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靜靜
摘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搞活教學,提高教學質量,目前已成為生物教師探索的問題。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積極開動腦筋,因材施教,靈活應用“新奇”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以吸引學生的興趣,以“新奇”引入,以“興趣”運做,以“識記”結尾。
關鍵詞:培養(yǎng)興趣;激發(fā)興趣;實驗;探究活動;語言藝術
當前就我市的政策:生物學科不再參加中考而是作為“水平等級測試”即在初二下學期期末進行,這樣大多數(shù)學生就不重視,他們認為要考高分只要把哪幾門所謂的“主科”抓好就行。所以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搞活教學,提高教學質量,目前已成為生物教師探索的問題。根據(jù)初中學生求知欲望強烈,富有好奇心,喜接觸實際,愛動腦動手,他們不滿足表象,凡事喜歡問個究竟等特點,充分利用生物學本身獨具的內容豐富、趣味性強等的特點,努力挖掘各種激趣因素,創(chuàng)設情境,以各種教學形式誘發(fā)、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求知欲望,使他們由被動的“要我學”轉變?yōu)橹鲃拥摹拔乙獙W”,從而搞活了教學。
本文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闡述在生物教學中,激發(fā)、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的基本方法。
一、以實物觀察,演示或事實導入新課,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
椐初中學生求知欲望強烈,富有好奇心,喜接觸實際,愛動腦動手的特點,教師在教學中可用生物活體、標本、模型、掛圖等傳統(tǒng)直觀教具,有條件的還可用多媒體及生活中的實例來緊緊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一可激發(fā)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促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學習;二可讓學生直觀形象的掌握知識。初中生物是初一才開設的一門課程,對于新的課程學生門充滿好奇心,教師應該上好第一堂課,因為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如我在講“認識生物”一節(jié)時,先提出問題:同學們你們覺得我們學校美嗎?(生答美)那是什么東西把我們校園點綴得如此美呢?今天老師就帶你們去觀光一下我們的校園,然后帶領學生到校園里,要求每個學生記下所看到的一種物質名稱?;氐浇淌医涣饔懻搹亩贸隽耸裁词巧铮又釂柲撬鼈冇惺裁垂蔡卣髂??進一步得出生物的特征。在這樣的基礎上再適當?shù)闹v解拓展,使他們在濃厚的興趣氛圍中學習。
二、介紹生物科學成就及其發(fā)展前景,激發(fā)學生求知的欲望
生物科學是當代科學的前沿,生物技術是世界范圍內新技術革命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解決人類所面臨的諸如食品短缺問題、健康問題、環(huán)境問題及資源問題的關鍵技術,它正以空前的魅力吸引著無數(shù)科學家為之獻身,生物領域中眾多的未知數(shù)正期待著年輕一代去探索,去尋求答案。因此,在課堂上適當介紹生物科學研究的新成就,可以有效地給學生以啟迪。
三、實驗是培養(yǎng)學生學習生物興趣的基礎
生物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研究他的主要方法是科學經驗。加強實驗的探究性、演示性,多做分組實驗,有利于學生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和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
1. 加強實驗的演示性,幫助學生理解知識
演示實驗是一種難度較大的實驗,實驗的關鍵要加強實驗的演示性,讓所有同學都能清楚的觀察,幫助他們理解知識,重點是讓學生親子動手實踐。例如,我在講授“葉的光合作用”一節(jié)時,為了驗證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光時,把學生分成四個組要求每個組課前剪出呈五角星形的兩片硬紙皮,并把整個五角星用墨水涂上,再準備好一盆健壯的天竺葵植物,在前一天晚上讓每個組把準備好的硬紙皮夾在選好的一片葉上,使這片葉的一部分上下兩面遮起來。第二天再搬到陽光下照射幾小時后摘下遮光葉子,除去遮蓋物。最后把遮光葉放到盛有酒精的燒杯里隔水加熱,當葉變黃白色時將葉片取出,用清水沖洗之后,滴上幾滴碘酒,這時明顯看到沒有遮光部分的葉片變成藍色,遮光部分沒有變藍,而是出現(xiàn)一個明顯的黃白色的五角星形狀。這樣學生便能夠意識到這就是淀粉的特性,并得出結論:葉的見光部分產生了淀粉,沒見光部分不能產生淀粉。也因此得出了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光。這樣就克服了“照本宣科”“滿堂灌”的教學弊端,大大的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2. 加強實驗的探究性,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huán)境中獲取知識
學生好打破沙鍋問到底,對與日常生活中似懂非懂或知其然不知其所然的問題產生疑惑,引起對知識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在教學中教給學生探究問題的實驗程序,提出一些問題,介紹一些資料,引導他們初步地研究日常生物現(xiàn)象,幫助學生在學習上獲的成功,讓他們體會到創(chuàng)造性活動的樂趣。
在學習“種子萌發(fā)的外界條件”時,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來探究種子萌發(fā)的外界條件。其必需的外界條件是充足的水分、適宜的溫度和足夠的氧氣,至于光是否是種子萌發(fā)時不可缺少的外界條件,可以讓學生自己去設計實驗進一步的去探究。經過實驗的處理分析,得出一些植物種子的萌發(fā)需要光照,如煙草種子等;一些種子的萌發(fā)不需要光照,如兔絲子、莧菜等。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方案,激發(fā)了學生的探索心理,培養(yǎng)了學生的思維方法,滿足了他們的求知心理。
四、講求教學語言藝術
語言是一種廣泛運用的交際工具,他像一面鏡子一樣反映著一個教師的思想、情操和學識深淺、精神面貌,并依賴于語言向學生傳道、授業(yè)、解惑。教師在講授自然科學知識時,首先,注重的是語言的科學性;其次,才是語言的藝術性,但決不能忽視語言的藝術性,因為它是提高學習興趣的重要因素之一。它有利于喚起學生的無意注意,吸引學生集中精力。語言的藝術性表現(xiàn)在:
1. 語言要精練、潔凈
精練是指語言在符合教學內容基礎上,經修飾加工,用盡可能好的、簡樸明確的語句恰當?shù)乇磉_出來,不夸大不縮小,杜絕講與教學內容相悖的廢話、空話。例如,學“人的性別遺傳”這一節(jié)時,設問的引言:“我們在座的,為何有男女之別,且理論依據(jù)是什么?這就是這節(jié)課的學習內容?!庇眠@種簡練的語言向學生交代清楚該論述的內容,顯得自然。再如講“遺傳變異”時可用“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來會打洞” 、“一母生九子連母十個樣”。潔凈,指語言要干凈利索、簡明扼要,讓學生聽了課后知識的輪廓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同時也受到語言美的熏陶。
2. 語言要生動、形象
教師可運用形象的比喻將難以理解的問題變得通俗易懂。如:植物體中水分和無機物的運輸途徑—導管。它就像我們人體中的血管,分布于植物體全身。再如:人體內物質的運輸—血液,血管時,血液就像家的自來水,而血管就像水管。
3. 語言表達要注重聲調
實踐證明,教師在講課時要形成良好的職業(yè)習慣,能針對不同的授課內容,注意聲調高低起伏或用抑揚頓挫的鮮明節(jié)奏,在重點、難點、上下過渡或關鍵詞語中注意調節(jié)語速,適時停頓,字字落實,句句清楚,這樣就會使自己變成,一個強大的“磁場” ,緊緊地吸引學生,促進各種感官配合,使思考力、動手能力隨著教師的牽引而遷移,教學效果將會顯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