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語文教材應凸顯實踐性特征

2013-08-15 00:53:01黃朝霞
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學報 2013年2期
關鍵詞:人教版語文課程課文

黃朝霞

(湖南第一師范學院,湖南長沙 410205)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以下簡稱《語文課程標準》)在“課程的基本理念”部分中指出:“語文是實踐性課程,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yǎng)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語文課程是學生學習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因而應該要學生多讀多寫,日積月累,在大量的語言實踐中體會,把握運用語文的規(guī)律。[1]”《語文課程標準》中這段話,對于編寫一套科學的語文教材,無疑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從這段話中,我們可以引申出以下觀點:

其一,語文課程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實踐性強。因此語文教材必須充分體現這一特點,堅持以學生的語文實踐活動為主線,凸顯語文課程的實踐性特征。

其二,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是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所謂“語文實踐能力”,即《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的“具有適應實際生活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闭Z文教材應該把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作為核心目標和核心價值。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一樣,都擔負著培養(yǎng)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重任。培養(yǎng)人文素養(yǎng)與培養(yǎng)語文能力,是共性與個性的關系,學科課程既要關注共性,又要把自身的獨當之任作為核心目標,否則學科將失去自己的特點和存在的意義。

其三,培養(yǎng)語文能力的主要途徑是語文實踐。培養(yǎng)語文能力有多種途徑,如聽老師講問,看別人示范,自身實踐等。比較而言,學生自己參與語文實踐活動是基本途徑,而其他只是輔助的手段。因此,教材應為學生提供語文實踐的廣闊平臺與空間,應精心設計適量的語文實踐活動。

其四,要在語文實踐中掌握學習語言特別是運用語言的規(guī)律。學習語言是有規(guī)律可遁的,這種規(guī)律是在語文實踐中掌握的。教材在提供語文實踐活動依據的同時,應引領學生掌握學習語文的基本方法和規(guī)律。

用以上觀點來審視現有的小學語文教材,就會發(fā)現,我們的教材雖然較以往的教材有較大改進,但還存在諸多缺陷。現結合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小學語文實驗教材(簡稱“人教版課標教材”),作一些具體分析,并就語文教材如何凸顯實踐性特征提出一些建設性設想。

一、語文教材要設定明確的語文實踐活動目標

教材的編寫,應以課程《語文課程標準》為基本依據。以《語文課程標準》為依據,首先必須全面準確落實課程目標。

(一)全面落實學段目標

《語文課程標準》已為語文學習擬定了總目標,并且分低段、中段、高段擬定了具體的學段目標,形成了一個由易到難、螺旋上升的目標體系。教材編寫,無疑要圍繞這樣的目標體系來選定課文,構建框架。

現有的人教版課標小語教材,在這方面已經作出了很大努力,但還有較大差距?!墩Z文課程標準》中擬定的學段目標,不少項目在教材中未能體現或未能充分體現。如關于標點符號的學習,在《語文課程標準》低、中、高三個學段,均有具體明確的要求,如高段,《語文課程標準》要求“體會頓號與逗號、分號與句號的不同用法”,然而在人教版課標教材中,卻看不到任何關于頓號與逗號、分號與句號不同用法的練習設計,能看到的只有兩則關于標點符號的故事,故事中也沒有包括頓號與分號的內容。可以說,標點符號這一項,在人教版課標教材中,幾乎是一個空白。又如速讀,《語文課程標準》對小學高年級學生提出了如下要求:“默讀有一定的速度,默讀一般讀物每分鐘不少于300字?!蹦x速讀的培養(yǎng)是高年級閱讀的重點目標之一。朗讀也很重要,但《語文課程標準》對朗讀的要求,低年級重在“學”,中年級重在“用”,高年級重在“能”。小學高年級的教學,默讀要重于朗讀;而默讀中的速讀是一項新的要求,更應著重關注??墒俏覀儾殚喠巳私贪嫘W五年級的上下兩冊教材,共56篇課文中要求“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達22篇,而要求速讀的課文只有一篇,速讀訓練處于可有可無的狀態(tài),這不僅與《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不相吻合,與國際上許多發(fā)達國家重視速讀訓練的狀況也背道而馳。其他如《語文課程標準》要求高年級學生能“推想”詞語的意思,學會“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了解文章的說明方法等,在教材的設計中均處于僅僅訓練一兩次就告結束的狀態(tài)。

