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麗梅
(中北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山西太原 030051)
從關聯翻譯理論看兒童文學的翻譯
—— 《夏洛的網》漢譯本個案研究
賈麗梅
(中北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山西太原 030051)
運用關聯翻譯理論,比較了兒童文學作品 《夏洛的網》的兩個漢譯本,探索了翻譯理論對兒童文學翻譯的指導作用。關聯翻譯理論帶給兒童文學翻譯很多啟示。首先,譯者需要尋求最佳關聯性,生成符合譯語規(guī)范的、通順的譯文;其次,要考慮譯語讀者與原語讀者認知環(huán)境不同,進行創(chuàng)造性叛逆;最后,譯者需要忠實傳遞作者的意圖,使譯文讀者獲得與原文讀者一樣多的語境效果。
關聯翻譯理論;兒童文學翻譯;語境效果;《夏洛的網》
Sperber和Wilson提到,明示交際中成功的交際必須讓聽話人能識別說話人的信息意圖。交際就是說話人讓聽話人識別,聽話人努力去識別說話人信息意圖的過程。[2]因此人類交際大多具有意向性(intentionality)。這是因為:一方面正如格萊斯指出的,通過意向為說話人的信息意圖提供直接證據;另一方面,人際交際具有意向性是為了改變和擴展人與人所共享的互有認知環(huán)境。[3]這一特征決定了成功的交際是以意向性為前提的。原交際者在交際時會對意向中的受眾作出設想,設想的內容受到受眾認知環(huán)境的制約,也就是說,交際雙方都受 “意向性”的制約。
翻譯是一種交際活動,同樣也是明示——推理交際。但是與其他交際不同的是,翻譯交際包括了兩個明示——推理交際活動,其中包括原語語內交際活動和譯語語內交際活動。原語語內交際活動是指交際者與作為意向受眾的譯者之間的第一交際。譯語語內交際活動是指譯者與意向譯語受眾之間的第二交際。在第一次交際中,如果譯者不是原作者意向讀者或者沒能具備原作者意向讀者的認知環(huán)境,那么誤譯就會產生。如果譯者是原作者的意向讀者,由于原作者的意向讀者與譯語的讀者在所處社會、文化等認知環(huán)境方面有差異,在第二交際中,譯者的創(chuàng)造性叛逆不可避免會產生,譯作不再是對原作依葫蘆畫瓢式的機械模仿。
翻譯是個二次交際活動,刷新了人們過去對翻譯本質的認識。傳統(tǒng)翻譯理論思想是:原文本在翻譯中居于中心地位,譯文應盡可能貼近原文本,[4]譯作被稱為是原作的 “摹本”或是 “翻版”。因而許多中外翻譯家在談到譯者與原作的關系時把自己比作仆人,自覺地要求自己服從原作,甚至拜倒在原作之下,亦步亦趨,不敢越雷池一步。[5]而關聯翻譯理論學者Gutt認為,在翻譯交際中,我們要把意義和交際區(qū)分開,交際成功才是翻譯交際首要的不可爭議的目標。即使譯者把原文意義全部傳達,由于譯文與原文語言結構不同,加之社會、文化背景有所差異,如果譯文讀者在譯文中不能取得足夠的認知效果,即最佳關聯,這樣的譯文也是不合格的。關聯理論為譯者的創(chuàng)造性叛逆提供了理據。在關聯翻譯理論的認識下,譯者的主體地位得到了提高。
正如交際的本質是意向性的,翻譯是翻譯意圖的。Gutt提到了翻譯的目的:譯者翻譯出的譯本,目的在于把原交際者想傳遞給原語受眾的設想傳遞給他的受眾。[6]王建國把翻譯的內容以及如何翻譯概括為:忠實的翻譯就是第二交際復制第一交際,而完成這項任務又落實到再現原作者意圖上,要再現原作者意圖又必須保持兩次交際中的受眾在識別信息意圖時的推理距離相等。[1]
兒童文學是專為兒童創(chuàng)作并適合兒童閱讀的、具有獨特藝術性和豐富價值的各類文學作品的總稱。兒童文學在培養(yǎng)兒童的科學文化知識、語言思維能力、想像力、審美能力和他們的思想品德等方面發(fā)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兒童文學翻譯不同于一般的文學翻譯,翻譯者需要考慮目標讀者——兒童——的特殊性。與成人語言相比,兒童語言簡潔明了,生動趣味,讀起來悅耳且有韻律。隨著各國文化交流的加深,兒童文學引進的數量越來越多,可是,兒童文學翻譯卻不能滿足現實需求。孫世權在兒童文學翻譯、出版的現狀中提出:翻譯作品份額巨大,但是很多出版商為了經濟利益,一般在很短時間內完成作品的翻譯和制作過程,造成兒童翻譯粗糙且質量低劣。[7]另外,兒童文學的翻譯在理論和實踐兩方面的發(fā)展很不平衡:兒童文學的譯作層出不窮,而針對兒童文學翻譯的專門研究卻少的可憐。[8]基于此,筆者試圖運用關聯翻譯理論比較兒童文學 《夏洛的網》的兩個譯本:任溶溶的譯本和肖毛的網絡譯本,以探索關聯翻譯理論在兒童文學翻譯中所起的作用。
