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旖旎 齊書春
摘 要:孤兒,是社會生活中的一個特殊群體。他們可能由于種種原因從小失去了親生父母,從而缺少了來自父母對其健康成長的引導和教育,這使他們的心理發(fā)育與其他同齡人有所不同。隨著年齡的增長,步入初、高中的青春期孤兒通常會產生諸如逆反心理、消極心理等問題。就通過分析孤兒在初、高中時期的心理變化,來探討初高中孤兒心理問題的具體表現(xiàn),并以此提出解決這些問題的相應對策。
關鍵詞:健康教育;初高中孤兒;心理問題
一、初、高中孤兒心理問題的具體表現(xiàn)
1.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是一種固執(zhí)、偏激的思維慣性,它使人無法客觀準確地認識事物的原貌,而采取錯誤的方法去解決所面臨的問題。孤兒由于失去父母之后,社會大眾的關愛與同情使孤兒覺得自己被區(qū)別對待,在人際交往中覺得自己低人一等。通常,這種表現(xiàn)會隨著孤兒年齡的增加越發(fā)明顯,青春期孤兒尤甚。其表現(xiàn)為,在初、高中學校接受教育時,有時候明知道老師的悉心教導對自己的成長有幫助,但由于內心的懷疑和不安感,會對老師產生強烈的對抗情緒。當他們認識到自己的不當言行對他人產生了負面效應時,便會感到一種扭曲的心理快感和滿足感。
2.消極心理
消極心理,是指孤兒對待事物的一種消極反應,主要表現(xiàn)為自卑、孤獨、心理壓抑等等。這種病態(tài)心理如果沒有進行及時有效的疏導,會對孤兒人生觀、價值觀的建立和身心發(fā)展產生極大的不利影響。由于失去父母,一個正常家庭的青少年突然變成無依無靠、無家可歸的孤兒,這種生活劇變導致的心理落差,使他們極容易產生心理失衡,逐漸變得沉默寡言,不愿與其他人接觸。隨著初、高中課業(yè)負擔的增加,學業(yè)和生活中出現(xiàn)的問題持續(xù)累積,在矛盾爆發(fā)時,通常會造成對他人或孤兒自身不可逆轉的悲劇。
3.脆弱心理
如今,在初、高中孤兒心理問題的表現(xiàn)上,日益呈現(xiàn)脆弱化的態(tài)勢。由于沒有父母的陪伴,孤兒在成長過程中會產生茫然感和無助感,情感上非常需要他人的關愛和依賴,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初、高中孤兒在人生觀和價值觀建立的階段中,如果沒有辦法擺脫這種依賴心理,面對多元化和競爭日益激烈的社會環(huán)境,這樣心理不成熟、不健全的孤兒就很難自立自存。
4.孤僻心理
初、高中孤兒由于年齡的增長,內心的負面情感無法表達,久而久之形成孤僻心理。孤僻心理的行為表現(xiàn)是,不愿與有正常家庭的同齡人交往,而傾向于跟自身有類似家庭背景的孤兒交往,認為其與自己同病相憐,以自我為中心,不考慮其他人的感覺,合作意識和協(xié)作能力也很差。
二、對初、高中孤兒心理問題的疏導措施
1.進行心理疏導
心理疏導是處理初、高中孤兒心理問題最具可施行性的途徑和方法。心理疏導基于孤兒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和教育發(fā)展的節(jié)奏而展開,針對不同孤兒的不同心理問題,將其分門別類,既可進行團體指導,又可以針對個體咨詢,具有較強的可施行性。初、高中心理輔導老師應該加強對孤兒心理指導知識的學習和培訓,掌握心理疏導的基本步驟和方法,自覺運用到現(xiàn)實生活的教育教學及工作中去,這樣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初、高中孤兒所產生的心理問題,根源在于其心理發(fā)展過程中日積月累而形成的各種矛盾。心理疏導的目的就在于改變矛盾的沖突狀態(tài),促進矛盾達到和諧統(tǒng)一的境地。
2.引導孤兒換位思考
首先,由于初、高中孤兒已經具備一定的認識能力和學習能力,我們可以通過提高其對現(xiàn)實社會中所產生問題的認識和理解程度,來引導孤兒轉換思考問題的角度和方式,試著從他人的角度來考慮問題,這樣有助于增加孤兒對社會生活的認同感和參與感,加深對自身問題的正視。比如,如果一直從家庭狀況考慮問題,伴隨孤兒的總會是不幸、自卑等消極心理,繼而會產生一系列心理障礙。而如果能從政府、社會福利機構和養(yǎng)父母的角度考慮,比如得到社會關愛,與養(yǎng)父母建立起正常和諧的家庭生活,得到了較好的社會福利,獲得了良好的教育資源等,孤兒通常會獲得幸福、滿足、快樂等積極心理,這有利于他們構建正常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目標。
3.指導孤兒進行正常的社會交往
人際交往在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但對于孤兒來說,他們失去了正常的社會交往環(huán)境。隨著年齡的增長,很多初、高中孤兒都患有交往恐懼癥,不愿意跟陌生人甚至是跟自己熟識的人交流。這一方面是緣于孤兒自身的自卑心理,另一方面則是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缺乏必要的指導。對孤兒的社會交往指導應該因人而異,在對他們進行人際交往的訓練中,實際上也是對孤兒人際交往上負面心理的疏導。
比如,我們可以幫助孤兒正確地認識自我、了解社會,克服恐懼心理,進行正常的人際交往活動。我們還可以通過對孤兒的教育,讓孤兒了解各方面的交往規(guī)范,當孤兒對于“關愛”“友愛”“情愛”等情感有了正確的認知和把握,就很容易融入社會,進行正常人的生活。
初高中時期是心理障礙的初發(fā)期、易發(fā)期和多發(fā)期。在此期間,大部分青少年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心理脆弱、心理障礙等不健康的心理問題,孤兒作為社會大群體中一個特殊的組成部分,他們的心理障礙表現(xiàn)得尤為突出,為了防患于未然,及時糾正青春期孤兒的心理問題,對他們進行正確的引導,需要社會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使初、高中孤兒可以順利完成學業(yè),成為社會的一分子,為社會的發(fā)展和自身的進步作出貢獻。
參考文獻:
[1]穆竟,王藝容,龍文靜.孤兒的社會支持、自我意識與心理健康的研究[J].陜西師范大學心理學報,2011(02).
[2]陳衍,陳慶良.福利院兒童與普通兒童孤獨感和人格特征的比較研究[J].貴州師范大學學報科學版,2002(01).
[3]李國強,鄭力.120名在校孤兒影響學習的心理因素調查研究[J].心理學科,2004(02).
?誗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