語文教材應全面落實《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的總目標和學段目標,切不可顧此失彼,重此輕彼。把握不同學段的教學重點,全面落實學段目標,是開展語文實踐活動的前提。教材對一些重要目標的達成要作整體設計,既要多次重復,又要螺旋上升,形成科學序列。

(二)凸顯語言學習目標

學會理解與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是語文教學的獨當之任,是語文學習的核心要求。語文教材應該在每篇課文的設計中擬定語言學習目標,這是天經地義的,也是毋庸置疑的。然而,縱觀人教版的語文教材,不少單元提示或課文前的學習提示,竟無語言學習要求。如四年級上冊第六組的單元提示:

愛,是人類最美好的情感;愛,使人間充滿溫暖。古今中外流傳著無數頌揚人間真情的故事。讓我們隨著本組課文的學習感受人與人之間純真的感情,體會互相關愛帶來的快樂和幸福。我們還要由課文內容想開去,了解發(fā)生在身邊的動人故事;學著關心、幫助他人。

從這樣的單元提示中,我們看到的只有“關愛他人”,而沒有任何語言學習要求。四年級下冊的第七組、第八組單元提示,也與此大同小異。

教材中略讀課文的文前提示,也大都沒有學習語言的要求。如五年級上冊共28篇課文,其中略讀課文14篇,占50%。凡略讀課文,教材只設計了文前提示,再無其他體現編寫意圖的設計。這14篇略讀課文的文前提示,有簡單的語言訓練要求的僅5篇,其余9篇只有理解內容的要求,而無學習語言的要求。沒有語言學習要求的略讀課文占64%,如馮驥才先生寫的《珍珠鳥》一文,是一篇十分精美的文章,編入教材后,文前有這樣的提示:

從人和珍珠鳥的交往中,我們又能獲得哪些啟示呢?讀一讀下面的課文,想想“我”是怎樣得到珍珠鳥的信賴的;結合生活實際,和同學交流對“信賴,往往創(chuàng)造出美好的境界”這句話的體會。

教師備課時,面對這樣的課前提示,會產生疑惑:學習這篇課文,只要引導學生懂得文中的道理就可以了嗎?從語言學習方面,特別是表達方面,不可以獲得“啟示”嗎?這樣的提示,對語文教學會產生誤導。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然而教材編寫卻明顯偏重人文,輕視語言,這既是潛意識中“政治第一”的反映,也是“道”駕于“文”的傳統(tǒng)思維習慣使然。烏申斯基說:“一個民族把自己全部精神生活的痕跡都珍藏在民族的語言里?!盵2]的確,語文的情感珍藏在民族語言之中,把情感從語言中抽出,那已經不是語文教材中的情感了。

語文教材應該凸顯語言學習目標。因為學習理解與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是語文學科的獨當之任,別的學科不可替代,也無法替代;何況《語文課程標準》在學習語言方面對低、中、高各段均提出了明確要求,我們有什么理由把語言學習目標擱置一邊呢?語文教材的每個單元提示和每篇課文前的提示,都應該有明確的語言學習要求。并且要求把學習語言與體會情感融為一體,以求言意兼得。

二、語文教材要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語文實踐活動平臺

學母語應該怎么學?我國傳統(tǒng)的語文教育提倡“熟讀精思”,提倡“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西方教育家們同樣倡導以學生的自主學習活動為中心。皮亞杰說:“從事活動是能力發(fā)展的基本途徑”。[3]夸美紐斯說得更具體:“一切語言通過實踐去學比通過規(guī)則去學來得容易。”[4]我國現代許多學者也持這一觀點。鐘啟泉先生指出:“母語學習是伴同生活進行的?!蹦呶腻\先生說:“語言的本質在于使用,因此給予實際經驗特別重要?!比魏我环N能力只能在實踐中形成和發(fā)展。同樣的道理,學生的言語能力必須在他們自己的實踐活動中才能形成和發(fā)展[5]。這些觀點,與語文課程標準關于語文課程實踐性的論述完全一致。

