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千祥
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課堂教學效率制約著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的提高。努力建構高效課堂,追求高質量的教學,已成為我們每位教師教學工作的重點。在對高效課堂的探索和實踐中,我們發(fā)現(xiàn)學生由于課前沒有預習或預習不充分,在課堂教學中表現(xiàn)被動,不利于主體作用的發(fā)揮,以致課堂教學效率低下。有些課堂雖氣氛活躍,學生表現(xiàn)較好,但課后學生不及時復習或復習鞏固不夠,對知識的掌握和運用不理想,也會影響課堂教學的效果。在建構高效思想品德課堂的實踐中,我們不斷探索、反思、總結經驗,逐步認識到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但不是唯一的,僅靠課堂是不夠的。必須要發(fā)揮思想品德課前、課堂和課后的合力作用,才能建構高效思想品德課堂,提高和鞏固思想品德課教學質量。
一、思想品德課的高效預習
要想提高思想品德課的教學效率,課前預習是必不可少的。預習體現(xiàn)了新課程“自主學習”“先學后教”的理念。課堂教學是預習的繼續(xù)和深化。課前預習得愈充分,學生在課堂上的自主性就發(fā)揮得愈好,愈有利于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由于思想品德課內容比較抽象難懂,在預習中,學生可以對問題有初步的了解或看法。學生可以把在預習自學中經過自己努力而不能解決的疑難問題帶進課堂,發(fā)揮團隊的作用,在學習小組或全班討論、合作探究中,或在教師的引導和幫助下得到解決。在預習中,學生形成想學、想問、想練、想比的良好心理。通過預習,學生有了一定的準備,就可以在課堂教學中做到有的放矢,在課堂上的表現(xiàn)會愈加積極主動。同時學生在課堂上就有足夠的時間在生與生、生與師之間實現(xiàn)充分的交流、互動,展示自己的見解和個性風采,并在教師的引導幫助下得到提升,使課堂教學呈現(xiàn)出高效率。通過預習,學生獨立思考,解決學習中自己能夠解決的問題,自我內化知識,體會、感悟思想品德教材中的觀點,建構起自己初步的知識結構。課前預習,不僅會激發(fā)學生自主探索和求知的欲望,還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和學習能力的提高。
1.一般預習流程
教師提出自學目標→學生依據自學目標,自主學習指定的課本內容→引導學生找出本節(jié)內容與前面已學知識的聯(lián)系→找出本課的目標相關內容、難點和重點并初步思考→對重點問題和自己不理解的問題,在課本上做好標記或記入預習筆記。
2.預習具體做法
(1)清除障礙。指導學生在預習過程中通過查閱工具書、資料及請教他人等方式搜集資料、信息,積累經驗,清除自主學習中存在的障礙。
(2)圈點勾畫。指導學生在預習教材時,用一套統(tǒng)一的、有一定含義的符號(畫線、波浪線、三角等),在字、詞、句、段上圈點勾畫,從而幫助預習和加深理解。
(3)試解習題。通過上述步驟,指導學生提前試解相關的思考練習題,初步了解所學內容的概念、題型和基本解題方法、基本框架,以初步理解所學的內容。
(4)寫好預習筆記。內容包括:每一課中的知識結構或提綱、摘要;每一課中緊密聯(lián)系的原理及主要問題;所查資料中有關內容的摘抄,并注明出處;自己解決不了準備帶進課堂討論的問題;預習的主要心得體會等。
二、思想品德課的高效復習
課后有效復習是對學習新知識的強化手段,是高效課堂的鞏固和再提高。怎樣才能做到思想品德課的高效復習?建議在復習時做到以下幾點。
1.及時復習
指導學生緊隨教師課堂教學的進度復習。課堂上或課后及時小結課堂所學內容,“趁熱打鐵”,做到“堂堂清”“課課清”。復習貴在及時,這是由“先快后慢”的遺忘規(guī)律所決定的。
2.嘗試回憶
在復習前,要求學生合上書本或閉上眼睛,獨立地把課堂上所學的或已經復習過的內容回憶一遍。這樣做有利于:
(1)能及時自我檢查課堂上的學習效果。
(2)有助于養(yǎng)成動腦的習慣,增強印象,提高記憶效果。
(3)能更明確再復習的針對性。
3.復習教材
(1)圈點勾畫。在復習時,把課堂學習中出現(xiàn)的概念、原理、結論等目標,在預習中沒有勾畫出的部分用彩色筆醒目地勾畫出來。
(2)歸納概括。在書頁的空白處,用少量文字,將教材中的重要內容和知識結構簡單地概括出來。
(3)補。在課堂上拓展、補充的內容,補記在教材相對應的空白處。
(4)正。對于自己在預習中錯誤的認識和理解更正過來。
(5)添。在書頁的空白處或者另附紙張,用不同顏色的筆記錄自己的學習心得和思維活動。
4.閱讀教輔書復習
(1)圍繞課本的內容和教師的要求閱讀。
(2)按教師的建議選擇好的教輔書。
(3)先仔細閱讀課本內容,后看教輔書。
(4)對閱讀教輔書的心得體會或者有重要參考價值的內容,可進行適當?shù)挠涗浐驼?/p>
5.全課復習
每學完一課后,教師指導學生進行小結,概述全課的主要內容,理清思路,形成一個清晰、簡明的內容脈絡,形成思維定式。
6.系統(tǒng)循環(huán)復習
循環(huán)往復,不斷重復,是加深理解與記憶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可用于固定內容的復習,也適用于累加知識的復習。多次復習一節(jié)、一課、一單元或一本書的內容,要求每次復習都不是簡單機械的重復,而是對所學內容有系統(tǒng)化、螺旋式的上升,不斷有新收獲、新感悟、新體驗。
7.做習題復習
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可先做題后看書復習。這樣能夠發(fā)揮獨立思考、自檢學習效果的作用。當遇到難題時,要有針對性地去查閱、復習所學知識,找到解題的思路、方法和答案,形成難忘的經驗和知識,從而加深對所學知識、原理的印象,并學會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
中等生或學習困難生,建議花較大精力復習、看懂教材,弄明白所學內容,適當彌補基礎知識方面的欠缺,盡可能地獨立完成作業(yè)。有困難時可在小組討論,也可請教其他同學或老師、家長,以便順利完成作業(yè),鞏固、運用所學知識和原理。
8.對已做過的習題作業(yè)進行反思
(1)怎樣做出來的?——解題采用的方法。
(2)為什么這樣做?——解題依據的原理。
(3)為什么想到這種做法?——解題的思路。
(4)有無其他辦法?哪種方法更好?有無另外的答案?——求異思維。
(5)能否變通一下而變成另一習題?——發(fā)散思維。
(6)有針對性地補救和訓練,查缺補漏改錯,吸取教訓。
參考文獻
李云會.教師管理課堂的藝術[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責任編輯 袁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