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紅梅
前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人的所有各個方面的特征的和諧,都是由某種主導的首要的東西所決定的,在這個和諧里起決定作用的主導成分就是道德?!边@就是說在人的身心發(fā)展中,思想道德是靈魂,是人的一切言行的指導。所以在各種素質中的培育中必須以道德品質為核心,貫穿始終。千萬不能重智不重德,教出一個有才無德的逆子,害家害國害人害己。
道德素質教育的內容很廣泛。大到社會公德,職業(yè)道德,小到家庭的婚姻、托養(yǎng)等方面的道德,無處不有,時時處處有。要抓住點滴時機對孩子進行教育,在這一過程中主要從知、情、意、行四方面著手。
一、“知”即道德認識
指對是非、善惡、美丑等道德規(guī)范和行為準則及其執(zhí)行意義的認知。其中包括道德概念、道德判斷、道德信念。任何事情意識在先,言行在后,孩子小時候愛犯錯誤,就是因為他們知道的道德規(guī)范少,缺乏是非判斷能力,不知道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可以做。孩子做錯了事,你把他揍了一頓,他還不明白為什么呢,過幾天忘了就又犯同樣的錯誤。因此作為朝夕和孩子相處的家長們要不失時機地對孩子們進行道德品質認知的教育。比如看到生活中或電影電視等作品中出現(xiàn)的有道與無德行為時,有意識地在與孩子的交流中借評價他人言行的哪些地方對,哪些地方錯,應該怎能做等向孩子進行道德知識與道德評價能力的培養(yǎng),當孩子做錯了事,不論嚴重與輕微,不論挨不挨打,都得給他交談,說明他錯的原因,指出該怎樣做;孩子做了好事,也不能簡單地說“好孩子”就完事,也應該說時對的道理,讓孩子不但知道該這樣做,還要知道為什么這樣做,這就是明辨是非的能力。不但培養(yǎng)孩子對自己所做的事是非明白,也要對別人所做的事明辨是非,避免孩子長大后盲目相信別人,易上當受騙。
二、“情”即道德情感
即是隨著道德意識與道德評價能力的產(chǎn)生而產(chǎn)生的羞恥、悲傷、氣憤、同情、激勵、敬佩等心理體驗。核心是義務感和責任感,也包括良心。它與道德意識交相輝映,是人生各種美德及智慧的發(fā)源地。列寧說過:“沒有‘人的感情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人對真理的追求”。一位教育專家說:“熱烈的學習愿望是一種道德和政治的情感。培養(yǎng)這種情感是我們教師的職責”。當然,也更應該是每位家長的職責。例如“羞恥”就是一種很強烈的正確的道德情感。它是能負載榮譽感、良心和自尊感的大船和深水。是自尊自愛之行的源泉。再如敬佩可以產(chǎn)生積極向上的力量,氣憤同情可引發(fā)正義之舉等等情導行為。反之則是冷漠麻木不仁,對任何事情都缺乏熱情,即無情無義。最可怕的就是一個人對于他親近的人的關心采取滿不在乎的態(tài)度,許多犯罪之人都不想,他活在世上不是獨立的,他的榮辱都連帶自己的親人。這是人類犯罪的非常重要的原因之一。
三、“意”即道德意志
指在執(zhí)行道德行為過程中克服困難,征服自己所做的努力。道德意志越堅強,道德行為越高尚,越能保證道德意識與道德情感變?yōu)榈赖滦袆硬⑹怪志貌蛔?。道德意志是在道德意識與不道德意行之間進行斗爭的力量之源。例如在公共場合壞人在實施犯罪時,大多數(shù)善良的人們卻不敢奮勇反抗或與其斗爭,就是因為沒有堅強的道德意志去實施行動的表現(xiàn)。因此,道德意志是道德素質的關鍵因素,是關系道德教育的成功與失敗的大事。家長們必須針對孩子的個性特點,配合學校德育教育,從激發(fā)孩子的同情心、義憤感、親情等入手,培養(yǎng)孩子克服不正當意識和不良行為的意志,增強自強、自立,特別是自制能力的培養(yǎng),以助德育教育的一臂之力。
四、“行”即道德行為
這是道德意識,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的落實之處。它是按一定的道德規(guī)范所采取的舉動。從道德意識到道德情感,再以道德意志為動力促成了道德行為,這是一個完整的德育過程。這四者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相互轉化的無數(shù)個過程,相承相接,不斷發(fā)展加強,成了自覺的行為能力,就形成了道德素質。作為家長要準備長久地傳授、指導、矯正,使之成為自然,逐步形成并提高孩子的道德素質。
在這里再提醒家長們一點,就是在生氣時教訓孩子不要信口開河,要言語慎重,不然會給孩子帶來不良的心理影響。例如:不少家長因孩子不好好學習而生氣地訓斥說:你是給自己學習,又不是給我學習,為了你我操那么多心受那么多累圖什么呢!其實話不能這么說。一是因為家庭中每個成員都不是孤立的,每個人的成敗榮辱也是這個家庭的榮辱成敗,每個人的喜怒哀樂也是這個家庭的喜怒哀樂,所作所為要為家庭著想,成年工作后還要為集體著想,一個人的作為連著不少人呢!怎么能說是自己的事呢?試想一個人如果沒有親人,沒有朋友,沒有單位和同事,那他還有奮斗的動力嗎?還有活下去的信心嗎?其實一個人努力地學習工作,堅強地活著,動力就是心中有親人、有集體、有祖國,最起碼也是為了父母、兒女和愛人,為使他們幸福而奮斗著,這是目標,這是責任,更是義務,不圖什么回報。因此,從小就得教育孩子,讓他懂得努力學習,奮斗進取,健康和安全不光是為自己,更是為了親人,為全家,為老師同學,為班級,為學校甚至是為民族,為國家等相關的人或集體。這就是責任感的教育,也就是德育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