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世才
摘要:目前,我國仍然處于社會轉(zhuǎn)型階段,該過程主要是利益分化的調(diào)整和重組過程。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不斷發(fā)展,加劇了利益格局的差距和社會分化程度的加深,并且此時人文精神中潛在的危機也就暴露了出來。在當今社會,競爭、孤獨、緊張以及焦慮等現(xiàn)象已經(jīng)逐漸成為社會比較普遍的心理問題。文章主要分析了新聞寫作中人文關懷的缺失現(xiàn)象。
關鍵詞:新聞寫作;人文關懷;缺失現(xiàn)象
1.前言
“人文”與“神文”相對,是在文藝復興時期提出的一個概念,它反對中世紀宗教蒙昧主義對人性的戕害,主張恢復人存在的自然性。人文主義的形態(tài)幾經(jīng)變遷,其核心卻基本保持一致,那就是肯定人性的價值、意義和人的主體性。而新聞的人文關懷,主要指對人的生存狀態(tài)的關注,對人的尊嚴以及符合人性的各種需求的肯定。它強調(diào)以人為本的報道觀,集中體現(xiàn)了對人的關心和尊重。同時,人文精神的貫注又將起到深化新聞主題、擴充新聞內(nèi)涵、提升報道品位、引發(fā)受眾思考與共鳴的作用,從而完成新聞信息價值和文化價值的雙重構建,使新聞報道贏得更多的受眾,為自身的發(fā)展開拓更為廣闊的天地。人文關懷主要是指以人為價值核心以及社會核心,從人類的幸福和基本需求考慮,高度關注人的價值、人的尊嚴、追求以及命運。除此之外,還要全面關懷人全面發(fā)展的愿望以及人的價值實現(xiàn)要求。換句話來說,人文關懷主要是指對人命運的關懷,關注人的價值以及生存的意義,最終思考以及探索人類存在。
2. 新聞寫作中的人文關懷
在新聞寫作中加入人文關懷,主要是注重人的自由平等和個性解放,下面將會對新聞寫作中的人文關懷的內(nèi)涵和作用給予介紹。
2.1新聞寫作中人文關懷的基本內(nèi)涵
新聞行業(yè)的發(fā)展,離不開人類的關注。總的來說,新聞傳播已經(jīng)逐漸成為人類社會中特有的屬性,并且新聞的傳授者和接受者都來自于人類,而且報道的各類信息都是由人類的活動所引起的。在新聞寫作中加入人文關懷,不僅要將人奉為寫作的主體,而且還要更好的促進人類的生存與發(fā)展。近些年來,加強對人文關懷的重視不僅是主流新聞的亮點,而且也是新聞行業(yè)提升自身品位、提高市場競爭力、塑造企業(yè)形象的關鍵。對于新聞寫作的人員來說,在寫作過程中要倡導以人為本,以更好的體現(xiàn)出對人類的尊重和關懷,著眼于對人性、情感、精神、道德等多方面的關懷,同時還要將人的生存、發(fā)展等作為寫作和考察的價值取向。
2.2新聞寫作中人文關懷的作用
新聞寫作中人文關懷體現(xiàn)出的作用主要包括了以下4個方面:(1)在新聞寫作中實施人文關懷可以有效的提升新聞的可親性和可信性。因此,在新聞寫作過程中,要實施堅持人性化的寫作理念,以更好的融合新聞與讀者的情感,在把握好新聞寫作的基礎上,盡量的寫平常事平常人,少用套話、煽情語句,以確保新聞更加的貼近民心。(2)在新聞寫作中加入人文關懷,可以在人類中更好的塑造新聞行業(yè)的形象,目前,新聞寫作行業(yè)面臨著嚴峻的考驗和挑戰(zhàn),然而人文關懷可以更好的發(fā)揮其宣傳作用,滿足人類的需求。(3)在新聞寫作中實施人文關懷,可以促進和諧社會的發(fā)展。因為人文關懷下的新聞寫作可以有效的緩解社會矛盾,為社會和諧發(fā)展奠定基礎。(4)新聞寫作中人文關懷還可以進一步的激發(fā)和鼓勵弱勢群體。在當今社會,弱勢群體主要是指社會生活中比較困難的群體,例如下崗失業(yè)人員、生活貧困人員、遭受疾病人員等。但是現(xiàn)在的新聞寫作行業(yè)對這部群體的支持還比較有限,通過人文關懷可以更好的給予他們關懷、理解和支持,使他們更好的獲得自立、自尊和自強,有信心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