語文教材的編寫,要立足于學,為學生的學服務。語文教學,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學生語文實踐活動的教學。學語文,靠的是學生自己多讀、多背、多聽、多說、多寫、多積累,在大量聽說讀寫的實踐活動中形成語感,掌握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規(guī)律。教材要為學生提供語文實踐的平臺和空間?,F有的語文教材已經注意到語文實踐活動的設計。如人教版語文教材,在精讀課文后一般設計了朗讀、默讀、背誦、思考、討論、抄寫詞句、小練筆等實踐活動。但在這方面仍然存在較多的問題,主要表現在:

第一,活動設計缺乏層次感。如關于朗讀課文,從一年級起要求“朗讀課文”,或“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到六年級還是“朗讀課文”或“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六年時間,除了朗讀的內容不同以外,朗讀的要求基本沒有變化,設計形式單一,難于激發(fā)學生參與朗讀的興趣。默讀課文,在《語文課程標準》中低、中、高三段的要求是不同的,低段要求學習默讀,中段要求初步學會默讀,做到不出聲,不指讀。高段要求有一定的速度,然而這些要求在教材中大都變成了“默讀課文”,六年不變?;顒釉O計缺乏層次,是教學效率不高的一個重要原因。

第二,活動設計大都未形成具體過程。教材中多數語文實踐活動的設計,過程都十分簡單、籠統(tǒng),缺乏操作性。精讀課文的活動設計大都為“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對某個問題你怎么看”;略讀課文的活動設計往往只有“默讀下面的課文,想一想某個問題怎么回答”。面對這種籠統(tǒng)的“六年一貫”的活動設計,師生都覺得困惑。

第三,動筆的實踐活動太少。如四年級上冊共28篇課文,有動筆活動設計的只有14篇課文,其中9篇只有抄寫句子;其余14篇課文,完全沒有動筆活動的設計?!安粍幽蛔x書”。學習語文,動筆的活動不可或缺。

第四,語文實踐活動的量嚴重不足。實踐活動的設計要有一定的量,師生才有選擇的余地。我國香港及臺灣地區(qū)的語文教材,課文篇幅與課文后的活動設計篇幅之比,大都為1:1或1:2,即實踐活動的設計篇幅與課文篇幅大體相當。而人教版小語教材的比例大都為3:1或4:1,語文實踐活動設計的篇幅遠遠少于課文篇幅。人教版小語教材精讀課文后的活動設計,一般為每文3-4題,而學生學習精讀課文的時間為每次2-3課時。這樣,教材提供的實踐活動平均每課時只有1-2個,師生不僅沒有選擇余地,而且導致語文教學不得不在理解課文內容上不斷深挖細究,學語文成了學課文。

語文教學,歷來有兩種形態(tài),一種是以教為中心的教學形態(tài),教師不斷地講問,學生被動地應答;另一種是以學為中心的教學形態(tài),即在教師引領下,學生充分地自主學習。與此相聯系的語文教材,也有兩種形態(tài):一種是以文選型為基本特征的語文教材,它與范文講解的教學方法相匹配,帶有強烈傳遞教學材料的性質,學生很難作為聽讀寫的主體參與實踐活動。另一種是以活動型為基本特征的語文教材,它雖然同樣有文選,但側重于學習者語文實踐活動的設計。要實現教學從以教為中心向學為中心的轉變,首先必須實踐教材由“文選型”向“活動型”的轉變。

活動型教材,要突出“活動”二字,從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學段特點出發(fā),精心設計學生語文實踐活動。

(一)語文實踐活動的設計,應含蓋以下因素

1.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和學習內容

確定學習目標應以《語文課程標準》為基本依據,將《語文課程標準》擬定的教學目標落實到各個年級、各冊的教材、各個單元以及各篇課文的學習之中。在確定目標的基礎上,應擬定具體的學習內容,如學習哪些字詞、把握哪些句子,著重讀好哪些段落、背誦哪些課文。領悟什么表達方法等等。語文教材如果沒有設定具體的教學內容,那么,師生就會誤以為課文內容就是教學內容,就會導致“教學課文內容”的現象永無休止。

