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品德與社會課的教學中,教師只有立足學科特點,采取多種形式啟發(fā)學生自主活動,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才能提高品德與社會課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課堂氛圍;主動權;實踐活動
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fā)展、新的知識不斷涌現,學生僅靠教師“填鴨”式的傳授知識和技能已被證實是不可行的。引導學生全面、主動參與學習活動,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是學生學習的根本所在,上好品德與社會課亦需如此。
一、創(chuàng)設和諧、民主的課堂氛圍
師生之間在教學活動中的情感交流,很重要的是教師要尊重學生,要把學生當成有獨立人格、有尊嚴、有個性的人平等對待。面對不同的見解時,不能簡單地給一個對與錯的判斷,應以冷靜的心態(tài)分析他的見解,注意因勢利導,讓每個傳授知識的環(huán)節(jié)充滿溫情;讓每個學生在40分鐘里都充滿趣味和快樂。正如陶行知指出的“創(chuàng)造力最能發(fā)揮的條件是民主?!敝挥性诿裰鳌⒑椭C、充滿人情味的氛圍中,才能使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得到充分發(fā)揮,才能使學生思維最大限度地活躍起來,才能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例如,學習《認一認祖國政區(qū)》一課時,為了使學生熟悉我國的行政區(qū)劃,初步了解我國34個省級行政區(qū)的名稱及其相應的位置,我把枯燥的行政區(qū)劃變?yōu)橛腥さ钠磮D游戲,游戲分三步,首先剪圖,再識圖,最后拼圖,拼圖以比賽的方式進行,比速度和準確,人人動手,積極參與,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其樂融融。
二、讓學生掌握學習的主動權
心理學認為主體存在和發(fā)展方式是活動,離開了活動,任何人都無法獲得主體地位,人的素質也無法得到提高。品德與社會課的教學注重培養(yǎng)學習的實踐參與能力,在活動中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尤其重要。例如,在教學《自主選舉班委會》一課時,我十分重視課內實踐活動,移大社會于小課堂,運用模擬社會場景,讓學生表演,在模擬中實踐,在實踐中培養(yǎng)能力。我讓學生按照民主選舉的程序:候選人提名、候選人“競選演說”、投票表決、當選班委會班干部“就職演說”、回答同學們的提問等模擬自主選舉班委
會。通過模擬實踐活動,使學生初步認識民主選舉,行使了每個同學的權利,體驗并思考了民主選舉的完整過程,形成了積極的現代民主參與意識能力,學會了客觀地評價自己和他人。
三、讓學生在合作中學習
教學過程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相互影響和制約的一個整體。因此重視學生主體與群體的相互作用,加強和指導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十分有利于發(fā)揮和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主體性。例如,在教學《法在我身邊》一課時,我先讓學生認真閱讀課文中的兩個案例,然后再讓學生分小組從事學習活動,共同完成任務。討論:兩個案例中成年人的做法對不對,是否違法,哪部法有相關的規(guī)定等,由小組代表回答。這樣一來學生不僅對自己學習負責,還要對其他同學負責,從而有機會相互解釋所學的東西,進行有效溝通。有機會相互幫助,共同完成作業(yè),就使得課堂氣氛異?;钴S。顯然合作學習為學生們提供了機會,使他們進行交流與調節(jié),以及進行具有社會生活特色的勞動分工,使不同的學生都能在學習小組同伴輔導中獲益匪淺。此時的學生在交流中心理相容,建立起和諧的人際關系,對集體的建立和鞏固產生了積極影響,不再是一個以自我為中心的孤立分子,而是一個社會化的人。這樣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質量又有助于學生由“自然人”向“社會性”人過渡。
四、與實踐活動相結合,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造美好社會的熱情
品德與社會課的教學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正確觀察周圍社會和初步適應社會的能力,將來更好地服務于社會,“做一做”“動一動”是品德與社會教材的又一大特點,因此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適時開展一些有意義的實踐活動,培養(yǎng)他們服務于社會的意識,引導他們做好力所能及的服務于社會的事,樹立“我為人人”的人生觀,增強對社會的責任感。例如,教學《長江的訴說》一課時,教師讓學生討論“為什么砍伐樹木會造成水土流失呢?然后指導學生一起動手做課文的一個小實驗,使學生懂得長江上游大片林木被砍伐,水土流失嚴重,江水含沙量增加,江水已經變渾,在發(fā)展經濟的同時,沒有重視對長江水源的保護,造成了嚴重的災害。課后,結合班隊會活動,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植樹造林,綠化美化環(huán)境,還可以要求學生節(jié)約每一滴水、每一度電,不亂扔垃圾,不隨地吐痰,搞好環(huán)境衛(wèi)生,做環(huán)保小衛(wèi)士。向全體學生發(fā)起“為保護身邊的環(huán)境做一件實事”的倡議。還可以根據課文內容,要求學生做“家庭小主人”“做文明小顧客”“當交通小民警”等,在活動中,激發(fā)他們?yōu)閯?chuàng)造更美好的社會努力學習的熱情。
總之,在品德與社會課的教學中,只有立足學科特點,采取多種形式啟發(fā)學生自主活動,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融德育、知識、趣味于一體,使學生在知識學習的同時,提高適應現代社會生活的能力,獲得思想品德教育,才能提高品德與社會課的教學
效果。
作者簡介:高紅(1964.05.17—),女,學歷:大專,臨汾師大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畢業(yè)。籍貫,山西晉中祁縣谷憐村人。1982年參加工作,一直從事小學教育,教授小學語文、品德等科目,曾獲“優(yōu)秀教師”“學科帶頭人”等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