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浩月
(信陽職業(yè)技術學院,河南信陽,464000)
聲樂教學是一種特殊的教育活動,它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學生掌握演唱技巧,還能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藝術的感知能力,激發(fā)學生對于音樂的創(chuàng)作性及表現性,提高學生音樂藝術情操。在傳統(tǒng)的聲樂教學課堂中,教師通常是依靠自身經驗及感覺進行教學,教師在課前需要準備大量音樂磁帶和樂譜圖紙,在課堂上通過邊彈奏邊演唱的方式為學生示范音樂演唱方式。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越來越多的多媒體設備已經逐漸走進了聲樂課堂,多媒體設備可以將大量的樂譜、圖片及其動畫通過屏幕的方式呈現在學生面前,給學生帶來一種前所未有的學習體驗,將課程內容更加形象生動地表現出來,使學生置身于一個多彩斑斕的音樂氛圍中,暢游在廣闊而美妙的音樂世界里。這種依靠多媒體設備而進行的聲樂教學方式有效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大地提高了學生的綜合水平。多媒體設備對于聲樂教學來說到底具有哪些價值?多媒體設備又是如何在聲樂教學中得到具體應用的?本文將針對這些問題進行一一分析。
興趣是人們任何行動的源頭所在,是人們積極探究某事物或熱衷于某種事物的傾向,因此任何積極的思維活動都是以濃厚的興趣為基礎而建立的。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多媒體技術通過其優(yōu)越的技術、靈活的應用方式及其豐富的特點而受到學生的喜愛,逐漸成為目前課堂中的主要教學手段。適當地在課堂中使用多媒體技術,可以有效地將聲樂與畫面進行融合,并同步呈現出來。教師可以應用多媒體技術對于圖文聲像的特別表現功能,來營造適合本課程的教學情境,使教學更加形象具體,將學生帶入與教學內容相一致的氛圍中,讓學生仿佛置身其境,最大程度地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及學習興趣,從而自主地去探究音樂知識,暢游在音樂的海洋中。除此之外,多媒體技術還能將音樂知識的學習與獨特新穎的娛樂形式相結合,讓被動式的音樂學習方式逐漸轉化為學生自主學習的方式,使學生的學習過程變得更加輕松愉快,將學生的認知過程及情感過程有機地融入教學中,讓學生最大限度地運用自己所學習到的音樂知識去感受所學習的音樂,去體會作曲者的心情。例如,在學習《喀秋莎》一曲時,教師可以利用課堂時間,選擇一些《喀秋莎》中的電影片段在課堂中播放,學生通過觀看電影,不僅可以更加深對電影情節(jié)的了解,還能更深刻地體會到《喀秋莎》這首歌曲的意境,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從現代音樂學科的發(fā)展趨勢來看,音樂的發(fā)展越來越向精細化靠近,并逐漸與其他類型的學科進行融合,形成了多維度的學科。與此同時,音樂學科的知識總量也呈現逐漸增加的趨勢,聲樂學科的進步主要體現在音樂理論的不斷豐富上。除此之外,越來越多的新歌曲與新演唱技巧不斷誕生,相關學者對于歌曲演唱的技巧研究也逐漸深入,音樂學科與其他學科的融合點越來越廣泛。因此,要完成音樂教學目標,課時呈現緊張趨勢。多媒體技術正因為其擁有將文字,聲音,圖像同步化、儲存海量信息、靈活高效轉換等功能,能輕松地簡化音樂教學程序,極大地提高音樂教學效率[1]。
科學家愛因斯坦曾經說過,相比于有限的知識來說,想象力是更加可貴的,因為知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想象力則能夠無限延伸,它可以涵蓋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成為知識的進化原動力。的確,在藝術審美過程中,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是其中最基本的素質。在傳統(tǒng)的音樂教學中,忽視學生在思考過程中作為主體的特征,限制了學生對音樂活動的創(chuàng)作潛能或想象潛能。因此,培養(yǎng)學生對于藝術的想象能力,對于學生個性及智慧的發(fā)展是非常重要的。多媒體技術在音樂課堂中的運用,能夠為學生創(chuàng)造有聲有色的音樂情境,有效擴大學生的想象空間,對學生的藝術欣賞能力及想象能力具有極大的幫助。因此,在音樂課堂中,教師不僅需要引導學生去學習音樂的演唱技巧,更應該鼓勵學生對于音樂情境進行無限的想象,在多媒體技術的幫助下,通過視覺及聽覺去感受音樂的魅力,并發(fā)展他們自身的個性。