2.要形成相對獨立的學習板塊和學習過程

語文教學是分課時進行的,每課時由若干個學習板塊(一般為2-4個)構成。教材設計宜采用板塊式結構,以利于學生自主學習。每個學習模塊,除了應有相對獨立的學習目標,學習內容設計之外,還應有具體的學習過程設計。

怎樣圍繞學習板塊設計學習活動的過程,現舉數例如下:

如低年級學生朗讀課文,可以有如下過程設計:

(1)朗讀課文,把課文讀流利;

(2)劃出課文中的長句,多讀幾遍;

(3)讀長句需要適當的停頓,用豎線表示什么地方需要停頓;

(4)與同學交流是否把長句讀流利了。

這樣設計,不僅學習目標、學習內容明確集中,而且形成了一個具體學習過程,這個學習過程是以學生的自覺學習為基本特征的。

又如中年級默讀課文,可以有以下過程設計

(1)默讀全文,學會邊讀邊提出問題;

(2)在有疑問的地方打上問號,或在旁邊批上一句話;

(3)與同桌交流你的問題;

(4)把不能解決的問題向全班同學提出,引起討論。

這樣的過程設計,立足于默讀能力的培養(yǎng),立足于引領學生自主學習,并且形成了一個完整的學習板塊。

再如高年級領悟課文的表達方法,可以有如下過程設計思路:“讀課文,發(fā)現表達的秘密——呈現同類文章,比較表達的異同——設計寫作情境,仿寫,在寫中運用某種表達方法”,這樣可以形成一個完整的讀寫結合的學習過程。

還如學習詞語,可以有如下過程設計:劃出課文中有關詞語——查字典或聯系上下文理解有關詞語——設計新的語境填寫有關詞語。成語多的課文,可讓學生劃出成語、理解成語、抄寫成語,然后做成語接龍或猜成語的游戲。

總之,過程設計必須目標集中,立足于學習,形式多樣,富有情趣,并有一定的操作性。這樣,才能形成以學生自主學習為特征的學習板塊。

3.要滲透語文知識、學習方法和學習策略的指導

教材的設計,要有知識的引領,有學習方法和學習策略的滲透。小學生可以也必須學習一些簡要的語文知識。如“一”字在不同語境中如何讀音,兩個三聲連在一起如何讀音,什么是名詞、形容詞、動詞,以及基本句式、基本修辭手法、常用文體知識、常用標點知識等,小學生應該大體掌握,這有利于學生對漢語言形成規(guī)律性認識?,F有的教材,完全忽視知識的教學,是不妥當的。

學習方法方面,《語文課程標準》有明確要求,但人教版教材中,極少看到學習方法的引領。如怎樣朗讀、怎樣默讀、怎樣速讀、怎樣背讀,在六年的重復學習中沒有任何方法提示和規(guī)律總結,學生的學習常常給人原地踏步的感覺。

教材對語文知識的學習和學習方法、策略的引領,要作整體設計,有機地滲透在語文實踐活動之中,以利于提高學習效率。

三、語文教材要為學生提供探究的空間

有效的語文教學活動,不可單純依賴記憶、模仿與簡單重復,而要形成學生主動參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過程,并在過程中把握語文學習的規(guī)律。

人教版課標教材在這方面已作出努力,如在課文后普遍設置了一些開放性的問題,在綜合性學習中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但整體來說,教材的探究性較弱,學生探究的積極性很難被激發(fā)起來。

試舉一例。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精讀課文《跨越海峽的生命橋》,課文后有這樣幾道練習思考題:

1.我要有感情地讀一讀課文。

2.課文講述的事情很感人,我想和大家說說自己的感受。

3.我們來想象一下,如果有一天小錢和那位捐骨髓的臺灣青年相遇了,他會對臺灣青年說些什么。

以上三題,第1題朗讀課文,千篇一律的題目,無探究性可言;

第2題讀后說感受,不僅“千文同一問”,了無情趣,而且沒有形成學習層次;第3題本可以形成探究過程,但又只限于“說些什么”,思維的空間太窄。

諸如以上設計,在人教版教材中隨處可見。它雖然簡約,但是太簡單,太籠統(tǒng),問題設計缺乏挑戰(zhàn)性,也未形成探究過程,難以激發(fā)學生的閱讀欲望。

