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煥榮
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就是根據教材的內容和學生的心理特點,創(chuàng)設一個環(huán)境、一個場景、一種氛圍,使學生能很快進入探究學習的情境中,讓學生在情境中感受學習的樂趣,領悟人生的哲理,開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的潛能,使學生動起來,課堂活起來。課堂教學情境重在于創(chuàng),貴在于新,旨在于效,不僅能使學生更容易掌握數學知識和技能,而且能讓學生更好地體驗教學內容中的情感,使原來枯燥的、抽象的數學知識變得生動形象、饒有興趣,激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欲望,使學生由苦學變?yōu)闃穼W,變被動為主動。
1.創(chuàng)設恰當的問題情境,可以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在《數學課程標準》的總體目標中,明確提出“情感與態(tài)度”的目標,強調了對“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屬于“情感與態(tài)度”的領域,在數學學習中應當充分重視。
在教學中,過去我們經常關注到興趣在學生學習活動中所起的動力系統(tǒng)的功能,因為它影響著認知活動的效率和方式,關系著學生主體地位的發(fā)揮,影響著教學效果。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于學生,“讓我學”不如“我要學”,這些經驗揭示了興趣在教學中的作用。
2.創(chuàng)設恰當的問題情境,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
數學教學要促進學生全面、持續(xù)、和諧地發(fā)展,就既要注重基礎,又要把能力培養(yǎng)放在重要位置,尤其是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它是數學教育的基本目標之一。
數學是一門思維的科學,思維能力不僅指邏輯思維能力,還包括直觀感知、觀察發(fā)現、歸納類比、空間想象、抽象概括、符號表示、運算求解、數據處理、演繹證明、反思建構等思維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是重要的教學目標,尤其是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要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就必須把學生的參與放在重要的位置,注重教學的落實。當前,廣大教師更注重學生的參與,但是這個參與需要真正得到落實,這就需要給學生提供參與的空間和時間,使參與的過程開花結果。
3.創(chuàng)設鋪墊型問題情境。
為學習新的課題內容而設計的鋪墊型情境,以在學生認知結構范圍內的富有啟發(fā)性的常規(guī)問題或已知的數學事實為素材,創(chuàng)設鋪墊型情境。這種情境可為學生提出問題提供有效的啟發(fā),對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開放性有重要作用,此種情境常用于新知識的引入。
例如在學習乘方的時候,可先講述這樣一個故事:古印度有一個宰相治理國家有方,在他退休時國王為表彰他,要滿足他一個要求。宰相提出的要求是國王在棋盤格中上放稻谷,第一格放1粒,第二格放2粒,第三格放4粒,第四格放8粒,然后是16粒,32粒,64粒,等等,一直到64格,他只要棋盤上的稻谷。國王笑他傻,就要這一點稻谷。后來發(fā)現把全國的稻谷給他都不夠。學生的情緒一下子被調動起來,既懷疑,又不知如何入手,那么在學習乘方時注意力自然集中。
新課標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fā)”,在數學概念的引入上,盡可能地選取學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例。注意選取事例不在于數量的多少,關鍵是要貼近學生的認識經歷,能夠反映概念的本質特征。既可以從已有生活經驗正面出發(fā),又可反其道而行之。
4.創(chuàng)設故事情境,激發(fā)學習數學的欲望。
在數學教學中,風趣的故事會使學生在故事中領悟到知識的內涵。如:我講“有理數的加法法則”時,引入了這樣一則故事:在一片森林里,兩只小猴在游玩中發(fā)現了一棵結了很多桃子的大桃樹,便迫不及待地爬了上去,其中一只猴子先爬了3米,又爬了2米摘到桃子;另一只猴子一口氣爬了4米后,不小心滑下了1.5米,好可惜??!請同學們幫我計算一下此時兩只猴子各爬了多少米?另一只猴子還要爬多少米才能摘到桃子?這樣就順利引出了課題,這一情境的創(chuàng)設使學生在聽故事的同時得以與所學知識的內在聯系,在為另一只猴子惋惜的同時,迫切地想知道答案的前提下投入到學習新知識的環(huán)境之中。又如在教學“圓周率”時,穿插我國古代數學家祖沖之的故事,不僅讓學生加深對圓周率的認識,而且培養(yǎng)了學生的愛國熱情,增強了民族自豪感。
5.利用多媒體輔助創(chuàng)設情境。
利用多媒體輔助數學教學能把教學時說不清道不明,只靠掛圖或黑板作圖又難講解清楚的知識,通過形象生動的畫面、聲像同步的情境、悅耳動聽的音樂、及時有效的反饋,將知識一目了然地展現在學生面前。這種情境能有效地使學生領悟數學思想和數學方法,啟發(fā)學生更積極的思維活動,引導學生自己發(fā)現和探索,使學生的學習變得輕松愉快,激發(fā)求知欲望,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探索精神的培養(yǎng)提供良好的環(huán)境。
6.畫龍點睛,創(chuàng)設課堂小結情境。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新課導入、新課講解、課堂練習固然重要,但課堂小結同樣不可忽視。如果課堂小結恰到好處,則可以收到錦上添花的效果,使整個教學過程更加完美。
【案例】在講“垂直于弦的直徑”第一課時,課堂小結只有兩句話。即“本堂課我們學習了一個定理(垂徑定理),發(fā)現了一種方法(作垂直于弦的直徑為輔助線來解有關弦的問題)?!边@樣的小結耐人尋味,寥寥數語,就歸納了本節(jié)課所學的知識,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便于學生掌握數學思想方法。
此外,教師還可以根據教學內容,靈活地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比如利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直觀教學情境;利用類比聯想創(chuàng)設知識遷移情境;利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自主學習情境;通過游戲或競賽的方式創(chuàng)設合作交流情境,等等,讓學生獨立觀察、比較,主動聯想、歸納、類比,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不斷地去感受、去發(fā)現、去交流、去評價,構建起屬于自己的知識體系,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7.創(chuàng)設實驗式的情境。
如軸對稱圖形這節(jié)課的引入,我先布置實驗內容:逢年過節(jié)時,按照國人的習俗,家家戶戶要寫春聯、貼窗花,尤其是碰上喜慶場面,還要張燈結彩,用大紅紙剪一個大大的喜字,貼在醒目處。請問,我們有哪些同學會剪喜字的?下面,我們一起來做一個實驗:全班分成若干小組,由會剪喜字的同學作指導,要求每個同學用剪刀和紙剪一個喜字。
實驗內容布置完畢,教室內熱鬧非凡,同學之間請教的請教、指導的指導,合作交流、動手操作和諧統(tǒng)一,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得到了充分體現。不到5分鐘,全班同學都圓滿完成了實驗任務。
這時,老師及時提出問題:將喜字對折,我們發(fā)現什么現象?從而順利地引入新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