例如在《看天下勞苦大眾都解放》一曲中,有這樣一段歌詞“……湖上北風呼呼地響,艙內雪花白茫茫……”,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為學生播放這段歌劇的視頻片段,讓學生看到在狂風大雪的氣候之下,窮人們缺衣少食的悲慘景象。學生通過無邊無際的想象,能夠切身地體會到當時窮苦人民的悲慘生活,一旦學生的情緒被感染,就會情不自禁地將此歌曲所想表達的情感演唱得十分到位。由此可見,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音樂教學,不僅可以很好地提高學生的演唱技巧,更能夠為他們開拓一片無邊無際的想象空間,提高其對于音樂藝術的創(chuàng)作能力。
多媒體技術在課堂上的應用越來越普遍。在我國,多媒體技術已經很成熟地進入了各科教學課堂中,對教學質量起到了相當大的促進作用,逐漸取代了許多以往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和教學工具。例如,在傳統(tǒng)的音樂教學課堂中采用的最為普遍的現場演奏和黑板板書的教學方式,與現代多媒體技術有效結合,可以使教師在教授過程中,騰出更多的時間來與學生進行面對面的交流,為學生解決更多難題,可以很好地改善音樂教學課堂中所存在的教學質量問題及效率問題[2]。
在音樂學習過程中,學生面臨了許多難以解決的難題,例如學生對于唱歌技巧及發(fā)音方式缺乏生動形象的了解,學生對于自己在舞臺上的表現或自己的聲音沒有客觀的評價方式,學生在課余時間內無法進行有效的自我學習自我評價等等。正是存在以上難題,學生在音樂的學習路程中總是會經歷多次失敗。雖然在現階段,我國已經擁有一套較為科學系統(tǒng)的音樂教學體系,但是該體系中還是存在很多不穩(wěn)定因素,阻礙了學生的發(fā)展。這些不穩(wěn)定因素主要表現在對于一些教學過程中的問題描述方面,例如之前所提到的發(fā)音方式和用嗓方式等等,只能使用象征性的語言進行描述,在描述的過程中甚至很難使用一些正確的詞語,再加上每個人對于語言的接受能力不同,會導致不同學生所領悟到的精髓有所不同。而多媒體技術的加入,將以往抽象的表達方式轉化為了形象生動的圖文表達方式,使教學更加直觀更加明了。
音樂的學習過程,大多是以模仿為基礎的。通過觀摩優(yōu)秀演唱家的演唱視頻,學習者可以通過模仿演唱家的演唱風格,來學習到各種風格的作品及演唱方式。教師可以通過網絡視頻,來觀看迪里拜爾如何用生動的教學方式來引導學生,并領略音樂大師的演唱技巧。體會迪里拜爾在音樂教學過程中,她為什么最為強調氣息的運用;才能體會到在演唱過程中,必須讓氣息流動,只有氣息流動了,才能帶動聲音進行流動,聲音流動才能使音樂更加美妙,為音樂賦予更強勁的生命力,并有效提高學生的演唱技巧,升華演唱境界。針對學生在演唱過程中所碰到的難題,同樣也可以利用視頻,以直觀、生動形象的方式來引導學生增強呼吸意識,使學生放松全身,搜尋最佳的呼吸感覺,最終掌握正確的氣息控制方式[3]。
在現代藝術教學中,幻燈片教學所占比例非常大。圖片在進行放大處理后,直觀、生動,便于學生觀看,教師講解起來較為輕松?;脽羝谑褂脮r間上可長可短,在使用范圍上可多可少,操作便捷,可以有效縮短課程時間,提高音樂課程的學習效率,豐富音樂課程的教學內容,充分激發(fā)學生的自主學習性。教師在傳授歌曲演唱技巧的同時,可以通過幻燈片將圖片作為背景進行同步播放,使學生更容易感受到歌曲所表達的意境。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與進步,加強音樂教育逐漸成為我國教育改革過程中的新方向。我國的音樂教育正處于一個史無前例的轉變時期,無論是其教育目標還是教育方式都正在發(fā)生巨大的改變?;谛碌慕逃母锓较颍F有的音樂教學模式與傳統(tǒng)音樂教學方式產生了極大的不同,特別是在加入現代多媒體技術之后,傳統(tǒng)的音樂教學方式發(fā)生了巨大的飛躍。在未來的教育路程上,教師的主要任務要放在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能力及創(chuàng)新能力上,使學生能夠更好地適應未來的社會發(fā)展趨勢。
[1]郭儷雅.多媒體技術在聲樂教學中的運用探索[J].中國音樂,2005,1(1):124-125.
[2]康曉丹.多媒體技術在高校聲樂教學中的運用和作用[J].湖南社會科學,2005,2(1):49.
[3]徐秀珍.牛義鋒.多媒體教學對傳統(tǒng)教學的影響[J].中國科技信息,2008,2(2):102-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