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好
人們對“小說”的認識隨時代發(fā)展而不斷變化,“小說”在古籍目錄學中的變化展現(xiàn)了人們文學思想的演變。目前從目錄學角度研究小說的論文,多是針對小說觀念的演變來展開討論,對古籍“小說”編目與文學觀念之關系則缺乏關注。本文擬從古籍 “小說”目錄的變化入手,探討“小說”編目背后的文學意識。
“小說”一詞,源見于《莊子·雜篇·外物》:“飾小說以干縣令,其于大達亦遠矣。”[1]此處所言“小說”與當今的認識有較大的區(qū)別。至兩漢時,桓譚曰:“小說家合殘叢小語,進取譬論,以作短書,治身理家,有可觀之辭?!盵2]桓譚指出了小說短小瑣屑的特點,并且用取譬喻作短書的方式,達到治身理家的目的,在一定程度上已表明小說的文體意義。小說第一次在正史中出現(xiàn)是班固的《漢書·藝文志》(以下簡稱《漢志》),書中小說家類的小序云:“小說家者流,蓋出于稗官,街談巷語,道聽途說者之所造也?!盵3]1745班固在此類目下著錄小說家書目15種,作品1380篇,自此“小說”一詞開始被作為文體或者書體的代稱。
中國傳世文獻源遠流長,且數(shù)量龐大。而治書之學若版本、目錄、??钡纫喔裢獍l(fā)達,其中又以目錄學為依歸。目錄學中對各種不同書籍的分類編排,無不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人們思想觀念的演變而或大或小地發(fā)生著變化。因此,小說在目錄學中的改變也就能從一個角度很好地反映出人們文學觀念的變遷。
《漢志》是我國現(xiàn)存最早的目錄學著作,作者班固是在劉向、劉歆父子《七略》基礎上刪改而成書,故其總序云:“今刪其要,以備篇籍?!盵3]1701《七略》今雖已亡佚,但仍可從《漢志》中窺其原貌。其中《諸子略》下分10個類別,依次為儒、道、陰陽、法、名、墨、縱橫、雜、農、小說。此10家基本上包涵了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各種學術流派,小說列于末位,共包括15種書?!稘h志》對小說的著錄方式是書名、卷數(shù)及附注,只有《待詔臣安成未央術》和《百家》無附注。班固通過作附注的方式對小說內容進行簡要介紹和揭示,例如“《伊尹說》二十七篇。其語淺薄,似依托也。”“《鬻子說》十九篇。后世所加?!薄啊稁煏纭妨?。見《春秋》,其言淺薄,本與此同,似因托之?!薄啊吨芸肌菲呤?贾苁乱病!薄啊肚嗍纷印肺迨咂9攀饭儆浭乱??!薄啊端巫印肥似?。孫卿道宋子,其言黃老意?!盵3]1744這些書籍今雖已亡佚,但班固篇后附注有助于我們對當時的“小說”觀念的了解。
《漢志》著錄的小說家類15篇中,有后世依托者,有記雜記古事者,有記道家意者等。今天看來,著錄似乎有些雜亂無章,說明班固當時并無今天之文學觀,其對“小說”的分類標準似乎也不同一。而《漢志》中有諸子十家,“小說家”一類列于九家之后,而《諸子略》序云:“諸子十家,其可觀者九家而已。 ”[3]1746這表明,班固在“獨尊儒術”和漢賦大行其道的時代環(huán)境中,自身思想尚有一定局限性,對小說較為輕視,同時也反映出漢代文史哲不分的現(xiàn)實,以及人們文學觀念上的綜合性及含混性,此時的“文學”仍含有學術的意義。
魏晉南北朝時期,劉宋王儉的《七志》,梁阮孝緒的《七錄》,西晉荀勖的《晉中經(jīng)簿》,東晉李充的《晉元帝書目》是四部非常有代表性的目錄學典籍。對它們的分類方法及“小說”在其中的位置進行研究,能為我們理解這一時期人們的文學觀念提供一個較獨特的視角。
王儉的《七志》現(xiàn)已亡佚,根據(jù)梁阮孝緒的《七錄序》和《隋書·經(jīng)籍志》的記載,他是繼承劉向、劉歆的分類體系并有所發(fā)展,其中諸子志記今古諸子。阮孝緒的《七錄》亦亡佚,而《七錄序》保存了下來,據(jù)其記載,小說部被置于子兵錄。此兩部書均以“七分法”為書籍分類。到荀勖的《晉中經(jīng)簿》第一次按照甲乙丙丁的順序將書籍分為四類,是為四部分類法的雛形。而小說家作為諸子家的一部分被列入乙類。李充的《晉元帝書目》仍以甲乙丙丁分為四部,但是乙、丙相當于荀勖的丙、乙,即史書上升到第二位,子書降到第三位,小說家也隨之降至第三類。自此,四部的格局基本確定,但仍稱為甲、乙、丙、丁。直至《隋書·經(jīng)籍志》才開始使用經(jīng)、史、子、集的稱謂。
