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雪萍
“教學做合一”是偉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論的三大理念之一。他認為“生活教育”最根本的原則和方法就是“教學做合一”,即根據(jù)學生的生活需要而教、而學,通過生活實踐來學,從而使學生獲得真正的知識,進而收獲到口眼手腦并用的功效。在我看來,“教學做合一”的理論精髓就在于,倡導語文教學與生活實際相結合。縱觀傳統(tǒng)的語文課堂教學,師者往往為教而教,學生也往往為學而學,以至于將“教”和“學”的中心“做”忽略在外。造成了教學與生活或多或少的脫節(jié)現(xiàn)象。下面結合一些教學案例談談在構建語文高效課堂中踐行教學做合一的一些嘗試。
一、觀察生活,走進課堂
陶行知先生認為,生活即教育。課前,我們結合課堂上學生將要構建的語文知識點,引導學生事先觀察生活,感知身邊的人、事、物,讓他們對生活有了切身的體驗,然后在課堂上進行“教”和“學”,語文教學就輕松多了。《小鎮(zhèn)的早晨》《海底世界》《小松鼠》等,是對學生進行段式訓練的好文章。教學《小鎮(zhèn)的早晨》這課時,尤其是在上完“小鎮(zhèn)是熱鬧的”這個自然段后,我請學生當場以“校門口的科普廣場熱鬧非凡”為總起句寫一段話。由于課前學生已按老師的指導,對母校百年華誕那天的校門口進行實地考察,再加上課上總分寫法的學習和多方朗讀體會,學生寫起話來得心應手,小練筆效果不錯。以下是一位學生在這次小練筆中的作業(yè):
校門口的科普廣場熱鬧非凡。兩個紅色的氫氣球分別矗立在兩旁,成了一個天然的大門,顯得格外氣派。一條條巨大的、紅色的、黃色的、綠色的橫幅高掛在廣場上空,給學校增添了不少喜慶?!按箝T”正中間一條耀眼的、紅色的地毯一直伸向校園的臨時慶祝舞臺。地毯兩旁,一盆盆翠色欲滴的杉樹像兩列正待接受檢閱的士兵……廣場上人頭攢動?!巴郏感5?00歲華誕可真熱鬧?。 蔽也唤潎@道。
正像陶行知先生說的:“教學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們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學。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為教,學也不成為學?!弊詮拈_展了語文實踐活動以來,語文教學就與生活聯(lián)系得越來越密切了。語文學科是一個內涵及外延都極其廣泛的學科,生活中,我們時時處處都能感受到語文,生活中語文可以說是無處不在。
二、體驗生活,走進文本
生活是創(chuàng)作的源泉,生活更是學習感悟的基石。閱讀教學注重學生的閱讀感悟。將閱讀感悟與學生的生活體驗相結合,閱讀教學將事半功倍。而查找相關資料則是拓寬學生的閱讀視野的有效手段之一。課前,我們常讓學生收集與課文內容相關的一些資料,課上,當我們引導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進行閱讀品味時,這些資料無疑能使閱讀教學深層進行,學生或者在學文時受到了情感的熏陶,或者在品讀語段時觸類旁通,或者疏通了原有的知識鏈……
在學習《愛我中華》這篇文章前,我事先布置學生查找五十六個民族的相關資料,查閱中華健兒賽場上奮勇拼搏的故事,閱讀介紹中華兒女建設我們國家的事跡。上課伊始,我引導學生互換資料閱讀。課上,我以“文中把五十六個民族比作什么”以及“《愛我中華》表現(xiàn)的是中華兒女對祖國怎樣的情感”導讀全文。學生通過自讀體會,聽讀感悟,加之課前已對祖國各條戰(zhàn)線上的中華健兒有了一定的了解,學習課文來駕輕就熟。接著,師生合作讀文,互換輪讀六次的“愛我中華”,師生的情感逐層深入。在朗讀中,對祖國誠摯的熱愛之情溢于言表,以至于最后群情激昂,師生的情感達到了極致。在強烈的情感體驗之中,也樹立了學生為民族的振興和富強而發(fā)奮讀書的愿望。在語文的三維目標中,學生的價值觀的導向是否水到渠成,直接關系到教學目標的達成,教學重難點的突破,而先做后教,先做后學,教和學均以做為前提,直接影響到語文課堂的高效與否。
