟。
會觀察的人,一定會有收獲,有了收獲通過對觀察所獲得的信息進行初步地、分析、加工、整理、總結(jié)、運用就會有新的發(fā)現(xiàn),把生活變成有生命的文字展現(xiàn)生活,一定要培養(yǎng)孩子對觀察所得有所感悟,感悟大自然,環(huán)境,人物——豐富多彩的世界給我們帶來的真善美,假丑惡。讓孩子們在對比中從內(nèi)心深處激起對真善美的贊揚,對假丑惡的譴責。比如,我在教學《三個兒子》這篇課文時,我讓孩子們觀察、了解文中三個兒子的動作、語言、甚至是表情,體會三個兒子的內(nèi)心世界,感悟哪個兒子是孝順母親的好孩子。然后聯(lián)系生活實際,自己平時是怎樣關(guān)心和感恩父母的,以《我是孝順的孩子》為題寫一篇文章。
3 合理想象、巧妙拓展
引導孩子寫出好文章,善于觀察至關(guān)重要,同樣也離不開合理的想象和巧妙的構(gòu)思。但是構(gòu)思對于六七歲的孩子們來說是不現(xiàn)實的,但是我們可以引導孩子大膽想象,學會拓展,該怎么做才能拓展得恰到好處呢?我做了一些嘗試。
3.1 "一句話"引起的拓展。
我曾經(jīng)給學生們出示了這樣一句話:我走在上學的路上。根據(jù)這句話,聯(lián)系生活實際,進行合理的想象,寫一段通順的話,或者編個小故事。在沒寫之前,我和孩子們進行了熱烈地探討,從哪些方面入手來寫,通過交流總結(jié)我們得出以下幾點:第一:寫出上學時的心情怎樣?(或高興,或煩惱,為什么)第二:"我"在路上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第三:寫出自己的感受或感想。經(jīng)歷了這一番引導和啟發(fā)讓孩子們有了寫作的框架構(gòu)思,孩子們寫的時候就不會無從下筆了。這種方法也符合語文作文教學的開放性和多元性。
3.2 將寫作融進生活。
這學期,我讓孩子們寫寫自己喜歡的小動物,很多孩子都非常喜歡小狗,就寫了《可愛的小狗》,可是題目定下后,無從寫起了,因為他們根本不了解小狗,不熟悉小狗的樣子、特點、生活習性,寫不好也就情有可原了。而那些家里養(yǎng)過小狗的孩子熟悉狗、了解狗,他們不但寫出了小狗可愛的樣子,生活習性,還寫出了與小狗的互動和感情??梢?,寫作是生活經(jīng)驗的積累和總結(jié)。
總之,引導小學低年級的孩子學會寫作,并不是遙不可及的事情,只要堅持練習,指導方法得當,也能取得顯著的效果。作為教師,在我們的引領(lǐng)下,孩子們從小就學會寫作,熱愛寫作,享受成功的愉悅,讓他們從小就能感受到文字的神奇魅力,感悟出生活的豐富多彩,把祖國的語言文字發(fā)揚光大、運用得得心應(yīng)手。
參考文獻
[1] 裴顯生.寫作學新稿[M].江蘇教育出版社,1987.6.
[2] 張朝暉.淺議引導小學生積累寫作素材,吉林教育,2010.4.
[3] 何銀夫.小學作文教學與創(chuàng)造想象,寧波教育學院學報,2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