本文將介紹關聯理論中的三個重要概念:認知語境、最佳關聯性與語境效果,接著從這三個方面分析任溶溶和肖毛兩位譯者的中譯本 《夏洛的網》。文中提到的認知語境,最佳關聯性和語境效果三方面都是用來描寫和解釋交際行為的,不是孤立的,而是有機整體。關聯理論認為話語的理解依賴語境和關聯,語境理論實際上解釋話語理解的推理,而關聯則解釋話語理解的導向和制約。[9]
(一)認知語境
一個人所接觸的客觀事物越多,對客觀事物的感受越多,他的認知能力就越強;同樣,他的認知能力越強,他從所接觸的事物中獲取的新信息就越多。隨著一個人認知能力的增強,他大腦中對客觀物質世界的知識便逐步抽象化和結構化,這構成了認知語境,其中包括命題、框架理論、知識草案、心里圖式、社會表征等因素。[10]Sperber和Wilson認為:認知語境是一種心理構建,是由聽話人關于世界的一系列設想所構成的。正是這些設想,而非客觀世界本身制約著聽話人對話語的理解。[3]人類有著共同的認知心理,但由于不同人的生活環(huán)境、經歷、性格及其他潛在因素的影響,同樣的話語刺激的認知語境會因人而異。根據關聯理論,理解成功取決于交際雙方的互明(mutual manifestness)和最佳關聯(optimal relevance)。關聯是人類交際的基本因素,而交際雙方的互明就是交際雙方通過在他們的物理環(huán)境中感知這些設想,或使用記憶或推理之類的認知能力推斷出這些設想,成為對交際者雙方來說顯而易見的所有設想的集合的過程。換句話說,交際雙方的互明就是交際雙方的認知語境互為顯映的過程??梢?,認知語境是一個動態(tài)語境,為了理解新的語句,受眾者會不斷調整自己的認知語境,去搜尋足量的語境效果。
翻譯交際進行了兩次明示——推理交際活動,其中包括原語語內交際活動和譯語語內交際活動。一方面,譯者作為聽話人根據作者提供的明示信息意圖進行推理,有時甚至需要調動大腦中儲存的百科信息以構建新的語境假設,才能推導出作者的意圖;另一方面,譯者作為交際者在生成譯文時也要考慮讀者的認知語境,使得譯語讀者能推出作者的意圖,這可謂成功的交際。
例(1):"No,"said Charlotte."They don 't catch anything.They just keep trotting back and forth across the bridge thinking there is something better on the other side.
譯文1:“不是,”夏洛說?!八麄儾蛔饺魏螙|西,他們只是在橋上走來走去,老以為另一邊有更好的東西?!保?1](任溶溶譯)
譯文2:“不,”夏洛說?!八麄兪裁匆膊蛔ァK麄冎皇怯X得那上面比別的地方更好,所以就不停地在上面來回疾馳?!保ㄐっg)
譯者首先應理解作者的語境假設。這一句是從動物的角度看人類過橋,人類建橋的過程好像是在織網,可是等建好橋時,人類不像蜘蛛坐網捕蟲,而是每天匆匆忙忙從橋的一頭走向另一頭。肖毛因為沒有很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圖,把on the other side(橋的另一頭)誤翻譯為“別的地方”,而任先生的譯文1準確地表達了這一語境假設,因此譯文1比較好。
由于譯語與原語在社會、歷史、文化等方面存在差異,原語讀者與譯語讀者的認知環(huán)境存在明顯差異,原語中本來明示的信息意圖在譯語中可能失去明示的功能,如果譯者不做一些恰當的策略性處理,就可能導致譯文讀者無法推導出作者的意圖,造成翻譯交際失敗。因此,在翻譯的第二次交際中,即譯者在把握了原作者的意圖基礎上要生成譯文時,為使翻譯交際成功,譯者會考慮到譯語讀者所處的社會、歷史、文化等時空環(huán)境與原語讀者所處的不同而作出所謂的創(chuàng)造性叛逆。如下例:
例(2):She was still thinking about the pig when the teacher said:"Fern,what is the capital of Pennsylvania?"