教材要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足夠的探索和交流的空間,以利于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下面試從字、詞、句、篇、點、習作幾個方面入手,提供探究型設計的若干思路。

1.學生字

人教版教材的生字學習主要采用“隨文識字”的辦法,即在課文后列出要認要寫的生字。從一年級到六年級,生字的呈現均采用在課文后列生字表的形式,呈現形式單一,沒有形成學習過程??煞裨谏直碇笤O計一些過程性練習,如發(fā)現偏旁相同的字,了解偏旁與字義之間的關系;找出與生字相似的形近字,比較異同;出示多音字,比較讀音;設計生字謎語讓學生猜一猜……這樣可以把生字學習變得生動有趣。

2.學新詞

詞的理解、積累和運用,是小學各學段的重要目標之一。教材應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并在適當的語境中運用詞語。比如《新型玻璃》一課,文中的“安然無恙”、“藕斷絲連”、“冬暖夏涼”等詞,就很值得一學。教材可按“劃出文中的成語”、“查字典弄懂成語中關鍵字的意思”、“聯系上下文讀懂詞語”、用詞說句或寫句的思路,設計一個探究性練習。這樣從理解到運用,符合學習語言的基本規(guī)律。溫家寶總理曾到一所小學聽一位教師教這篇課文,課后提出了如下意見:“表達、用詞、口語、習作的訓練還可以加強一點。要告訴學生,一個事物,為什么這么表達,用你自己的話怎么表達?還有些詞語的運用,可以講得更寬一些,就像‘藕斷絲連’這個詞,是一種形象的比喻,可以用在這里,也可以用在其他地方?!睖乜偫淼脑挘会樢娧?。我們還可以追問一句:為什么這位教師對“藕斷絲連”這幾個成語教得不到位呢?原因之一是教材沒有這方面的要求和設計;既然教材沒有這方面的要求,那么教師當然也可以不教或教得隨意??梢?,教材的設計和引領,實為關鍵。

3.學句式

英語有900句,漢語中也有許多特殊的句式需要學生掌握。臺灣南一書局出版的國民小學國語教材二年級下冊,其中關于句式的練習,就達近20處。如“我會念句子”欄目下,設計了以下兩組句子讓學生自讀:“只要喊它的名字,它就會汪汪叫兩聲”,“只要明天不下雨,我們就去爬山”,“只要你肯努力去做,就會有收獲”;“如果有人看到,就告訴我好嗎?”“如果有好看的書,請你告訴我好嗎?”“如果你明天不能來,請先打電話通知我好嗎?”前一組為條件復句,后一組為因果關系問句。學生讀多了,對這類句式就會形成規(guī)律性認識。這種句式的練習,在小學各年級的教材中都可以有適當的安排。進入中高年級后,還可讓學生自己去找類似的句子,或自造類似的句子。

4.學段落

現有的語文教材,對段的學習普遍未予重視。如何學好一段話,寫好一段話,對小學生來說,是一項不可或缺的基礎訓練,不可忽視。段的學習主要安排在中年級??蛇x擇一些比較典型的段落,如總分式、并列式、遞進式等段落結構,引導學生反復閱讀,發(fā)現特點,然后仿說或仿寫一段,這樣形成探究學習過程。

5.學篇章

中低年級學篇,重在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高年級學篇,重在領悟課文的寫作順序和表達方法。引導高年級學生領悟課文的表達方法,發(fā)現文章的寫作秘密,從而深入體會文章表達的內涵,并學著運用某種表達方法,是學篇設計一種十分重要的思路。比如五年級的《橋》一課,在懸念設置方面獨具匠心,教材可以把學習懸念設置設計為一個探究學習過程:

品——品讀課文,發(fā)現課文懸念設置妙在何處;

聯——聯系已學課文,想想哪些課文也有類似的懸念設置;

練——設擬一個沒有懸念的語言片斷,讓學生改寫為有懸念的片斷。

這種讀寫結合的訓練,在香港語文教材中比比皆是,而大陸的語文教材相對較少。讀寫結合,許多優(yōu)秀教師在這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教材應盡可能吸收這些經過實踐證明了的行之有效的經驗。

