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廣超
【摘要】初中語文教學,是初中教學體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初中語文課堂可以培養(yǎng)初中生閱讀、寫作等多種語文能力。舊的初中語文教學模式下,教師將課程大綱上的內(nèi)容灌輸給學生,而學生只要會背誦語文課文、會寫符合格式要求的作文就可以了。這樣的教學模式不利于鍛煉學生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能力,也不符合新課程改革的目標。因此,在新課程理念下,我們應當研究提高初中語文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關鍵詞】新課程理念;初中語文;有效性;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新課程理念,是在素質(zhì)教育的背景下興起的一種全新教學理念,這種教學理念倡導對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培養(yǎng)。語文學科是初中教學體系中最重要的學科之一,語文能力也是初中生必須具備的基本知識能力。初中語文課堂不應當只是提高學生成績的工具,而應當是培養(yǎng)學生對語文知識產(chǎn)生濃厚興趣的課堂、凈化學生心靈的課堂。提高初中語文教學的有效性,要從改變傳統(tǒng)的初中語文教學模式入手,探索初中生的認知規(guī)律,并創(chuàng)造出符合初中語文教學特點的新模式。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注意挖掘初中語文課的內(nèi)在價值,促進學生個性的健康發(fā)展,并致力于活躍語文課堂氣氛、增添語文課堂內(nèi)涵。
一、初中語文教學現(xiàn)狀
(一)課堂氛圍緊張
在初中語文課堂上,教師將教學大綱上要求的知識都灌輸給學生,要求學生全部理解消化,并能應用到考試答題過程中。這樣的做法給初中生增添了很多作業(yè)負擔和極大的思想壓力。語文課上,學生們無法展開想象,積極思考,并體會學習語文的快樂。課堂氣氛不夠活躍,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初中語文教學的教學效率,因為長時間處于疲勞狀態(tài)的學生是無法高效接受知識的。
(二)缺乏交流互動
語文教師必須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nèi),將備課時所準備的知識點全部教給學生,并確保學生能夠熟練解答問題。課堂時間有限,教師無法讓學生對某一問題展開討論,暢所欲言,并從中發(fā)現(xiàn)問題;師生之間也不是互相合作、共同學習的關系,而是單方傳輸知識和被動接受知識的關系。因此,在這樣的初中語文課堂上,師生之間缺少合作互動,彼此距離較遠,教師和學生也難以成為朋友。
(三)難以培養(yǎng)興趣
初中生在業(yè)余時間需要完成大量的作業(yè),而語文課又十分乏味,導致很多學生昏昏欲睡,只有勉強打起精神來抄筆記和應付課堂測驗。并且,教師對學生提問的內(nèi)容也僅限于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很少讓學生發(fā)表對某一問題的新看法,或者組織大家研究某個尚未有定論的問題。因此,學生的情緒通常不夠飽滿,對語文知識的興趣不夠濃厚。
二、新課程理念下初中語文教學有效性的提高策略
(一)交流溝通
語文教師可以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的不同特點,適當增加一些課堂討論、課堂活動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進行互動,在交流中深化對知識的理解。豐富多彩的課堂互動活動,可以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對語文問題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思考,并提出獨特的觀點;也可以讓學生將教學內(nèi)容融會貫通,達到舉一反三的學習效果。例如:教師在和學生分享名著《紅樓夢》里面的部分片段時,可以向?qū)W生提問:“作者描寫這個場景,意圖傳達怎樣的思想?”這個問題涉及對文章主題思想的理解,有一定的討論空間。教師在組織學生對這一問題展開討論的過程中,要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傾聽他人的看法,在觀點的交匯中進步。對敢于發(fā)言,但是觀點尚不夠成熟的學生,要予以引導并包容,充分肯定他的提問精神。
(二)增設方法
以往的初中語文課堂以教師講解為主要授課形式,教師很少采用多媒體教學等先進的教學手段;即便是采用,也是用先進的技術設備來演示課件等,沒有從實質(zhì)上改進語文教學方法。建議初中語文教師充分利用現(xiàn)代科技手段輔助教學,使教學內(nèi)容與學生生活的聯(lián)系更加密切。組織學生觀看與教學內(nèi)容有關的圖片、視頻或影片,可以擴展學生的背景知識,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的思想內(nèi)涵。例如,教師在講解某篇童話時,可以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播放有關作者的視頻等,加深學生對于童話創(chuàng)作背景的了解。這樣就可以增添語文課堂的趣味性,讓學生在輕松的心境下學習知識。需要說明的是,增設教學方法不能只是走走形式,如用高科技教學設備放映課件等,這樣做與傳統(tǒng)的授課手段沒有區(qū)別。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應當更加注重實質(zhì)性的層面,利用各種方法促進初中語文教學效果的提升,這樣才能滿足初中生全面發(fā)展的需求。
(三)提倡研究
初中語文教師應當提倡學生對語文問題的深入研究和思考。教師應當引導學生挖掘語句背后的隱含意義,不要讓語文教學停留在詞句的表層含義上;否則,即便學生能夠流利地背誦課文、熟練地解答習題,語文教學的實際效果也難以保證。因此,教師要轉(zhuǎn)變教學思維,引導學生對某一個語文問題進行透徹分析。例如:《紙船》這首詩語言優(yōu)美,為人們描繪了一幅充滿想象的動人畫面。但實際上,這首詩中所描繪的美好意境,正是現(xiàn)實生活中所不存在的,因此,這首詩實際上折射出作者內(nèi)心的痛苦和無奈。教師要帶領學生透過詩句的面紗,洞察作者的內(nèi)心世界。有的初中語文教師認為,初中生年齡還小,思維還不成熟,因此沒有必要在初中語文課堂上提倡研究性的學習方法。這種觀點是有失偏頗的,因為研究能力的培養(yǎng)是一個逐步深化的過程。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進行深入思考,提升能力。
三、總結
語文是與日常生活聯(lián)系十分緊密的學科。初中語文教學,不僅包括課堂之內(nèi)的基本語文能力訓練,也包括課堂之外的日常生活教學,而后者常常被教師和學生忽略。新課程改革的基本方向是素質(zhì)教育,這種基本方向?qū)Τ踔姓Z文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提高初中語文教學的效率,要從更新教學理念、改變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教學形式等方面入手,逐步改造傳統(tǒng)的單向傳授的教學方式,讓初中語文走出課堂的小空間,真正與學生的生活融為一體。
參考文獻
[1]郭興普.提高初中語文教學有效性初探[J].都市家教,2012(06).
[2]楊青云.淺析提高初中語文教學有效性的途徑[J].讀寫算教育導刊,2012(13).
[3]魏桂香.對初中語文教學有效性的分析與研究[J].學生之友,2011(21).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