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柳
【摘要】保持興趣,養(yǎng)成習慣,掌握方法是學好的重要因素。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倍增,課堂氣氛空前活躍,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huán)境中學到了知識。
【關鍵詞】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教師 教學實踐 小組合作 自主學習
【中圖分類號】G633.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1-0160-01
保持興趣,養(yǎng)成習慣,掌握方法是學好的重要因素。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倍增,課堂氣氛空前活躍,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huán)境中學到了知識。 總之,只要我們積極引導和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大力開拓學生的想象空間,就完全有可能激發(fā)學生思維,活躍課堂氣氛,使課堂精彩。
一、創(chuàng)建民主課堂,營造參與氛圍
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學生是課堂上的主角,教師要當好配角,使學生潛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fā)揮,改變過去那種一問一答的現(xiàn)象。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動口、動手、又動腦,親身參與課堂和實踐,課堂不再是過去的教師“一言堂”,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主動參與,積極引導,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真正的把學生解放出來,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上的主人。
二、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培養(yǎng)學習興趣
在地理教學中要通過不同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讓學生積極參加教學活動。使課堂氣氛輕松和諧。
1.借用詩歌,講解地理事物。在教學中,巧借文學知識中與地理有關的詩、詞、民謠、諺語等來加強課堂的語言審美化,不僅能活躍課堂氣氛,而且有助于學生對課本知識的記憶和理解,并擴大知識面。
比如常見天氣系統(tǒng)一節(jié)的教學,講到冷鋒暖鋒對比時候,我引用一些詩詞讓學生判斷。
黃梅時節(jié)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濕。(江淮準靜止鋒)
貴陽“天無三日晴”。(形容在昆明準靜止鋒作用下貴陽冬季多雨)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形容冷鋒過境帶來的天氣現(xiàn)象)”
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暖鋒過境帶來的天氣現(xiàn)象)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快行冷鋒)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準靜止鋒)
2.借用謎語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記憶。如,復習省級行政中心時,制作燈謎讓學生競猜,有利于活躍課堂氣氛、降低識記難度。
雙喜臨門——重慶市 冰城——哈爾濱市 汽車城——長春市 日光城——拉薩市 春城——昆明市 圓規(guī)畫圓——太原 此地無銀三百兩——銀川 夸夸其談——???兩個胖子——合肥瑩火蟲亮晶晶——昆明……
3.通過相關的歷史故事來輔助學生記憶,理解。在課堂引入時運用地理故事設置懸念,激發(fā)學生的探究熱情。講 “密度流”時引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德軍妙用洋流助戰(zhàn)的故事。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時,英國及其盟軍嚴密封鎖大西洋和地中海中間的唯一通道——直布羅陀海峽,德軍潛艇卻能神出鬼沒出入地中海,給英軍以極大的打擊。德軍潛艇能神秘出入地中海的原因借助了密度流。
這樣既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活躍了課堂氣氛,不僅使教學難點迎刃而解,而且強化了學生的記憶力,又如講“北印度洋季風環(huán)流”時,學生最容易混淆盛行風向,海水和洋流流向,這時巧妙用我國“鄭和下西洋”的故事,鄭和每次出發(fā)都選擇在冬季出發(fā),夏季返航?原因借助北印度洋季風環(huán)流,順風順水。學生興趣濃,情緒高,教學效果相當不錯。
4.引導學生關注生活中的地理,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從生活中學習地理來激發(fā)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體會地理學的價值和魅力,使學生真正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地理,地理讓生活更精彩。
學生結合生活實際就會知道,理解晝夜長短的變化。學生會說冬天4點多放學就黑天了,說明冬天天短,夏天學生放學時天還是亮的,說明夏天天長。
講到《常見的天氣系統(tǒng)》,正好降大暴雪,氣溫下降。說明寒潮來了,我就由此引入課堂教學中,并引導學生分析寒潮的功過。學生能說很多,殺菌,殺害蟲,緩解旱情等。學生興趣盎然。為加深對案例寒潮的理解。
講到河流侵蝕堆積作用時候,凹岸凸岸堆積設疑:哪岸可以淘金哪岸可以建碼頭?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講日界線時,為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設計小故事:有一對孿生姐妹,妹妹比姐姐大一天為什么?姐姐先出生9月10號妹妹后出生生日9月9號妹妹大了一天可能嗎?頓時課堂氣氛活躍起來,同學間開始討論,有的說是坐飛機生的,有的說不可能,但也有的同學卻沉默不語,這樣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使每個同學都動腦考慮,用自己所學知識來解釋為什么會這樣。從而得出了妹妹比姐姐大的。
三、創(chuàng)立競爭機制,形成參與動力
利用活動,引導愉快的行為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法讓學生合作競爭。新教材提倡“以學生發(fā)展為主”的理念,教育的目的在于幫助每一個學生進行有效地學習,使他們得到充分的發(fā)展。小組合作學習法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我常做的方法是:
①讓學生走上講臺
學習“天氣和氣候”時,聯(lián)系學生熟悉的電視臺播放的天氣預報和鎮(zhèn)賚地區(qū)冬、夏氣候特征,并讓學生充當主持人播報天氣預報。
②利用黑板給學生提供展現(xiàn)自我的機會
每節(jié)課給學生上黑板練習的機會。比如畫圖,寫知識提綱,或者提出問題。
③讓學生充當“老師”,角色互換,體驗成功的樂趣
比如適當讓學生講解內容較簡單的知識?;蛘咝y驗讓學生講解。安排學生自己到講臺上去做一回小老師,體驗一下當老師的感覺。讓學生在參與過程中有所發(fā)現(xiàn)有所收獲,親身感受到成功的喜悅,會強化參與熱情,他們漸漸的融入了課堂,成為了課堂的主人。
④學生自己合作探究
在課堂上,我常常會根據(jù)實際內容設計一些問題或者是任務需要由學生自己合作探究來完成,由各小組來匯報自己的學習結果,最后根據(jù)每組學生的具體表現(xiàn),優(yōu)秀者將會獲得加一個星的鼓勵。到月末哪個小組獲得的星最多,就會給他們一些小禮物來作為獎勵。競爭機制的引入,不僅極大的激發(fā)了學生們的參與熱情,紛紛投入了探究中,同時也提高他們的團結協(xié)作能力。
總之,現(xiàn)行課標下地理課堂必須注入新的教學方式,古老、陳舊的教學方式很難適應現(xiàn)在課堂要求,學生也很難提高素質和各種能力,沿著新課標的要求,努力激活新課標下的地理課堂。教學中努力讓地理課堂“活”起來,讓我們的教學精彩起來!
參考文獻:
[1]高中地理教材(人教版)
[2]謝藝軍:在地理教學中讓學生做到學以致用.2013-09-05
[3]王嵐:《地理教學中的能力培養(yǎng)》.《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00年7-8期
[4]楊文:淺析學案導學教學模式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1年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