6.學標點

選擇課內或課外一些典型段落,刪去標點,讓學生加上恰當的標點,這種練習具有較強的挑戰(zhàn)性,教材在各學段均可因文而異設計此類練習。當下學生的作文,亂用標點符號的現象隨處可見,這與教材的引導直接相關。

7.學習作

教材中的習作,大都沒有過程設計,也沒有方法指導。用三個維度來衡量,“過程與方法”這個維度幾乎是空白。教材中的習作設計,應盡可能引導學生關注生活,關注自然,關注社會,形成一個“走進生活——觀察體驗——積累素材——下筆成文——修改習作——交流發(fā)表”的過程。小學高年級,每學期宜設計二三次“生活調查作文”,教材可提供生活調查作文的思路和方法指導,讓學生經歷一個探究過程再下筆成文。

四、語文實踐活動設計要有一定的彈性

設計語文實踐活動,要保證每一個學生達到教學的基本要求。同時,由于各地區(qū)、各學校以及學生個體之間存在差異,教材編寫應體現一定的彈性,以滿足不同地區(qū)、不同學校、不同學生的不同要求,使全體學生都能得到相應的發(fā)展。

彈性,集中體現在活動設計的選擇性上?,F行的人教版課標教材,已設置了選擇題,但題量很少。如五年級上冊,共28篇課文加8個綜合練習,一共只設置了5個選擇題,學生幾乎沒有選擇余地。28篇課文中,有14篇精讀課文,一般每篇課文要學兩課時,而課文后的思考練習題平均每篇只有3-4個,平均每課時不到兩題,還有什么選擇余地可言!28篇課文中,還有14篇略讀課文,一般安排一課時學一篇。可是略讀課文只有文前一個簡單的提示,文后沒有任何思考練習,學生花幾分鐘讀完課文之后,不知如何繼續(xù)學習下去,只能一遍又一遍地重復閱讀。教材要有彈性,就要設計數量足夠的層次不同語文實踐活動,為師生的教與學提供選擇的機會。否則閱讀教學就會成為簡單機械的重復。

課文之后的設問,也應有一定的彈性。面對同一篇課文,可以設置不同角度的啟發(fā)性問題,設置不同層次的練習題目。問題難度大一些的,可作為選擇題。

課外閱讀指導應有機體現在教材之中。教材應為學生提供較多的課外閱讀書目,如每文之后或每個單元后附上若干課外閱讀書目供學生選擇。

習作教學的教材同樣要有彈性。每次習作,不宜固定為一個題目、一個話題、一種情境,可以設置多個題目、多個話題、多種情境供教師與學生選擇。有選擇,學生的學習才有主動性可言。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高爾斯基.思維與語言[M]北京:三聯書店,1986.

[3]皮亞杰.心理學與認識論——一種關于知識的理論.[M]北京:求是出版社,1988.

[4]夸美紐斯.教學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170.

[5]倪文錦.語文教育展望[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猜你喜歡
人教版語文課程課文
細讀課文,讓思路清晰起來
背課文的小偷
學生天地(2020年17期)2020-08-25 09:28:54
基于歷史中“人”的歷史敘事——以人教版《清朝君主專制的強化》為例
背課文
新少年(2017年3期)2017-03-23 12:46:52
人教版“兩極世界的形成”商榷
大學語文課程的“思化”品質認識
學習月刊(2016年4期)2016-07-11 02:54:10
項目教學法在小學語文課程中的應用
新人教版《逍遙游》中幾處標點符號誤用例說
語文知識(2015年9期)2015-02-28 22:01:43
語文課程改革深化中的學校擔當
高中語文課程應該更加貼近生活
語文知識(2014年8期)2014-02-28 22:00:33
丁青县| 会理县| 营山县| 田阳县| 山东| 兰西县| 新田县| 合川市| 桐城市| 平江县| 商洛市| 临汾市| 天台县| 双桥区| 南宁市| 安岳县| 麦盖提县| 巴青县| 商都县| 黑龙江省| 北票市| 靖州| 连平县| 姜堰市| 肃南| 井冈山市| 梅河口市| 阿图什市| 璧山县| 瑞安市| 罗甸县| 扬中市| 陇西县| 栾川县| 青铜峡市| 瑞安市| 周至县| 天祝| 加查县| 南宁市| 平顶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