魏晉時期,詩、賦、散文等全面繁榮,這一情況刺激了人們對文學的反思,被魯迅先生稱為“文學的自覺時代”。小說作為諸子家的一類在目錄書中隨著子部的變化而發(fā)生著變化,反映了當時人們對文學的思考日趨深入,已經(jīng)開始給文學著作和學術著作進行不同的分類,文學典籍逐漸擺脫對經(jīng)、史、子的依附,漸趨獨立。
隋唐時期目錄學成就已十分突出,官修書有《隋書·經(jīng)籍志》、《舊唐書·經(jīng)籍志》、《新唐書·藝文志》,私修目錄有陳振孫的《直齋書目解題》、晁公武的《郡齋讀書志》等等。
《隋書·經(jīng)籍志》(以下簡稱《隋志》)的小說觀念承襲《漢志》而來,著錄小說增至25種,說明小說這一文體的日益興盛。其小說家類的序云:“小說者,街說巷語之說也。”[4]但《隋書》的修撰距班固已有500年之久,在這漫長的歷史時期中,受文壇復古思想的影響,人們的文學思想有由明晰又趨綜合的傾向?!杜f唐書·經(jīng)籍志》著錄小說14種,中有:“四部者,甲、乙、丙、丁之次也?!繛樽樱漕愐皇兴模骸旁恍≌f家,以紀芻辭輿誦?!盵5]其與《隋志》中著錄的小說種類并無太大區(qū)別,故將二者放在一起討論。
《隋志》所記小說類內容的龐雜程度并不亞于《漢志》,此種情況在《舊唐志》中也沒有大的改觀。但值得注意的是,兩部志書中專門記載人物逸聞趣事的作品占了一大部分。比如,劉義慶的《世說》專門記述魏晉時期士族人物的玄虛清談和奇特行為,并被后人看作是中國文言小說的杰出代表[6]。對此,人們的認識并不一致,但筆者同意魯迅先生將《世說》作為志人小說的意見。其他如《郭子》《笑林》皆是記載人物的奇言瑰行,都帶有明顯的敘事色彩。魯迅先生所言:“記言則玄遠冷雋,記行則高簡瑰奇”[7]即是十分準確的概括。至于漢前的小說《隋志》只存《燕丹子》一種,《舊唐志》也僅存《鬻子》《燕丹子》兩種,其他皆無著錄?!堆嗟ぷ印酚浭鍪茄嗵拥づ汕G柯刺秦的故事,雖源于史書紀實,但情節(jié)曲折,有很高的敘事性和虛構性。
《新唐書·藝文志》著錄的小說種類大幅增加,共有123種。表明經(jīng)過唐傳奇的繁榮之后,人們對小說的認識逐漸明晰。被《隋志》《舊唐志》列入史部,后世學者稱之為“志怪小說”的書,如《述異記》《搜神記》《神錄》《幽冥錄》《齊諧記》《續(xù)齊諧記》等皆已轉至小說類目之下。這一時期,文學觀念在復古中仍有新變。表現(xiàn)在目錄學中,即是對小說的分類更注重其故事性和虛構性,開始區(qū)別于史傳紀實文學。但遺憾的是被視為古典小說走向成熟的唐傳奇在《新唐書·藝文志》中并沒得到很好的體現(xiàn),僅僅著錄《白猿傳》一篇而已。洪邁在《容齋隨筆》云:“唐人小說,不可不熟,小小情事,凄婉欲絕,洵有神遇而不自知者,與詩律可稱一代之奇[6]。魯迅又曰:“小說亦如詩,至唐代而一變,雖尚不離于搜奇記逸,然敘述宛轉,文辭華艷,與六朝之粗陳梗概者較,演進之跡甚明,而尤顯者乃在是時則始有意為小說?!盵3]1745不同時代的兩位學者對唐小說即唐傳奇的評價都如此之高,從文獻目錄學的角度似乎并不能得到很好的印證?!稘h志》與《隋志》小說家類序論中,都引用《論語》中子夏的話:“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致遠恐泥,是以君子弗為也?!薄稘h志》中更有“如或一言可采,此亦芻蕘狂夫之議也?!盵8]“小道”謂百家眾技,是對儒家教義以外的學說的一種蔑稱??梢姟靶≌f”發(fā)展至唐宋,人們對它的認識雖有所改觀,其地位卻并未有多大變化。此時人們仍拘泥于文籍的紀實性、傳道性和實用性,對小說這一文體的故事性、娛樂性認識不足。
宋代私家目錄發(fā)達,試以晁公武《郡齋讀書志》和陳振孫《直齋書目解題》說明。在此兩部私家著述中,晁、陳二人基本上把志怪傳奇類都放在了小說類之下,并在其后進行簡要介紹,以說明該書的性質。《晁志》中載《博異志》云:“志怪之書也?!迸徼櫋秱髌妗贰八浗陨裣晒肿H事”[9];《陳錄》中《酉陽雜俎》“所記故多譎怪其標目亦奇詭”;《樂善錄》“多因果報應之事”等等[10]。這些這里反映二人對小說分類的謹慎性以及意識上的超前性。但是,他們也把一些筆記之書及家傳、語錄列在小說之下。
