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旱嶠 羅凌云
(南京工業(yè)大學圖書館 江蘇 南京 211816)
現代科學技術和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使得新的科技知識和信息量以幾何級快速增長。如何準確迅速獲取最有價值的信息,成為現代人必備技能之一。2006年陳沛在《搜商:人類的第三種智力》一書中提出,人類除了智商、情商以外,還存在著第三種智力因素─搜商(Search-Quotient,SQ)[1]。在各種紛繁復雜的信息中,大學生只有具備較高的搜商,才能為合理有效地查找和利用相關資料找準方向,高效率的實現信息資源效用的最大化。較高的搜商反映了較高的信息素質,信息素質的培養(yǎng)越來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視,而文獻檢索課是目前與大學生素質教育最為密切的相關課程之一[2]。
從1984年全國最早開展文獻檢索課教學以來,文獻檢索課已經走過了30年的發(fā)展歷程。文獻檢索課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1996年以前主要講授印刷型檢索工具,隨著計算機技術的迅速發(fā)展,1996年至2002年開始向聯機數據庫和光盤數據庫轉變,2002年網絡快速發(fā)展后,網絡信息的檢索又成為趨勢[3]。
傳統課堂灌輸方式的教學在信息不發(fā)達的年代具有合理的一面,但是近年來,特別是隨著“90后”邁入大學校園,他們是在網絡的影響下成長起來的一代,對新事物接受能力很強,善于從網絡上接受新信息,學習新東西。如果教學內容還停留在認識各種信息源及初步運用信息資源上,會使學生覺得課程內容空洞、枯燥、乏味、從而失去學習的興趣。另外傳統文獻檢索課程課堂灌輸的教學模式沒有真正樹立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使得學生自學能力普遍不高,不能對知識靈活運用,不利于創(chuàng)新人才的培養(yǎng)。信息環(huán)境和技術的變化必將促進教學方法的改變,給教學注入新的元素才能激發(fā)教師和學生的活力,筆者對目前興起的翻轉課堂模式應用于文獻檢索課程進行了初步嘗試。
翻轉課 堂[4-9](Flipped Classroom 或Inverted Classroom)起源于美國的高中教育,是一種學生在課外觀看學習由教師創(chuàng)建的講解視頻,課堂上師生面對面交流和完成作業(yè)的教學模式,也叫顛倒課堂,反轉課堂。與傳統課堂相比,翻轉課堂的不同在于創(chuàng)建教學視頻和組織課堂活動,學生先通過視頻完成知識點的學習,課堂則變成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互動的場所,從而有針對性地答疑解惑,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翻轉課堂倡導的以學生為中心,注重實踐環(huán)節(jié),推動知識吸收消化等理念與現代先進的教育理念相通。從國內外翻轉課堂的實踐來看,翻轉課堂教學并無固定模式,將課堂時間用于專家講座,參觀交流、社會實踐等,都屬于翻轉課堂的范疇[4]。
