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世嬋
《九年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指出:“數學教學應從學生實際出發(fā),創(chuàng)設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通過實踐、思考、探索、交流,獲得知識,形成技能,發(fā)展思維,學會學習,促使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生動活潑地、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文章主要探討初中數學課程教學中情境創(chuàng)設的相關問題。
創(chuàng)設情境的目的是為了達到教學目標。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要立足于學生發(fā)展的需要,使之能適合學生的實際,被學生接受,促進學生知識與能力的遷移,使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得到逐步提高。教師在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時要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獨立思考,享受快樂的數學課堂。
一、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激發(fā)數學快樂課堂的方法
教育家贊可夫說過:“凡是沒有發(fā)自內心的求知欲和興趣而學來的東西,是很容易從記憶中揮發(fā)掉的?!痹趯嶋H教學中,很多教師所創(chuàng)設的問題情境達不到吸引學生注意、啟迪學生思維、聯系新舊知識、使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的目的。要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必須解決好數學課堂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這一首要環(huán)節(jié)。只有挖掘并有效使用學生的生活資源、已有數學知識和數學經驗,遵循初中生的認知規(guī)律,才有可能創(chuàng)設出成功的問題情境。以下根據筆者多年來的教學經驗,總結出了數學教學中情境創(chuàng)設的幾點做法。
1. 直觀演示導入法,創(chuàng)設形象情境。認知論告訴我們,學生對事物的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的基礎是生活中對事物的感性認識。要讓學生有效地學習、建構知識,就必須了解學生的準備狀態(tài)。數學教師在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時,一定要弄清楚本課學生所要學習的新知識的出發(fā)點,做好學生的學習準備,啟動學生生活中的相關實踐經驗和經歷。
比如,有位老師在寒冷的冬天拿著一把扇子走進教室,同學們感到很驚奇,大熱天教師上課從不帶扇子走進教室,為啥今日嚴冬一反常態(tài),帶扇子上課?這樣激起學生的好奇心,接著老師把扇子打開倒掛在黑板上,點明今天授課的內容——求扇形的面積。這樣引入新課的方法雖樸實卻不乏新意,不但能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對新知識的關注,將學生帶入學習情境中來,而且能使抽象的數學內容具體化,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從形象思維逐步過渡到抽象思維,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培養(yǎng)學生由特殊到一般的抽象能力,幫助學生對數學學科再認識準確定位,提高他們學習的主動性。
2. 生動講述,創(chuàng)設想象情境。初中生大多數對故事非常感興趣,百聽不厭。因此,我在九年級(下)第29章的29.1《投影》的教學時,我從歷史故事引入:相傳,漢武帝的寵妃李夫人死后,漢武帝對她日思夜想,以至于茶飯不吃。一天,他命令法師把李夫人的靈魂招來,不然就要砍頭。法師急中生智,想出一條妙計:把李夫人的畫像臨摹在一張羊皮上,繪上顏色,用燈光一照,影子映在布簾上,仿佛真人一般,漢武帝見了竟信以為真。結果那位法師不但沒有被殺頭反而受到漢武帝的嘉獎和重用。這一講述喚起了學生的求知欲望,更大程度上激發(fā)了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增強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為《投影》這節(jié)課引爆激情,順勢進入新知的學習。
3. 設疑啟智,創(chuàng)設探究情境。好奇心是人類普遍的一種心理現象,教師針對學生好奇心強的特點,將學生未知的數學規(guī)律、法則、關系、事實等前置應用,創(chuàng)設新奇的懸念情境——設疑法。設疑法是根據中學生追根求源的心理特點,一上課就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些疑問,創(chuàng)設矛盾,設置懸念,引起思考,使學生產生迫切學習的濃厚興趣,誘導學生由疑到思,由思到知的一種方法。設疑、質疑還只是設疑導入法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要以此激發(fā)學生的思維,使學生的思維盡快活躍起來。因此,教師必須掌握一些設問的方法與技巧,并善于引導,使學生學會思考和解決問題,展示數學知識的非凡魅力,有助于激發(fā)學生探究知識的熱情。
4. 營造氛圍,創(chuàng)設合作交流情境。在數學教學中,過于強調結論,只能促進學生單純的模仿和記憶知識,因此,我認為學生在活躍氛圍中去體驗過程比記憶結論更重要。例如,我在進行三角形三邊關系定理的教學時是這樣處理的。首先要求學生將事先準備好的長度為4cm、5cm、6cm、8cm、10cm、12cm的六根小木棒拿出來進行動手操作。任意取三根將其首尾相接,拼成三角形,接著老師提出下列問題:
(1)任意三根小木棒能否都能拼成三角形?