3.新聞寫作中的人文關懷的現(xiàn)狀
改革開放以后,新的價值觀被建立,并且我國已經(jīng)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和法律法規(guī),這些政策和法律法規(guī)中都對人文關懷給予特別的關注,并且也處理了許多問題,最終使得這些政策以及法律法規(guī)越來越富于人性化。近幾年來,中國政府在處理和解決一些事情時,對樹立人的生命形象也給予了高度的重視,從而可以將人情味濃厚的人本理念體現(xiàn)出來。
新聞寫作是現(xiàn)代社會中能夠?qū)F(xiàn)實生活更好的反映出來的重要手段。如今,我國社會倡導以人為本,這就要求新聞工作者要做好新聞信息的傳播者,并且要成為人文關懷的具體實踐者,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將理解人、尊重人以及關心人作為評價新聞宣傳工作優(yōu)劣的價值標準。對于新聞報道者來說,要用心去寫作和報道,將人類的思考和共同情感更好的表達出來,從而確保新聞報道具有一定的穿透力和感染力。
目前,我國新聞報道行業(yè)中涉及到人文關懷與當前的經(jīng)濟、政治和生活水平相一致,而且我國新聞報道還處于不斷發(fā)展階段。進入21世紀以后,我國在這方面取得了一定的進步。尤其是寫作內(nèi)容上,要更加的關注百姓、關注民生和關注弱勢人群;但是在新聞寫作的風格上,更加具有務實、親和以及生動性。
4.分析新聞寫作中的人文關懷缺失現(xiàn)象
4.1對百姓生存狀態(tài)的漠視
在新聞報道中,人文關懷的主要對象是指普通百姓,報道者應該從普通百姓出發(fā),通過“平民視角”來為百姓著想,并且要密切關注普通人的生存狀態(tài)。同時報道者從平民視角進行考慮,不僅可以將人文關懷充分的體現(xiàn)出來,而且還能進一步拉近與普通讀者之間的距離。
近些年來,隨著各類媒體之間的競爭不斷加劇,使得趣味性、貼近性和通俗化的新聞寫作逐漸成為當今許多媒體追逐的對象。但是還有一些新聞報社過多的追求內(nèi)容,使得媒體的寫作內(nèi)容和語言開始向低俗化的方向發(fā)展,最終導致新聞寫作和報道缺失一定的人文關懷。部分新聞報道者在報道過程中也會涉及到城市邊緣人以及弱勢群體的內(nèi)容,但是在報道過程中沒有采用平等、同情、關愛以及轉(zhuǎn)化等態(tài)度,往往采用了獵奇以及刺激等態(tài)度。面對兇殺、搶劫以及心理變態(tài)等社會不良現(xiàn)象時,有些新聞報道者未能站在平等、公平、同情的角度去報道,而是采取了冷漠、旁觀的態(tài)度,從而不利于提高其報道的整體內(nèi)涵。
4.2過分展示了突發(fā)性事件和災難事件
部分媒體和新聞工作者在對突發(fā)事件和災難事件進行報道時,過于的注重對場景和現(xiàn)象的描述,卻忽略了查找原因和總結教訓。一些報道者為了能夠吸引大眾的眼球,他們會用一些不合適的描繪以及渲染手法,從而使得新聞報道過于流于形式以及表面,最終使得新聞報道缺乏人文關懷。
5.提高新聞寫作中人文關懷的策略
5.1新聞題材貼近生活
新聞寫作要與新聞題材密切聯(lián)系,在進行新聞選材時,要更好的注重新聞報道的過程。同時新聞選材要能夠更好的貼近人類生活。新聞具有一定的選擇藝術性,其題材的選取將會直接決定新聞寫作和報道的價值取向。新聞選材要能夠更好的體現(xiàn)社會和民生問題,其不僅是新聞寫作的關鍵,更是對人文關懷的具體表現(xiàn)。新聞寫作人員,不僅要提升自己的新聞寫作能力,而且還要優(yōu)化自身知識水平,對人文關懷給予高度的重視。為了保證新聞寫作更好的融入人文關懷,并且提高新聞報道的多層面、全方位、立體化發(fā)展,就需要在新聞選材上下功夫,使其更好的貼近社會生活,更好的去報道普通百姓的普通生活,關注他們的精神和物質(zhì)需求。