"Wilbur,"replied Fern,dreamily.The pupils giggled.Fern blushed.
譯文1:她正在想著她的小豬,這時老師問道:“費恩,賓夕法尼亞的首府叫什么名字?”[11](任溶溶譯)
“威爾伯,”費恩像做夢似的說。同學們咯咯笑起來。費恩臉都紅了。
(注: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的首府應該是哈里斯堡)
譯文2:當老師在課堂里問她: “芬,賓夕法尼亞州的首府叫什么?”時,她還在想著那頭小豬?!巴保页錾竦鼗卮?。同學們咯咯地笑起來,芬臉紅了。(肖毛譯)
譯者任溶溶先生給出的注釋是譯文的精彩之處。他考慮到目的語讀者有可能因為不知道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的首府這一語境知識會限制他們對文章的理解。由于哈里斯堡的堡與威爾伯的伯諧音,讀者看到譯文也會不禁而笑,深刻領會費恩的尷尬。而肖毛的翻譯沒有注釋,小讀者很可能因為沒有儲備這一知識,而不會領略到此處的幽默語境效果。肖毛沒有考慮到讀者的認知語境,因而譯語讀者不會推出作者的意圖,可謂翻譯交際失敗。以風趣幽默的語境效果表現出的童趣是兒童文學區(qū)別于其他類別文學作品的一個重要特征。任溶溶先生的翻譯富有童趣,常用兒童特色的語言繪聲繪色地將兒童生活、心理的各種特點描寫出來,使小讀者產生一種親切感,從而激起他們的興趣和共鳴。
(二)語境效果與最佳關聯性
關聯理論認為,聽話人隨著話語的展開而調用或構建許多設想,然后對這些設想進行加工,這些設想形成了一個逐漸變幻的背景即語境效果,新信息就是參照這個背景而得到加工的。[3]換句話說,聽話人對語句的理解過程不僅涉及對已知信息的確定,還包括對新信息的語境效果的認識??梢?,語境效果是話語理解的關鍵。語境效果包括信息效果、人際效果、幽默效果,甚至還有詩意效果等。追求語境效果是人際交往的本能。因為前文已經說過,認知語境是個動態(tài)語境,為了理解新的語句,受眾者的認知語境會層層擴大以搜尋語境效果,只要有足夠的時間,總能得到足量的語境效果。
例(3):"Approximately-oximately thirty days,all told,"answered the goose."But I cheat a little.On warm afternoons,I just pull a little straw over the eggs and go out for a walk."
譯文1:“大家說,大概——大概——大概三到十天,”母鵝答道,“不過我也玩點小把戲。下午天氣暖和,我拉點麥草把蛋蓋上,自己到外面去溜達一會兒。”[11](任溶溶譯)
譯文2:“他們說大約——約要三十天,”母鵝回答?!翱晌矣袝r會偷懶。在溫暖的午后,我常銜來一些稻草把蛋蓋上,一個人去散步。”(肖毛譯)
若cheat譯為 “欺騙”,顯然不合情理。根據上下文,母鵝講它孵蛋需要三十天,有時也有不耐煩的時候,譯者通過推理得出 “cheat”在這兒的意思是 “偷點懶、耍點小聰明”。如果不仔細推敲,譯文2“不過我偷點懶?!弊x者會很快理解意思,似乎是不錯的翻譯。但是譯文1讀起來其實更耐人尋味。前文提到,翻譯的本質是翻譯作者信息意圖。任溶溶譯文完全符合王建國提出的翻譯的推理空間等距原則 (讀者必須完整再現作者對其意向讀者的系列設想,保證原語讀者和譯語讀者識別作者信息意圖的空間等距)。也就是說譯文1很好地再現了作者的幽默語言,使得譯語讀者和原語讀者同樣獲得母鵝自嘲,輕松愉快的幽默語境效果。因此,譯文1比譯文2更勝一籌。
語境效果和最佳關聯性關系尤其密切。語境效果的獲得是達成關聯的充分條件。關聯可以定義為:一個設想在語境中具有關聯當且僅當它在該語境里具有某個語境效果。[3]換句話說,一個設想如果在具體語境中有語境效果,那么它在該語境就有關聯;反之,一個設想在具體語境中有關聯性,那么它在該語境中就會產生語境效果。
一個設想在該語境中關聯性多少是個程度問題。關聯的定義說明:關聯與語境效果的獲得密切相連。而語境效果是由思維過程造成的,而思維過程同所有生物過程一樣,思維運轉需要消耗一定的精力或付出一定的處理努力。因此關聯的程度與所獲得的語境效果和處理話語時所付出的努力這兩個因素有關:a.在同等條件下,語境效果越大,關聯就越大;b.在同等條件下,所付出的處理努力越小,關聯性越強。[3]關聯理論提出了交際原則,由于考慮到說話人和聽話人雙方的利益 (各自省力,并達到效果),每一個明示的交際行為都應設想其交際行為本身具備最佳關聯性,即在交際過程中力圖以適當的投入獲得足夠的語境效果。