(2)有幾組三根小棒能拼成三角形?有幾組三根木棒不能拼成一個三角形?試比較兩根短棒長度之和與長棒長度的關系。
(3)通過上述的操作,請猜想三角形中任意兩邊長度之和與第三邊的長度之間存在什么關系?
(4)試用簡潔的文字歸納你的猜想,并證明你的猜想。
學生通過動手操練、合作交流,探討歸納、總結得出的三角形三邊關系定理,從而使學生對這一定理理解掌握更為深刻。因此,教師如果能給學生營造學習氛圍、注重知識形成的過程、并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其中,則能培養(yǎng)學生尊重客觀事物的態(tài)度、科學探索知識的能力以及勇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
5. 聯系生活,創(chuàng)設實際教學情境。用實際問題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能讓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把數學與學生原有的生活經驗密切聯系起來,使他們感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學會用數學思考問題,培養(yǎng)學生運用數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教學“一元一次方程與實際問題”中,我曾這樣創(chuàng)設情境的:我們那桐街上的兩大購物中心萬客隆和百味超市為迎接五一,都進行促銷活動,其中萬客隆是全場物品打六折銷售;百味超市是實行買兩百送一百的活動,請問在標價一樣的情況下,到哪家購物更合算?這問題一出,許多學生覺得這與自己密切相關,于是都會主動地思考,然后解決問題。可見一個好的情境,能使學生在不經意間學到有用的數學,從而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思維、主動求知,不斷地嘗試探究解決新問題。
因此,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要創(chuàng)設好的教學情境,除了把握好上面五個方面外,教師首先要用好教材提供的情境,同時還要及時捕捉學生的新思維、新發(fā)現,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并經常與他人交流,虛心學習。數學問題情境是一節(jié)數學課的開場,萬事開頭難,但每一個好的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都是對難點的最好回報。
二、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應注意的問題
1. 創(chuàng)設的情境要面向全體學生,考慮大多數學生的認知水平,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guī)律。
2. 創(chuàng)設的情境要能引發(fā)學生的認知沖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情感的發(fā)展,形成正確的科學態(tài)度和世界觀。
3. 情境創(chuàng)設要體現學科特色,緊扣教學目標和內容,凸現學習重點,讓學生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
4. 情境創(chuàng)設要注重聯系學生的現實生活,善于發(fā)現、挖掘、利用學生原有的知識和經驗,讓學生體會數學來源于生活。
5. 創(chuàng)設情境的內容要科學,難易要適度,時機要恰當;要有針對性、目的性,使學生思維清晰;要考慮多樣性,追求情境的高效益。
總之,新一輪的數學課標要求教師根據每節(jié)課的具體內容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以期設疑激趣,觸動學生心弦,使學生主動地投入,是初中數學教師的首要任務,同時更要以問題情境為主線,通過創(chuàng)造問題情境來激發(fā)數學課堂,調動學生思維的參與,激發(fā)其內驅力,使學生真正進入學習狀態(tài)中,達到掌握知識、訓練思維和提高實踐探究能力的目的,讓學生在積極主動中興趣盎然地享受數學課堂樂趣。