自2012年始,“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引起了國內學者的關注,2014年8月份筆者在中國知網總庫平臺以“翻轉課堂”、“顛倒課堂”、“反轉課堂”為主題進行檢索,檢出相關研究論文2012年3篇,2013年110篇,2014年截止8月份已有240余篇,呈現逐年快速增長趨勢。其中文獻檢索課研究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論文有5篇,黃靜的《基于學生互評的翻轉課堂構建—以南通大學文獻檢索課為例》和任慶東的《基于翻轉課堂教學的文獻檢索課學習平臺設計與開發(fā)》分別基于學生互評[5]和學習平臺的設計[6]進行了翻轉課堂教學構建;朱偉麗的《基于翻轉課堂的文檢課教學設計》、賀梅萍的《基于FCM的高校文獻檢索課教學探析》和黃曉鸝的《基于“翻轉課堂”的醫(yī)學信息檢索教學模式構建》均討論了文獻檢索課翻轉課堂教學設計總體思路,提出了可行方案;其中黃曉鸝還對翻轉課堂和傳統教學模式進行了實證對比研究。
下面將結合課程特點、學生特點以及筆者所在的南京工業(yè)大學文獻檢索課教學的實際情況,分析翻轉課堂模式的可行性。以本學期教授的班級為研究對象,在各種信息資源介紹和信息綜合利用模塊開展翻轉課堂模式教學案例研究,課堂時間用于學生作品展示,討論解惑,有利于知識點的消化鞏固。
我校傳統的文獻檢索課內容主要按照檢索理論、各種信息資源介紹與檢索實踐及信息檢索綜合利用三大模塊安排,授課方式按照講授—練習—考核的程序進行。學時16個?;ヂ摼W的普及和計算機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使翻轉課堂變的可行和現實,文獻檢索課的操作性和實踐性特點,特別適合應用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
在國家精品課程資源網站上檢索課程精品課程有14門(國家級5門、省級3門、校級6門),其中兩門國家級精品課程配有教學錄像;網易云課堂網絡課《文獻管理與信息分析》,部分內容涉及文獻檢索課程的網絡及中外文數據庫資源的學習。學生通過課前或課后不受時間地點約束地自由學習掌握,可以根據學習進度反復觀看,特別適合不同學習程度的學生。
“90后”的大學生是在網絡影響下成長起來的一代,互聯網的概念已深深扎根于他們的思想,他們遇到了問題,往往先尋求于網絡,接受能力非常強,與中學生相比,具有更強的自學能力。
隨著網絡和計算機的普及,學生上網條件也有很大改善,除了圖書館配有電子閱覽室供學生上網外,宿舍也有網線,甚至大部分的學生擁有了自己的筆記本電腦?,F在平板電腦、智能手機等移動設備的普及,移動學習的出現,讓這種模式成為現實。
我校從2011年以來每年都組織一次針對本科學生的信息檢索競賽,迄今已成功舉辦三屆,成為一項深受在校大學生歡迎的常規(guī)賽事。競賽形式:以學院為單位,采用團隊報名(5人)的方式,各隊進行檢索知識和技能的測試,優(yōu)選出一定數量的團隊進入決賽。試題內容:以當前人們關心和討論的社會熱點問題為研究思路,由授課教師通過思考和檢索,篩選出競賽的試題。比如外國友人的青奧之旅、霧霾環(huán)境問題、遺產稅征收問題、食品安全問題等。評判標準:每個團隊把檢索結果制作成PPT,推選一名代表競賽當天現場演示,演示內容包括分析課題、制定檢索策略到選擇檢索途徑、分析檢索結果等一系列過程,并且明確小組成員的分工。從綜合信息源的選擇、有用信息的提取、信息分析的深度與角度、PPT內容組織與現場表達這幾個方面進行評價打分。
檢索競賽的組織形式、試題內容、評判標準可以為翻轉課堂的設計提供參考。
在較短學時的文獻檢索課堂安排中,筆者結合“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將信息資源的介紹與信息檢索綜合利用兩大模塊進行了課堂創(chuàng)新嘗試。