Gutt的關聯翻譯理論認為:文本話語的內在關聯性越強,則讀者在閱讀中所付出的推理努力就越小,就越能取得好的語境效果;反之,若文本話語的內在關聯性很弱,則讀者在閱讀過程中須付出較多的推理努力才能取得好的語境效果。Gutt進一步提出,“尋求最佳關聯”應該作為譯者翻譯的指南。具體包括兩點:一是譯文要“與譯文讀者產生充分的關聯”或 “提供充分的語境效果”,二是譯文的表達方式 “讓譯文讀者無須付出任何不必要的努力”。請看下面的例子:
例(4):"Now make an attachment with your spinnerets,hurl yourself into space,and let out a dragline as you go down."
譯文1:“現在用你的吐絲器吐絲,然后跳到空中,一路下來時吐出絲來拉著你”。[11](任溶溶譯)
譯文2:“現在用你的絲囊造絲,把自己用力拋向空中,下落時把絲線抽出來!”(肖毛譯)
在譯文1中,hurl一詞翻譯不到位。另外,譯文與交際的情景或主題關聯性不強,譯文讀者需花費很大努力才能推出這是在講蜘蛛使用絲囊造絲的過程。而譯文2很好地表達了這一語境效果,讀者付出推理努力較少,關聯性較強。換句話說,譯文1的讀者很難識別作者的信息意圖:蜘蛛使用絲囊造絲,而譯文2的讀者容易識別作者的意圖。因此,譯文2相比較譯文1主題關聯性強。
由于英漢語言文化的差異,兩種語言在信息編碼時明示的方式、策略、規(guī)范和程度等方面存在差異,同時,針對的翻譯對象——兒童讀者——正處于學習母語階段,不規(guī)范的譯文會對他們的閱讀造成干擾,不利于兒童語言和思維的發(fā)展。因此譯者要盡量使用貼近譯語的表達習慣。
例(5):Wilbur shut his eyes.Fern got up from her stool and started for home,her mind full of everything she had seen and heard.
譯文1:威爾伯閉上眼睛。弗恩從她的凳子上站起來,動身回家,她的心里充滿了她剛才看到和聽到的東西。[11](任溶溶譯)
譯文2:威伯閉上了眼。芬從她的小凳上站起來,開始往家走,她看見、聽到的每一件事都裝到了腦子里。(肖毛譯)
譯文2符合漢語規(guī)范,因而更容易讓小讀者接受。"her mind full of everything she had seen and heard"這是個獨立主格結構,其中"she had seen and heard"是后置修飾語,修飾everything,體現了英語語言的 “句尾重心”的特點。而漢語沒有后置修飾語,翻譯時我們把修飾語前置于中心詞,結構是前重后輕。
本文從認知語境,最佳關聯性與語境效果三方面對 《夏洛的網》的兩個譯本進行比較,可以發(fā)現任溶溶和肖毛的譯作各有千秋,都是陪伴小讀者成長的優(yōu)秀譯作。由于受到傳統(tǒng)翻譯理論影響,如原作神圣不得違背,任溶溶的譯作有時會帶有翻譯腔,偶爾不符合譯語表達習慣,但任溶溶更加仔細推敲作者的意圖,傳遞了作者的信息意圖,傳達了原作大部分的精彩,尤其是再現了原文的幽默的語境效果,使譯文讀起來更有韻味。而肖毛的譯作通順達意,符合譯語表達習慣,兒童讀者容易接受,但譯文有時沒有忠實原文,沒有傳遞作者的意圖,沒有取得原文應有的語境效果。
關聯翻譯理論帶給兒童文學翻譯許多啟示。對于翻譯本質的重新認識,為譯者的創(chuàng)造性叛逆提供了理據,譯者主體性地位得到了提高?;趦和膶W的目標讀者是兒童,譯者可以完全擺脫原語與譯語語言結構的不同,生成符合譯語規(guī)范的、通順的譯文;譯者也可以考慮譯語讀者與原語讀者認知環(huán)境不同,進行創(chuàng)造性叛逆。但同時需要牢記忠實的翻譯是第二交際行為復制第一交際行為,譯者也需要忠實原文,忠實的傳遞作者的意圖,遵循翻譯的推理空間等距原則,使譯文讀者獲得與原文讀者一樣多的語境效果,生成生動活潑、幽默的譯文。
[1]王建國.關聯理論與翻譯研究[M].北京:中國出版集團,2009:14,34.
