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覺英
學生是教育教學的主體,主體性教育主張教育與培養(yǎng)、發(fā)展和宏揚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與教師平等民主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那么教學中教師應如何發(fā)揮主導作用,盡可能地調動學生學習興趣,進而發(fā)揮其主體作用呢?下面結合自身的教學經歷談以下幾點。
一、課前主體活動
課前主體活動是充分啟動主體性教育的基礎,這是啟動主體教育的源泉。教師要給學生自由的時間,讓其先品味新授課的內容,從而得知新內容與熟知內容的聯(lián)系,對于未知問題具有初步的懸念情境。如學生通過對“可化為一元二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自學之后,就可能得出以下一些問題:1.本節(jié)課所需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2.什么是分式方程;3.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4.如何解可化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為何需要檢驗。
二、課堂主體活動的基本形式
課堂主體活動的形式多種多樣,教師可根據教學的內容,教學要求選擇性的造設不同情境,讓學生的眼、耳、口、手、腦等器官充分配合起來。
1.解疑。數學課要善于啟發(fā)學生思考教材中的疑點,逐步引導學生對疑點進行分析,綜合,激發(fā)他們思維活動的熱情,教給他們解疑的方法,從而達到訓練學生獨立探討問題的能力。
課堂上教師可根據情況采用師生一問一答,師生一問齊答,可學生之間互問互答,逐一解疑,針對學生的回答,教師一定要作出肯定或否定的答復,并指明原因,同時對答錯的學生要多鼓勵少批評,以激發(fā)學生今后繼續(xù)參與到類似的活動。
2.探討。課堂探討,一則可解決學生較為疑惑的問題,二則可活躍課堂氣氛,探討的形式可小組,可自由,即小問題小組探討,大問題自由探討,在使用探討這一形式時,教師一定要精心選擇好問題,同時應注意好課堂秩序,使課堂教學活而不亂。對探討的結論應盡量讓更多的學生發(fā)表自己的看法,這樣才可充分發(fā)揮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即使是錯誤的結論也應以正面引導,鼓勵學生充分發(fā)揮自身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想象力,這對發(fā)揮學生的個性大有益處。
3.板演。板演可使主體的主體性充分暴露出來。讓學生全體得到一次直接的教育,學生板演結束后,教師應對學生的板演進行評價,為使板演更具價值,教師應注意抽生時一定不要抽優(yōu)生,最好是中差生,這樣板演才更大可能出現(xiàn)較為普遍的問題,而對這種普遍出現(xiàn)的錯誤,教師只需要彩筆一勾,就會給全體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4.練習。數學課的課堂應有練習時間,讓每個學生親自在練習本上做幾個與當堂課聯(lián)系密切的練習,這種形式的面廣,對每個學生而言都是一個鞏固的過程,在學生練習過程中,教師應在學生中巡視,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出現(xiàn)的問題,并予以糾正。
三、獨立主體活動
獨立主體活動的開展可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的認知能力,操作能力,讓主體完成學習到實踐的過程,進一步鞏固和完善學生的知識系統(tǒng)和提高他們的能力。
1.師生換位。根據教學的內容和學生實際,可讓一名學生或幾名學生當“老師”,比如“一節(jié)專題課”、“試卷評講”或“習題課”可讓學生上臺講課,教師同其他學生一起聽課,教師根據學生的講解情況,給予補充說明,這樣可使優(yōu)生得到鍛煉,同時讓全體學生親近數學,感覺數學多學習也很輕松,要不為啥我們自己都能講,通過這種形式可使學生的數學語言更加規(guī)范合理,而且讓他們言之成理,不至于死讀書、讀死書。并進而形式學習的互幫互助的良好學習風氣。
2.實踐。數學課往往落于枯燥泛味,一味的說教,這樣效果欠佳,其實數學教學中教師只要善于挖掘,一樣有許多有趣的初中活動,讓學生通過實踐支體味數學的趣味是最好的手段,比如:三角函數的增減性問題,只需用一個很簡單的實驗就可解決,其做法用兩根木片,將其重疊, 用一顆釘子固定一端為A,然后在一根木片的另一頭B系一個有重錘的線即成。原理就很簡單了,因A、B兩點固定,設為單位長1,所以,現(xiàn)將∠A增大(AC不動,AB逆時針旋轉,故a變大),則SinA增大,反之∠A減小,sinA減小。同理可驗證CosA、tgA、ctgA的增減性問題,這樣的實踐學生可直觀地感受三角函數的增減性,只要大腦中有這樣一個模型,這個知識點就迎刃而解了。
總之,在數學教學中,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意識,發(fā)揮好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主體性是能充分調動起來的,只要充分發(fā)揮主體教育才可能達到數學教學中素質教育的要求,真正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