以本學期60人的經濟管理學院教學班的學生為實踐對象,(1)分組:首先對學生進行分組,將學生按學號分組(5人一組),分成十二個學習小組,課前在網絡上觀看信息源介紹相關視頻,小組模式討論完成作業(yè)、并進行課堂匯報討論;(2)布置四道難度相當的思考題,三個小組同做一道相同的題目,小組試題抽簽決定;小思考題(如案例一和案例二)提前一周布置,以PPT形式匯報,要求寫出檢索思路、檢索詞和檢索結果,每題由教師在三個小組中隨機抽點一組匯報;大綜合題(如案例三)提前一個月布置,要求演示內容包括分析課題、制定檢索策略到選擇檢索途徑、分析檢索結果等一系列過程,并且明確小組成員的分工。鼓勵匯報小組成員提出在檢索過程中遇到的疑難問題,或者出現的不同檢索結果,由匯報小組的同學給予解答,教師就出現的共性問題進行疑難解答。
案例一:利用baidu、google等通用搜索引擎查找身邊植物的名稱(教師拍出落葉喬木楓楊的圖片,植物有一串串的翅狀物)。
目的:要求學生掌握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根據植物具有的特征準確制定檢索詞。
小組匯報:就給出的植物圖片,選擇了百度、谷歌圖片檢索功能,檢索結果為未找到。通過觀察發(fā)現這種植物是一種喬木,于是在baidu搜索引擎里輸入檢索詞“常見喬木”,在檢索結果的圖片里找到了和題目有著類似外觀的植物叫“楓楊”。
教師點評:本題要求能夠利用搜索引擎的檢索功能找出身邊植物的名稱或者別稱,同學們能夠有意識的通過圖片進行檢索查找,在檢索結果不理想的情況下,能夠多思考,確定檢索詞,制定不同的檢索策略,找到了答案。檢索詞和檢索策略的制定是一個檢索課題的重點和難點,平時以諸如此類的簡單小課題做練習,仔細觀察和思考,對確定的檢索詞和檢索策略不斷實踐,以培養(yǎng)這方面的能力。另外,一個人的能力有限,應更多和同學討論,以激發(fā)自己的思維活力。
案例二:利用檢索工具查找本學院某位教授的研究領域,期刊論文發(fā)表情況和專著出版情況,曾經指導過的研究生(碩士、博士)學位論文情況等。
目的:掌握至少一種國內期刊數據庫和國外期刊數據庫的檢索途徑和檢索方法,并基本了解圖書館網站收錄的一定數量信息源,學會分析、評價和利用檢索結果的正確方法。
小組匯報:運用google搜索引擎查找某位教授的相關信息及研究領域,在圖書館網站的中國期刊網上作者途徑檢索該教授發(fā)表的相關期刊論文;用OPAC檢索了本館有沒有該教授的專著;用中國知網博碩士論文數據庫檢索指導過的研究生(碩士、博士)學位論文,檢索途徑選作者,檢索詞輸入該教授姓名和學校的名稱。
教師點評:該小組通過討論,對該思考題做了思考,把握了課題重要信息,選取了合適的檢索工具。但在檢索的全面性上還需要努力,檢索不能光考慮中文期刊的檢索,而且中文期刊檢索也不僅只有中國期刊網這一個數據庫,還有重慶維普和萬方數據庫可以起到互補的作用;還需要考慮該教授及其學生的研究論文也可能發(fā)表在國外的雜志上,需要在相關的外文數據庫中進行檢索補充。專著書籍的檢索用OPAC檢索只是考慮了圖書館購買的書籍,如果沒有購買就檢索不到,我們還可以在購買的電子圖書資源里比如超星、Apabi電子和讀秀電子圖書查找專著出版情況,還可以在出售圖書的網站進行檢索,這樣才能夠較全面地反映該教授的著作情況。另外檢索策略的制定需要結合該教授的工作經歷考慮,這樣制定出來的檢索策略才能較全面地反映該教授在研究領域的研究成果。
案例三:南京青奧會期間,如果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學生要來南京八日游,包括機票在內,他只有一萬元人民幣,你能為他規(guī)劃嗎?