[2]Sperber.D,Wilson.D.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86:163.
[3]黃正德,許德寶.當代語言學理論叢書[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79,14.
[4]劉婷婷.淺論關聯理論中譯者的角色[J].中北大學學報,2011(27):88.
[5]許鈞.試論譯作與原作的關系[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2(1):15-17.
[6]Ernst-August Gutt.Translation and Relevance:Cognition and Context[M].Brookland:St.Jerome Publishing,2008:94,107.
[7]孫世權,石春讓.兒童文學翻譯、出版的怪現狀[J].編輯之友,2012(12):24.
[8]徐德榮.兒童文學翻譯當議[J].中國翻譯,2004(6):33-36.
[9]杜福興.評關聯理論的主要貢獻[J].外語學刊,2011(6):56.
[10]汪曉輝.從認知語境理論看日常會話語言的關聯性[J].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2013(1):120.
[11]E.B.懷特著,任溶溶譯.夏洛的網[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12:64,13,37,60,69.
(編輯:佘小寧)
Rekevance Transkation Theory in the Transkation of Chikdren's Literature:A Case Study of Two Chinese Versions of Charlotte's Web
JIA Li-mei
(Institute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North University of China,Taiyuan Shanxi 030051,China)
Applying the Relevance Translation Theory to the translation of Children's Literature,this paper studies Relevance Translation Theory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wo Chinese versions ofCharlotte's Webto explore the guidance of Relevance Translation Theory in Children's Literature Translation.Enlightment to children's literature translation is given from Relevance Translation Theory.Firstly,translators are supposed to achieve the principle of optimal relevance and make translation normal and fluency;Secondly,translators should take into account the differences of Cognitive Context between source readers and target readers and generate creative treason.At last,they should transfer the author's intentionalities and make the target readers acquire the same textual effect as the source readers.
Relevance Translation theory;Children's literature translation;Textual effect;Charlotte's Web
H315.9
A
1671-816X(2014)02-0174-05
一、關聯理論的翻譯觀
Sperber和Wilson于1986年在他們的著作《關聯:交際與認知》(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一書中提出關聯理論,這是關于言語交際本質的闡述,對認知語用學和翻譯研究領域有著深遠的影響。Wilson的學生Ernst -August Gutt基于他對關聯理論與翻譯的關系以及相關問題的研究于1991年出版了 《翻譯與關聯:認知與語境》(Translation and Relevance:Cognition and Context),并提出了關聯翻譯理論。由于關聯翻譯理論刷新了人們對翻譯本質的認識,因此,關聯翻譯理論對宏觀翻譯理論構建和微觀翻譯現象解釋提供了新的視角。
關聯理論把交際看作是個明示——推理的過程。其定義為:說話人產生一個刺激 (stimulus),意在通過這個刺激讓系列設想顯現或更加顯現給聽話人的事實,互顯給交際雙方。[1]其中,刺激是要達到認知效果的外在現象,而通過刺激互顯的系列設想是個人對現實世界表征的思想。從說話人的角度看,交際是個明示過程,而從聽話人的角度來看,交際是個推理過程。這一系列設想是思想,是說話人要交際的內容,因為是概念表征,所以不會轉移。這些設想只有通過信息意圖和交際意圖兩種途徑才能被聽話人選擇,并在推理中轉化成聽話人理解的意義。
2013-08-02
賈麗梅 (1979-),女 (漢),山西太原人,碩士,主要從事英語翻譯理論與實踐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