5.2新聞內(nèi)容要挖掘人性
新聞寫作中涉及到的內(nèi)容要能夠更好的挖掘人性,因為新聞中人文關懷的主要對象是百姓,加強對人性的挖掘,能夠設身處地為勞苦大眾著想,以充分的挖掘出百姓的喜怒哀樂。對于那些先進、典型人物的報道,也能夠更好的挖掘他們的人性美,通過對他們實施人文關懷下的新聞報道,可以更好的拉近新聞工作者與普通讀者之間的距離。通過故事化的寫法,可以提高新聞內(nèi)容的人性化理念,以更好的體現(xiàn)人文關懷。尤其是對外來務工者、農(nóng)民、殘障人等弱勢群體,在進行新聞寫作時,要能夠更好的啟發(fā)廣大民眾對此類群體的關懷和關愛,從而逐漸推動弱勢群體的強化。
5.3新聞語言要做到冷靜客觀
新聞語言不僅是對人類思想的直觀表現(xiàn),而且也成為讀者更好的接觸手段。新聞語言應該具有確切、簡練、客觀、樸實、通俗等特點。在新聞寫作過程中,寫作人員要能夠更好的運用新聞語言,客觀、冷靜在人文關懷下進行寫作。為了能夠更好的改善新聞行業(yè)話語的霸權地位,并不斷加強新聞寫作中的人文關懷,則要求新聞工作者能夠更好的成為現(xiàn)代文明意識和先進思想傳播的主力軍,而且新聞寫作過程中,應該更好的融入人道的情感,但是在此過程中,新聞寫作人員應該更好的注重新聞語言的運用,切記使用一些帶有歧視性的詞語。新聞寫作和報道人員,要更多的注重人本價值,準確的對自己進行定位,并且盡可能的選擇一些人性化的詞語來體現(xiàn)新聞的基本價值,更好的把握情感的火候,將那些正確的觀點更好的應用于公正、客觀的事實之中。除此之外,客觀、冷靜的處理新聞寫作語言,盡量避免使用一些冷漠、生硬的語言,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與人類產(chǎn)生共鳴。
6.結束語
只有善的理念與公正的原則的結合,才能體現(xiàn)完整的人文關懷的精神。而且這一點不能僅僅停留在精神觀念的層面上,還要形成一種運作有效的社會機制,使善的理念和公正的原則成為這一社會機制的靈魂。對于媒體而言,任何一種行為標準都應根植于對于人性的理解。主張關心人、尊重人、保護個體權益的人文關懷以及民主、自由等的價值理念,作為人類寶貴的精神財富,仍然是現(xiàn)實人們的努力方向。因此新聞寫作者要深入到實際采訪工作中,要關注社會民生的真情,在報道過程中要避免華而不實的標題,從小切口人手,做好正面宣傳引導,拒絕煽情,恪守專業(yè)主義。并且在報道過程中要多一份社會責任感,讓自身的報道充滿了人文關懷意識。
【參考文獻】
[1]胡忠青.人文關懷:媒介傳播的核心理念[J].太原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04):90-92.
[2]苑書文,賀向東.人文關懷:新聞媒體的理念追求[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05):78-80.
[3]張菊樣.傳媒應重視人文關懷——對當前某些新聞報道的反思[J].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05):67-70.
[4]張文彥,鄧天穎.中西比較:災難性新聞報道的弱化與強化[A];全球信息化時代的華人傳播研究:力量匯聚與學術創(chuàng)新——2003中國傳播學論壇暨CAC/CCA中華傳播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下冊)[C].2004(09):124-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