綜上可知,雖然這一時期史志中記載的小說類仍顯得混亂,但已經(jīng)重點關注那些具有虛構性和娛樂性的作品,并將其歸入小說一類,說明人們已經(jīng)把文學作品和史學分開看待,其文學觀念在復古中仍向前發(fā)展。
元明清時期,《宋史·藝文志》有小說359種,《明史·藝文志》有小說127種,《四庫全書總目》的小說著錄則更多,它們是這一時期對小說進行分類的杰出代表。而《四庫全書總目》作為中國古代目錄學的集大成者,下文重點對其中的小說著錄狀況進行討論。
《四庫全書總目》將小說家類仍歸入子部,但列于釋、道兩家之前,而且分類更為細致,著錄書籍更加豐富。其中對小說類又細分為雜事、異聞、瑣語三子目。其一敘述雜事,其一記錄異聞,其一綴輯瑣語。這些都突出了“小說”的虛構性、娛樂性和故事性,具體如下:雜事包括《西京雜記》6卷;《世說新語》3卷;《朝野僉載》6卷;《唐國史補》3卷等。異聞包括《唐語林》8 卷;《過庭錄》1 卷;《玉照新志》6 卷;《山房隨筆》1卷;《水東日記》38卷等?,嵳Z包括《山海經(jīng)》18卷;《穆天子傳》6 卷;《神異經(jīng)》1 卷;《漢武故事》1 卷;《搜神記》20卷,《江淮異人》2卷,《太平廣記》500卷等。漢前的《燕丹子》被置于存目一第一篇。這一分類或許是受到明代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對小說分為六小類的影響。
小說著錄駁雜的局面至《四庫全書總目》有了較大改變:許多小說篇目被從史傳中區(qū)分出來,整齊劃一地歸入了子部小說類。例如:把一批原屬于雜史類的《大唐新語》《國史補》《大唐傳載》《明皇雜錄》以及原屬于道家類的《神異經(jīng)》《海內十洲記》《漢武內傳》《漢武帝洞冥記》等書搜歸入到小說家,這無疑是小說目錄學上的一種進步。
但這并沒有從根本上改變小說的地位?!端膸烊珪偰俊ぷ硬靠傂颉罚骸鞍薰偎?,其事末矣,用廣見聞,喻博弈,故次以小說家。”[9]在子部小說家類又進一步闡述:“……班固稱小說家者流蓋出于稗官,如淳注謂王者欲知閭巷風俗,故立稗官,使稱說之。然則博采旁搜,是亦古制,固不必以冗雜廢矣?!盵10]這些都說明四庫館臣對小說仍是從其實用性和社會教化的功利角度出發(fā)而進行定位,體現(xiàn)了正統(tǒng)的文學思想。對明清風行的白話小說,尤其是作為杰出代表的幾大名著,《四庫全書總目》竟只字未提,表明四庫館臣并未有當今的文學觀念,在其意念中,文學應該是集藝術性和實用性為一體的,而純娛樂性的“小說”似乎并未為其所重。
通過以上的論述,我們看到小說在古人心目中的地位一直不是很高,始終被認為是稗官野史,不能得到正統(tǒng)觀念的認可。然其獨立性及類別數(shù)量愈到后世愈突出,人們對其分類、認識也日益深入,趨于合理,這正是中國古代文學觀念向前發(fā)展的結果。
[1]楊柳橋.莊子譯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323-332.
[2]《文選》卷三十一[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453.
[3]班固.漢書.唐顏師古注[M].北京:中華書局,1975.
[4]魏征,等.隋書.北京:中華書局,1975:1012.
[5]劉昫.舊唐書.北京:中華書局,1975:1963.
[6]魯迅.中國小說史略 [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8:61,71.
[7]黃霖,韓同文.中國歷代小說論著選[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64.
[8]中華書局編輯部.宋元明清書目題跋叢刊:宋代卷第二冊;袁本昭德先生郡齋讀書志:四卷、附志一卷、后志二卷、考異一卷[M].北京:中華書局,2006.
[9]永瑢等.四庫全書總目[M].北京:中華書局,1981:679,1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