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紅梅
摘 要:在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學困生為什么會越來越多,結合教學實際,主要從學困生自身的情況討論了其形成的原因,及如何對數(shù)學學困生進行轉化的一些嘗試。
關鍵詞:學困生;成因;轉化措施;家訪
由于九年義務教育的普及,使得所有的小學畢業(yè)生都無條件地升入初中學習,由于學生個體差異、初中教材內(nèi)容的加深、教學要求的提高、學習方式方法的改變、外界因素的干擾等多方面的原因,學生兩極分化的現(xiàn)象特別嚴重。在數(shù)學方面尤為突出,優(yōu)生在不斷減少,學困生在逐漸增多,而且隊伍越來越龐大。如果教師不及時引導,定會導致一系列不良后果。
在任何一個班級中,數(shù)學學困生在一個班級中所占比例雖然較小,但影響甚大。如果不及時改變對數(shù)學學困生的教育方法,就會直接影響他其他學科的學習,也會影響課堂教學的正常開展,
甚至還給班級、學校、家庭、社會帶來許多不良后果。
由于我校存在許多數(shù)學學困生,他們雖然有著各種不同的家庭背景和認知能力,他們的智商也并不低下,但他們的學習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障礙,久而久之,他們對數(shù)學學習產(chǎn)生了厭倦,對實現(xiàn)自我價值失去了信心,也影響了其他各門功課的學習。特別是在一方面大力倡導素質教育的同時,另一方面高考制度存在的今天,我們?nèi)绾螌W困生進行數(shù)學教學,的確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作為教師,我覺得有責任幫助這些數(shù)學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幫助他們提高數(shù)學學習能力,幫助他們提高學習能力和學習信心,幫助他們建立自信。
因而產(chǎn)生了對學困生的研究的想法。本人著重從以下幾方面加以闡述。
一、學困生的特征
1.難以適應初中生活
由于初中開設的課程和小學相比明顯增多,很多學生會感到學習任務的加重,加上不少學生在小學期間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數(shù)學學習習慣以及學習方法,很難適應初中的數(shù)學課堂,也很難較好地領悟在課堂上所學的知識。
2.缺乏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睂W習興趣是學習活動的重要動力。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睂?shù)學缺乏學習興趣的學生上課如嚼蠟般無味,很難集中精力去聽課,導致惡性循環(huán),最終放棄。
3.學習數(shù)學方法、策略運用不當
這是造成初中數(shù)學學困生的最根本的一個因素。部分數(shù)學學困生學習的自主性差,缺少自主學習的能力,習慣跟隨老師的慣性運轉,依賴性強,學習上缺乏主動。還有部分學生輕視對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學習與訓練,眼高手低,計算能力特別的差,到正規(guī)作業(yè)或考試中不是演算出錯就是中途“卡殼”,得不償失。
二、學困生的成因
主要從家庭、學校、社會三方面考慮:
家長是學生的第一任教師,學生從小就受到家庭教育的影響,有的家長素質較低,無能力對孩子的數(shù)學學習進行輔導;有的則是為了工作或忙于應酬,把孩子扔給爺爺奶奶,甚至是保姆照顧,只管孩子能吃好住好就行,對孩子的學習和心理卻是無暇顧及,這些學生的性格常常表現(xiàn)為自私、以我為主、合作互助意識差,盡管生活條件很優(yōu)越,吃苦精神和學習動力卻越來越不足,厭學情緒也越來越突出,很容易和老師產(chǎn)生對立情緒。
學校教育工作的疏忽或失誤,班級和學校的管理不當,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原因之一,特別是老師方面的原因。
中學生世界觀正在形成,易受外界環(huán)境的影響、干擾,如電子游戲室、網(wǎng)吧、錄像、不健康的書刊、一些不思進取的人等的影響,從而使學生對學習失去興趣和信心,形成學困生。
三、學困生的轉化措施
1.形成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
“無規(guī)矩不成方圓?!遍_學第一天我首先讓學生反復地練習坐姿。成立班委會引導大部分學生參與制訂較為“嚴格”的班規(guī)并要求每位同學記班規(guī),明白哪些是可以做的,哪些是不能做的,教導他們每天都應該怎么做。值日班干部每天做什么、檢查什么。
2.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1)硬性要求,培養(yǎng)預復習的良好習慣
(2)彈性操作,讓學生養(yǎng)成認真作業(yè),認真糾錯的好習慣
(3)獎懲并行,讓學生養(yǎng)成做筆記的好習慣
3.感染調(diào)動學困生的情感因素
(1)在教學中為他們特設一個層次,讓他們學會參與
(2)通過具體學法的指導,讓他們掌握應有的技能
(3)利用學困生出現(xiàn)的思維偏差,鼓勵他們學會拓展思考
4.及時家訪
要經(jīng)常和學生家長進行聯(lián)系,使家長隨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并對家長開展說服工作,要求家長一言一行要起表率作用,創(chuàng)造民主的家庭氛圍,多溝通、多談心,父母與子女之間建立平等和睦的關系,對孩子既不溺愛、放任、有求必應,又不簡單、粗暴、獨斷專行,對子女要求要切合實際,期望值不能過高,以免造成子女的巨大心理壓力,而應培養(yǎng)孩子積極向上、熱愛生活、熱愛學習來激勵學困生的上進心,使他們看到光明的前程。
總之,只要我們在實際教學中認真、細心地引導培養(yǎng),讓學困生也體驗成功的樂趣,讓學困生也抬起頭來,那么我們的汗水注定不會白費的。
參考文獻:
陳家麟.學校心理教育.教育科學出版社,1995-08.
(作者單位 江蘇省灌云縣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