目的:本題是一道綜合利用的檢索課題,考察信息源的選擇,檢索方法、檢索途徑的綜合運用,檢索策略的分析、比較、調整,使學生最終學會一套完整的檢索步驟,提高信息檢索的實際運用能力。
小組匯報:制定了一條領略南京深厚文化底蘊,歷史風華,也感受現代化的場館的奢華的游玩方案,游覽夫子廟、玄武湖、中山陵,南京博物院等,包括機票花費9 000元。通過搜索引擎查找了40余個網站,中英文都有,找到相關文獻80多篇。除了網絡文獻,還考慮南京青奧會可能對居民CPI以及物價走勢、車票機票價格等影響,查閱了中國期刊網、維普數據庫、googlescholar、elsevier等數據庫,選擇了代表性論文10篇作為參考。
教師點評:該匯報小組制定的游玩方案非常好,反映出了一定的南京特色,在本題中充分拓展了思想空間。參考的文獻和網站都比較權威,數據可靠,可信度較高。這種題目沒有固定答案,大家可以盡情盡興地為友人設計策劃自己認為最好的方案,比如還可以制定南京具有民國風情的游玩方案。
該課程部分章節(jié)(信息資源的介紹與信息檢索綜合利用)的學習采用課前學習,討論思考,完成作業(yè),課堂討論匯報的翻轉課堂模式,通過課堂小組匯報及課堂上的討論,讓學生對相同的知識點學習了兩遍,記憶深刻,有利于知識的鞏固和內化。課堂采用交流學習的方式,讓學生對研究課題的分析能力、檢索能力、結果展示及自我表達能力,小組協作的能力都得到了提升。而且選擇的題目都是身邊或者社會熱點問題,學生的思維特別活躍,交流氣氛很熱烈,有助于知識的消化吸收。教師通過課上與學生互動及考試結果統計,發(fā)現這種教學方式能使學習積極性明顯提升,實踐運用能力得到提高。
這種教學嘗試也存在不足的地方:(1)由于時間倉促,筆者沒有制作出切合本校教學大綱要求,適合本校大學生學習的視頻資料。視頻資源的制作不僅需要知識點突出,還要視頻清晰美觀,趣味性強,要能吸引大學生認真瀏覽。所以筆者建議教學研究組和圖書館系統部聯合,共同制作完成10分鐘一節(jié)的重難點突出,趣味性強的視頻資源。當然隨著計算機技術和信息技術的發(fā)展,檢索工具或信息資源也發(fā)生著變化,教學視頻也要做到與時俱進,經常更新。(2)案例設計要能激起學生的求知興趣,這就要重視案例庫的建設和選擇,比如把查新中適合用的檢索實例積累下來,把每年用于檢索競賽的試題保存下來與授課教師共享。(3)課堂組織教學對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教學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能指出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共性問題,并能就相關的疑惑給出準確并有啟發(fā)性的解答。這些都需要授課教師知識不斷更新,并且注重教學過程中的經驗積累。(4)在考核方式上,如何評價學生小組成績,如何公平展示學生真實的學習效果,是實施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需要思考的問題。
文獻檢索課是一門應用性強、適用性廣、具有鮮明時代特征的素質教育課程,其特點要求我們不應拘泥于某種教學模式、某種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而應依據課程內容及其特點,結合教育理論研究,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靈活利用多種教學模式,各取所長,培養(yǎng)適應社會和時代發(fā)展的創(chuàng)新人才。文獻檢索課程翻轉教學模式如何開展,也不可能遵循統一的模式,需要不斷的嘗試、比較、分析與總結。
[1]陳沛.搜商:人類的第三種智力[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1-43.
[2]徐益.基于項目的信息素質教育課程教學模式探究[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07,(5):89-92.
[3]劉亞偉,葛敬民.發(fā)表于圖情核心期刊的文獻檢索課研究論文的計量分析[J].情報科學,2013,37(4):115-118,160.
[4]朱宏潔,朱赟.翻轉課堂及其有效實施策略芻議[J].電化學研究,2013,244(8):79-83.
[5]黃靜.基于學生互評的翻轉課堂構建—以南通大學文獻檢索課為例[J].中國醫(yī)學教育技術,2014,28(1):13-17.
[6]任慶東,張琳琳.基于翻轉課堂教學的文獻檢索課學習平臺設計與開發(fā)[J].電子測試,2014,(2):5-6.
[7]朱偉麗.基于翻轉課堂的文檢課教學設計[J].圖書館雜志,2013,32(4):87-90,112.
[8]賀梅萍.基于FCM的高校文獻檢索課教學探析[J].新世紀圖書館,2013,(10):27-29.
[9]黃曉鸝,李樹民.基于“翻轉課堂”的醫(yī)學信息檢索教學模式構建[J].中華醫(yī)學圖書情報雜志,2013,22(11):3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