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等
【摘要】目的:探討早期康復對腦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的影響。方法:80例腦卒中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每組40例,即對照組和康復組。兩組患者均采用神經內科常規(guī)治療,康復組由康復師給予系統的康復訓練,分別于治療前、治療后1個月和12個月對患者進行療效評定。結果:治療前兩組患者癥狀無顯著性差異(P>0.05),治療后康復組療效明顯高于組(P<0.05)。結論:早期康復可明顯提高腦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
【關鍵詞】 早期康復護理; 急性腦卒中;偏癱;日常生活活動能力
【中圖分類號】R473.74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4949(2014)03-0246-01
腦卒中是指腦動脈系統病變引起的血管痙攣、閉塞或破裂,造成急性發(fā)展的腦局部循環(huán)障礙,以偏癱為主的肢體運動功能損害。腦卒中是中老年人的常見病、多發(fā)病,隨著醫(yī)學科學的發(fā)展,腦卒中的死亡率有所下降,但仍有大部分患者不同程度的喪失了獨立生活的能力及工作能力,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早期康復護理的干預可以使患者盡早恢復肢體運動功能以提高日常生活能力?,F將對80例急性腦卒中患者進行早期康復護理干預的方法及結果分析匯報如下:
1 臨床資料
2012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的急性腦卒中患者60例,,用隨機抽樣法分為康復護理組與對照組。其中男40例,女40例年齡;年齡40-85歲,平均56歲;腦出血35例,腦梗死45例。兩組病例的年齡、性別、病情程度及治療方法無明顯差別。對照組的基礎護理上進行康復護理干預。
2 康復護理方法
2.1 心理康復護理 腦卒中發(fā)病較急,患者往往對突如其來的生理功能障礙引起日常生活自理困難難以接受,又要住院治療,加上對愈后的害怕和擔心,易產生恐懼、消極、悲觀、煩躁的心理反應。隨著“立即”痊愈的希望破滅之后,往往陷入絕望和擔憂的抑郁焦慮,表現為少言、淡漠、缺乏主動性,在日常生活中過分依賴他人,對治療缺乏信心等。針對這些普遍存在于患者中的不良心理狀態(tài),啟發(fā)誘導患者正確認識疾病,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為患者及家屬提供有關腦卒中疾病的宣傳資料,介紹一般知識,促進病人之間良好情緒交流,用恢復較好的患者做現身說法的義務宣傳,同時還應加強對患者家屬的心理疏導,解除家屬的焦慮不安、悲觀失望、怨恨等情緒,以免刺激患者。對于有語言功能障礙的患者,護士要善于應用表情、手勢、體態(tài)語言,應用各種溝通方法,例如圖像、字板等〔3〕。音樂刺激可對人體產生良好的影響〔4〕。對焦慮不安的患者,讓他們聽一些節(jié)奏徐緩,旋律優(yōu)美的古典樂曲、民歌等,對抑郁癥的患者,讓他們聽一些節(jié)奏明快,聲音和諧的音樂。通過心理護理使患者了解自己的每一點轉歸,激發(fā)患者進行康復訓練的興趣,認真完成每一項訓練任務。
2.2 良肢位的保持 腦卒中患者入院當天,康復護理以保持良肢位為主。良肢位對抑制痙攣模式,預防肩關節(jié)半脫位,早期誘發(fā)分離運動起到良好作用。它是患者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和康復的基礎,需要貫穿于康復護理的全過程。方法 ;(1) 患側臥位:患側上肢前伸,使肩部向前,確保肩胛骨的內緣平靠于胸壁。肘關節(jié)伸展,手指張開,掌心向上。健側上肢可放在身上或身后的枕頭上。患側髖關節(jié)微后伸,膝關節(jié)略屈曲。這是偏癱患者最重要的體位。(2)健側臥位:患側上肢下墊一枕頭,上舉約100°,使患側肩部前伸、肘關節(jié)伸展、前臂旋前、腕關節(jié)背伸。患側骨盆旋前,髖、膝關節(jié)呈自然半屈曲圍,置于枕上?;甲闩c小腿盡量保持垂直圍,注意足不能內翻懸在枕頭邊緣。身后可放置一枕頭支撐,有利于身體放松。(3)仰臥位:患側肩后部墊一個比軀干略高的枕頭,將伸展的上肢置于枕上,防止肩胛骨后縮。前臂旋后,手掌心向上,手指伸展、張開。在患側臀部及大腿下墊枕,以防止患側骨盆后縮。此體位異常反射活動最強,應盡可能少用。
2.3 肢體主、被動運動訓練 (1)肌肉按摩:對肢體進行肌肉按摩,尤其是注意患側手、肩及下肢的按摩,有利于改善血液循環(huán)、消除腫脹、緩解疼痛、預防壓瘡和靜脈血栓,促進患側肢體功能恢復。按摩時應輕柔緩慢進行,對癱瘓肌肉予以按摩揉捏,對拮抗肌予以安撫性的推摩,使其放松。(2)關節(jié)主、被動活動:按摩后進行偏癱肢體關節(jié)無痛范圍內的主、被動活動。各關節(jié)的被動活動應先大關節(jié)、后小關節(jié),做髖關節(jié)和肘關節(jié)活動時注意手法柔和,活動范圍不宜過大,應小于或等于90°,以免發(fā)生骨化肌炎。(3)雙手交叉上舉訓練,雙手交叉擺動訓練,借助滾筒、沙磨板等器具進行上肢分離運動和控制能力訓練,下肢進行雙腿和單腿的橋式運動。同時進行健側肢體的訓練。
2.4 根據患者肢體的功能恢復情況循序漸進地獨立完成或在少量協助下完成進食、穿衣、洗漱、如廁以及利用輪椅的轉移動作。指導病人手的技巧性、四肢的精細協調訓練,運用正確的姿勢反復訓練。
3 結果
兩組患者在治療前及治療一個月后,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采用Barthbl氏指數評分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但康復組的改善程度明顯優(yōu)于
對照組(P<0.05),見表1.
4 討論
腦卒中患者偏癱后如何改善肢體運動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是康復治療的主要內容。有研究表明運動訓練可增加大腦皮層的厚度和營養(yǎng), 從而加強了神經系統的興奮性和反應性,故康復治療介入越早越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功能狀態(tài), 并能有效防止和減輕繼發(fā)運動障礙的發(fā)生。 目前普遍認為,腦損傷后的功能性恢復主要依靠大腦的可塑性機制,即大腦功能的重組,康復治療就是根據大腦可塑性原理,促進大腦功能的恢復。早期康復護理訓練可刺激大腦中樞,通過潛伏通路和突觸啟用及軸突出芽等方式,使大腦功能重組,神經支配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恢復,同時可改善患者營養(yǎng)狀態(tài)、心肺功能、血液循環(huán),從而促使腦血流量的恢復,為患者腦細胞功能恢復提供了物質基礎,從而促進腦卒中患者的康復。我們的觀察結果顯示早期康復治療組在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改善上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證實早期康復的臨床療效是肯定的,腦卒中患者如能在使用藥物治療的同時,及時進行早期康復介入,做好早預見、早計劃、早訓練、早指導等工作,就有可能使患者不僅能保存生命,而且可以減少后遺癥,甚至重返社會。
參考文獻
[1]楊錦媚,李杰.早期康復干預對腦出血患者肢體運動功能的影響.護理學雜志,2001,16(2):76.
[2]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中華神經科雜志,1996,29(6):379 -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