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凱
(商丘師范學院公共體育教學部,河南商丘 476000)
隨著社會、經濟發(fā)展的全球化以及科技的日新月異,對人力資源的要求也更高了。為了培養(yǎng)社會發(fā)展需要的各類人才,教育也在不斷進行著變革。教師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教師知道什么、如何獲得必要的知識、怎樣表達自己的知識對學生的學習是非常重要的。教師教育教學理論知識在實踐中的運用以及教學實踐中獲得知識的升華,對教師個體的發(fā)展也至關重要。因此,對教師實踐性知識的研究越來越受到廣泛的關注。教師實踐性知識是指教師在教育教學實踐活動中,通過體驗、思考、感悟學科知識、教育理論知識在教學實踐情境中的意蘊,并融合自身生活經驗、人生哲學,逐漸生成的對教育教學的認識及其運用于教學實踐的知識。教師實踐性知識不是一種具體的能力,不具有明確的邏輯模式和準確的知識形態(tài),但它能使教師敏銳地感知和辨別一定教育情境的特殊意義,從而采取適當的行動[1]。教師實踐性知識是教師良好專業(yè)素養(y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其運用情況和豐富程度決定著教師的實際教學水平。
良好的教育教學環(huán)境,對教師實踐性知識的發(fā)展有很大的促進作用,教師實踐性知識的發(fā)展更重要的取決于教師個體教育教學態(tài)度和教學行為。
現代社會學和教育學在研究群體的同時,更加注重個體與群體、社會關系的研究。對教師個人生活史的分析就是現代社會對個體的關注,也是對個體發(fā)展在社會發(fā)展中作用的重視。個人生活史分析是傳記研究方法的一種,是以個體成長的生活歷程為研究資料,分析個體現實生活、歷程及其與外界社會環(huán)境之間的關系。
教師個人生活史是關于教師個體成長、教育教學活動和生活的歷史,它是教師個人在一定歷史文化和社會環(huán)境下,教師個體學習成長以及在生活和教育教學實踐活動中所發(fā)生的各種事件。個人生活經歷和成長背景是形成自我感的關鍵因素,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勢必會將自我和經驗投入其中。如此,教師的教育教學實踐活動就無法脫離教師自身的生活經驗。教師實踐性知識也就會具有高度的個人生活史特性,實踐性知識的個人性和實踐性特征也說明了這一點。
教師個人生活史是教師內心體驗、情感變化的體現,映射著教師對教育意義的探索。對教師個人生活史的分析,可以促進教師時刻對教育教學行為和生活實踐進行自我反思,日積月累就會對其教育理念、日常思考與行動產生影響[2]。教師個人生活中的某些“關鍵事件”會對教師實踐性知識形成質變與重組效應。比如,教學第一年、退休前等,都是發(fā)生重要事件的時機;另外,還有來自社會的重大事件,以及來自教師本人家庭、婚姻、生老病死等事件,都足以影響教師實踐性知識的重構與發(fā)展。
當教師在經歷某些關鍵事件時,往往會激發(fā)教師對一些教育理念、專業(yè)知識結構以及如何實施專業(yè)知識結構的重構等做出抉擇,使其原有的一些模糊的教育信念、知識等逐漸明晰化,經過反思、決斷與選擇,對原有的專業(yè)知識結構進行局部修改、調整,甚至全部更新,最終促使教師獲得專業(yè)發(fā)展。因此,對教師個人生活史的分析是發(fā)展教師實踐性知識的重要路徑。
在具體實踐運用中,可以通過自傳、傳記的敘事形式對教師個人生活史進行分析。這種自傳和傳記敘述的是教師個體的專業(yè)成長歷程和教育生活的成長史,反映教師如何建構教育理念和實施教育行為。通過對自身學習認知特性、知識結構、知識偏好和個人常用教學組織方法、教學訣竅以及對個人成長具有重大影響的關鍵事件等方面的剖析,探討其如何影響教師個人教育教學經驗的形成,同時也是教師認識自我、探索人性的手段。
教師在教學活動中不斷地、常規(guī)地建構教與學的理論,又在課堂教學中把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逐步建構實踐性知識。教師的教學實踐經驗能夠強化已被證明為正確和可行的知識,能夠修正那些已被證明為錯誤或不可行的知識,甚至會為教師提供獲取和創(chuàng)造新知識的機會。但實踐經驗有時會被習慣和常規(guī)支配,成為與理性和思考對抗的重要因素,阻礙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因此,教師需要經常對教學實踐經驗進行反思,反思固有的教學實踐經驗與現有教與學的相互適應性,以拓展新的視野。