三、嘗試解放,走出課堂
在師生懷著濃厚的興趣進行小學語文學習之后的第三個月,課堂曾一度陷入了異常沉悶的氣氛。于是,我及時采用了“摘蘋果”、“傘兵跳傘”、“模擬登山——爬字母、音節(jié)樓梯”等游戲形式復習鞏固、學習拼音,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學習漢語拼音的熱情,拼音教學得以順利進行??蓪W生的拼音學得沒有以前扎實。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學生的聲母學得不錯,不帶調的韻母也普遍看好,可就是無法認讀帶調韻母,以致于無法拼讀音節(jié)。最后,我讓學生“挑讀帶調韻母卡片”。雖然在學習伊始,我也讓孩子們動手自制字母卡片、音節(jié)卡片,教師更是身體力行。然而課堂上難以操作,效果欠佳,最后流于形式,甚至不了了之。在及時調整了課堂結構之后,我讓學生集中精力動手制作每個韻母的四聲卡片,再讓他們在每節(jié)課上自己挑讀帶調的字母卡,同桌互挑、互讀,小組比賽挑讀,回家自挑字母卡并反復拼讀。
因為以學定教,更因為嘗試著解放了孩子的雙手、眼睛、嘴巴和空間,使他們動手又動腦,還有了一些空閑時間消化所學。所以化難為易,寓教于樂,拼音教學事半功倍。
四、踐行解放,開放課堂
陶行知先生的“六大解放”打破了以往相對沉悶的課堂氣氛。在倡導“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感悟”的今天,一些課堂上動態(tài)生成的資源活躍了教與學的氛圍,給課堂注入了生機。
《毽子里的銅錢》是北師大版四年級上冊的一篇美文。在學習第四自然段時我先引讀,“老人愣愣地望著她家的那扇門;我呢,愣愣地望著老人”,而后問道:“二嬸明擺著是要貪小便宜,老人為何不追上前去,把烤山薯要回來的呀?他為什么沒有這么做?從中你能體會到老人是個什么樣的人嗎?”當時,學生只能回答出老人是個善良、慈祥的人,無法體會到老人的純樸,于是我讓三位同學當場表演,林疊峰扮二嬸,陳靖坤扮老人,唐文淵當觀眾。沒想到課堂竟出現(xiàn)了一個小小的高潮——
只聽“二嬸”(窮兇極惡)道:“不就是個銅板嘛,別那么小氣了,改天再還你!”“老人”(愣了一會兒,說起話來竟有點口吃):“不……不行啊,我這是小本生意,要虧本的!”(沒想到“二嬸”表演得活靈活現(xiàn),你看她還有理了,)只聽她(撒潑)道:“你這人怎么這樣?又不是不給你,下次給就是了!”(全班笑。)“二嬸”說完扭頭就想往屋里走。觀眾:“你這女人別走,要走也得把錢留下!”“二嬸”稍稍愣了一下,馬上狡辯道:“他,他的稱有問題!”(師:好一個靈牙利嘴的市井女人?。┯^眾見“二嬸”走了,而老人卻愣愣地望著她家的那扇門,絲毫沒有追上去的意思,急得直叫喚:“老人家,快,快追上去把她的烤山薯要回來,別賣給這個女人!”(全班一陣嘩然。)
聯(lián)系下文,同學們終于深切地體會到了老人那顆純樸、善良的美好心靈。他寧愿自己不快樂,也不愿意追上前去。通過短暫的討論,學生不難明白,如果老人真的追上前去,理虧的將是二嬸,而事實是,老人并沒有這么做!通過朗讀句子,學生再一次感受到了老人那美好的心靈。因為一改以往一味講讀的模式,放手讓學生表演,既激發(fā)了學生繼續(xù)學文的興趣,又促進了他們多方能力的展示——動態(tài)的課堂,成為學生自主感悟的課堂。
(責任編輯:左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