教師針對教學活動的反思,是對教育教學實踐活動的再認識、再思考,是指教師以過去的課堂教學活動為思考對象,對課堂行為所做出的決策以及由此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
教育家波斯納曾提出過一個教師成長的簡要公式:經驗+反思=成長,并指出,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至多只能形成膚淺的知識,如果教師僅僅滿足于獲得經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的思考,那么他的發(fā)展將大受限制[3]。教師在日常教學實踐活動中,一旦養(yǎng)成了良好的反思習慣,反思將會出現在教學活動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對體育教師來說,反思內容可以是教案、課堂的動作示范和講解、學生掌握較差的運動動作,可以是某個訓練方法對各種體能學生的適應性,也可以是學情變化、教法變化對課堂教學的影響以及對課堂突發(fā)事件的處理等。
在具體反思方法的運用上,可以是課后筆記、反思日記,也可以是集體的交流討論、教研活動等。課后筆記可以對一次課的總體效果進行總結,學生的練習密度、運動強度以及運動積極性是否合適,預定的重點、難點目標是否達到,教學手段的運用是否充分等進行簡單的總結。反思日記需要對一天的教學活動以及在學校的其他活動進行總結,記錄得失,對重點問題進行剖析、檢討。針對課堂上發(fā)生的問題,可以在操場、辦公室、回家的路上等地方和遇見的同事進行討論,共同探討問題的解決辦法。教研活動可以是課前、課間的幾分鐘,也可以是單獨安排的半小時、一小時甚至更長的時間,可以在辦公室,也可以在運動場上。對遇到的問題各抒己見,及時調整思路,總結經驗揚長避短。
近年來,教師學習共同體日趨受到人們的重視。所謂教師學習共同體,是指為了促進專業(yè)發(fā)展和提升教學水平,教師自愿組織起來,在學習過程中相互溝通、交流,彼此分享學習經驗和資源,以促進教師共同發(fā)展的教師學習型組織。在學習共同體中,教師為了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經常對教學實踐和專業(yè)經驗進行交流和探討,解決在教學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彼此分享教學策略和技巧,教師的實踐性知識得以共享、積累和傳承,進而促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
學校需要為教師學習共同體提供必要的物力、人力、財力的支持,引導教師自覺自愿地構建民主、平等的專業(yè)合作、交流平臺。共同體有共同的目標和愿景,需要共同體成員一起努力去實現。并且每個教師都能夠充分表達自己的追求和愿景,經過協(xié)商、交流合作,發(fā)現個人愿景與未來專業(yè)發(fā)展的差距,激發(fā)個體熱情,為個人愿景和共同體愿景的達成加強與共同體其他成員的合作。在學習共同體中,每個成員都有義務把自己在實踐中遇到的問題和感想與人共享,交流貫徹于共同體許多方面,如說課、討論、敘述、聽課等。共同體內平等、自愿地交流,能夠使教師走出孤立的狀況,從而分享集體學習的成果。
對于體育教師來說,在運動場上生龍活虎的競技,二、三個人技戰(zhàn)術的演練、幾個人坐下來靜靜地交談,這些不同方式的交流,可以讓每個人都能夠分享到他人對各種專業(yè)技術和教學教法的理解。在學校里,各種集體活動通常是歷練學生合作精神和提高院系、班級凝聚力的好機會。而各種體育競賽,比如各種球類、田徑、健美操以及各種趣味運動比賽等,是學校里主要的集體活動。組織這些體育競賽活動,可以為共同體成員提供交流、合作的機會,提升共同體的協(xié)作氛圍。體育教師個人也許會擁有很好的運動技術、技能,但更重要的是運用何種組織形式、教學方法、教學手段讓學生能夠盡快地掌握所教授的運動技術、技能,不正確的教學方法會導致學生的學習事倍功半。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每個教師都會形成一些自認為理所當然的個人知識,這些知識會存在很多缺點。只有通過共同體成員之間的廣泛交流,讓不同的觀點進行碰撞,促使教師以他人的觀點為參照,從不同視角對自己已有的實踐性知識進行審視和反思,從而得到正確的實踐性知識,甚至新的思想和觀點。
[1]孫霞.試論高校教師實踐性知識的掌握[J].江蘇高教,2012(5):120-121.
[2]張立忠.課堂教學視域下的教師實踐性知識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1.
[3]皮連生.學與教的心理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